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阿爾芒絲》有感

讀《阿爾芒絲》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前天晚上看完了這本書,前面感覺很好,但小說的結尾徹底敗壞了我的興致。奧克塔夫之死太倉促了,情節急轉直下,而博尼維騎士的出場也有點嫌遲。總之,就是覺得鋪墊不足,草草收尾。最讓我受不了的當然是那個奧克塔夫到死也沒有講出來的祕密,我上網查了一下,答案是:他陽萎!據說是司湯達給梅里美的信裏透露的,於是我又翻出司湯達的書簡看,但我手頭的譯本似乎沒有收錄這封信。這個謎底也太晦澀了吧,在司湯達的智力測驗面前我徹底敗下陣來,不過,估計敗下陣來的人是絕大多數。希望譯者們在譯本序裏就把這個祕密和盤托出,不然讀者對司湯達的寫作手法、小說內容的興趣就會完全轉移到猜謎上,而且讀者即便最後知道了謎底也會覺得啼笑皆非,這絕對會影響到對小說的欣賞。其實最不對的就是司湯達本人,假如他像大仲馬在《雙雄記》序中就把男主人公的隱痛說出來,那讀者的閱讀興趣就不會被誤導到其他方向去了。

讀《阿爾芒絲》有感

司湯達的心理描寫還是極好的,完全寫出了奧克塔夫心理的成長,年輕的戀人之間的猜度和妒嫉,上流社會人士心理的陰暗。尤其是奧克塔夫和阿爾芒絲之間的對話(以第14章最有代表性)——雖然發生在情人之間,卻無關於情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處處體現他們思想相通。這樣理智的談話竟發生在20歲的青年和18歲的年輕姑娘身上,足見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也有啓迪人心智的作用。真正的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可以促使人變好,變成熟,思想上從偏激轉爲寬容。他們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的表現形式不浪漫,是現實的:他們談論的是政治問題。這是基於理解之上的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正如它的誕生一樣不浪漫:奧克塔夫的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不是源於“一見鍾情”、“纔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慕佳人”,他的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源於對自身高尚的證明。司湯達真是懂得年輕人的心,到老還是銳氣不減,真是可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從筆法上來說,他雖然描寫人物心理,但又會跳出人物,進行分析;而他筆下的人物也是擅長分析自己的心理的。所以讀者也不會完全受到小說中人物感情的支配,不會完全地同人物產生“同感”。司湯達的直接同讀者進行的對話其實也可以促使讀者檢視自己的內心。

除掉結尾,這部小說極爲“合理”,沒有任何矯飾。

摘句

我所能做的一切,無非是瞭解我自己。(奧克塔夫)(p.7)

他(奧克塔夫)那顆火熱的心靈,對待別人和對待自己都同樣公正,也幾乎同樣嚴格……(p.15)

我這樣睥睨一切,以爲一般人所遭受的各種危難,各種禍殃對我毫無影響,然而,我卻祈求眼前的痛苦換一種形式,祈求它選擇一種適合我的口味的狀態,也就是說讓它縮小減半。多麼渺小啊!我還自以爲無比堅強!其實完全是自鳴得意。(p.19)(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就是我本人)

我們沒有體察自己的內心,是由於怯懦,而不是由於矇昧。(p.44)

他(奧克塔夫)原先有一個驕傲而荒唐的想法,認爲這個世界是安排好了來“同他”作對的,現在終於發現,僅僅是安排得不合理而已。(p.71)

別人無法指責他(奧克塔夫)虛僞;他不屑於說假話,不過,他從來不徑直走向他的目標。(p.79)

迫不得已地整天說假話,這是我最大的不幸……(奧克塔夫)(p.101)

他(奧克塔夫)……只顧對自己的內心活動驚異不止,別的什麼也沒有注意到。……他感到身不由己,再也無法進行思考,他到了幸福的頂點。這種情形非常短暫,有時讓富於情感的人偶然碰上,彷彿是對他們飽受的痛苦的補償。一股活力涌進了心田,此文來源於文祕站網情令人忘卻了不如它神聖的一切;這片刻的生活,勝過長期的歲月。(p.110)

《阿爾芒絲》,司湯達,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3月上海第1版,俞易/譯(很久沒看到翻譯得這樣好的小說了,語句流暢,措辭優美雅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