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大全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大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大全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小班的年齡大多數是在4到5之間,在這個時期幼兒的處於一個塗鴉期,喜歡到處亂畫,抓住幼兒這個特點,給幼兒自由圖畫的空間,讓幼兒大膽作畫。

活動目標

1:通過塗色,感知色彩,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動手能力,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

3:認識不同的水果,瞭解各種水果的營養價值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的圖畫方法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葡萄,菠蘿等相片,印好等待塗色的水果圖片,蠟筆或者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從幼兒穿的衣服導入到水果寶寶穿的衣服

二、展示各種水果圖片,請幼兒觀察這些水果寶寶的顏色。

1、讓幼兒先認識這些水果,不同水的水果有不同的顏色

2、在觀察水果顏色的同時,請幼兒也找到相同顏色的蠟筆

三、動手作畫

1、老師先示範正確的圖畫方法,請幼兒觀察

2、讓幼兒正確握筆和老師一起圖畫

3、給每個幼兒一張水果塗色卡,讓幼兒找到與自己手裏拿到的水果塗色卡的顏色

4、讓幼兒自己嘗試作畫,不同的水果不同的顏色

四、欣賞及評價

1、讓幼兒把作好的.畫放在展臺上,與其他幼兒一起欣賞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評價,並給予鼓勵

教學反思

上了這節課下來,發現小朋友的思維不是很活躍,還有很多小朋友看着圖片說不出水果的名字,這就是缺乏生活經驗,在分辨顏色的時候,還有小朋友不能正確的說出是什麼顏色。但是就整個課堂氣氛來說還是非常活躍的,小朋友表現還是很好的。

在教學方面我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給幼兒看圖片的時候最好有實物,實物教學沒有做到

2、在幼兒自己作畫的時候老師可加指導,幫助他們正確的握筆

3、大多數幼兒的想象力有侷限性

4、還有少數幼兒膽怯,不敢上臺給小朋友表述

5、條件有限,還有很多小朋友連蠟筆都沒有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爲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並分辨物體輕重。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平的介紹

2、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輕重

1、出示兩個沙袋

大小相同,一個輕(棉花),一個重(豆子)

引導幼兒觀察並猜一猜,哪個重?哪個輕?

2、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再說說,哪個沙袋重?哪個沙袋輕?

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輕重。

二、初步認識天平

1.課件演示

告訴幼兒天平器是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觀察天平的變化

1、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並說說:天平有什麼變化?

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麼?

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2、看圖分辨輕重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

你是怎麼知道的?

四、比較體輕重

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五、評價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提高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並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採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能較自然地唱弱起拍。

2、藉助動作的提示,理解並記憶歌詞。

3、在找“懶惰蟲”遊戲中,感受歌曲詼諧情趣,並懂得做個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 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

1、師:我們來做個遊戲。我是鴨媽媽,那你們是?

2、介紹遊戲的玩法。

師:現在媽媽要來找一找我的小小鴨在哪裏?媽媽拍拍你的肩膀,你就站在媽媽的後面做小小鴨,我們一起去找別的小小鴨,好嗎?(好)

3、遊戲:《找小小鴨》

①教師根據《懶惰蟲》的音樂節奏邊念兒歌邊找小小鴨:“誰是小小鴨,誰是小小鴨,誰是一隻小小鴨?它的嘴巴扁,它的'毛兒黃,誰是一隻小小鴨?(請拍到肩膀的幼兒走在教師的後面。)

②教師問走上前的幼兒:剛纔媽媽說你們是誰呀?(小小鴨)那就請你們舉起手大聲地告訴大家我是誰?(引導幼兒舉起手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鴨!)

③師:媽媽再來找找小小鴨,找到你你就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鴨!(以同樣的方式再進行一次遊戲。)

④師:現在媽媽要變了,我不找小小鴨了,聽聽我要找什麼呀?(教師根據節奏邊念兒歌邊找小小雞:“誰是小小雞,誰是小小雞,誰是一隻小小雞?它的腦袋圓,它的嘴巴尖,它是一隻小小雞!”

⑤教師請最後一個被拍到的幼兒站起來後,問大家:剛纔媽媽找誰呀?(小小雞)誰是我的小小雞?(XXX)[教師引導該幼兒舉起手大聲地說:我是小小雞!(我是小小雞!)]

(二)、學唱歌曲《懶惰蟲》。

1、教師範唱歌曲一遍。 師:現在媽媽不找小小鴨也不小小雞了,聽聽看我要找誰呀?(教師清唱一遍歌曲)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①師:剛纔媽媽在找誰呀?(懶惰蟲)

②師:什麼樣的人叫懶惰蟲?(請幼兒自由發言)

③師:他的身上哪裏痛?(請個別幼兒回答)

④師:懶惰蟲爲什麼一身都是痛?

⑤師:你們願不願意做懶惰蟲?

3、通過遊戲《找懶惰蟲》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①師:現在讓媽媽來找找誰是懶惰蟲?(教師根據節奏邊念歌詞邊找懶惰蟲)教師找到後問該幼兒:你是不是懶惰蟲?(不是)那就請你舉起手告訴大家“我不是懶惰蟲!”。(引導該幼兒大聲地說:我不是懶惰蟲!)(遊戲進行一遍)

②師:請鴨寶寶們跟媽媽一起去找懶惰蟲,好不好?(好)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邊念歌詞邊做動作(兩遍)。

4、幼兒學唱歌曲

①師:請你們伸出手來和媽媽一起找找懶惰蟲。(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②師:剛纔我們把它唱出來了,那我們唱着來找懶惰蟲。(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找懶惰蟲)

③師:我要請一隻鴨寶寶跟媽媽一起去找懶惰蟲。(教師請一幼兒一起邊唱邊找懶惰蟲)

④師:現在請你們站起來,面向你們的爸爸媽媽,我們一起來問問爸爸媽媽是不是懶惰蟲?(請幼兒站起來面向家長演唱歌曲兩遍,最後一遍請小朋友走到自己爸爸媽媽的面前演唱)

(三)結束。

師:勤勞的鴨寶寶們,跟着媽媽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一、午睡

1、要求幼兒自己脫鞋,並把鞋併攏擺好,放於牀的照片底下。

2、幼兒自己脫衣,疊好放於沒有枕頭的一端。

3、幼兒自己蓋被子睡下。

4、老師幫助幼兒蓋被子,檢查踢被子情況,提醒幼兒入廁。

二、起牀

1、要求幼兒迅速地起牀、穿衣、入廁。

2、觀察幼兒的飲水、吃點心的情況,教師提醒幼兒吃點心、多飲水。

3、提醒幼兒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喝水、吃點心。

三、午間操

幼兒園集體操

四、集體教學活動--結構遊戲建構活動:

圍牆活動目標:

1、對建構活動興趣感興趣,願意與同伴交流

2、在搭建過程中學會壘高、圍攏的搭建技能

3、能在遊戲中與同伴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搭建小房子的經驗物質準備:不同種類的雪花片若干、教師準備簡單的場景、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雞媽媽和雞寶寶在哭,因爲它們的住的`房子周圍的的圍牆倒了,很不安全,所以它們很着急,我們幫幫它們吧!

2、引導幼兒觀察,怎樣幫助雞媽媽?不讓大灰狼捉到小雞。

3、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來搭建圍牆?

4、引導幼兒幫雞媽媽圍圍牆,注意將花片做的牆壘高、合攏。

5、指導幼兒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合作遊戲。

6、圍牆建好了,小雞們安全了,和小雞一起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

五、洗手、喝水

1、安靜的喝水、喝完水要入廁

2、鼓勵個別不愛喝水的小朋友把水喝完,纔不會容易生病

六、戶外運動:

好玩的圈圈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圈圈遊戲,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2、知道幾種簡單的圈圈遊戲的玩法。

3、能按口令進行遊戲,一個接一個,不推擠別人。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圈圈若干六、區域活動(離園活動)一起來數數目標:1、喜歡數學活動,正確的數出物體。

2、按老師要求按數量取物。

3、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

七、離園準備

發書包,給幼兒整理衣物,毛巾隔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來源

日常生活中,幼兒在洗手時常常洗很長時間都不出來。通過觀察我發現原來孩子們對肥皂泡愛不釋手,有時還喜歡用小嘴巴吹吹手上的小泡泡。一天,黃家祺小朋友從家裏帶來了吹泡泡的玩具,爲大家吹出了一串串的泡泡。這下孩子們更是樂開了花,他們還興奮地喊:“泡泡多像大太陽啊圓圓的,像你的眼睛,像大氣球……”我結合孩子們對泡泡的興趣和對泡泡的想象創編了生動有趣的兒歌,生成了這次欣賞活動。

準備

1、物質準備: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過渡音樂、輕音樂。

2、精神準備:爲幼兒創設愉快輕鬆的氛圍,以遊戲的口吻和幼兒進行互動,給幼兒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用不同的表情、聲音、動作等激發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

過程

一、玩遊戲

教師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導幼兒先來進行吹泡泡的遊戲。並提出問題:泡泡像什麼?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二、欣賞兒歌

1、幼兒聽過渡音樂放好玩具後坐下,結合剛纔的遊戲體驗欣賞教師朗誦兒歌。教師朗誦時屋子四周飄散着泡泡,播放輕音樂,生動、形象地配合肢體語言吸引幼兒認真傾聽。

2、引導幼兒回憶:兒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麼?(西瓜、太陽、眼睛、氣球…)並驚喜地說出:其實兒歌內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來的,老師只是幫大家整理成兒歌。表揚小朋友仔細觀察,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3、再次欣賞兒歌。當教師朗誦完兒歌的最後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還像什麼呢?”時,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鼓勵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並對幼兒的想象充分肯定。

三、活動總結

教師同樣以小猴子的口吻對注意傾聽及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請他們和小猴子擁抱;對有些膽小的幼兒提出希望,請他們握握小猴子手。

四、活動延伸

1、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有感情的朗誦,表達出自己對所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

2、進行繪畫活動,幼兒邊說邊畫,練習畫圓。

3、根據幼兒的興趣續編兒歌,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創造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觀察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察

2、師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

二、欣賞並學習故事

1、師放錄音請幼兒欣賞一遍故事

2、師播放課件請幼兒用感官來熟知故事

3、師提問幼兒:誰和誰在幹什麼?小花貓是怎樣做的?蜻蜓蝴蝶飛來後小花貓又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4、師生討論:我們應該向誰學習?爲什麼?

5、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義。以後我們做什麼事兒都應該一心一意的道理。

6、請個別幼兒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演故事。

三、活動延伸:

繪畫《小貓釣魚》

1、師生談話:小朋友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讓我們一起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這個故事好嗎?

2、教師爲幼兒提供繪畫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

3、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大膽設計,發揮想象力。

4、作品展示,並投放到美術活動角供幼兒欣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活動:

主題:小手小腳—小手小腳

目標:感受兒歌的韻律,根據自己的理解學着改編兒歌。

準備:幼兒的手印腳印

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哪個小手印、腳印是自己的。

2、學念兒歌“小手和小腳”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便於幼兒記憶,帶領幼兒重複念兒歌並學做動作。

3、改編兒歌:幼兒討論小手和小腳還有什麼本領,根據幼兒說的本領改編兒歌的內容。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教學活動:

主題:小手小腳—小腳

目標:

1、能跟着音樂唱歌並做簡單的腳的動作(踏、跳、走、跑)。

2、提高音樂節奏感

準備:音樂

過程:

1、小腳本領大:我們的小腳會幹什麼?

2、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瞭解歌詞。“歌曲的'名稱叫什麼,歌裏唱了小腳有什麼本領”。

3、讓幼兒用動作理解踏、跳、走、跑。跟着音樂,教師念歌詞,幼兒做動作。

4、幼兒學唱歌曲。

教學活動:

主題:小手小腳—這是誰的鞋子

目標:可以將大小,形狀相同的圖形配對。

準備:小雞、小鴨、狗熊、小朋友的腳印和對應的鞋子

過程:

1.教師出示小腳印,請幼兒猜一猜這都是誰的腳印。

2.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鞋子,請幼兒給小腳印穿上合適的鞋子。

3.有能力的幼兒給穿上鞋子的腳印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遊戲、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自己小手、小腳的本領,對自己的小手、小腳充滿了自豪感。通過活動大多數寶寶都學會了自己穿鞋,還有一小部分寶寶還不能正確分辨鞋子的正反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最近,我的搭檔鄧老師生病了,園內的許多老師放棄休息來我班帶班,可我們的孩子卻並不領情,有的來園時哭了,有的則表現出悶悶不樂,一臉的不高興。但老師們不斷地努力着,用自己的愛心去感染孩子、打動孩子,漸漸地,孩子熟悉了這些老師,常會說“某某老師喜歡我”“某某老師真漂亮”“某某老師什麼時候再來”------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老師們的關愛。

《課程指南》告訴我們:小班的孩子已經能用簡單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能感受老師的關心,但常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我通過錄像創設一定的情境,給孩子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寬鬆空間。我認爲只有把自己與孩子放在同一位置時,孩子便會活潑可愛、勇敢開朗;而融洽的師生關係更爲孩子們營造了“想說願說敢說”的氛圍。

當然,在充分沐浴師愛的同時,也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向老師回報自己的一份關愛。從小懂得真愛是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中孩子們又一次體驗了“被別人愛是快樂,愛別人也是快樂的”這一積極情感------願我們的孩子在“超市式”的環境、開放式的教學、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健康、快樂。

活動目標:

1、孩子願意用普通話大聲地說說身邊熟悉的事。

2、在看看、講講中初步激發孩子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一些教師關心孩子的情景錄像以及過新年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播放過新年的錄像師:孩子們,過新年開心嗎?你有什麼開心的事告訴我們,讓我們大家一起開心開心!

二、邊看邊講:錄像——老師關心我們的開心事師:過新年是開心的事,其實在我們桃園幼兒園、在我們菠蘿班天天象過年一樣,有許許多多開心的事呢!有些什麼開心的事,來看錄像。

l 鏡頭一:老師和孩子做遊戲l 鏡頭二:老師帶孩子看金魚l 鏡頭三:老師和孩子一起唱歌l 鏡頭四:老師爲他們整理衣褲、梳小辮l 鏡頭五:老師陪孩子們午睡(以上鏡頭教師以聊天的形式隨機插問,並輔以順口溜提高說話樂趣,如:老師吹泡泡,我們捉泡泡,真呀真開心。老師像媽媽,陪着我睡覺。我們是幸福的小寶貝。)看完錄像,師:還有哪些老師也關心、幫助過我們?

教師小結。

二、說說:我們想念鄧老師師:怎麼會有那麼多老師來到我們班呢?

師:鄧老師生病了,好久不來了,我真想她。吃飯時,我就想,鄧老師吃飯吃得多嗎?有沒有吃蔬菜?睡覺時,我也在想,鄧老師睡得香不香,有沒有做夢?做遊戲時,我又在想,如果有鄧老師在,那就更開心了------(幼:我生病時,我想鄧老師有沒有吃藥?------)

師:你們都有一顆好大好大的愛心。鄧老師,你聽到了嗎?我們想你!來,我們一起喊:“鄧老師,我們想你!鄧老師,我們想你!------”(此時鄧老師出現,孩子們激動地與她擁抱。)師:鄧老師身體不好,我們請她坐下來。孩子們,剛纔,我們說了許多關心鄧老師的話,鄧老師沒聽到。現在我們說給鄧老師聽聽。(孩子們圍在鄧老師身邊自由交談)師:你幫我,我幫你,我們都是好朋友;你愛我,我愛你,相親相愛是一家。(孩子們隨老師出去,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