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在我與幼兒的接觸中發現,孩子對陌生人缺乏自我防範的意識,在日常與幼兒的談話中問到:"陌生人來你家你會怎麼辦?"時,幼兒有的說:"我會請他進來,倒水給他喝。"還有的說:"我把門打開一小點,然後用棍子把他的眼睛戳瞎掉。"……聽了很是讓人擔憂。因此我特設計了此活動,力圖使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學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陌生人到家應如何應對,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如果有陌生人來敲門千萬不能開門,學會正確的應對方法。

2、知道讓陌生人進家的危險性,並能根據來人的不同,正確應對。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學會幾種陌生人來敲門時的應對方法。

引導幼兒自主發現問題,正確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兔子布偶兩個,大灰狼布偶一個;2、兔子頭飾,灰狼頭飾;3、多媒體課件《陌生人來敲門怎麼辦?》;4、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布偶表演《小兔乖乖》,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大兔子布偶。)兔媽媽:今天我要到森林裏去採蘑菇,得把我的寶寶乖乖一個人留在家裏,可我真有些不放心。瞧,我的寶寶乖乖來了!(出示小兔子布偶)乖乖,你一個人在家可得小心,把門鎖好,任何人來敲門都不能開呀!

(2)小兔乖乖:知道了,知道了,媽媽你就放心吧!

(3)兔媽媽:那好吧,媽媽走了!(大兔子布偶下)(4)(出示大灰狼布偶)師:不好,兔媽媽剛走,大灰狼就來了。

(5)大灰狼:哈哈哈,聽說今天小兔子一個人在家,我得想個辦法讓小兔子把門打開,然後飽飽的美餐一頓。(播放一遍門鈴聲)(6)師:哎呀,大灰狼在敲門呢。這可怎麼辦呀?快快快,一起幫乖乖想個好辦法!

(7)大灰狼分別裝成不同身份的人,如送煤氣的、媽媽的同事等,請幼兒幫乖乖想出應對的方法。

2、提問:如果你是乖乖,一個人在家,壞人來敲門,你會怎麼辦?

3、引導幼兒討論,說出不同的解決辦法。

4、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看看片子裏的小朋友怎樣應對有陌生人來敲門的情況?

(1)師:不僅小兔乖乖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奇奇小朋友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想知道奇奇是怎樣應對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觀看多媒體課件:先分步觀看,再總體觀看。

5、組織幼兒討論:奇奇教你了些什麼好辦法應對陌生人?

6、引導幼兒根據觀看的內容說出遇到陌生人敲門時應對的方法。

7、小結:你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來敲門,如果你開了門,就會很危險,千萬不能開門。

8、角色遊戲:《寶寶在家》。

分組讓幼兒分別扮演寶寶和陌生人,在遊戲中運用正確的方法應對出現的不同情況。

8、師幼共同小結:當你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來敲門,千萬不能開門,並想辦法解決。

9、活動在音樂聲中結束。

活動反思:

本堂課通過讓孩子們演,讓孩子們看,讓孩子們想,讓孩子們說,在生生互動中孩子們基本知道當

知道當家裏大人不在,有陌生人來時不能輕易給開門。如果萬一有陌生人闖進來要另計應變,與壞人鬥智鬥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中班社會美麗的公園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公園美麗的景象。

2、使幼兒懂得公園的美麗是園林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美麗的公園》、電視機、展示儀

2、聯繫參觀有關事宜。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公園遊玩,並提出以下問題:

公園的大門是什麼樣的?秋天的公園是怎樣的?有些什麼?公園哪兒最美?你喜歡逛公園嗎?爲什麼?

2、帶領幼兒尋找公園裏的.秋天。

提問:你找到秋天的景色了嗎?在哪裏?是什麼?

3、帶領幼兒觀看園林工人的勞動,讓幼兒瞭解公園如此美麗,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遊客的共同努力。

他們是誰?他們在幹什麼?

我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

4、回園後讓幼兒看操作卡片,組織幼兒討論人們爲什麼喜歡玩公園。

公園裏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大家都喜歡到公園裏來遊玩。公園的美麗離不開園林工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每一個遊客在遊玩時都要講衛生,注意保護公園的一草一木。使公園更乾淨、更美麗。

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回家後,向爸爸、媽媽講述在公園裏遊玩的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園徽、設計海報的環節,萌發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

2、識別並能表達清楚幼兒園的名稱、地理位置等。

3、知道園徽的作用,嘗試爲幼兒園設計宣傳海報。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觀幼兒園,教師介紹幼兒園在社區的位置和園內的設施等。

2、空白廣告牌;筆;幼兒園的名字與標識;幼兒園廣告宣傳單。

活動過程:

1、討論參觀所見所聞。

(1)幼兒說說:我們的幼兒園名稱是什麼?在哪個位置?周圍都有什麼?

(2)教師提問:我們的書包上都有一個標識,哪裏還能找到這樣的標識?

2、再次參觀幼兒園場地,尋找園徽標識。

3、幼兒講述幼兒園標識的作用。

(1)提問:你在哪裏看到園徽的標識了,爲什麼我們幼兒園要有標識呢?

(2)教師小結:看到標識就能明白是幼兒園,標識就像廣告一樣,讓很多的人認識我的幼兒園。

4、提出問題,引出任務。

(1)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幼兒園?

(2)你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介紹我們的幼兒園?

(3)今天我們先嚐試用小海報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幼兒園,你想介紹什麼呢?

5、幼兒嘗試設計小海報。

提醒幼兒將想要宣傳的內容放在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材料,繼續製作海報。

活動建議

1、最後環節的活動,可延續紙區域活動中進行,可以個別指導幼兒選擇各種材,料製作幼兒園小海報,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一起製作海報。當幼兒完成海報後,可組織幼兒展示、介紹海報。

2、美工區投放園徽的模板,讓那個幼兒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園徽的形狀。還可投放不同園徽、園服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比較園服的顏色、款式和園徽的異同。

3、準備品面圖、字卡及圖片,協助幼兒以所屬的教室爲中心點,在平面圖上找出其他場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間,然後貼上合適的圖卡,並說出其功能。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新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參與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安全島”活動的設計,爲幼兒創設積極合作的機會,教師通過指導與遊戲材料的變化,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互助合作的要求。活動有靜有動、有觀有思、有試有感,幼兒在遊戲中收穫了合作互助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幼兒有合作意識。

2.學習相互協商、語言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場地佈置成海洋,有海星,海草、貝殼、珊瑚等等。

2.小海龜胸飾人手一個,海龜媽媽頭飾一個、圖片。

3.一段海浪音樂,一段適合海龜在水裏表演的音樂,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討論問題引發興趣

教師和幼兒以“小海龜”角色進入活動室,共同圍坐在地上討論。

師:平時在海里我們會遇到哪些危險的事情?(大鯊魚、大鯨魚)應該怎麼辦?

師:聽,這可能是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播放海浪音樂,可適當做動作)對了,是海浪來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幼兒利用平時積累的經驗,大膽想象,暢所欲言。)

師:在海里遇到危險,我們可以逃跑,把頭縮進龜殼,躲到島上等等。

2.集體合作遊戲

師:寶貝們,跟着媽媽一起到海洋裏玩玩吧!(媽媽帶領小海龜第一次到海洋裏認識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師:(播放海浪音樂)聽,海浪來了,快快到媽媽這裏來吧!師幼第一次集體合作站在墊子上。

師:媽媽來看看,寶貝們的小腳都穩穩地站在島上了嗎?我真開心,每個寶寶都安全了,這是一個快樂島,只有大家雙腳都站在島上,互相抱緊,纔不會被海浪捲走哦!(引導所有幼兒知道只有大家互相抱緊,雙腳都站在島上才安全)。(風平浪靜了,媽媽帶着小海龜第二次到海里學游泳,遊一遊,吹泡泡,搓一搓,轉個圈等。)

師:(播放海浪音樂)喲,海浪又來了,快想辦法都躲到島上來!(將墊子變小點兒,但還是能容納所有幼兒)(師幼第二次集體合作站到變小的快樂島上。)

師:你們發現快樂島有什麼變化嗎?(變小了)對呀,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再次引導幼兒知道要躲過海浪,必須抱得更緊,從而引出各種合作的方法。)

師: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所以我們要抱得更緊了,可以兩個人、三個人抱的緊緊的,只要我們大家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海浪也會被嚇跑的。

3.小組合作遊戲

師:看,退潮了,跟着媽媽去玩捉迷藏吧!(第三次)(抽去墊子,將墊子分散放在另一邊。)

師:如果更大的海浪來了,快樂島就要被淹沒了,我們該怎麼辦?看,那兒有許多小的快樂島,遇到海浪來了,你們可以幾個幾個互相合作,穩穩地站在島上,但是每個小島上都要有小海龜。(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三次合作躲到快樂島。

師:看,他們是一前一後抱着站的';他們不一樣哦,是三個人前後中間貼着穩穩地站的!其實遇到危險,我們兩個或三個好朋友一起緊緊的抱着、貼着,穩穩地站在小島上,海浪也拿我們沒辦法了。

師:海面恢復平靜了,寶貝們肯定肚子餓了,我們去找食物吧。(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四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瞧,他們是三個人面對面緊緊地抱在一起的;他們是肩搭肩貼着的;還有墊起腳尖站的,真是一羣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再大的海浪我們也不怕,快跟媽媽繼續往前走吧!(教師總結各種站的方法,如貼、抱、疊等,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合作,纔不會被海浪捲走的道理。)

小海龜們第五次到海里玩。要求:如果再有海浪,快樂島就變得更少了,需要更多的好朋友互相合作,才能穩穩地站在島上。(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五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快看,他們是4只小海龜緊緊的前後前後疊在一起;哦,這隻小海龜力氣真大,它用的是抱起另一隻小海龜的方法,真不錯!(教師及時關注和小結幼兒各種站的方法)海面又恢復平靜了,寶貝們坐到媽媽身邊來吧!(師幼圍坐在一起)。

4.小結

今天小海龜們跟着媽媽學了一項新的本領,遇到海浪,我們能夠兩個、三個、四個或大家一起緊緊的抱在一起、貼在一起、靠在一起,以後有再大的危險,只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就能戰勝。

教學反思

該活動以幼兒參與體驗爲主,合作貫穿在每個環節中,避免了老師的單調說教。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學習協商、體驗,習得有益的社會交往技能,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的潛移默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性。活動對教師的隨機教育能力要求較高,關注幼兒成功的現象較多,沒有及時關注幼兒在合作不成功後的表現,缺少及時的鼓勵,影響了個別幼兒繼續參與合作活動的積極性。在觀察圖片的環節,幼兒有感而發,討論時間較長。可以採用集體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幼兒更充分地參與表達。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發展幼兒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圖片

爭搶球的'孩子兩個小朋友在玩球,玩着玩着,他們開始爭搶,爲此吵了起來,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教師: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球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球,大家還都不高興,那麼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故事,引出新問題。

教師:戶外遊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後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教師: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並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

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聲"沒關係"。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

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麼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爲什麼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麼?不疼說明了什麼?

(3)他打疼了你,你怎麼做?

(4)他總是那麼做,你怎麼辦?

教師啓發幼兒回答:

--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

--學會躲閃。

--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欺負別的小朋友。

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爲什麼",然後再選擇好的解決辦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袋子的多樣性,瞭解各種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購物時要使用環保袋,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感知袋子的多樣性,瞭解各種袋子的不同作用。

活動難點:知道購物時要使用環保袋,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袋子,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袋子。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有趣的王國,你們猜一猜會是什麼地方?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佈置好的“袋子王國”內參觀。

教師:我們進入了什麼王國?這裏有許多什麼?

2、教師拿出準備好的袋子的種類,讓幼兒觀察。

教師:看看這裏都有些什麼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袋子,感知袋子的多樣性。

1、教師:誰能說說你看到這些袋子的感受,這麼多的袋子都一樣嗎?一眼看上去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引導幼兒每人拿一個袋子進行觀察,說說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徵。教師:如果讓你觀察袋子,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呢?(啓發幼兒說出從袋子的形狀、顏色、質量、外形特徵方面進行觀察)請幼兒說出各種袋子的不同特徵,仔細的觀察。全方面的'說說。

3、集體交流自己觀察的袋子特徵。

教師:請你說說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瞭解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種袋子的特殊作用。

1、教師:雖然袋子各種各樣,但是它們都是有一個共同特徵,想想是什麼呢?它們都可以裝東西,可是裝的物品都不一樣,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裝哪些東西嗎?用這個袋子裝上你說的這些有什麼好處?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說說書中每種呆子的特徵及用途。

四、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自己見到的其他袋子,同時增強環保意識。

1、教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袋子呢?你們在購物的時候,用什麼袋子裝東西呢?

2、幼兒回答。

3、教師:我們在購物的時候,會使用環保袋,這樣就可以重複利用袋子。不會浪費一次性袋子,爲我們國家節省了資源,更不會造成白色污染,有利於環保。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金秋送爽,稻穗金黃。又是一年秋收時,爲了讓孩子們親自去體會,感受一下秋天的豐收景象,我們中班年級組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幼兒園,走進田野,開展“拾稻穗”的實踐活動,旨在感受並體驗勞動的艱辛。

活動目標

1、瞭解稻穀的色澤,並學習區分稻穀的成熟程度。

2、親自體驗,感受秋天的豐收景象。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聯繫一農戶,做好前期工作。

2、找一農民做導遊,向幼兒介紹稻穀。

活動過程

一、交代活動要求

“農田裏的稻穀成熟了,農民伯伯們正在忙着收稻穀,我們一起去看看,並幫着拾稻穗吧。”

二、步行來到農田

三、農民向幼兒介紹稻穀

“稻穀是什麼顏色的?成熟的稻穀是什麼顏色?嫩嫩的稻穀是什麼顏色?”

學習從顏色上辨別稻穀的成熟程度。

四、實踐活動:拾稻穗

幼兒在農田裏翻找掉落在田裏的稻穗,親自體驗秋天的豐收景象。

五、交流

“農民在田裏收稻穀很辛苦也很累,把稻穀變成米飯要經過好多人的加工,所以大家不能浪費糧食。”

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六、幼兒排隊離開農田,回幼兒園。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來到田邊,稻田裏一堆堆的稻草,瀰漫着一陣陣清香,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來到稻田裏開始尋找稻穗。他們低下頭、彎着腰,翻找着落在田裏的稻穗。當孩子們拾到了一顆顆遺落在田裏的稻穗時,個個高興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了。”每發現一棵稻穗,他們就像找到寶貝一樣,不一會兒,每個孩子的手裏都捧了一把稻穗。撿完稻穗後,老師還和孩子一起動手剝開稻子,孩子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吃的米飯就是從這些稻子裏碾出來的。最後老師還請農民伯伯向孩子們介紹了稻子的生長過程及農民伯伯在種植過程中付出的辛勞。

通過這次“拾稻穗”活動,孩子們感受並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學會了尊敬身邊的勞動者,懂得了愛惜糧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