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集錦6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集錦6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們會幫助人類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動物的特殊本領。

活動準備:

1、課件

2、小動物的頭飾。雞、狗、馬、牛,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1、開始導入:

集體舞《找朋友》。

師:和朋友在一起開心嗎?爲什麼?

朋友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2、瞭解小動物的特殊本領。

今天,李老師要給你們介紹幾位特殊的朋友。這幾位朋友很淘氣,它們有很多特殊的本領哦。

(1)師:聽,是誰呀?(狗)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呀?(看家、導盲)

(2)師:再聽,是誰呀?(雞)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呀?

(3)師:這個朋友力氣很大哦!(看圖片)這是誰?(馬)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呀?

(4)師:還有一個(看圖片)誰呀?(牛)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

3、看圖講述各個動物的特殊本領。

4、利用頭飾,講訴各個動物的特殊本領。

5、遊戲:誰來幫幫我呀?

根據圖片的情境,請拿着小動物頭飾的孩子來幫忙。

6、活動延伸。

師: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領,可以幫助我們人類,李老師請你們回去找一找,然後告訴我好嗎?

播放《找朋友》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新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參與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安全島”活動的設計,爲幼兒創設積極合作的機會,教師通過指導與遊戲材料的變化,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互助合作的要求。活動有靜有動、有觀有思、有試有感,幼兒在遊戲中收穫了合作互助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幼兒有合作意識。

2.學習相互協商、語言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場地佈置成海洋,有海星,海草、貝殼、珊瑚等等。

2.小海龜胸飾人手一個,海龜媽媽頭飾一個、圖片。

3.一段海浪音樂,一段適合海龜在水裏表演的音樂,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討論問題引發興趣

教師和幼兒以“小海龜”角色進入活動室,共同圍坐在地上討論。

師:平時在海里我們會遇到哪些危險的事情?(大鯊魚、大鯨魚)應該怎麼辦?

師:聽,這可能是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播放海浪音樂,可適當做動作)對了,是海浪來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幼兒利用平時積累的經驗,大膽想象,暢所欲言。)

師:在海里遇到危險,我們可以逃跑,把頭縮進龜殼,躲到島上等等。

2.集體合作遊戲

師:寶貝們,跟着媽媽一起到海洋裏玩玩吧!(媽媽帶領小海龜第一次到海洋裏認識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師:(播放海浪音樂)聽,海浪來了,快快到媽媽這裏來吧!師幼第一次集體合作站在墊子上。

師:媽媽來看看,寶貝們的小腳都穩穩地站在島上了嗎?我真開心,每個寶寶都安全了,這是一個快樂島,只有大家雙腳都站在島上,互相抱緊,纔不會被海浪捲走哦!(引導所有幼兒知道只有大家互相抱緊,雙腳都站在島上才安全)。(風平浪靜了,媽媽帶着小海龜第二次到海里學游泳,遊一遊,吹泡泡,搓一搓,轉個圈等。)

師:(播放海浪音樂)喲,海浪又來了,快想辦法都躲到島上來!(將墊子變小點兒,但還是能容納所有幼兒)(師幼第二次集體合作站到變小的快樂島上。)

師:你們發現快樂島有什麼變化嗎?(變小了)對呀,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再次引導幼兒知道要躲過海浪,必須抱得更緊,從而引出各種合作的方法。)

師: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所以我們要抱得更緊了,可以兩個人、三個人抱的緊緊的,只要我們大家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海浪也會被嚇跑的。

3.小組合作遊戲

師:看,退潮了,跟着媽媽去玩捉迷藏吧!(第三次)(抽去墊子,將墊子分散放在另一邊。)

師:如果更大的海浪來了,快樂島就要被淹沒了,我們該怎麼辦?看,那兒有許多小的快樂島,遇到海浪來了,你們可以幾個幾個互相合作,穩穩地站在島上,但是每個小島上都要有小海龜。(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三次合作躲到快樂島。

師:看,他們是一前一後抱着站的;他們不一樣哦,是三個人前後中間貼着穩穩地站的!其實遇到危險,我們兩個或三個好朋友一起緊緊的抱着、貼着,穩穩地站在小島上,海浪也拿我們沒辦法了。

師:海面恢復平靜了,寶貝們肯定肚子餓了,我們去找食物吧。(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四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瞧,他們是三個人面對面緊緊地抱在一起的;他們是肩搭肩貼着的;還有墊起腳尖站的,真是一羣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再大的海浪我們也不怕,快跟媽媽繼續往前走吧!(教師總結各種站的方法,如貼、抱、疊等,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合作,纔不會被海浪捲走的道理。)

小海龜們第五次到海里玩。要求:如果再有海浪,快樂島就變得更少了,需要更多的好朋友互相合作,才能穩穩地站在島上。(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五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快看,他們是4只小海龜緊緊的前後前後疊在一起;哦,這隻小海龜力氣真大,它用的是抱起另一隻小海龜的方法,真不錯!(教師及時關注和小結幼兒各種站的方法)海面又恢復平靜了,寶貝們坐到媽媽身邊來吧!(師幼圍坐在一起)。

4.小結

今天小海龜們跟着媽媽學了一項新的本領,遇到海浪,我們能夠兩個、三個、四個或大家一起緊緊的抱在一起、貼在一起、靠在一起,以後有再大的危險,只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就能戰勝。

教學反思

該活動以幼兒參與體驗爲主,合作貫穿在每個環節中,避免了老師的單調說教。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學習協商、體驗,習得有益的社會交往技能,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的潛移默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性。活動對教師的隨機教育能力要求較高,關注幼兒成功的現象較多,沒有及時關注幼兒在合作不成功後的表現,缺少及時的鼓勵,影響了個別幼兒繼續參與合作活動的積極性。在觀察圖片的環節,幼兒有感而發,討論時間較長。可以採用集體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幼兒更充分地參與表達。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禮物的意義

2、學習包裝和裝飾禮物。

3、體驗贈送和接受禮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用紙包着的神祕禮物;彩色膠帶、色紙、畫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同欣賞掛圖`《我喜歡......我會......》,結合幼兒用書中的內容,請幼兒想想自己對喜歡的人會做什麼,與圖中是否一樣。

2、告訴幼兒,老師今天收到一個神祕禮物。向幼兒展示經過包裝裝飾的`神祕禮物,請幼兒自由猜測裏面是什麼。

3、打開神祕禮物,讓幼兒體驗裏面的禮物與猜測的是否吻合的驚喜或遺憾的心情

4、與幼兒一起談論禮物的意義。

(1)、你們收到過獎品嗎?

(2)、收到禮物的時候,心情是什麼樣的。

(3)、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會贈送禮物或收到禮物呢?

5、引導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談談自己想給誰送禮物。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神祕禮物__開花樹__小貓釣魚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神祕禮物__開花樹__小貓釣魚。

6、將幼兒分組,採用不同材料做“禮物大包裝”。包裝好禮物後可以幫助他們寫好卡片,然後將禮物分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衆心捧月似的關心照料下一天天的成長,但是他們從未認真體會過長輩撫育自己的辛苦,更不會主動地去關愛他人。而幼兒期是世界觀、自然觀、生命觀的萌發時期,也是一個更多的依賴情感而不是依賴理智的時期。培養孩子愛的情感,是幼兒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本學期,我班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地情感性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關愛、嘗試關愛:

一、體驗“愛”、表達“愛”

由於獨生子女的緣故,大部分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意識很強,有些孩子甚至凌駕於父母或其他長輩之上,任意使喚,不滿意就發脾氣。形成一種“自私心理”

在本學期初,我們對30名幼兒在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說父母在家幹些什麼?哪些事情是爲你做的?”

54%幼兒只能說出父母在家燒飯、洗衣,表現出對身邊的人不關心的傾向;絕大多數幼兒想不出長輩爲自己做了什麼,有的幼兒也只能說出“媽媽餵我吃飯”後,再也想不起來媽媽還爲自己做了什麼。反映了幼兒的潛意識裏,不知道長輩爲自己做了什麼。

爲此我們制定了“親親好媽媽”“我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媽媽辛苦了”“到超市幫媽媽買東西”“能幹的我”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知道父母親人都很愛自己,學習用行動和語言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

整個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配合,有的家長創設了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情,來表達對長輩的愛;有的家長還將孩子在家幫大人做事的情景用照相機拍攝下來,以做永久留戀。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比以前懂事了,知道體諒父母了,也更有禮貌了。

二、遷移對“愛”的體驗

新“綱要”指出要培養幼兒“保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於是,我們嘗試將孩子對身邊熟悉的'人的“愛”的體驗,遷移到動植物方面。自然角中,孩子們每人帶來了自己喜歡的1—2棵植物,如大蒜、洋蔥、青菜、蘿蔔、刀豆等,每天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植物朋友澆水,看看它們長大了沒有,並嘗試用畫日記的方法,來記錄自己植物朋友的成長過程。

當青菜開出第一朵小花時,孩子們都睜大了驚奇的眼睛;當刀豆結出第一個豆夾,孩子們歡呼雀躍;

孩子們把收集到的各種植物的種子放在一起,做發芽試驗。有的芽還沒發出來就爛了,有的因爲星期天沒有及時澆水而枯萎了,也有的剛長出來就給蟲子吃掉了,孩子們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積累到了有關植物發芽的經驗;

孩子們都很喜歡動物,因此飼養小動物也成了我們激發幼兒體驗“愛”的情感活動之一。看,一下課,孩子們都圍在自己帶來的動物朋友身邊仔細觀察着議論着:龍蝦的兩隻大鉗子真厲害,金魚的眼睛是突出來的…….談筱雯帶來小白兔死了,孩子們很傷心,不停的問“小白兔怎麼會死的啊?”“它還能活過來嗎?”當知道死去的小白兔再也不能活過來時,他們留下了傷心的眼淚,但也初步積累了生命的死亡的經驗。

第二次,孫倚蔚又帶來了小白兔,這次,孩子們開始想辦法,怎麼保護小白兔讓它們不會死去,有的孩子從家裏拿來了小白兔喜歡吃的胡蘿蔔,說小白兔要吃東西纔不會死的;有的幼兒拿來了棉花,說小白兔是因爲冷了,纔會死的…….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說話的能力,並通過此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工作人員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配合瞭解一些電臺、電視臺、報紙的名稱,有目的地觀察或瞭解記者的工作。

2.收集本園部分工作人員的照片並對他們發出邀請,自制的簡易話筒、照相機、字卡、音樂、小卡片、筆等,“會議”場地及佈置物品。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入主題。“小朋友,你們聽說過記者嗎?”(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經驗)“你們知道記者有什麼本領嗎?他們去採訪的時候,通常要帶上什麼用具?”引導幼兒瞭解如何做一名“小記者”。“你們想當小記者嗎?”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你們去看看他們是誰?在幹什麼?”讓幼兒自由觀看。

3.提問: “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誰呀?在幹什麼?誰先來說說?”

4.“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園長、老師、阿姨請來了,你們都想當小記者,那麼想問些什麼問題呢?”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5.“哦!小記者,你們想採訪的事可真多呀,這樣吧,等一下,你們商量決定,願意採訪誰,就和他說說,問問你們想知道的事。不過,怎樣才能讓別人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呢?”請幼兒學習記者使用禮貌用語:我可以問你問題嗎?你能接受我的採訪嗎?謝謝你的合作。

6.“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記者,你喜歡在什麼電臺、電視臺或報社工作呢?等一會兒,有禮貌地告訴你要採訪的.人。”

7.“採訪完後,我們開個‘新聞發佈會’把採訪到的事告訴大家。小記者們記住啦:主辦單位是 ,地點是 ,時間是 ,請準時參加。”

8.“爲了工作和聯繫方便,麻煩各位記者先登記一下單位,再帶上採訪用具去採訪。”請幼兒自報自己的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即時登記,****。老師和幼兒一起,自由去找自己的採訪對象談話。

9.師生共同採訪時,“工作人員”佈置會議場地,音樂響後,集中幼兒開“新聞發佈會”。

(1)開場白:老師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位的到來並宣佈“新聞發佈會”開始。

(2)請幼兒自由發言,把採訪的事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

10.請幼兒代表“主辦單位”向幼兒園工作人員送上一份簡單的

禮物,謝謝他們對採訪工作的支持,並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11.讓小記者們與各位“大合照”結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開展多種語言遊戲,遊戲中重點加強禮貌用語的訓練並提高小朋友大膽說話的能力。

健康:通過讓幼兒玩一些體育遊戲,向幼兒滲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懂得我們的工作人員、社會上真正的記者爲了工作都在辛勤勞動。

科學:認識攝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話筒等的特點、用途。

美術:學習一些自制玩具的技能,嘗試自己製作話筒,照相機等。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聽一些新聞廣播,給幼兒讀報,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主動和幼兒園工作人員接觸。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一些記者採訪過程的照片,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照片,剪報等。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在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收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讀報,並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和身邊人交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願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繫單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

(一)、以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並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1、體驗父母的辛苦提問設計: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麼地方工作嗎?

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麼,這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麼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

提問設計:我們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 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