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公開課教案

【推薦】幼兒園公開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

【設計意圖】

下午起牀,仁雅在喝水時隨口說了一句“好熱呀”,浩新小朋友馬上對我說:“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燙了。”我問孩子們:“你們還有沒有辦法使我這杯熱水快點變冷?”孩子們一口氣說出了很多辦法。幼兒在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因此我設計這一活動來引領幼兒運用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方法探究熱水快點變冷的祕密。

2、樂意參加科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杯子,內裝有熱水;

2、溫度計(6)、冰塊、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臉盆(內裝有冷水)、毛巾等;

3、“熱水快點變涼”實驗操作記錄大表、每組一張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豬喝水》故事導入,提出問題:用什麼方法能讓熱水快點變涼些?

(1)組織幼兒討論,讓熱水變涼的快捷方法。

(2)請幼兒一起來分享交流經驗。

2、教師小結,找出生活中易於操作的方法,記錄在“熱水變涼”的實驗操作表中。

(1)引導幼兒猜想:提出問題:哪種方法可以讓熱水的溫度降的最低呢?

(2)請幼兒分別在並記錄表中記錄。

二、操作部分

1、提供操作材料,幼兒分組進行“熱水變涼”的實驗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請幼兒商量,每組選用其中一種材料進行實驗。

(2)教師講述實驗操作的要求。

(3)實驗在3分鐘內讓熱水快點變涼。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教師計時,3分鐘後停止實驗活動,請每組幼兒來測量熱水降溫的度數,並記錄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討論“熱水變涼”的實驗結果,並記錄在實驗操作表中。

(1)請幼兒觀察:實驗後,哪組熱水溫度降的是最低的?並記錄在操作表中。

(2)集體討論:爲什麼這種方法能使熱水涼的快?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

(1)小朋友幫助小豬找到了能使熱水最快變冷的方法,小豬在這裏要謝謝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溫方法,熱水降溫的速度也不同。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後,要學着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整理操作用具,結束活動。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3、培養幼兒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4、體會四季的美。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徵。

難點:合作完成“選服裝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多媒體、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熱愛大自然嗎?最喜歡哪一個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認識四季,和它們做好朋友,好嗎?

二、新授

1、認識春天

(1)出示春天幻燈圖片;

(2) 老師重點引導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大樹、小草、小河及人們穿着的特點;

(3) 交流春天的特點;

(4) 說一說以前學過的有關春天的歌曲或兒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認識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選衣服"活動。

要求:小組合作爲圖片中不同季節的小朋友選擇合適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與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歡的季節的圖片。

五、延伸

建議幼兒多與父母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四季的美。

教學反思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比較貧乏,特設此活動,讓幼兒對四季的特徵和交替順序有初步的認識。這節活動我是先講的是春天逐點講述、一個一個分析的,其它的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以學生爲主體,放手讓學生交流討論自主學習。

把角色扮演遊戲貫穿於此活動中,寓教於娛樂中,讓幼兒邊聽講邊表達邊表演,使得此活動不單調乏味,幼兒個自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很輕鬆地掌握知識本領。

爲了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我加強了每一段的學習,從中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了內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夠完成了心願了,也發現了他們在一起發生的變化,小朋友對於這些自然的變化是非常感興趣。並設計“選衣服”活動,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動中讓幼兒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角色表演結合起來,產生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了四季特徵的基礎上,體會四季不同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聽,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感受詩歌意境,並能與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產生共鳴。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圖片:藍天、月亮、星星、雲朵、河流

2.經驗準備:在天氣晴朗的夜晚,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藍天特別引導幼兒觀察瞭解"銀河",感受藍天的神奇,引發幼兒產生聯想。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理解詩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歌。

2.指導要點:通過圖文、視聽結合的方式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通過分組輪換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學朗讀整首詩歌。

活動過程:

1.導入引題

師:你們知道藍天裏都有些什麼嗎?(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講述

2.欣賞理解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一遍,讓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提問:弟弟問藍天,都問了誰?(啓發幼兒說出月亮、星星、雲朵、銀河並出示相應的圖片)

(2)結合背景圖教師再次朗讀詩歌,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弟弟對月亮說了什麼?(引導幼兒用詩歌裏的句子來說)以同樣的方法提問"弟弟對星星(雲朵、銀河)說了什麼?並學習相應的形容詞"閃閃、輕輕、長長"

(3)結合背景圖,幼兒跟讀整首詩歌。

提問:爲什麼說"月亮笑眯眯、星星眨眨眼"?

3.朗讀詩歌

(1)跟讀2-3遍。(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

(2)多種形式(如分組、輪流)朗讀。(把幼兒分成月亮、雲朵、星星、銀河組分別讀詩歌中的相應部分。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

4.討論

(1)藍天裏,除了有月亮、雲朵、星星、銀河外,還有些什麼?(引導幼兒通過對藍天產生更多的遐想,並能與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產生共鳴。)

(2)你們會問藍天什麼問題呢?

(3)你喜歡詩歌裏的小弟弟嗎?爲什麼?

師:藍天裏藏有好多的祕密,你們想知道答案嗎,答案全部藏在書本里,你可以從書裏獲得很多很多的知識。

評價要素:

是否理解詩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活動建議:

1.可以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引導幼兒欣賞生動形象的詩歌畫面,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2.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建議幼兒通過各種形式與一起幫弟弟找答案。

附兒歌:弟弟問藍天

夜晚窗臺前弟弟問藍天:

高高的月亮,你離咱有多遠?

輕輕的雲朵,你會不會變雨點?

閃閃的星星,你爲啥數不完?

長長的銀河,你有沒有大輪船?

月亮笑眯眯,星星眨眨眼,

好像告訴小弟弟,答案藏在書裏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緊緊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無論在幼兒知識儲備方面,還是教師教具準備方面,各項工作做得細緻完善,因而在活動進行時孩子們積極參與,理解詩歌內容,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能達到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教師出示樹葉模切卡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請幼兒給樹葉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請幼兒按樹葉的大小、顏色或者形狀進行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3.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樣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講述,並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裏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徵的幼兒手拉手成爲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說一說找到的朋友是誰?你們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遊戲可進行三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着、性別、頭髮等特徵來找好朋友。

教學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通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徵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遊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5

設計思路:

“夜的故事總是充滿魅力的!夜色下的月亮輕盈地跳着,遊戲着,等到它累了、玩夠了,動物們終於嚐到了月亮的滋味,嚐到了辛勞的回報!”多好的一個故事啊,忍不住當下就想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爲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氛圍中,我借用了“蒙氏數學”——“走線”這一環節,目的在於安定舒緩孩子們情緒的同時,利用簡單的肢體語言把他們推進誘人的故事之旅,讓他們隨着故事的進展,環節的變換,吃驚、想象、起伏、舞動……也想以這本書爲媒介,引導孩子們循着“月亮”這個軌跡查詢和閱讀更多相關主題的書籍,在這種有意識的尋找和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在篩選和查找中得到鍛鍊。

活動目標:

1、以音樂爲背景,故事爲主線,讓幼兒在想象中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2、體會故事中集體合作的力量。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的前幾天進行閱讀前的熱身運動,引導幼兒說說“你知道的月亮的故事”爲本次活動作經驗鋪墊和積極的情緒導向。

2、物質材料準備:

①佈置一條“蒙氏線”——奇妙的小路。

②事先製作一本電子書《月亮的味道》。

③《小星星》、故事的背景音樂、“咔嚓”音效以及最後表演故事的音樂各一。

④黑色的大背景圖、貼上磁鐵可以隨意移動的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和小動物的圖片。

⑤與月亮有關的幾本繪本故事書。

活動過程:

一、隨着《小星星》的音樂——走線入場,藉着小星星的魔力把孩子們拉進故事的氛圍中。

1、師:“孩子們,小星星告訴老師,今天夜裏神祕的故事王國有一件好玩的事情發生,它要帶我們去看看。去不去呀?”(去)“嗯,好,小星星又說了,去故事王國只有這一條小路,我們要跟着它,做着星星操,才能到達哦!”

2、等孩子們找到舒服的位置坐下來以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師:“孩子們,月亮是什麼味道,你們知道嗎?”(讓幼兒猜想月亮的味道)

師:“來,聞聞,它在這兒呢……”

3、出現大背景圖:黑色的背景,一輪圓月,黃褐色的山頂上,七八雙亮閃閃的眼睛。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通過觀察、討論,月亮的味道已經牢牢地把孩子們拴住了,看到好多小朋友咽口水的樣子。止住笑的衝動,就着孩子們的猜想開始了閱讀的腳步……)

二、在舒緩、貼切的背景音樂牽引下,翻閱電子書。

1、師一邊翻閱電子書,一邊踩着舒緩、生動的音樂旋律講述故事,牽引着孩子們一起品嚐“月亮的味道”。

2、講述的過程中,偶爾稍作停頓,突出有趣的地方,特別是“咔嚓”一聲,月亮被小老鼠咬到了,這個地方設置音效,增強效果。

三、藉着奇妙的道具,昇華故事,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1、故事講完了,師假裝咽口水,詢問:“孩子們,月亮的味道怎麼樣?”(……)

2、再次出現黑色的大背景圖,提供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和小動物的圖片。

師:“這樣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呀?”(動物們都去吃月亮了。)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眼睛好多,都在看着月亮。)

3、操作、發現。藉助教具引導幼兒感知動物疊高的情景。

①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按照動物的出場順序合作疊高,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誰先想去摸摸月亮的?”(小烏龜)

師:“小烏龜都請來了誰?它們是怎麼做的呀?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幫幫忙。”

師:“剛剛老師請的幾個小幫手已經把小動物們一個,一個的疊高。現在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什麼?”(它們一個這邊,一個那邊——孩子們邊說邊轉換着身體的方向。)

②誰能告訴老師動物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呀?(鼓勵幼兒猜想,並表達自己的發現。)

③師小結:“不同的方向疊高,這樣才能穩穩的,疊得高高的。”

④“咔嚓”一聲,月亮被小老鼠咬到了。(請助教老師,播放“咔嚓”音效)。

師:“小朋友聽,這是什麼聲音?”(傾聽“咔嚓”聲)

師:“小老鼠請小動物們吃月亮,也請咱們吃月亮呢。嗯~真好吃!”(撕下一片月亮,假裝吃得津津有味)

⑤師撕下數片月亮,分給小朋友們,“來你嚐嚐,你也嚐嚐……”

(拿到“月亮”的小朋友有些假裝吃得津津有味,有些小朋友居然真的嚐了一下。)

師:“月亮好吃嗎?”(……)

⑥師總結:“孩子們,合作的力量可大了,小動物們都知道團結起來,合作疊高,最終得到它們想要的月亮。我們也要這麼做哦,遇到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請夥伴們幫忙,這樣,你們也可以吃到‘月亮’哦!”

四、隨着輕快、幽默的音樂,帶着孩子們扮演小動物“吃月亮去囉”。

1、師:“還有這麼多的小朋友沒有嚐到月亮的味道呢,怎麼辦呢?”(師假裝想辦法)“有了,我們請小烏龜幫忙,帶我們去‘嚐嚐’月亮的味道吧。”

2、和孩子們一起隨着音樂表演故事。

五、遷移: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1、師:“你們覺得月亮真的可以吃嗎?”(……)

師:“嗯,是的,月亮是不可以吃的。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好玩又奇妙的故事而已。小朋友真棒,可以發現這麼多好玩又奇妙的地方。”

2、師拿出幾本關於月亮的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們:“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你看老師這兒有《月亮狗》、《月亮,生日快樂》、《爸爸,你能給我月亮嗎》……咱們都來當小小收藏員,去書店、網上找一找‘月亮的故事’,要記得把你的故事帶來,放在咱們班的小書架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六、活動延伸:

請家長朋友幫助孩子們查找關於“月亮的故事”,利用睡前或者閒暇的時間講給孩子聽,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教研組點評:

這是一個“誘人”的語言活動,源於早期閱讀當中一個普通但又魅力無窮的小故事。同時,主教老師大膽的設計、用心的編排、不斷的創意,以及自身優勢都在環節的進展中屢屢綻放出光彩!

創意一,從故事的主線——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入手。活動中教師巧妙的把一輪看似普通的、圓圓的月亮,設計成撕下來,分出數片後,變成月牙,最後還可以拼裝,迴歸圓圓的形狀,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最好玩的是拿到月亮片的小朋友很珍惜的放在手心,有些小朋友經不住“月亮”的誘惑,還真的嚐了起來……主教老師合理地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味覺”入手,通過語言、遊戲、動作,與幼兒頻繁互動,層層遞進,最後以輕快、幽默的樂曲帶孩子們表演故事,把整個活動推向**。

創意二,蒙氏走線,推波助瀾。蒙氏數學在本園初展拳腳,主教老師巧妙地把“蒙氏線”搬到活動當中來了,有效地舒緩了孩子們的情緒,利用簡單的肢體語言把他們推進誘人的故事之旅,讓他們隨着故事的進展,環節的變換,吃驚、想象、起伏、舞動……真正營造了以幼兒爲主的活動氛圍。

創意三,多媒體技術,巧妙介入。利用簡單的故事圖片,製作出一本融音樂、音效、圖片、文字爲一體的電子書,給這個故事穿上了一件“吸引孩子興趣的神奇的外衣”, 從而緊緊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創意四,環節的遷移。利用充滿魅力的故事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們循着“月亮”這個軌跡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詢和閱讀更多相關月亮主題的書籍,讓孩子們在這種有意識、有目的地尋找和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6

活動名稱:

中班美術《坦克》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坦克的外形特徵,並且能運用簡單線條繪畫坦克。

2、大膽細緻的繪畫,體驗創作帶來的愉悅。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視頻、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讓我們看看它是誰?出示坦克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二、展開過程:

1、幼兒欣賞圖片,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坦克)

2、小朋友你知道坦克是用來幹什麼的嗎?

教師:坦克也稱之爲戰車,它是我們部隊陸地作戰的主要武器,它具有強大的射擊火力。

3、我們來欣賞一下坦克在作戰時候是什麼樣的,看看它的威力有多大。

4、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坦克的外部特徵:坦克有很多輪子,被履帶包着,通過轉動輪子,繞動履帶使坦克行走,有一個發射炮筒。

5、小朋友,剛纔我們瞭解了坦克的外部特徵,老師編了一個小兒歌來幫助我們畫坦克,我們來看看。(觀看兒歌、視頻,繪畫坦克)

6、教師出示範畫,講清繪畫之前的要求。

7、分發繪畫材料,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選擇繪畫坦克,它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我選擇讓幼兒看坦克的錄像,激發孩子畫坦克的興趣。我班幼兒十分活躍,對於坦克特別感興趣,總是有幼兒不斷舉手問我關於坦克的專業知識和術語,我覺得自己的知識貯備量還不夠充分,不能夠很好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這一點是我的疏忽,以後要課前多瞭解。在活動我選擇直觀教學法和講解演示法,讓幼兒更好的學習,在利用兒歌來幫助幼兒繪畫坦克效果特別好,幼兒能夠掌握基本坦克特徵來進行繪畫。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活動準備】

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爲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爲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8

目標:

體驗古詩作畫的樂趣。

能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古詩中柳樹的美。

知道垂柳的枝條又細而長的。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重難點: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突出古詩中柳樹的美。

怎樣繪畫、剪、做出垂柳細長美麗的枝條、柳葉。

準備:

A4紙、記號筆、水粉、橡皮泥、水彩筆、油畫棒、背景音樂《柳樹姑娘》等。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看一看

1、春天裏發芽比較早的樹是什麼樹?

2、我們學過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是什麼?

3、古詩中說的是什麼樣的柳樹?(垂柳)

4、淺釋古詩:古詩中怎樣讚美垂柳的?(碧玉杖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5、長長的柳枝像什麼?被風一吹怎麼樣了?(像S、像波浪線、像蛇等)

6、幼兒欣賞被風吹動的柳樹的圖片。

二、說一說

1、古代的人用詩讚美柳樹,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麼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

2、幼兒討論。(畫出來、剪出來、用橡皮泥捏出來等)

3、欣賞柳樹圖片作品。

三、做一做

1、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做一做。

2、要求:柳枝要細長,下垂。安靜做、畫。

3、添畫春天的景物。

四、欣賞作品

1、幼兒間相互欣賞作品。

2、聽歌曲《春天在哪裏》到院子裏找春天,結束活動。

課後反思:

這節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其中第三個環節“做一做”體現了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第一個環節說一說柳樹,主要是利用讚美柳樹的古詩《詠柳》及欣賞柳樹圖片讓幼兒知道柳樹的外型特徵:柳枝的細長,柳葉的翠綠。利用引導語:你想你用什麼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激發拓展幼兒的思維、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四種形式:水彩筆繪畫、水粉畫、剪紙畫、泥工畫,通過欣賞四種不同形式的範畫,爲幼兒在畫畫做做環節做好鋪墊。用語言引導添畫春天的景物,豐富了畫面內容。通過幼兒間欣賞作品,個別幼兒講述作品完成整個教學,在《春天在哪裏》的歌聲中帶幼兒到院子裏找春天,結束整個活動。

整個活動幼兒自主、積極投入,興致很高。活動中發現,幼兒的剪紙畫(用卡紙先剪出樹幹,用皺紋紙搓出柳條,剪出柳葉)、泥工畫(分泥時沒能安柳條、柳葉的大小分)完成效果不好。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能真正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一節成功的活動不僅要有好的活動設計,備好課,還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才能水到渠成,達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種方法交替重複地排序。

3.增強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圖案的紙條若干。

2.學具準備:幾種印章,彩筆,長條白紙,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繩子若干,彩色紙條,膠水若干。

活動過程:

1.常規活動:問候走線。

線上:五隻猴子盪鞦韆。

2.集體活動。

(1)教師給每組幼兒幾個不同圖案的印章和長紙條,請幼兒按重複交替的規律印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2)觀察自己的彩條圖案,說說有什麼特點,引導幼兒說出是重複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師小結,這些排序的規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是重複交替的。

3.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學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擺串珠,擺好後說說自己是怎麼排列的。

4.分組活動:

做彩環,將長條紙兩頭粘成圈,並按交替重複的規律一環套一環。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彩環及幼兒欣賞評價。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0

目標:

1、讓幼兒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較幹沙與溼沙的不同,學習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準備:

小鏟、小桶、篩子、模子、水等。

過程:

活動(一)幹沙遊戲

1、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教師啓發幼兒: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麼感覺?用腳踩過幹沙子後,看看留下的腳印什麼樣?用手捏一把幹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麼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麼感覺?

2、模仿遊戲:讓幼兒在沙池裏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動(二)溼沙遊戲

1、在沙箱或沙池中噴灑適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讓幼兒自由地玩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腳踩一踩,看看溼沙子上留下的腳印什麼樣?用手捏一捏,試試溼沙子能捏成球嗎?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溼沙子能變成什麼樣?用篩子篩一篩,仔細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按各種圖型印,比一比,誰的圖案最美?用溼沙子築長城、建城堡……比一比誰建的最牢固?誰造的最有趣?

2、討論:幹沙子與溼沙子有什麼不同?

活動(三)小實驗

在玻璃杯中放些幹沙子,然後往杯子裏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裏出現了什麼現象。(沙子裏會冒出小泡泡,說明裏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臺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裏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裏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了什麼現象?

建議:

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容。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爲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積極帶領弟弟妹妹一同遊戲。

2.在交往、活動過程中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

3.增強責任心,感受當哥哥姐姐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與小班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觸,並兩兩結伴。

2.可以選擇室外場地或者大型活動室進行,皮球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布塊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兩條由障礙物搭成的小路。

3.獎品:小貼紙、小花或卡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球,看一看誰和弟弟妹妹玩得最開心。你有哪些方法玩球?幼兒說說自己想到的玩球的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帶領弟弟妹妹玩球。

◇幼兒帶領弟弟妹妹在場地上自由玩球。

教師:你是怎樣和弟弟妹妹玩球的?你對他(她)說了什麼?你們玩得開心嗎?

幼兒說說自己玩球的過程。

3.教師指導幼兒教弟弟妹妹玩"運小豬"的遊戲。

教師出示布,講解遊戲的玩法:把皮球當作一隻胖胖的小豬,兩個好朋友用一塊布共同運小豬,看誰運得穩。

幼兒嘗試教弟弟妹妹玩"運小豬"的遊戲。教師觀察,引導能力弱的幼兒積極和弟弟妹妹交往。

教師:你們是怎樣"運小豬"的?"小豬"掉下來的時候你是怎麼辦的?弟弟妹妹是怎樣表現的?

◇教師:小班的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弟弟妹妹會玩"運小豬"的遊戲了,哥哥姐姐心裏有什麼感受?

教師:教弟弟妹妹一同運小豬遇到困難時,提醒弟弟妹妹和自己共同解決。

4.教師組織幼兒玩"運小豬過障礙"的遊戲。

◇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繞障礙物運小豬",如繞過椅子、繞過塑料圈等。

◇當哥哥姐姐的幼兒給完成任務的弟弟妹妹發獎品。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快速運小豬"比賽,看誰先到達終點。

◇教師:你們以後還想教弟弟妹妹玩哪些遊戲?

延伸活動:繼續開展"大帶小"活動,內容可以選擇一些以遊戲爲主的活動,例如帶弟弟妹妹玩大型運動器械,進行角色遊戲,玩搭積木,進行種植活動等。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大班和小班的混齡活動。混齡教育對現在獨生子女的社會性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獨特的、積極的作用,在混齡活動中孩子們大幫小、大教小、小促大,大小幼兒能積極地相互作用,不僅使他們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對其責任感、自信心等方面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

整個活動主要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討論法、談話法、互動法,各領域內容做到了有機聯繫,相互滲透。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通過談話和音樂遊戲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消除不同班級幼兒之間的陌生感.爲幼兒做一個心理上的鋪墊,爲他們創設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活動第二個部分是悄悄話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加深了幼兒相互之間的瞭解。第三個部分是大帶小的遊戲實踐活動,這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爲了最大限度地促進大小互動,我在遊戲材料的選擇上做了精心設計。例如,在切蔬菜製作蔬菜拼盤的遊戲中,提供的材料既考慮到了大班和小班年齡段的目標。也考慮到小班幼兒切黃瓜時遇到的困難及大班幼兒怎麼去發現並提供幫助,爲大、小的互動提供可能;搭積木和製作心意卡的遊戲則考慮到因年齡差異自然引發的示範和模仿.小班幼兒雖然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但他們卻會模仿大班幼兒,這種不經意間的“教與學”促使大班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幫助小班幼兒並帶動其發展,使他們都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等等。第四個部分是經驗分享。怎樣引導孩子把自己的行爲和感受用語言準確地描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爲使分享活動更具實效,需要教師及時觀察、捕捉幼兒在活動中的不同表現,有針對性地請幼兒來分享經驗並幫助他們提升。在互相誇獎的環節中,孩子們都表現踊躍,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心理上對新朋友的喜歡和認同,體現了一種情感上的交融。第五個部分是集體遊戲環節.通過幼兒合作遊戲,互相加深了感情。

本次活動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育目標。我在活動的組織中注重觀察、引發大小幼兒之間的互動。但偏多考慮的還是大班幼兒,其實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穫也同樣值得去挖掘和重視。因爲是借班上課,我對孩子們的經驗儲備不是特別瞭解,同時大帶小的活動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儲備,所以在活動現場孩子們還是有一些陌生感,但是孩子們的發展都是很不錯的。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培養幼兒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放物品的良好習慣。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手偶小貓一個、小鴨兩個、小羊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手偶表演:

小貓出場:喵喵喵,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向小貓問好。)我叫輕輕,瞧我走路多輕,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小鴨出場:嘎嘎嘎,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也叫輕輕,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鬧遊戲多快樂。

小羊出場:咩咩咩,小朋友你們好!我也叫輕輕,每次回家我都輕輕敲門,媽媽說我有禮貌。

二、討論:

1、剛纔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叫什麼名字

2、他們爲什麼都叫輕輕?

3、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敲門好不好?爲什麼?

教師小結:大聲說話,重重的敲門,這些聲音讓我們聽了很不舒服,對我們的健康有害。我們也要像這些小動物一樣要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敲門。

三、遊戲"躲過大灰狼"

1、談話激趣: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躲過大灰狼的遊戲,你們做小兔,老師做兔媽媽。喔,對了,媽媽還忘了告訴你們一件大事,大門那邊有一隻大灰狼在睡覺,我們千萬不敢大聲,否則會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兔怎麼跳纔不會把大灰狼吵醒呢?(師幼共同討論怎樣跳纔不會被大灰狼發現的方法)

2、教師小結幼兒說的內容:不推、不擠,嘴巴不發出聲音,雙腳併攏用腳尖輕輕着地向前跳。

3、幼兒練習幾次。

2、遊戲

老師扮大灰狼,幼兒扮小兔。大灰狼背對着小兔在睡覺,小兔們一個個從大灰狼背後跳過,去把小板凳輕輕的放好,如果發出較大響聲,大灰狼就轉身去抓小兔。

3、內化遷移

師:孩子們,大灰狼已經走遠了,你們不用害怕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吧。讓我數一數我的寶貝有沒有少。針對活動情況進行小結。你們可千萬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別人傷害啊。好了,咱們今天就玩到這裏吧,走,跟媽媽回家。

活動反思:

在這節活動中,幼兒的思維非常的活躍,如我問:“小花貓會輕輕地走路,你會輕輕地做什麼?”有的小朋友說:“我會輕輕地看書”,有的說:“我會輕輕地關門”……,從中也看得出,孩子們在生活中有這樣的經驗。可是後來結合本節活動進行的角色遊戲,部分孩子的言行不一致開始表露出來,一些孩子玩遊戲是說話聲音很大、搬椅子的聲音也很大,這時,我及時表揚了動作很輕的小朋友,通過樹立榜樣的方法,提醒孩子們要“輕輕地”,效果還是不錯的。

這樣的活動,要想一下子讓幼兒養成什麼都輕輕的習慣是比較難的,好習慣是要長期的堅持培養才行,我和班級的老師交流,並對孩子們提出要求,只要能堅持在老師要求“輕輕地”情況下,老師就會獎勵他們一顆小紅花。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並且有家長們的配合,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定會養成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吧!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3

美術活動:

彩色樹葉變變變

活動目標:

1.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創造出一種形似的動物或其他事物。

2.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粘貼方法;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

3.願意與同伴交流自己作品的製作方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美術》《彩色樹葉大變身》,作畫工具。

2.事先採集各種顏色的樹葉,擦乾後壓平。(前期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

3.油畫棒、漿糊、抹布、剪刀、彩紙等輔助材料。

4.“樹葉樂園”:裝飾主題牆,作爲展示作品的背景。

5.歌曲《小樹葉》

活動過程:

一、 樹葉的想象

(播放歌曲《小樹葉》,帶領幼兒戴着葉寶寶的頭飾隨着《小樹葉》歌曲翩然起舞)

1.出示樹葉拼貼作品,引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形狀的樹葉,知道他們的大小、形狀、顏色不一,可以組合成多種圖形。出示一些形狀、顏色特別的樹葉,引導幼兒看看這些樹葉像什麼,它們可以變成什麼?

3.根據幼兒的想象,示範拼貼和添畫,使樹葉變成某種東西。以孔雀爲例:這片樹葉像孔雀的尾巴,孔雀還少什麼?(頭、身體、腳)可以用神祕來代替孔雀的身體、頭部和腳呢?(橢圓形的樹葉可以做身體,圓形的樹葉可以做頭,腳可以用記號筆添畫,也可以用樹葉的柄來製作,還可以把樹葉剪成孔雀的腳的樣子)。

二、 樹葉變變變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色彩,通過拼貼和添畫的方式,創作出形似的一種動物或其他事物。

2.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大膽地給樹葉變身,並利用樹葉不斷豐富畫面。

3.瞭解能力較弱幼兒的想法,觀察他們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似,幫助其構圖,表現事物特徵。

三、 樹葉樂園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你把彩色樹葉變成了什麼,是怎麼變出來的呢?

2.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形狀和哪些顏色的樹葉。

3.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到牆上的:樹葉樂園中。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都願意動手嘗試。活動過程中重點是讓幼兒發揮想象,進行樹葉擺放,樹葉和樹葉之間可以有很多的組合方式,可以變化出很多不同的東西。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幼兒拼湊完成後,請大家一起欣賞,如果有許多拼湊的方法,就請幼兒進行展示。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孩子們帶着各自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開拓視野、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在拼湊過程中以幼兒自選爲主,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強弱來選擇活動,待幼兒完成後,讓大家一起欣賞。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一片完整的樹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葉片是平展的,交叉生長,有利於接受更多的陽光。葉柄-支持這葉片,並把葉片和莖連接起來、托葉-保護幼葉。有些植物沒有托葉,有些植物的托葉很早就脫落。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4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聽聲音編故事》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敢於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聽聲音編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3-4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敢於傾聽和表達,樂於想象和創造。爲此,我設計了《聽聲音編故事》的活動。我首先以聲音導入,又以小動物作爲主線貫穿始終,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聽聲音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並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言表能力思維能力。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容:

聽聲音編故事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

2、敢於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幼兒注意傾聽聲音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在教師提示下根據聲音或繪本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各種聲音、放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傾聽熟悉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小耳朵注意聽,猜猜是什麼聲音(拍手的聲音及凳子的聲音)。

--幼兒聽並回答。

小結:這是小手和凳子發出的聲音,它們的語言不一樣,小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我們來聽一聽吧!

(二)基本部分1、放錄音,猜猜我是誰。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誰來了。(播放青蛙叫聲:呱呱,呱呱呱)。是誰在講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小青蛙想說什麼呢?(出示青蛙頭飾)--幼兒:自由的表達想法。

--教師:附和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學青蛙跳一跳。(給予鼓勵)小結:噢!小青蛙今天心情很好,它呀準備帶一樣好吃的東西出門。我們來聽一聽小青蛙出去遇到什麼困難,要怎麼辦呢?

2、幼兒根據聲音,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困難。

(1)師:放錄音,幼兒仔細聽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幼兒仔細辨別是什麼聲音。然後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問題。(青蛙沒有帶傘,要怎樣避雨呢?我們幫幫它吧)。

--幼兒:自由地發表意見。師迴應鼓勵幼兒。

小結:小青蛙終於找到避雨的東西了,快快往前走吧!可是又遇到困難了,我們來聽一聽吧!

(2)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小河嘩嘩流水的聲音)。

師:因爲下大雨,小河的水滿了,小青蛙要怎樣過河呢?我們想辦法幫助它吧!

--幼兒:自由發表見解,教師鼓勵幼兒的好辦法。

小結:哦!小青蛙安全的過河了,小朋友們很高興,它就要到朋友家了。

(3)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敲門聲:咚咚咚,接着小貓的叫聲:喵喵喵。出示小貓頭飾)--師:提問青蛙來到哪個小動物家裏啦?幼兒回答。它帶好吃的東西來小貓家幹什麼呢?

--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4)放錄音,幼兒聽一聽。(生日快樂的音樂)--師:小青蛙來小貓家幹什麼呢?

--幼兒:回答提問。

--師:全體幼兒一起唱一唱生日歌,歌唱完了,小貓許了一個願望,小朋友說一說許了什麼願望呢?

--幼兒:自由的表達。

--師:生日過完了,小貓要對小青蛙說一聲什麼呢?(謝謝)小結:小青蛙原來是帶生日蛋糕去給小貓過生日了,小朋友們也要給你的好朋友過生日好嗎。

(5)聽一聽完整的聲音,看一看繪本,編一編好聽的故事。

--師: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的聲音(提示幼兒認真聽),看一看圖片,編一編故事吧!

--師:請個別或幾個幼兒完整地編一編故事。(引導幼兒)

(三)結束部分

教師完整地看繪本講一遍故事。好了,小朋友們今天講了這麼精彩的故事,真開心(音樂,笑聲),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再見!

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範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遊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15個梨、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纔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爲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