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友誼》讀後感

《論友誼》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論友誼讀後感範文一

最近天天穿梭於教室、宿舍、圖書館之間,生活變得忙碌,心情也有些許焦躁。傍晚時分,收拾完書桌,翻開了西塞羅德的經典對話錄——《論靈魂》。對話錄作爲一種獨特的問題,萌芽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繁榮於文藝復興時期,再次輝煌於19世紀的意大利。西塞羅這位古羅馬着名的演說家、政治家和傑出的散文作家,拉丁語大師,善於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寫作。他的對話方式不同於蘇格拉底的論辯式,而是主要由一個人主講,談話參加者適當進行爭論和插話。

《論友誼》讀後感

《論友誼》是西塞羅根據他青年時期在羅馬求學期間聽到的一次談話而成,文章中不時有精彩句子跳出,發人深思,時時撞擊着我的心,現摘錄幾句如下以共享:

1.如果友誼是由利益促成的,那麼當利益改變之後,友誼也就會消失。

2.友誼中有一條被認爲是不可違背的規則:我們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譽的事情,也不應他人之請求做不名譽的事情。友誼的被公認的基本原則是:我們應該請其朋友做高尚的事情,我們也應該爲朋友做高尚的事情;不要等待向我們請求,而要隨時效力,沒有遲延;我們要敢於坦誠的提出忠告,在友誼中進行勸告的朋友是有巨大的影響力。

3.境遇不濟,朋友見知己。

4.真正的友誼應該能給以勸告和受人勸告,勸告者無拘無束的直言相陳,不刻薄,被勸告者虛心接受,不反感牴觸。友誼中最大的禍害是阿諛、奉承、奉迎。

……

看完這些話,不禁有種久違了的感覺:想起了兒時作文寫道“友誼”時心中的期待與憧憬,想象長大以後自己可以遇到什麼樣的人,哪些人又會成爲自己的朋友。隨着年齡慢慢增長,認識的人多了,社交圈廣了,朋友豐富起來,卻很少有暇去思考“友誼”這個話題了。

曾羨慕所謂的“紅顏”抑或“藍顏”知己,曾崇拜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共同的偉大事業中所結成的不朽情感,曾醉心於戰火紛飛的革命青年志同道合的深厚默契,這些都是友誼的不同表現形式,但實質都沒有什麼不同。心是真誠的,情是熾熱的。

經歷了幼兒園一直走到今天,有些人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留下的是幾絲漣漪甚至空白;有些卻劃過了深深的痕跡:或者給我照顧關心,或者給我以啓迪,或者發自內心的勸誡批評,或者給我一個爲鼓勵的微笑……這些人不一定能夠陪伴我走完整個人生,但足以令我倍感欣慰和幸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所以我又豈能太貪心?

套用Abrham Lincon的一句話:我不可能對所有人真誠,也不可能在所有時刻都真誠,但我會在有些時候對有些人真誠。這些人大概就是我的朋友們。

惟願這些散落在大江南北的我的朋友們生活開心,充實、渡過享受自己的生活!

  《論友誼》讀後感範文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爲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