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4篇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4篇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1

活動設計意圖與思路(教育理論依據):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我自己"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的前階段,孩子們通過"自畫像"瞭解了自己的特徵,從觀察、比較中也感覺到了:自己長得和別人不一樣,積累了許多關於自己、同伴特徵的經驗,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合作遊戲的時候會有困難,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關注自己過多,往往自己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好了,不知道傾聽別人的意見,更不會統一意見,於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協作。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迷迷轉",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愉悅的遊戲中進一步體驗自己的獨特性、羣體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過遊戲,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爲將來的學習打基礎。

活動內容與要求: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難點: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迷迷轉》課件一份;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教學課時: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師:上次我們都畫了自畫像,自畫像中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在哪裏?(幼兒回答)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與別人都有許多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大家才能區分出來你是誰了。

二、情景引入,觀看課件,

(一)瞭解"迷迷轉"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1、師:昨天我看見一羣小朋友在操場上做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你們想看嗎?

2、(播放錄像1:男孩子中間站)師提問:

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

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邊在玩時邊嘴巴里還唸了怎樣的兒歌?

聽到說怎樣的一句話時才站在中間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老師提升:當聽到中間的小朋友說"女孩子中間"這句口令後,女孩子才站在中間。)

3、(播放錄像2:男孩子中間站)提問:這次我們聽到發口令者發了什麼樣的口令?(男孩子中間站)

4、(播放錄像3:背書包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說)提問:猜猜這次發的是什麼口令?我們一起來問問她好嗎?(播放錄像驗證)師:原來發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們背書包這個相同的地方,然後才發了口令。

5、師:再來看看這一次,猜猜發口令者發的是什麼口令?

(播放錄像4:帶圍巾孩子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驗證)你們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據他們什麼相同的地方來發的?怎麼發?

找找他們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發口令的小朋友,你會發什麼口令?(出示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根據幼兒的口令大家一起來找找是哪幾個?

三、幼兒玩"迷迷轉"遊戲

1.幼兒互相協商(遊戲者與發口令者)然後遊戲引導幼兒尋找同伴相同的地方來發口令,而且口令儘量不一樣。

2.幼兒反覆進行遊戲,體驗同伴之間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以後去操場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小百科:轉,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2

活動意圖:

現代生活環保教育很重要,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樂音和噪音的出現。《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它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個活動當中,由於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難免會無意識的產生一些噪聲,教育幼兒減少噪音迫在眉睫,爲了讓他們逐漸養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能遵守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讓他們從小就樹立環保意識,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並初步認識樂音和噪音。

2、培養幼兒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瞭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製造噪音的習慣。

活動難點:

如何減少噪音。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PPT、鈴鼓若干、貼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會用不同方式表達對樂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1、欣賞樂音、噪音能大膽地用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來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二)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瞭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製造噪音的習慣,激發環保意識

1、討論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感受聲音給我們帶來的不同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生活中去發現並減少噪音,嘗試如何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噪聲迫在眉睫。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啓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同時還讓幼兒從自己發現中來理解噪聲的危害,並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保意識深入到每個幼兒的心中。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3

活動內容:

各行各業設計意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從幼兒談起自己的理想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而現實生活中幼兒對各行各業的勞動缺乏體驗,部分幼兒不懂得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針對幼兒的這一情況,通過活動的開展來激發幼兒尊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美好情感及各行各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並且通過談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知道常見幾種行業的名稱,瞭解各行各業與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行業,並能說出各行各業的名稱。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準確說出各行各業中的職業性質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1、各行各業工作者圖片。

2、護士、醫生服裝(課前排練好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1、師:唉,他怎麼了?幼:(肚子痛)師:去了哪裏?幼:(醫院)師:看一看他們在幹什麼呀?幼:(看病)(注:請幼兒扮演醫生、護士、病人)2、師:那你知道醫院裏面都有什麼人嗎?

幼:醫生、護士、病人3、1)師:那你知道醫生主要是幹什麼工作嗎?

幼:看病、拍片、做手術、寫病歷、開藥方等2)師:那護士主要是幹什麼工作呢?

幼:(照顧病人、換牀鋪、打針)二、與幼兒交談自己的理想。

那小朋友們,你們長大了想做什麼工作呀?(如:醫生、警察、科學家等)老師小結:小朋友說了這麼多,我們把這些工作統稱爲職業。

三、出示各行各業工作者的圖片,讓幼兒進行認識和了解。

1、師:你們看,我這兒有一些工作者的圖片,你們知道他們都是幹什麼的?

幼:他是老師、廚師消防員等2、師:你們是怎麼知道他們是做這些工作的呢?

幼:他們穿的衣服或者配飾等3、師:不同職業的人幹不同的工作,誰能來介紹一下他們做什麼主要的工作?

幼:老師師給傳授知識的,教書育人的等等四、討論瞭解各行各業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們這些職業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那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或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幼:沒有警察叔叔,就會有很多壞人危害社會了;沒有有列車員叔叔在,我們不能安全有序地乘坐火車教師小結:小朋友知道這些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我們要去學會敬仰和感恩他們,因爲我們長大之後也會成爲生活中的某一人員。

活動反思:

《生活中的各行各業》是學生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課題,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見到不同的勞動者,但是並沒有真正去留意、觀察他們,對於他們的行業、生活並不瞭解,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做了較多的調查,也不知孩子們特意去留意一下身邊不同行業的勞動者。

實踐纔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們積極的探究,經過課後調查,孩子們課上踊躍發言,所表達的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要多放權給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

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在課上我以一天的生活開始導入,引導學生逐漸進入主題,認識我們周圍行業的多樣性。在課堂中學生活動起來很有興趣,我更用了問答、演示、填表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行業之間的分類,課堂氣氛活躍。更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解決重、難點的學習,更進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要尊敬不同行業勞動者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改

幼兒園社會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懂得愛護書包。

2、嘗試根據書包功能擺放學習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學習整理書包。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說出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2、難點:能分類擺放書包中的物品。

活動準備:

每人自帶書包一隻,內裝有書、本、鉛筆盒、礦泉水、紙巾等。

活動過程: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

(1)以入小學的準備爲話題導入:“要上小學了,書包準備好了嗎?看看你和同伴的書包是什麼樣的?”

(2)幼兒6人一組,圍桌而坐,個人將自己帶來的書包放在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觀察和介紹個人書包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3)集體交流。選出幾種類型的書包讓幼兒觀察,說說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如果班裏有相同的書包怎樣識別?”(寫名字、做標誌)

2、整理書包:“上小學要帶些什麼?這些物品放在包的哪一層比較合適?”

(1)幼兒將各種物品放入書包:“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2)交流整理書包的經驗。(放東西要歸類,大小不同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儘可能放在外面的口袋裏)

3、背書包上學

每人背上書包走一圈,模擬上學去。

活動反思:

總體來講,幼兒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是,積極.主動的。不足點是,由於幼兒個別差異,有幾個小朋友沒有達到教學目的,以後反覆鞏固訓練。

小百科:書包,是指用布、皮革等製成的袋子。學生用來攜帶課本、文具用品。根據消費者審美品位的改變,書包發展出了一種更能減輕學生負擔的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