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範文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讀《三十六計》純屬偶然。一則該書名字太過響亮,什麼“借刀殺人”“笑裏藏刀”“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等等太爲常見。二則這麼常見的書作爲一個讀書愛好者又是一個古典文化的附庸風雅者一直沒讀過,不合適。三則家裏人買書正好贈了一本,你說巧不巧?這就好比瞌睡了正好第一枕頭,反正我是不用專門掏錢買了。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範文

印象最深的是“瞞天過海”計與“笑裏藏刀”計中的故事。先說“瞞天過海”計,這是第一套戰勝計中的第一計,源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大概講了一個唐太宗爲平天下率軍欲過大海然而衆將暫無對策,此時一人來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請求見駕。帝大喜,率百官隨至其家,見萬戶皆用彩幕密遮,室內皆繡幔錦彩,茵褥鋪地。一度宴飲,突然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揭開彩幕一看才發覺大軍竟已航行於大海之上!

當時讀時就心有疑惑卻不能解,後做夢大致想象了下畫面,再讀不解之處俞多已。其一“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什麼樣的鐘鳴鼎食之家可以單獨拿出三十萬的糧食?這樣的人家應該是地方一巨,唐太宗可曾有聞?“萬戶皆用彩幕遮圍,十分嚴密”這和平常人家或達官貴人家的房屋裝修風格迥然不同,充滿神祕色彩,不可疑麼?“大軍竟已航行於大海之上”皇帝與朝臣赴宴,三十萬大軍也一同去麼,再者發現不對軍中或朝臣無一人告知麼?

還有一“笑裏藏刀”編爲第二套敵戰計三十六計第十計。該計源於戰國時期,秦國爲對外擴張,派公孫鞅攻打魏國,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該城地勢險要,工事堅固,難以從正面進攻。公孫鞅探得守城將領是與自己曾有過交往的公子卬,於是休書套近乎,談矯情還做出欲求和的種種假象。公子卬受騙,崤山一帶被輕取。

只嘆公子卬,爲人太過天真。兩軍交戰,更何況來擾者花費財力物力人力,千里迢迢聲勢浩大來了,在城外住着,不撈點好處會輕易撤退?還會主動求和?他背後的大王能答應?兩軍對戰,各爲其主,也爲背後的責任,國家的意志,豈是私人舊時一點點交情可換取的?

讀到後面發現有些計其實都是一生二二生三的演變,其中的故事有些可能因爲時代的問題無法理解與想象,但從這樣的經典中我依然可以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