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9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爬行植物,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2.藉助提問的線索,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瞭解爬行植物的攀爬特性。

3.能認真的觀察植物,快樂的表演小手爬。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收集各種爬行植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螃蟹歌】

二、教師模仿螃蟹爬

師:小朋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在爬阿?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爬?

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啓發幼兒仿編兒歌。

三、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四、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幼兒自己看圖閱讀畫面,在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看到的爬行植物。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探索爬行植物攀巖爬牆的特徵。

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它長在什麼地方?

師:這種植物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師: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牆,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說說: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麼爬上去的?

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麼?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鬚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鬚就是植物的小吸盤,它們不停生長並緊緊地吸住牆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五.啓發幼兒想一想

西瓜,南瓜是爬行植物嗎爲什麼?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爲什麼不讓它爬上去呢?

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麼用?

教師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有葡萄的藤,習慣的藤這些水果植物;還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牆邊和廊檐下,供人麼觀賞乘涼;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種植在農田裏,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麼品嚐。

六.討論活動: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麼用?

七.音樂活動【小手爬】

師:小動物會爬,植物會爬,我們小朋友的小手會爬是嗎?讓我們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的動作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改變音樂的節奏,帶領幼兒進行小手慢慢爬和快快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2.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3.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

2)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料及棉籤等。

3)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塗色紙若干。

4)水果籃樣圖人手一張。

2.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咱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猜他是誰?

魔術師扮演者: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術展示。

魔術師:“我這有瓶什麼顏色的水?”(黃色)

“接下來,請你們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顏色就會改變,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麼顏色?”(綠色)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的顏料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二)幼兒動手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看看你們用這些顏色都能變出什麼新顏色?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當魔術師有個小小要求: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三)總結結論。

1.師: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紅和藍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啦?

2.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3.幼兒用變出的顏色給水果上色。

三、結束部分

1.總結收穫,評價幼兒的表現。

2.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對顏色特別感興趣,經常問老師是否要上美術繪畫課。因此我選用這個主題《多彩的顏色》,讓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兒歌內容。

2、學習看圖譜,完整的念兒歌。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數個

3、紅、黃、藍色、桔子、茄子、葉子、車子的圖片

4、圖譜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平時你們畫畫的時候,用什麼東西給畫塗上顏色的?

幼:用蠟筆。顏料

師:小朋友真聰明,其實顏料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爲什麼說顏料很神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一>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 紅色、黃色的混合

師:小張老師這有兩杯有顏色的水,看看都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的,黃色的。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紅色黃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的?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來猜)

師:我們來看看他說的`對不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橙色。

師:真棒!原來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的。那我們用橙色可以畫什麼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張老師覺得用橙色畫桔子最漂亮。

師:現在小張老師要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黃色、橙色、桔子的圖片) 2、紅色、藍色混合

師:這杯水又是什麼顏色呢?

幼:紅色、藍色。

師:猜猜紅色藍色手拉手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哪位小朋友說的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紫色。

師:原來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那我們可以用紫色來畫什麼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紫色可以畫那麼多東西吖,小張老師覺得用紫色畫茄子最漂亮。

師:老師也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藍色、紫色、茄子的圖片) 3、黃色、藍色混合

師:這又是什麼顏色的呢?

幼:黃色、藍色。

師:猜猜黃色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徵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瞭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製品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筍、帶葉的竹子、竹製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3.幼兒用書:《竹子和竹製品》。

4.教學掛圖:《竹林》。

活動過程:

1 . 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

教師: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裏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裏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裏面也是中空的等)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麼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着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教師:竹子長在什麼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麼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徵。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麼用途?有什麼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製品或圖片)教師:還有什麼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裏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麼是用竹子做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現。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後,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製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興趣:“這裏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於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現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兩輛小車前後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着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徵,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誌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蒜頭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我們請幼兒帶來了蒜頭,在自然角中進行植物發芽的活動。一段時間過後,蒜瓣長出了嫩綠的小芽,在這發芽過程中,還有伴有濃烈的氣味,甚至還有點“臭”。可孩子們天天都往自然角跑,還好奇的觀察着。我們知道只有自己親手嘗試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會真實而牢固,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也是《幼兒園指導綱要》所要求的。於是結合我的個人課題探究《讓科學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活動《有用的蒜頭》,讓幼兒對蒜頭有一個初步的全面認識。通過看、摸、剝、數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的特徵,瞭解蒜頭的用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讓幼兒體驗了探索蒜頭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會手口一致地點數,感受用數字記錄地簡便、明瞭。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統計表。

2、筆、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蒜頭,導入活動。

師:看,這是什麼?(蒜頭)

看一看蒜頭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什麼顏色?

(分析:首先開始部分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頭引起幼兒觀察興趣,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初步感知蒜頭的外部特徵,同時引導孩子從蒜頭的不同角度來想象其像什麼,這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想象力。)

二、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蒜頭,仔細的摸一摸,看一看能發現什麼?幼兒觀察。

師:你發現了什麼?(滑滑的,上面有紋路)(硬硬的)

小結:蒜頭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線一樣的花紋,凹凸不平的,裏面還藏有一個個的蒜瓣。

(分析:幼兒在近距離觀察蒜頭時,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外部的基本特徵。在探索觀察的基礎上,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怎麼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麼樣的呢?(剝)那我們來剝一剝。剝的時候注意看看蒜頭的外衣是怎樣的?

幼兒剝蒜衣,師:蒜衣是怎樣的?

(分析:引導幼兒在剝蒜衣的過程中發現蒜衣一層層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師:看看現在的蒜瓣怎樣的?(一個個緊緊的抱在一起)那掰開看看一一個的蒜瓣是又像什麼?怎麼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們的身上有什麼?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還都有件小衣服呢,讓我們剝開看看裏面又會是怎樣的?(白色的…)聞聞什麼氣味?有股特殊的氣味,甚至有點臭。

那蒜瓣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嗎?(有的大有的小)

師小結:蒜頭除了一層層的外衣,每個蒜瓣都還有件小衣服,剝開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氣味,我們還發現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分析:該環節逐步深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感知蒜瓣的特徵。知道蒜皮除了一層層的外衣,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都還有一件“小衣服”,並再剝開來進一步觀察。通過聞一聞蒜頭特有的氣味,從而可以加深幼兒對蒜頭的認識。)

4、那麼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呢,讓我們來數一數吧。小朋友動作要快快的,並用筆記下數出的總數哦。

師: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有誰也是XX請舉手?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小結:看,在這張統計表中幾個小朋友數到了幾個蒜瓣,幾個……,最多的有?,最少的有?原來蒜頭裏的蒜瓣是有多有少。

(分析:藉助記錄和數量統計,讓幼兒通過數數,發現蒜頭中蒜瓣的數量是有多有少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引導幼兒能數出正確的總數並進行記錄。在科學活動中滲透了數學領域的知識,提升了幼兒的`數數能力。)

三、遷移生活經驗,瞭解蒜頭的作用。

師:那你知道蒜頭有什麼用呢?

教師小結:大蒜可以生吃殺菌、做菜除腥味、預防感冒、抗癌等等,還可以當做種子呢。那小朋友覺得蒜頭的作用大不大呀?那我們可要多吃哦!

(分析: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蒜頭的作用。有了對蒜頭作用的瞭解,能激發孩子想吃、願意吃蒜頭的慾望。也使本次活動達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材料的難度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符合幼兒興趣點,所以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本次活動採用看門見山的方法來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主動觀察、發現,由裏到外的探索蒜頭的特徵,積極地投入到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經過三次磨研活動,使我發現自己在組織科學活動時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科學活動中幼兒纔是主體,孩子們的發現應讓孩子自己來表達。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巧妙的運用一些有啓發性、針對性的提問,通過問題啓發幼兒大膽動手、獨立思考及積極地表達。並根據不同的內容,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水裏加鹽會讓物體浮起來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明礬、勺子、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引起興趣。

1、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告訴你們一個祕密,老師在這三個杯子裏分別加了一些東西,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桌子上藍、綠、橙三個盆裏的.東西,那到底是哪個盆裏的東西會幫助土豆浮起來呢,下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老師巡視觀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裏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盆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盆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盆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2、操作後談話:你的土豆怎麼樣了?浮起來了嗎?你發現了什麼?

3、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三、幼兒再次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後談話:你的土豆浮起來了嗎?是哪個盆裏的東西讓它浮起來的?那你們現在知道老師開始時的三個杯子裏哪一隻也加了這個盆裏的東西?

四、揭示謎底,小朋友通過兩次實驗,發現了(X)顏色盆裏的東西能讓土豆浮起來,這個盆裏的奇妙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來端起來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是什麼?(鹽)對了,這個奇妙的東西就是平時媽媽做菜用的鹽,小小鹽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調味還可以讓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來,它還有什麼其他本領呢?我們下次再來玩一玩,找一找,好嗎?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太倉促。雖然我不斷的給孩子們用實驗來啓發他們,但是孩子還是有一些朦朧感。

不過在此次活動中還是讓孩子知道了鹽的來源、味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探索影子各種變化的好奇心。

2 .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3.知道影子變化與光和物體的關係。

活動準備:

手電筒、小巧的玩具、記錄紙等若干。

電視機(紙箱製作)。

活動過程:

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通過演影子戲引入課題,提出問題:你看到的圖象是物體的什麼?物體的影子爲什麼會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兒對探索光源與物體和影子的關係。

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光源與物體和影子的關係。

小朋友都知道當光照在不透明物體上時,物體就會產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嗎?教師演示將手電筒放到物體的左邊、右邊,讓幼兒看影子位置的變化,並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位詞進行表述。小朋友們,你們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嗎?

遊戲:聽話的影子

如果我想讓影子到上邊、下邊、左邊、右邊等地方,手電筒應該放到什麼地方呢?幼兒用實驗驗證,並教幼兒用記錄表進行記錄。幼兒兩人一組,一個操作一個記錄,培養幼兒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師展示記錄結果,和幼兒一起總結實驗結果:光源的位置變了,影子的位置就變了。

提出設想,引起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教師在暗中操作),老師能讓物體的影子變魔術,想不想看一下,教師讓影子變大變小,變成不同的形狀,小朋友們,你們能當影子魔術師嗎?來讓你的影子也來變一下。

幼兒操作,使幼兒通過觀察發現物體的位置、姿勢變化了,影子也會發生變化。

3 找影子,帶領幼兒到戶外找影子,並請幼兒將物體的影子在地上畫出來,過一段時間看一下,影子還在那裏嗎?爲什麼?

小結及反思:活動設計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經驗,讓孩子不斷在探索中學習,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通過操作知道影子可以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網站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讓孩子們親眼見到西瓜蟲真正的樣子,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操場上的角落裏,用自己帶來的鏟子在泥土裏尋找西瓜蟲。角落裏到處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爛的樹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爭着去挖泥土。老師激勵孩子們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最先找到西瓜蟲”。孩子們高興極了,開始了“尋找西瓜蟲”之旅。幼兒親自參加活動感到非常興奮,現在社會的孩子,他們平時遠離自然,西瓜蟲,讓他們瞭解它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在玩中學,玩中樂。回到教室後,孩子們還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初步感知了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對小蟲子產生了探索的興趣,還學會了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裏什麼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麼樣的地方纔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麼?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並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麼發現的?是在哪裏找到的?

教師小結:

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藉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麼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麼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現了什麼?”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麼?是什麼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麼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麼?身體是什麼樣子的?有幾隻腳?它的腳長在那裏?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後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牆角里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瞭解它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