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8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爲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爲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操作中探索剪出長長的紙蛇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索、發現並獲得成功的樂趣。

3.在探索中不怕困難、動手動腦、細心觀察、有堅持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報紙有一定的瞭解;有過剪直線的經驗。

2.物質準備:1/2 A4紙大小的廢舊報紙、剪刀若干,少許劃線的紙,圖片課件,照相機。

活動過程

1.看一看,說一說。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並說一說蛇的外形。(長長的身體)

(2)我們也來用報紙變一條長長的紙蛇吧。

分析

此環節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直觀發現蛇的身體很長,從而對“剪長長的紙蛇”有更大的探索慾望

2.探索剪出紙蛇。

(1)幼兒討論:你想怎麼剪呢?

幼1:我想沿着這條長邊剪。

幼2:我想斜着剪。

幼3:我想轉圈剪。

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對於中班孩子來說,他們已有一定的討論及借鑑的能力,因此教師先通過引發幼兒討論,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前有思考的時間,並且能使他們開動腦筋互相啓發,起到支持者的作用。

(2)嘗試探索:教師引導幼兒剪出一條自己認爲是最長的紙蛇。

(3)觀察分析:和同桌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粘到前邊展示板上和其他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看看誰剪出的蛇長。

(4)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剪出紙蛇的?

幼1:我是轉圈剪的,像棒棒糖一樣。

師:剪到了報紙的哪裏?

幼1:都剪完了。

師:還有誰和他的方法不一樣?你是用什麼方法剪的?用完了整張報紙嗎?

幼2:我是對邊剪的。

師:怎樣對邊剪呢?

幼2:就像我們剪過的拉花一樣,剪到對面,但是不能剪斷。

師:雖然他們用的方法不一樣,但他們剪的時候有一個一樣的地方是什麼?

幼3:都用完了整張報紙。

師:除了這一點,剪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什麼呢?

幼4:不剪斷。

小結:原來把整張報紙剪完,不剪斷,就能剪出一條長長的紙蛇。

分析

此環節通過幼兒探索後的交流,使幼兒能借鑑同伴經驗,知道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剪紙蛇,這樣使孩子們有更多自己總結出經驗的過程,併爲下一環節做鋪墊。

3.挑戰任務:剪出更長的紙蛇。

(1)幼兒觀察分析。

提問:仔細看看,我們同樣都用了整張紙剪紙蛇,你們發現了什麼?(有的長有的短)

猜猜這是爲什麼呢?這條爲什麼長呢?另一條爲什麼短呢?

小結:原來紙蛇的長短和剪的寬窄有關。

分析

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問題,並能夠引導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對比孩子們剪的不同長短的紙蛇,使他們觀察出紙蛇的寬窄不同,從而激發他們在對比中體會“越窄越長”的道理。

(2)教師提出任務:我們找到了能讓紙蛇變長的好方法,想不想剪一條比你剛纔那條更長的小蛇呢。

(3)幼兒嘗試探索。教師鼓勵幼兒堅持、細心剪完整張報紙,並且不剪斷。

(4)比較觀察:幼兒觀察老師拍攝的錄像,感受成功。

提問:你成功了嗎?小朋友想要剪出最長的紙蛇都需要什麼條件呀?

小結:只要肯動腦多動手,細心堅持,事情就會做得更好。

分析

在總結出如何剪出長長紙蛇的方法後,孩子們接受了更進一步的挑戰,都在用心堅持剪出細細的紙條,從而使自己的紙蛇變得更長,也從中感受到動腦筋、細心堅持的重要性。這符合幼兒的探索慾望,並且很好地達成了第3條目標,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一生中會不斷遇到困難,怎樣面對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就成了對幼兒長遠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綱要》中也提出,“要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細心、堅持、不怕困難等品質。”

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怎樣把一張小小的長方形報紙剪成長長紙蛇的遊戲”,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動手動腦、觀察探究,意在通過循序漸進的遊戲活動,使幼兒邊玩邊感知,邊嘗試邊學習,邊交流邊解決困難,體驗動手動腦進行探索之後帶來的成功感,並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於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麼樣的雨?

2.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3.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並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遊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後產生靜電現象,初步瞭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並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科學《會飛的紙屑》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瞭解關於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啓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碎紙屑、塑料尺、鋼尺、水彩筆、鉛筆、毛皮、棉布等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出探究問題。

1、回顧會飛的東西。

教師: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談論會飛的東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會飛嗎?

這裏有許多小紙屑他們也想飛,你有什麼辦法讓它們飛起來?

2、引導幼兒想辦法讓小紙屑也能飛起來。

3、介紹操作材料。

教師:我們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請你們想辦法,試着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二、分組探究

分小組,探究如何使紙屑飛舞起來。

試着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三、教師演示,幼兒實驗與討論。

1、教師演示

教師:剛纔老師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讓紙屑飛起來,其他材料行不行?你們試一試?

2、幼兒進行實驗,嘗試用本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紙屑飛舞起來。

這次實驗,你們又發現了什麼?請你來說一說,並給大家演示一下。

3、幼兒演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紙屑飛舞起來的材料。

4、討論紙屑飛起來的原因,瞭解摩擦生電的現象。

教師小結:因爲我們的塑料尺經過摩擦,產生了電,電能把很輕巧的紙屑吸過來,紙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電吸過去的.。這種現象叫摩擦生電。

四、請小朋友仔細聽錄音:靜電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裏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綢布可以吸起紙屑、手套摩擦有機玻璃板可以讓蝴蝶飛舞,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髮跟着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乾燥的環境。在空氣乾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12活動總結

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神奇的靜電,知道了靜電是怎麼產生的、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靜電,還懂得了有關靜電的許多知識,大自然裏蘊藏着無窮的奧祕,等着小朋友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在科學區裏還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動時繼續玩產生靜電的遊戲。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裏爲幼兒準備大量有關玩靜電遊戲的材料,除教學活動中所用過的以外,還添置如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認識了靜電現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電的原理。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很強烈。在探索中孩子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要將塑料物品在衣服或頭髮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與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將彩片吸起來。課間活動時,他們興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後去吸彩片,他們認爲任何東西磨擦後都能將彩片吸起來。對此,我沒有給予否定,而是在活動區中投放了一些不鏽鋼杯子、積木、玻璃杯等材料,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發現問題。當孩子們發現不是所有東西磨擦後都有吸力時,我又及時向孩子們講解了有關靜電的知識,解開了孩子們心中的疑團。在科學實驗教育活動中,我們應提供各種觀察、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孩子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熱愛生活,爲孩子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基礎。

活動評析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綱要》指出:

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在幼兒生活經驗上,從身邊的事入手。本活動以幼兒熟悉的水彩筆、紙屑及幾種常見的生活材料爲載體,讓幼兒在操作擺弄材料過程中體驗紙屑“飛”起來的心動感覺,感知摩擦生電這種科學現象。讓幼兒邊玩邊學體驗成功的樂趣,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王老師對教材分析比較透徹,明確重難點,以及活動中的三個環節也是一目瞭然。

二、目標表述明確

操作性強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也具有科學性,並符合現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活動結構合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慾望,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判斷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3、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用飲料瓶製作的沙漏若干。

2、鑽有不同漏洞的瓶蓋若干。

3、記錄單、筆若干。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難點:製作一個比原來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沙漏

1、認識沙漏,並提出猜測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用一種新的工具來玩沙,你們看!

這是沙漏,它是由兩隻粘在一起的瓶子組成的,下面的一個瓶子裏有沙。請你們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過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2、幼兒操作,進行論證

(1)、操作

師:到底誰猜的對呢?請你們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玩一玩。

(2)、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願意來告訴大家?

那麼,沙是從哪裏漏下來的?

(3)、小結

師:原來沙是從瓶蓋上的洞口流下來的,看看,它有幾個洞?哦!有兩個洞!

(師打開一隻瓶子讓幼兒觀察瓶蓋是否真的有洞,數數有幾個,引發孩子的探究興趣。)

(二)、製作沙漏

1、設疑討論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兒討論)

2、實驗交流

⑴、進行實驗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個做好的沙漏,還有一個裝有沙子的瓶子,一個空瓶和蓋子,要請你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做一個比原來沙漏流的快的`沙漏,並進行記錄。

老師要提醒你們,製作的時候把你們選的蓋子先旋在裝有沙的瓶子裏,然後將空瓶倒着再旋在蓋子上。

(幼兒和同伴合作,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教師觀察幼兒的實驗情況,如幼兒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來的作了比較,詢問孩子爲什麼採取這種方法。)

⑵、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嗎?誰願意來告訴大家?(結合記錄單)

⑶、再次實驗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⑷、師生共同總結:原來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時間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發新問題

今天,小朋友都開動腦筋製作了一個比原來漏的快的沙漏,那麼你有辦法制作一個比原來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嗎?

等到區域活動時,我們再來製作,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四中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按食用部分進行歸類。

2、知道蔬菜營養豐富,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

活動重點:知道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較異同點,形成蔬菜概念。

活動準備:

與內容有關的課件

西紅柿、白菜、土豆、蘿蔔等實物若干、展板一張

蔬菜圖片與幼兒相等

活動過程:

1、今天有趙老師與小朋友們一起來上課,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

2、剛纔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給老師打來的?(想)是蔬菜王國的國王給老師打來的,它告訴老師說他們蔬菜王國給咱們小朋友寄來了許多東西,放在了咱們活動室裏,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麼?(想)那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實物(各種蔬菜):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有那些蔬菜?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大屏幕)(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麼小朋友就該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6、猜謎語: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形狀、皮是怎樣的、還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麼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鬍子)。

7、還有一個謎語猜猜看: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蔔)說一說蘿蔔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蘿蔔還有“土人蔘”之說。因爲蘿蔔中含有澱粉酶,能助消化,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民間自古就有“蘿蔔是土人蔘”之說。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8、看圖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

9、這是什麼?(土豆也叫地蛋或馬鈴薯)土豆的樣子。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乾淨,纔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老師還有一個關於土豆的兒歌:老師說一遍,課下再教小朋友說。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誰在一拽老師的衣角,摸出來瞧一瞧,哦,是一一封信,看看上面寫的什麼?是蔬菜王國給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對我們蔬菜的瞭解,呀,還有小獎品呢?誰答對了給誰一個)看看都有什麼問題?

12、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蔬菜吃?

(3)爲什麼稱蘿蔔爲土人蔘?

(4)發芽的土豆爲什麼不能吃?

(5)爲什麼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們來休息一下,做個遊戲:找朋友

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圖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師講評)

14、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出示蔬菜拼盤)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製作蔬菜拼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②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③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遊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啓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祕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裏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啓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啓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麼?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蔔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捲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親近與觀察小螃蟹,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徵、瞭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3、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徵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徵、瞭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難點: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徵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活動準備

1、每組螃蟹一隻,水盆一個;

2、吸管若干,各種廢舊材料;

3、背景圖畫一幅;

4、《小螃蟹生活習性》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和它見面嗎?它要給小朋友出個謎語:“兩隻大鉗會夾人,走起路來橫又橫,水中身穿青灰衣,盤中變成紅色衣,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一)說一說

你能說說螃蟹是什麼樣的嗎?大家說了很多,讓我們來親眼看看這位朋友究竟是什麼樣的?

(二)看一看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觸摸螃蟹,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

(1)螃蟹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

(2)螃蟹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身體的反面呢?

(3)螃蟹是怎樣爬?

2、觀察螃蟹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指出其中的錯誤。

“我們剛纔看到圖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鉗子,那我們現在來組合一隻完整的螃蟹。”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體。

3、聽一聽

提問:螃蟹的家在哪裏?螃蟹喜歡吃什麼?

4、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通過拼粘、塗色的方法表徵螃蟹。

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製作的螃蟹,鞏固對螃蟹的認識。

三、結束部分

將製作的螃蟹掛在身上,在海浪的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小螃蟹》是一節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愉悅、平等、自由的平臺,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學”,活動氣氛很活躍。通過觀察、講述、表徵的過程,幼兒對螃蟹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活動的成功之處在於:一、活動的設計遵循幼兒認知的特點,從猜謎語、觀察螃蟹、講述發現、糾正錯誤、表徵幾個環節中,層層遞進,讓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認知。二、“以音代物”,孩子對螃蟹的生活環境的瞭解較少,而且這一環節也不宜表現,給幼兒提供一個聽“小螃蟹”自述的環境,並通過提線紙偶進行表演,讓幼兒能在近似環境中感受,從而瞭解螃蟹的生活習性。三、將原來的在紙上給螃蟹塗色改爲在小的一次性餐盤中塗色,這樣可以減小幼兒塗色的難度,從而更多關注螃蟹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