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7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集錦7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耳朵是很脆弱的器官,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讓自己的耳朵受到傷害呢?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兒喜歡掏耳朵,有的幼兒還會故意在同伴的耳朵邊大聲說話,這樣的行爲導致耳朵會受傷,耳朵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保護耳朵更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證。

中班的幼兒對耳朵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對怎樣保護耳朵還是比較陌生的,所以講解怎樣保護耳朵很必要,根據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了本次活動《耳朵有什麼用》,旨在通過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一些簡單而必要的自我保護方法,積累自我保護的經驗。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瞭解耳朵的更多用處及一些保護耳朵的方法。

2.能用耳朵聽辨出物體發出的不同響聲,提高聽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出對耳朵外部特徵和作用的初步關注)

1.左一片、右一片, 兩片東西看不見。猜猜我們身上的一個寶貝,究竟是什麼?

2.分辨各種耳朵的.圖片:找一找,哪個是人的耳朵,它像什麼?

3.相互看朋友的耳朵,談論各自發現了什麼。

(1)軟軟的是耳垂。

(2)翹翹的是耳蝸。

4.我們的耳朵有什麼用?

小結:我們的耳朵原來有這麼多的本領,可以聽別人說話、聽音樂、還可以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我們的耳朵。

二、理解散文(瞭解和拓展對耳朵作用的認識)

1.今天耳朵朋友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學本領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一篇散文,它想讓你們知道它的本領有多大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完整欣賞散文,提問

1)散文裏哪些人工作時要用耳朵來幫忙?

2)耳朵又是怎麼幫忙的?

3)能學學他們的動作嗎?

3.除了這些人,你覺得還有哪些人也需要特別靈敏的耳朵?

小結:耳朵的本領真多,可以用它來聽電話、戴耳機接受命令、戴聽診器檢查健康,還可以戴耳環去演出、夾圓珠筆和鉤住眼鏡。

三、練練耳朵(我們的耳朵本領大)

1.耳朵會生病嗎?怎麼樣纔會讓耳朵不生病呢?(不大聲在耳朵邊說話、不聽很響的聲音、不自己挖耳朵、耳朵有病馬上去找醫生、不往耳朵裏塞東西等)

2.考考你,這是什麼聲音?它告訴我們什麼?(可以是鬧鐘、門鈴、電話機等聲音)

小結:只有保護好我們的耳朵,才能讓我們的耳朵本領更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在閱讀好消息傳送的過程中,瞭解春天的有關信息,感受春天的意境。 2、初步學習在畫面和文字間建立一定的聯繫,萌發對文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觀察早春大自然的變化,激發他們關注季節特徵的興趣。 2、繪製春天背景圖及有關角色(微風、白雲、小鳥、蜜蜂等)及相應文字。 3、配樂錄音帶。

設計思路:

現在我們班級正在開展“春天來了”的主題活動,在春天剛剛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能更好的讓孩子瞭解春天的特徵,在感受散文優美語句的同時,也能深切的感受春天美麗的景色,同時我運用了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在編排圖畫和文字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整個散文的理解程度能更深一步,也能更好的有助於幫助孩子學念散文,在認識文字的方面也有進一步的提升。在讓孩子學學演演得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讓孩子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使孩子大膽的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 活動流程:引出主題,引導入趣――欣賞散文,感知理解――學學演演,表達表現――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引導入趣。 1、引出主題:教師出示文字“好消息”,問幼兒這是什麼字?認識嗎? 2、引導入趣:分別請幼兒來猜猜這會是一個什麼好消息? 二、欣賞散文,感知理解。 1、欣賞散文:先讓仔細傾聽,能夠完整的欣賞散文,試着初步瞭解散文的內容。 2、感知理解:提問: (1)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是個什麼樣的好消息啊? (2) 那麼你都知道了是誰在傳遞這個好消息呀? 3、幼兒再次欣賞,教師邊出示教具邊朗誦。 (1)讓幼兒看着教師出示的教具讓幼兒說說他們是怎樣傳遞的? (2)在教師進行演示後,教師讓幼兒邊說邊按傳遞的順序把文字排列開來。(請個別的幼兒到上面來拿着教師的圖片教具進行排列。) 4、我們也來嘗試排一排。 (1)教師分給幼兒兩套不同的卡片教具。(一套是圖片的,一套是文字的) (2)幼兒按照自己的能力分別選擇自己能夠運用的教具進行排列。要求按照散文內容,好消息傳播的順序進行排列。 (3)在幼兒排列的過程中鼓勵幼兒試着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排列。 三、學學演演,表達表現 1、學學演演: (1) 請幼兒看着排好的文字順序,跟着老師學學這篇散文。 (2) 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聽着配樂錄音表演散文內容。 2、表達表現:教師請全體幼兒自主的進行講述,爲什麼大家都說“春天來了”是個好消息? 四、延伸活動,遷移運用 老師也有一個好消息春遊去,我告訴一個幼兒,讓她把這個好消息傳遞給其他的孩子,鼓勵幼兒說一說,試一試。

語言活動“好消息”反思

根據我們班的主題活動我們在主題背景下上了一節語言活動“好消息”。“好消息”這節課本身就是非常富有春天季節特徵還有在春天的動物、植物和天氣特徵的散文。這個散文最主要就是告訴小朋友這個好消息傳開的這種過程,整個散文蘊含着感受春天的情感,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在這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非常豐富的材料來讓幼兒充分的感受散文中的形象,能讓幼兒有一個更鮮明的直接感官。我把整個好消息傳播的順序一邊朗誦一邊演示給幼兒看,這樣幼兒對於散文有更好的理解。在幼兒傾聽散文的過程中,他們都非常的認真和仔細,對散文中的動物和植物還有它們相互之間傳好消息的過程都能記得很清楚。我在這次的教學中還根據我們中班組研究的課題,讓幼兒用認識字寶寶並給他們按照散文好消息傳播的順序來進行排序。這樣的形勢也讓幼兒在排序中進一步的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對散文的瞭解。整個活動都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進行。 但是在活動中還是有相當不足的地方,在對幼兒的提問上我的問題總是填充式的,所以投放下去,孩子們的回答也就非常的簡單扼要,就針對你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來把它回答完整。而不是讓幼兒有完全展示自己語言的空間,我的問題框死了,他們的回答也就侷限在這裏了。如果讓孩子們自己先自由的發揮想象對散文中的內容進行講述,我想它們就能對春天的特徵有更鮮明的認識。再有在讓幼兒排圖片和文字中,我的形式也比較單一,如果讓孩子們有的個別操作,有的可以幾個孩子合作操作,然後讓他們邊排序邊對自己排序的順序進行講述,把他們排好的圖片或文字粘貼在墊板上,把它們都展示出來。這樣的效果會更理想。在排序的過程中可以適時的提點孩子用不同的排序的方法和形式來進行,可以充分展開自己的能力,而在本次活動上孩子們都按照我的排序方法只是一個一個很整齊的排列着,因爲首先我自己的展示的過程中也沒有用很好的方法來排序,應該在出示好消息傳播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動物和植物的形象進行錯落有致的排放,使幼兒在視覺和感受上能更生動。 還有就是在最後的表演中,我們的孩子明顯的沒有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能夠進行表演,首先我應該在讓孩子分析散文的過程中說到每一個動物的時候都讓他們先來形容一下這些動物的動作或者是聲音,那麼他們就能在表演之前就能對這些形象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認知,就會在表演的時候能把這些形象生動的表演出來,而且我也可以採用更好的表演形式,我可以把這些動物或植物的形象直接貼在表演的孩子身上,那麼孩子們一看就知道自己扮演的是哪個角色,不用像這次的課上孩子們只能按照好消息傳播的順序排着隊進行表演,這樣的話就顯得非常的呆板和不自然。所以總的來說整個活動中還有很多欠缺和不夠的地方,以後在課中還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改進和提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無私而偉大的母愛。

2、續編逃家小兔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用如果……我就把話說完整。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材料準備:

1、逃家小兔課件2、圖片3、配樂

活動過程:

上課前組織談話活動:有沒有在家裏和媽媽玩過捉迷藏的遊戲,針對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

導入,孩子們咱們上課前一起討論了和媽媽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也是關於一個媽媽和他的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咱們一起來聽一下。

一、配樂故事朗誦1——3部分。

第一幅圖:

孩子們逃家小兔,逃家是什麼意思?小兔子在離家出走後跟媽媽玩起了你變我變得捉迷藏活動,小兔子剛開始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是怎麼釣他的小寶寶的?爲什麼要用蘿蔔來釣小兔子呢?爲什麼不用魚鉤?

總結:當孩子變成小魚以後,媽媽就想要變成最瞭解小魚的人,於是他就變成了捕魚人,把小兔子帶回家,可是又怕釣魚的時候傷害到小兔子所以用了胡蘿蔔釣小兔子。多麼偉大的母親阿。

第二幅圖:

可是小兔子特別調皮他又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變成了什麼來找他?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媽媽的裝備,媽媽爬山都帶了什麼?帶着這麼多東西爬山你覺得媽媽會有什麼感覺?爲什麼還要去找小兔子?

總結:媽媽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爲了孩子他會不怕辛苦不怕困難,如果孩子有危險哪怕付出她的生命她也會去找到自己的孩子,把它帶回家,多麼了不起的母愛啊。

第三幅圖:

可小兔子還是沒有停止逃跑他又變成了什麼?媽媽變成了什麼?觀察一下園丁,你猜他在幹什麼?給小花澆水施肥,經過園丁澆水、施肥、鬆土小花會變得怎麼樣?

總結:做媽媽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象園丁照顧小花一樣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快樂的生活在陽光雨露下。

你猜一猜接下來小兔子會變成什麼呢?提問孩子展開討論……

第四幅圖:

咱們來看一下他到底變成了什麼?那你覺得他的媽媽變成什麼才能把小鳥帶回家?(小朋友自由發揮)小鳥的家是安在哪裏啊?咱們來看看媽媽是怎麼變得,如果你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好讓你飛回家。

加上表演請孩子扮演小鳥,老師扮演大樹進行表演。

第五幅圖:

小兔子這次又變成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它變成翻船的?那它的媽媽應該變成什麼呢?(幼兒自由發揮)帆船是靠什麼行走的?導出如果你變成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回家。

加上表演

第六幅圖:

小兔子變來變去到頭來都被媽媽找到了,你們猜小兔子最後是怎麼做的?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到底小兔子是怎麼做的,出示最後一幅圖畫,小兔子說:天啊,我還是呆在這裏做你的小寶貝吧,媽媽說好吧,就這樣吧,來孩子吃一根胡蘿蔔吧,小兔子知道了媽媽有多愛他再也不想離家出走了,從此以後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朋友們今天小兔子也來到了我們班跟我們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咱們把他請出來吧,出示黑板,邊翻開白紙邊和孩子一起用如果我就把故事再複述一遍。

創編:

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的話你會變成什麼?誰來作他的媽媽把他找到。

小朋友小兔子是真的想離家出走嗎?不是,他只是爲了證明看看媽媽到底有多愛他,現在咱們也知道媽媽有多愛他的孩子了,你應該怎樣愛你的媽媽?現在老師再給小朋友講一遍《逃家小兔》這個故事希望小朋友靜靜的聽。

配樂朗誦《逃家小兔》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我們小朋友現在都知道了媽媽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也要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出自己對媽媽的愛,今天回家後你要摟着你自己媽媽的脖子對它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逃家小兔講敘了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簡單故事,你會怎麼這個故事的教案呢?本文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班語言逃家小兔教案,歡迎參考借鑑。

設計意圖: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孩子們大都以自我爲中心,很少去體諒父母的苦心,我想通過這樣一節課讓孩子們瞭解媽媽的偉大和辛苦,以後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多替媽媽想一想,做個懂事的孩子。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先用配樂朗誦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朗誦了前三幅圖,讓他們認真的傾聽故事,初步感受小兔子和媽媽玩的遊戲,然後再逐幅的出示課件,讓孩子觀察,每個問題的提出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儘量的引導孩子說,感受語言的美。

小百科:兔具有管狀長耳(耳長大於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共9屬4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佈於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佈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佈非常侷限。陸棲,多見於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或樹林。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開展了“春姑娘來了“的主題活動,通過老師預設的一系列活動,幼兒感受到了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河裏的冰也融化了;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裏鑽了出來;柳樹姑娘梳起了長長的辮子……

在這前提下,我選擇了本次活動,想通過本次活動,通過老師有意識地提取和創設一些畫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感受優美的畫面和語言的抒情。在活動中我又根據我們“全語言”分享策略的研究,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畫面的內容(想說),又讓互相討論“美麗的春天還會是誰的家”的仿編(多說)。多創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平臺,使幼兒想說、多說、愛說,注重用完整的語言表示,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說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三.環境材料創設: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貼絨學具。

四.重難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五.活動流程:

【經驗回憶,引起興趣】――【看看說說,初步感知】――【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六.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憶,引起興趣

1.引起興趣: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對不對?它漂亮在哪裏?

2.提問回憶:春天是座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小朋友都很喜歡它。楊老師還知道我們小朋友更加喜歡有個漂亮快樂的家,是不是?說說,你喜歡什麼樣子的家呢?

(二)看看說說,初步感知

1. 出示背景圖,嘗試討論:

圖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們都會是誰的家?

2. 看看說說,感知理解

(1)這些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2)它們的家又在哪裏?它們的家漂亮嗎?美在哪裏?

3.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兒歌中都講了有哪些家?分別是誰的家?

(2)你最喜歡哪個家?爲什麼?

三)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1.再次欣賞,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3.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提升組合。

4.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幹,自己也能編出了好聽的兒歌,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編編,還有什麼也是誰的家,明天拿來告訴大家,好嗎?

七.各環境滲透

附:詩歌――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我們的家多美啊!

仿編: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密蜂的家,我們的家多美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信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指導】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是誰的家?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等回家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歌《家》,要求幼兒傾聽時想像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着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表現階段

1.集體朗誦交流討論:

詩歌裏講了哪些家?(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背景圖)

詩歌時說的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粘巾,把白雲、小鳥、小羊、小魚、小蝴蝶、小朋友分別送回家)

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認的家?

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2.表演遊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着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

例:當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時,扮演白雲的幼兒便可想像白雲回家的動作,飄呀飄地回到藍藍的天空上去。(注:藍天也由幼兒扮演)

3.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幼兒自由發言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並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

例:

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密蜂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嘗試着把仿編內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

幼兒編出:

藍藍的天空是太陽(飛機、月亮、星星、宇宙飛船、外星人、直升飛機……)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長頸鹿、啄木鳥……)的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表示感謝。

2、體會到感謝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3、學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4、能用準確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5、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小熊旅行》。

2、歌曲《感恩的心》、

3、愛心牆背景、畫有紅紙的愛心。

4、剪刀、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熊圖片,導入活動、

1;我在活動的第一環節用了故事<小熊旅行>進行導入,孩子們一下就被帶入到活動中來了。

2;師根據PPT講述故事、

二、根據故事提問。

1;小熊旅行時都遇到了那些事情需要幫助?

2 當大家幫助小熊後,小熊是怎樣說的?

3 大家爲什麼都願幫助小熊呢?

三、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討論:

1;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覺得是有人幫助的感覺好還是沒有人幫助的感覺好?

2; 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卻沒人願意幫助你?這時侯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幼兒回答:很難過、想哭、生氣、着急、害怕……)在生活中你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大家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大家幫你時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幼兒回答:感動、高興、開心、幸福……)

3; 看來你們在遇到困難時,都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那我們應該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說些什麼呢?(幼兒回答:謝謝你;謝謝你幫助我;真的很感謝你;我喜歡你;你有困難我也願意幫助你;你真好……)

4;剛纔你們在感謝別人幫助的時候,你們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回答:笑眯眯的、開心的、咧着嘴笑……)心情又是什麼樣的?(激動、快樂……)

四、製作愛心卡、

1;將感謝卡製作成愛心卡、播放歌曲《感恩一切》)。

2;根據愛心卡表達感謝之人、

五 將愛心卡片送給聽課老師在歌曲《感恩的心》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有序地觀看圖書、閱讀畫面,基本理解畫面的人物形象的故事情節。

2、初步學習根據畫面的提示,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小熊的語言,認讀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感受小熊珍惜樹木、關心他人的真情,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會玩音樂遊戲《小熊是誰》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1、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着往下看。

2、幼兒打開畫冊,自主地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並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裏看到了什麼?

三、出示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瞭解書中的主要內容。並提問:

1、故事裏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裏?熊爺爺對小熊說什麼?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麼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麼?(帶領幼兒認讀書上的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並說一說小熊的'心裏話)

3、後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裏?它們快樂嗎?爲什麼?

4、森林裏的動物爲什麼送花給小熊?它們爲什麼要感激小熊的語言。

四、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得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五、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師:你喜歡小熊嗎?爲什麼?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白,小熊愛護樹木,寧可住山洞,也不砍樹,我們小朋友更應該愛護樹木,不損壞樹木。

六、音樂遊戲:誰是小熊

1、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兒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2、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教師: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着往下看。

幼兒自主的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並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裏看到了什麼?

3、演示用實物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初步瞭解書中的主要內容。

(1)故事裏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裏?熊爺爺對小熊說什麼?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麼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麼?

(3)後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裏?他們快樂嗎?爲什麼?

(4)森林裏的動物爲什麼送花給小熊?他們爲什麼要感激小熊?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5、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你喜歡小熊嗎?爲什麼?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6、音樂遊戲:小熊是誰。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開始前,我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寫下了“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爲了方便孩子能清楚的認讀。出乎所料,絕大多數孩子已認識了這幾個漢字。這讓我發現其實孩子們已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我把這個活動的重點練習了看圖識字。我先講了一遍故事後,讓幼兒找一找這個故事中你認識哪些字,也教了怎樣利用熟識的字驗證自己指認的字沒有錯過。

通過三遍練習,不但幼兒會完整地、一字不漏地講述故事,每個孩子還都生怕開小差而找不準字的位置,所以特別認真,儼然一個識字的小學生,整個活動也取得得相當好的教學效果。由此也讓我感悟到,中班的孩子對漢字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已識字不少的孩子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回家認讀簡單的漢字,在全班形成了良好的識字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