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將大小配對的兩隻鞋盒用相同的包裝紙包裝:一隻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雪花積木若:一大一小兩隻塑料筐;自制示意網兩張;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1.教師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師:(1)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2)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爲什麼?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盒子包裝相同的兩人組成一組,分組比較,區分大小。

(1)根據相同的包裝特徵兩兩分組。師: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較相同圖案的紙盒。區分大小。師: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3)加深幼兒對大小的認識。師:請紙盒媽媽們一起打個招呼,請紙盒寶寶們也相互親一親。

(4)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裏。再次比較。師:紙盒寶寶要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的.懷裏去。

二、情境遊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1.遊戲一:運果果。教師扮紙盒爺爺,拖來一個大盒子,裏面裝滿大小不同的球。

(1)師: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2)師: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麼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裏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圖一,請幼兒看圖說出要求,並根據要求操作: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遊戲二:吃餅乾。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師:紙盒爺爺爲了感謝你們,給你們準備了餅乾。誰吃大餅乾?誰吃小餅乾?一共吃幾個’盒子爺爺全都畫在圖裏了,你們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圖二,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裏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裏放兩片小雪花積木。完成後,師生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三、拓展延伸,體驗樂趣

1.紙盒來唱歌。師:紙盒媽媽和寶寶都吃飽了,今天真開心,我們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師指揮,幼兒有節奏地搖晃放有雪花片的紙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紙盒回家。

活動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輕便且容易收集。它們也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常看到區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車”叫房子,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用它們來堆砌、拖拉。爲幫助孩子們學會區分大小,並按照物體的特徵配對,我藉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積木、筐子等多組物體,在遊戲的情境中讓幼兒反覆操作、比較、分類、配對,感知物體的大小及數量。

在最初設計這節活動時,我用兩隻紙盒和孩子們一起操作,採取“教師示範、幼兒操作”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操作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在後續的其他活動中卻發現,孩子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區分大小,如何根據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和配對。於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原先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是教師帶着孩子走,缺少讓孩子自己思考、主動發現的過程。導致孩子們在活動中“會做”,其實並沒有真正“學會”。

於是,我重新修改活動方案,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學習在先”。在第一個環節,我出示兩個盒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尋找到答案後再進行操作,將大、小盒子配對。接下來的環節,我採用作業單的形式,將操作要求用圖示展示,讓幼兒自己看圖理解要求,並進行操作。

對小班的孩子用圖示的方法進行示範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次挑戰。有部分教師認爲,直接用語言提示可能會比圖示更節省時間,但是。我覺得孩子讀圖、理解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爲便於小班的孩子看懂圖示,我儘量使用實物照片,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小百科:紙盒是一個立體的造型,它是由若干個組成的面的移動、堆積、摺疊、包圍而成的多面形體構成的。立體構成中的面在空間中起分割空間的作用,對不同部位的面加以切割、旋轉、摺疊,所得到的面就有不同的情感體現。紙盒展示面的構成關係要注意展示面、側面、頂部與底部的銜接關係,以及包裝信息元素的設置。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製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鏤刻下來的圖形塗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

2、兔媽媽胸飾。

三、活動過程:

1、遊戲“做夾心餅乾”,複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麼去好呢?”

遊戲“做夾心餅乾”,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後要說出做的是什麼形狀的夾心餅乾。

2、引起幼兒玩“修路”遊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乾,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麼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後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嘗試組合圖形。

啓發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5、遊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個踩石頭的遊戲,我拿出什麼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麼形狀的“石頭”並說出這是什麼形狀。“

6、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鈕口的特徵(顏色、大小、鈕釦上的洞洞的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小動物找到鈕釦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PPT、塑封的小動物、塑封鈕釦、草地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這是什麼?有幾顆鈕釦?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一顆鈕釦”。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觀看PPT

1、觀看PPT1提問:這顆鈕釦是什麼樣的?

:小老鼠撿到了一顆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顆洞洞的鈕釦。

2、觀看PPT2提問:

(1)這顆鈕釦是小狗丟的嗎?

(2)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小狗的鈕釦是紅色的,小老鼠的鈕釦是白色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所以不是小狗丟的。

3、觀看PPT3提問:猜猜小兔會怎麼說?

:小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鈕釦是圓形的,它們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小兔丟的。

4、觀看PPT4提問:

(1)小老鼠會怎麼問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怎麼回答?

:小松鼠的鈕釦上有5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上只有4個洞洞,(教案:)它們的洞洞不是一樣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丟的。

5、觀看PPT5提問:小朋友想一想,這顆鈕釦是小螞蟻丟的嗎?爲什麼?

:小螞蟻的鈕釦小,小老鼠的鈕釦大,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也不是小螞蟻丟的。

6、觀看PPT6提問:

(1)它會怎麼問媽媽,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的話。

(2)這顆鈕釦是媽媽丟的嗎?爲什麼?

:媽媽的鈕釦和小老鼠的鈕釦都是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個洞洞,大小也是一樣的。

7、觀看PPT7

三 幼兒操作

1、還有一些小動物沒有找到鈕釦,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2、每人抱一個小動物,在草地上找到相應的鈕釦並貼在小動物身上。

3、交流分享,並驗證。

:你們也是愛動腦筋又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手口一致點數並說出總數。

2.初步學習根據物體數量與點數進行匹配。

二、活動準備

相關PPT、小動物圖片、教具。

三、活動過程

1.PPT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相關PPT。師:今天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出來了,小蝴蝶也快樂的飛來飛去。小動物們也來到草地上玩耍,誰來了?

2.分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數一數、說一說。

分別出示5鐘不同數量的動物,引導幼兒一起數一數動物的數量並說出總數,並提問動物最喜歡吃的東西,一起給動物送最喜歡的食物,通過示範和自己操作讓幼兒瞭解幾隻動物就給幾個他最喜歡的.食物,初步感知物物配對。

3.小動物乘火車去遊玩。

播放火車背景音樂,引導幼兒猜猜誰來了。出示火車,小動物去遊玩,讓幼兒幫助小動物安排座位。通過示範讓幼兒瞭解安排座位的方法,並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學會物點配對。

4.和小動物一起去旅行。

播放音樂,幼兒與小動物一起去遊玩。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課題生成:

思維能力的發展。

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幼兒學箅思維,認爲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問建立兩種關係的綜合,一種是類包含關係,一種是順序關係,即幼兒思維中有非常原始的關於分類和排序的結構。分類同排序一樣是幼兒學數學前的準備階段。我在數學角準備紅片片和綠片片,請小盟友幫片片排好隊。有的幼兒已會按一規律排序,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規律排序,爲發揮排序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第一層次:能獨立地找出圖形規律進行排序。第二層次:在成人的幫且力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進行排序。

2、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排序圖(如圖1、如圖2),在活動前貼在數學角上,幼兒人手一套排序的圖形娃娃操作材料,圖形媽媽圖片一張,每人一串“項鍊”。

活動過程:

1、出示排序圖,引起幼兒活動興趣,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出示一位圖形媽媽說:“我是圖形媽媽,我有許多圖形娃娃,今天媽媽要帶寶寶去遊樂場玩。寶寶們,你們快排臥們已經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給圖形寶寶排隊,看圓寶寶寶是怎麼排隊的呢?”

小結:圓寶寶與三角寶寶是間隔着排隊的。

(2)“看,三角寶寶和方寶寶也排好了隊走來了。”

提問:“三角寶寶和方寶寶是怎麼排隊的呢?”引導幼,出規律。

小結:三角寶寶與方寶寶也是間隔着排的。

(3)“圖形媽媽正準備帶圖形寶寶離開家就聽到了圖j叫聲,原來還有圖形寶寶也排好了隊”“看,這些可愛的圖j是怎麼排隊的呢?”引導幼兒觀察找出圖形排列規律。

小結:圓寶寶、三角寶寶、方寶寶它們三個間隔着排酣

2、幼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圖形媽媽帶着圖形!遊樂場。有的圖形寶寶坐上了碰碰車,有的圖形寶寶爬一梯,還有的蕩起搖船……玩的真開心!圖形媽媽說:“時問我們該排隊回家了,可只有排頭的幾個圖形寶寶排好了臥媽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們圖形寶寶排的隊好不好?”

“x寶寶排在這兒!”

第一組按兩種形狀排序o△o△……

第二組按兩種形狀排序△口△口……

第三組按三種形狀排序o△口o△口……

小結:小朋友幫圖形娃娃排好了隊,圖形媽媽真高興!許多的項鍊給小朋友呢1

3、遊戲“看誰站得對又快”。

請小朋友看清你的項鍊珠子,是怎麼排列的,就站在.子排列相同的圓圈上,看誰站得對又快。

活動延伸:

數學角中,提供木珠,各種塑料雪花片,圖形片,可供{色、形狀、大小排序。家長在家也可讓孩子將鞋子、衣服、毛巾等按大小、顏色排序。

效果分析:

分類和排序一樣,也是幼兒學數前的一種智力準備活動,一方面有助於幼兒學習數數,另一方面有利於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本次活動按兩種形狀排序,幼兒在數學角已見過,有了一定的經驗準備,排列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讓一部分能力強的幼兒按三種形狀問隔排序,這樣能讓每個幼兒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這也符合發展性原則。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易轉移,動作的目的性不強,本次活動採用遊戲的口吻,讓幼兒幫圖形媽媽把圖形娃娃排好隊,增強了幼兒操作的目的性,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更濃,效果更好。

專家點評:

根據事物的某些特徵排序,是幼兒期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能力,在排序活動中,幼兒要針對一系列物體某方面的特徵,如長度、大小、重量等或物體之間的特定邏輯關係對物體的順序進行調整。排序能力從小班就可以培養,但應當注意通過遊戲的方式,並讓孩子在手腦並用的操作過程中掌握排序的方法。該課題的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在輕鬆的、“玩”的過程中練習了排序。

反思與討論:

本課題的設計者是怎樣指導小班的孩子發現排序的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