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遊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

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

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

試試看好嗎?”

二、大大和小小

1.教師: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遊戲。

(1)出示大娃娃。

教師: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

(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大大!)

教師: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要吃大蛋糕”

(2)出示小娃娃。

教師: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

(你好小小!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教師: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吃小麪包”

三、遊戲: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1.教師: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

我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2.教師: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四、送禮物

要求: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五、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遊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 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餅乾(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裏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淨。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們猜猜看,這裏面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乾”,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乾”。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裏有許多的“餅乾”,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乾”。

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乾”。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乾”。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乾”。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乾”。

三、幼兒吃餅乾。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乾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乾,看看你拿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乾。

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乾。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4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到4。

2、鞏固練習比較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3、體驗幫助小豬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自制教具:三個小拖車,黃香蕉、紅蘋果、大鴨梨卡片各4張,其他磁性教具若干。

2、《三隻小豬》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三隻小豬》。

二、展開

1、教師配合掛圖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引導幼兒一起幫小豬撿水果。

(1)教師講到"走近一看,原來是黃黃的香蕉!"時,就問幼兒"怎麼辦呢?

快幫助老大撿到小拖車裏吧。"

(2)教師邊操作卡片,師幼邊共同數"一個、兩個、三個、四個。"

(3)教師繼續講故事,並引導幼兒幫豬老二撿蘋果,幫豬小弟撿鴨梨,

並練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到4。

2、幼兒繼續邊看掛圖邊聽故事(第二部分),幫助小豬比較水果的多少。

(1)請幼兒猜想:誰撿的水果最多。

(2)幼兒操作卡片,比比看誰撿的水果多。

(3)教師示範並和幼兒共同比較的方法。

如:數一數,數量一樣就是一樣多;一個對一個排排看就知道了。

3、鞏固練習以及延伸部分。

充分利用各種磁性教具,讓幼兒進行手口一致的點數。

利用小朋友座椅子的遊戲,讓幼兒練習比較數量的多少。

三、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幫助小豬撿水果,幫小豬比較水果的多少,小豬們可高興啦!

他們對你們說:謝謝

你們應該對小豬說什麼?對要說:不客氣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教學準備:

圖片3張紙偶2個記號筆鈴鐺凳子

教學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小熊、小白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小熊,一個是小白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小熊和小白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小白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個別幼兒)蘿蔔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小熊收到了什麼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小白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小熊收到了什麼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麼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小白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有幾塊餅乾?小熊收到了什麼,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麼?

三、遊戲:

⑴小白兔和小熊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遊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着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遊戲。

⑵搶凳子的遊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門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誰最能幹,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遊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知等分的含義。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兩隻笨狗熊》

2、圓形,正方形若干圖片

3、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在活動之前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兩隻笨狗熊》。

2、教師簡單重複故事內容。

教師:誰能告訴老師故事中狐狸是怎樣騙小熊的麪包吃的?

如果給你一個圓麪包,你會分成一樣大的兩塊嗎?

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對吧!

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師:有什麼方法證明你分的兩塊是一樣大的?

2、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分出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

並且引導幼兒把分開的兩份中的一份與原來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來的要小。

3、幼兒操作等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能把這些圖形都分成兩等分嗎?

(1)把這些圖形分別發到每個孩子手裏,每人一個,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觀察,指導個別幼兒操作。

4、教師總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三、引導幼兒學習分得一樣多--平均分。

1、教師:剛剛我們把正方形的麪包分成了兩等分,就可以分給兩個小朋友,

如果有四個小朋友,我們該怎麼分呢?

2、剛纔我們學習了平均分一個物體,分給兩個或者四個小朋友,

現在呢,老師這裏呀有些糖果,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分一下,怎麼分呢?

班上有這麼多小朋友啊,怎麼辦,老師想每個小朋友都分一點,你們來幫幫老師,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小結。

(1)把糖果分別裝到盒子裏。(盒子裏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兒分組,每組請一個幼兒來拿盒子,其餘小朋友從盒子裏自己拿糖果,

每位幼兒只能分兩顆糖果。

(3)鼓勵幼兒介紹平均分的意思,並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4)請幼兒相互檢查是不一樣多,對了就鼓勵,不對就請其餘幼兒幫忙。

(5)教師小結:平均分就是把一個或者一盒整個的物體分成一樣大小或是一樣多的物體。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顏色、6以內數量的感知。

2.幼兒能嘗試簡單的分類。

3.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紅、黃、綠花若干;紅、黃、綠圓點即時貼若干;

白色紙花,花心分別爲紅、黃、綠,花瓣爲4、5、6片;

音樂磁帶《春天》《找朋友》;

貼有數字4、5、6的三個花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運動一下吧!幼兒隨着《春天》的音樂繞場地轉一轉!

二、基本部分:

1.發現小花瓣 師:地上這麼多漂亮的花瓣,在地上真可惜!我們把他們撿起來,裝飾一下我們的衣服吧!

2.幼兒分散撿花瓣,老師參與幼兒活動。(剩下的紙片教育幼兒放到垃圾桶裏)

師:瞧,你們都變成花寶寶啦!

老師提問幼兒:你開了什麼顏色的花?有幾朵花? (如果有孩子撿了很多,數不過來,可以用“許多”表示)

幼兒數好後,說出自己小花的`數量,正確的老師給孩子貼一個大大的數字在身上。

3、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樂,孩子們互相找花瓣一樣多的朋友,找到後拉拉手,並給對方數一數有幾個花瓣。

4、給紙杯花貼花瓣花

(1)教師發現沒有顏色的花 咦!這個籃子裏是什麼呀?它們沒有漂亮的衣服!有些傷心了!我們幫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引導幼兒按照紙杯花心顏色去粘貼相同顏色的花瓣。 師:瞧,他們的花心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請小朋友們根據花心的顏色去粘貼和它相應的花瓣。 引導幼兒可以用紅、黃、綠圓點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貼一個圓點。

(3)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圓點來裝飾。 (讓幼兒用粘貼的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

(4)數一數自己的小花有幾個花瓣?

5、送花兒回家 現在我們把小花送回家吧!你們看它們的房子上都有數字,這朵花有幾個花瓣我們就把他送到寫着這個數字的家裏好嗎? 教師先做示範,再請4個花瓣的小花回家,5個花瓣的小花回家,6個花瓣的小花回家發現有送錯的花朵,請幼兒自己糾正。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做了好多事情,你們真能幹!現在讓我們再到別的地方看看吧!(播放音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花(櫻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油菜花開了,櫻桃花也開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飛來採花粉了,你們也想當小蜜蜂採花粉嗎?”

二、遊戲;學做蜜蜂採花粉。

1、出示蜜蜂圖片,讓小朋友學做小蜜蜂。要求;兩隻小蜜蜂就是兩個朋友手拉手,三隻、四隻分別是三個、四個手拉手。練習1至4數與量的關係。口令;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兩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三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四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

2、師:“小蜜蜂採了許多花蜜,要飛回家中釀花蜜了,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找自己的家吧?”

3、講述遊戲規則;操場上分別擺放的'有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凳。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小蜜蜂要分別找到相對應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錯,否則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樂,幼兒找相對應的小凳子。

5、音樂停,檢查小朋友找家的情況,從而鞏固數物對應的知識。並對小朋友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活動小結。

引導幼兒知道小蜜蜂又愛勞動又聰明,他們不僅採了很多花粉,還能準確地找回自己的家,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做做中鞏固5以內的數量,學習圓點與小花、小花與數字之間的匹配。

2、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設置魚塘情景;紅、橙、黃、綠、藍五種顏色的魚若干;貼花人手一份;五隻貼有數字1-5的卡片的籃子;

活動過程:

一、做運動

1、教師做貓媽媽,幼兒做小貓,隨着開火車音樂入場。

2、師幼一起邊念《小貓》兒歌邊做運動,幫助幼兒鞏固5以內的數量。遊戲二次,第二次速度加快。

二、小貓摸魚

1、以小貓最喜歡吃魚引出去魚塘摸魚。“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呀?那媽媽帶你們到魚塘摸魚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魚塘中小魚的顏色,鼓勵幼兒摸五種顏色不一樣的小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驗證幼兒摸到的魚的數量。

三、貼花紋

1、引導幼兒觀察小魚的尾巴,說說各種顏色的小魚的尾巴上的'圓點各有幾個。“看看,小魚尾巴上有什麼?這些圓點一樣多嗎?”

2、以小魚想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請幼兒幫忙引出第二次操作。提示幼兒小魚尾巴上有幾個圓點就在身上貼幾朵花。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送小魚

1、“小魚穿上了花衣服,邊得更加漂亮了,我們把它們放在籃子裏帶回家吧!”

2、引導幼兒觀察籃子上的數字,鼓勵幼兒把相同數量的小魚送到籃子裏。

3、幼兒操作,教師驗證。

五、回家

“天快黑了,我們開着小火車,帶上小魚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鞏固區分大小,學習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物體。

2、培養幼兒邏輯和推理的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排隊標記圖人手一張。

2、三個大小不同、顏色相同的皮球。

3、準備大小不同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小皮球拍拍隊”,學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三個物體排隊。

1、哭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誰在哭呢?哦,原來是三個小皮球在傷心的哭呢!(從地上撿起3個大小不同的皮球。(請一名能力強的幼兒配合說道:“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做完遊戲,沒有把我們送回家,請把我們送回家吧!)

教師:小皮球的家在哪裏呢?(玩具櫃上。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櫃,玩具櫃的左邊有紅旗)

4、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皮球。

教師:我們來幫小皮球找家,最大的皮球站在最前面。那個皮球最大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大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個皮球是最小的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小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是那一個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個頭中等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5、學習排序的規律。

教師:最大的站在最前面,那最小的球呢?

教師:對了,最小的應該站在最後面。那這個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又應該站在哪裏呢?

教師:對了,它應該站在中間。

教師:皮球已經擺好了,大皮球,小皮球,最小的皮球。(教師邊指邊描述皮球的排列順序,之後請幼兒集體複述。然後再請個別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可以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還有許多的玩具寶寶也想比比誰大誰小呢?我們來幫助他們好嗎?

教師:你們現在手裏都有三個玩具,大小都不一樣,請你們在排隊標記圖上按照大小給他們排好隊吧!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收拾學具,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