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剛一入秋,班裏的陽陽就帶來了幾個看上去毛絨絨、碰上去刺刺痛的"傢伙",大家都圍過來,爭着看熱鬧,這個說:"什麼呀,像個小刺蝟?"那個說:"好像是個松果吧!"還有的說:"不對不對,一定是刺蝟寶寶在睡覺呢?"這時陽陽忍不住了:"你們不認識它吧,告訴你們,他們是毛栗子,是我爸爸從虞山上帶下來的。"聽着孩子們的爭論,看着孩子們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腦中油然生出一個念頭:我們地處虞山腳下,正是栗子的產地,何不利用這自然資源,帶孩子們認識一下栗子呢,於是產生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徵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三、活動材料:

1、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採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四、活動過程:

1、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②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師:這麼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着什麼小祕密呢?

①先讓幼兒猜一猜。

②再讓幼兒分散操作,利用各種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③最後交流各自選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

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結:因爲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徵。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麼氣味?

③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間的關係?這些粒子像什麼?

⑤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再次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①你想請誰幫忙?

②剝開後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③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

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④請個別幼兒說說栗子肉的特徵。

⑤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裏面是黃色的肉。

5、品嚐栗子,瞭解粒子的功用。

①啓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製成的食品。

②品嚐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溶解”和“飽和”現象產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

2、幼兒能夠大膽動手實驗並會記錄實驗中的發現。

3、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記錄,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重點: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難點:幼兒親手做實驗和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白砂糖、記號筆、攪棒(一次性筷子)、教師用記錄紙、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兒對溶解現象有初步的接觸。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麼東西。

幼兒:有杯子、白砂糖。(讓幼兒猜白砂糖)

師:對,我們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麼,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要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實驗遊戲。一會小朋友們拿到杯子後排隊接水,接水的時候接這麼多就可以了(老師示範接水的過程),接完水後輕輕地晃一晃,注意晃動的時候不要把水灑在地上了,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幼兒操作並充分感受溶解的現象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

幼兒:糖化了

師:對,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裏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樣, 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兒繼續操作並感受飽和

師:如果我們繼續往水裏加糖,小朋友們看會怎樣呢?

幼兒:會化掉。

師:老師繼續往杯子裏放白砂糖,小朋友們又會看到什麼呢?(老師繼續往孩子裏的被子裏放白砂糖,並讓幼兒繼續操作)

幼兒:化掉了。

師:白砂糖都化到水裏了嗎?

幼兒:還剩下一點點。

師:大家覺得白砂糖還能夠完全化到水裏嗎?請小朋友們繼續晃動,親手試一試。我們可以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可以讓白砂糖化得更快。(請另一位老師幫忙發攪棒)

幼兒:白砂糖無法繼續化在水裏了

師:爲什麼化不了了呢?請小朋友舉手回答

幼兒:糖太多了

師: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飽了以後就再也吃不下東西了,所以,水吃飽以後就再也無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結:白砂糖放到水裏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現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們跟着老師說一遍,“溶解”。

3.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關於溶解的實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知道了白砂糖會溶解到水裏,如果繼續往水裏加白砂糖的話,水呢就會飽和。但是,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對於實驗的結果需要記錄下來,以便讓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所以老師想把我們的發現白砂糖會溶解的現象記錄下來。誰能夠幫助老師想個辦法,用一個符號表示白砂糖呢?

幼兒:用點點,用圓圈,用方塊

師:謝謝你們的想法,老師覺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圓圈來表示白砂糖。(老師在白板上畫小的'圓圈)當然,小朋友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記錄。

師:老師還有一個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那就是,老師用什麼符號表示溶解呢

幼兒:用對號、用笑臉……

師: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對號來表示吧。(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記錄過程)

4.小遊戲

師:在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在水裏呢

幼兒:糖、藥粉、果維

師:石頭和沙子會溶解嗎

幼兒:不會。

師:小朋友們的知識真豐富,那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吧。當老師說道一個溶解的東西時,例如老師說道白砂糖的時候,小朋友們回答“溶解”並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裝作化掉了。當老師說到一個不溶解在水裏的東西時,例如沙子,小朋友們說“不溶解”,然後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結束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了溶解和飽和的科學實驗,顆粒跑到水裏不見了的現象叫做什麼呢?(幼兒回答)當繼續往水裏加東西,水吃不掉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現象叫什麼呢?(幼兒回到)請小朋友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學到的溶解和飽和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導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制PPT。

過程:

一、說說圓圓的玩具

1.談話導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說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說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導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臺及標誌。

師:這裏有三個櫃檯,誰能說出哪個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爲什麼?

幼:中間的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因爲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爲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爲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通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爲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檯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臺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通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制PPT,通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檯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麪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裏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裏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爲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說說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裏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裏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裏的材料進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教學讓幼兒知道5添上1是6,6裏面有6個1。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電教片(4幅)? 裝有許多小花的小包(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小果樹請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想)

二、過程

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

小果樹請小雨點做客,小雨點很高興,讓小果樹喝飽了水,小果樹長出了葉子。

A、請小朋友一起數長出了幾片葉子?(5片)過了一段時間又長出一片,請小朋友看現在是幾片葉子?(6片)

5片葉子添上1片是6片葉子,那5添上1是幾?(6)(同時貼出數字6)教師引導幼兒說上幾次,5添上1是6。

B、小果樹的葉子長多了,它請小鳥做客,小鳥很高興,幫果樹捉蟲子。請小朋友一起書友幾隻小鳥?(5只)過了一會又飛來1只小鳥,請小朋友看現在有幾隻小鳥?(6只)

5只小鳥添上1只是6只小鳥,那麼5添上1是6。教師引導幼兒說幾次,5添上1是6。

C、小果樹開花了,請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興,幫小果樹傳花粉。請小朋友一數有幾隻蜜蜂?(5只),請幼兒想想再添上幾隻是6只?(1只)

引導幼兒說出:5添上1是6。

D、小果樹結果子了,它請來許多小動物,請幼兒數一數有幾隻小動物?(6只)

1只小動物用1 表示,6裏面有6個1 。

三、總結

今天小朋友學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裏面有6個1。

四、幼兒動手操作

給每個幼兒發一包小花。

活動反思:

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幼兒喜歡的故事,並把本節教育要點貫穿於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動的電教片,使幼兒在欣賞畫面、聽故事的.過程中無意識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興趣很高,因此在最後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幼兒都能熟練並正確的靈活擺放,掌握很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能站起來的特徵。

2、培養幼兒大膽發表自己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鉛筆人手至少3支、橡皮筋若干、橡皮泥若干、杯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操作(桌上放置一個小筐,內有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

師:請你們試一試,筐裏什麼東西能站起來?把它請到老師前面的桌上,幼兒操作。

師:哪個東西站起來了,它們爲什麼能站起來呢?

老師請每個小朋友摸一下積木的底部,感受它的'底部是平的。

:底部平的物體能站起來,海洋球的底部不平,所以不能站起來。

二、幼兒第二次操作(橡皮泥、杯子、海洋球)

師:積木站起來了,海洋球說:我也想站起來,你們能幫幫我嗎?桌子上有些材料你們可以請它們幫忙,也請站起來的海洋球到老師的桌上來。幼兒操作(用橡皮泥固定底部,用杯子套住)

師:你們用什麼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

:你們想出那麼多的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這些辦法都是把海洋球的底部固定住的,小朋友真愛動腦筋。

三、幼兒第三次操作(人手至少3支鉛筆,橡皮筋人手1根)

師:瞧,鉛筆也來湊熱鬧了,它能站起來嗎?這回我們可要用到橡皮筋了,看誰先想出辦法?

幼兒操作

師:你用什麼辦法使鉛筆站起來?

:把數量三支以上的鉛筆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鉛筆就站起來了,而且還站的很穩呢。

四、遊戲結束

遊戲:伸開雙臂走在教師地上的線上,不能站到外面去,感受不伸手臂與伸手臂的不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瞭解常見菜的特點,體驗買菜的快樂。

2、在操作與遊戲中,使幼兒獲得分類、數數及數物對應的經驗,並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及開展買菜的角遊活動2、若干蔬菜、肉類、水產品的實物3、幼兒用卡片、籃子、電話機等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買菜的經歷(瞭解常見菜的特點,共同分享買菜的快樂)師:前幾天,陳老師帶我們一起到菜場上去買菜了,你們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播放課件師:看了剛纔的錄象,誰來說一說,你那天買了什麼菜?爲什麼買這種菜?你是怎麼買的呢?

2、 幼兒交流(教師引導幼兒從菜的名稱、特徵、營養、買菜的經驗等方面加以交流)3、師小結:菜場上的菜可多啦,有的買了蔬菜,有的買了魚,有的買了肉類。因爲每樣菜都有它不同的.營養,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樣樣菜都愛吃,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棒。

二、給菜寶寶分家1、師: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場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這樣,買菜的人就覺得很不方便,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讓幼兒回憶菜場上的菜是怎麼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把菜分類放開)師:按小朋友的辦法要安好幾個家,可陳老師只安了三個家,你們同意不同意?(與幼兒一起討論,瞭解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中的常見菜。)2、幼兒操作活動"給菜分家"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場去,送菜時看清楚你拿的是什麼菜,應該放在哪個家?並把家裏的菜放整齊。

3、 教師帶領大家巡迴檢查三、角遊:買菜準備(創設菜場環境):(1)協商4名幼兒爲賣菜的叔叔阿姨,老師和其他孩子爲買菜人(2)"顧客"每人一藍子,內有數物卡。

1、師:剛纔我們把菜送到了菜場,可菜場上還沒有叔叔阿姨賣菜呢?怎麼辦?(協商4名幼兒做賣菜人)2、電話鈴聲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陳老師嗎?我是廚房裏的阿姨,今天廚房裏的菜不夠了,阿姨請中2班的小朋友幫幫忙、買點菜,行嗎?"3、阿姨給我們開好了購菜的"菜單"(老師出示兩種"菜單"):看看菜單上說的是什麼?看清楚了以後,你可以自己按菜單直接去買菜,不行的話可以問菜場上的叔叔阿姨怎麼買?(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理解菜單的含義)4、幼兒遊戲(對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務的幼兒給其提供第二次機會,難度加大)5、買完菜的幼兒相互交流:你買了什麼菜?買了多少?也可相互檢查是否正確。(還可以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去交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徵,瞭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重點難點: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與內容有關的課件。

2.胡蘿蔔、黃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實物若干、蔬菜寶寶圖片數量與幼兒相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1.小朋友最喜歡的小飛飛和一羣蔬菜寶寶來做客。

2.幼兒觀看各種蔬菜圖片或實物,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蔬菜寶寶?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麼?

3.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長圖,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二、逐一出示各種蔬菜寶寶,通過猜謎遊戲瞭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

1.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載,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胡蘿蔔)說一說胡蘿蔔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葉可以做菜)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2.猜謎語:瘦長的身體看,翠綠的皮膚,全是是疙瘩,醜了自己美了別人。(黃瓜)那我們應該吃黃瓜的哪一部分?

3.看圖中是什麼蔬菜?(白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菠菜、青菜)4.這是什麼?(土豆也叫洋芋或馬鈴薯)。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看課件)。

三、瞭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於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分類遊戲:《找朋友》

教師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徵找朋友。五、品嚐交流:《蔬菜沙拉》。

教師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蔔的沙拉 ,請幼兒品嚐,交流《蔬菜沙拉》的製作方法。

教後反思:在平時的生活經驗當中,有的孩子說了自己平時不喜歡吃的蔬菜,而且還有的孩子連蔬菜的名字都不知道。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很好地掌握了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而且還會對其進行分類,發展了孩子的分類能力。讓平時討厭吃蔬菜的孩子,都知道要多吃蔬菜,營養豐富,不能挑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能積極探索玩具動起來的祕密。

2.喜歡玩玩具,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準備

1.師幼共同準備慣性、電動、拖拉、機械(發條)玩具以及遙控、聲控玩具。

2.各種型號的電池。

3.幼兒已有玩各種玩具的經驗。

過程

1.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出示許多玩具,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自由地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2.進一步探索各種玩具的.不同玩法。

——引導幼兒交換玩玩具,想一想,這些玩具的玩法是否一樣。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玩了哪幾種玩具,是用什麼方法讓玩具動起來了的。(拉、推、擰、拖、開等)

——當你讓玩具動起來時,你心裏怎麼樣?

——請幼兒按不同的玩法給玩具分類,全體幼兒觀察、討論分得是否正確。

3.觀察、操作聲控玩具。

——出示聲控玩具,提問:怎樣讓這個玩具動起來?

——師幼共同玩聲控玩具。

——玩玩具開心嗎?你最喜歡什麼玩具?

——師幼共同:玩具真有趣。

建議

1.玩具被稱作兒童的天使,是兒童快樂的源泉。順利地使用各種類型的玩具,能增添快樂,減少因挫折而帶來的消極情緒。

2.可引導幼兒觀察玩具,說出各種玩具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