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14篇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14篇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從多個角度觀察體會人物的相貌特徵,學習繪畫人物的心情,喜、怒、哀、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徵進行大膽想象表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卡紙、彩筆、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先聽幾段音樂,看看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心情?

讓學生感受歡快、悲傷的音樂能給人帶來什麼樣的表情。同時請學生上臺演一演,體會表情變化。

總結:表情和心情有很大的聯繫,開心時會笑,難過時會掉眼淚,生氣時會瞪大眼睛,咬牙切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表情:喜怒哀樂(板書)

二、講授新課

1.你猜表情

欣賞圖片通過看眼睛、眉毛、嘴巴來猜一猜表情。

問:一個人的表情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眉毛、眼睛、嘴巴)

2.朗讀表情歌

請學生跟老師一起讀,並伸出手指跟着做動作。

眉開眼彎嘴上翹(喜)

立眉瞪眼牙緊咬(怒)

眉掉眼垂嘴向下(哀)

眉彎眼彎嘴大開(樂)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表情,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後欣賞生活中同學們的喜怒哀樂照片。

3.貼五官遊戲

請四名學生上臺貼喜怒哀樂的表情。

4.貼色卡

①提問除了能通過眉毛、眼睛、嘴巴這三個部分了解到人的表情,那能不能用顏色來表達心情呢?

請兩名學生上臺分別貼出自己認爲喜怒哀樂是什麼顏色的。

總結:開心的時候可以用比較溫和、明亮的顏色如:大紅、橙、黃、淺綠等等。傷心的`時候可以用比較深的顏色如:紫、藍、黑色或者灰色系。

不同的顏色使人物的情緒更加明顯、突出。

②欣賞圖片

對比兩幅不同形式的照片,體會顏色和表情的聯繫。

欣賞學生作品,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色彩來表現的。

三、佈置作業

1.喜怒哀樂四種表情,任選其一。

2.用誇張、變形的繪畫方法來表現。

欣賞作品,參考別人是怎麼畫出來的。

四、點評作業,總結。

展示作品,集體交流。

1.說說你畫的是什麼表情?

2.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表情好在哪裏?

總結:同學們,每天我們都會經歷喜怒哀樂,老師希望大家可以笑口常開,因爲大家笑的時候最好看。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繪畫方式表現各種人物的細節特徵,學習有目的地選配顏色。

2、關注周圍的人物外貌、服裝等不同的特徵。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羣中》。

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

1、談論師幼共同佈置的場景——“熱鬧的大馬路”。

一條熱鬧的馬路,路邊種着許多高高低低的`樹,還蓋起了漂亮的高樓,越來越多的人搬進高樓裏,大馬路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我們每天走在馬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

2、每天走在馬路上看見過誰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人物圖片)

幼:我遇見過老爺爺。

師:老爺爺和叔叔伯伯有什麼不一樣?

師:我們看見老爺爺怎麼打招呼?

幼:老爺爺好!

幼:我看見馬路上有警察。

師:你是怎麼一眼就認出他是警察呢?

幼:馬路上還有外國人。

(老爺爺拄着柺杖,頭髮稀少等)

(警察戴着警帽,穿着警服,很神氣)

師:外國人和中國人長得一樣嗎?外國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大多有卷卷的頭髮、高高的鼻子等)

師:有的外國朋友在上海工作,有的是到上海來遊玩的。看到外國朋友,我們該怎麼打招呼?

幼:Hello!嗨!你好…

二、討論表現方法

1、出示馬路場景:“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去馬路上散步吧。

2、添畫人物特徵。

馬路上走來一羣人,我們來找一找人羣中的男孩和女孩在哪裏,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在比較中找出男孩和女孩諸多不同特徵,找得越多越好)

3、欣賞大班幼兒作品。

(出示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羣中》)馬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哥哥姐姐也到馬路上散步了。看一看哥哥姐姐在馬路上遇見了誰。

三、創作表現

1、想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散步去?第一個會遇到誰?

2、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會去幹什麼?(引導幼兒添加人物各部分特徵)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今天馬路上的人真多呀!我們還看見了誰?

四、分享交流

1、我們來到馬路上。(幼兒將作品佈置在大馬路的背景畫面中)

2、我們在馬路上遇到了誰?(說說同伴畫面上的人物)

3、馬路上有許多我們不認識的人,有的不太看得清臉部。讓我們像哥哥姐姐那樣送給他們一個好看的顏色表示友好吧。

活動延伸:

挑選顏色,分別和背景顏色進行比較,然後用一種合適的顏色在沒有添畫特徵的人物輪廓內塗上顏色。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羣中》。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圖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園中班教案-《奇妙的傘》。

2、引導幼兒想象並用語言表達,認識傘的功用。活動準備:

1、故事:愛畫畫的公主。故事中的圖片四幅。

2、螞蟻、小鳥、等動物的'圖片,小船、鳥窩等圖片,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奇妙的傘》》。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愛畫畫的公主〉。---教師講述故事有一位公主不愛講話……要僕人去找畫上的東西。

(出示第一幅圖)我們也來比劃一下,猜猜看是什麼?要順着數字來連。(幼兒回答)(出示第一個僕人的圖片)原來僕人拿的是什麼?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卻搖搖頭,又畫了一幅畫。(出示第二幅圖)我們也來用手比劃一下,看看公主畫的是什麼?(幼兒回答)(出示第二個僕人的圖片)僕人拿來了公主最愛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嘆了口氣,咬了咬筆桿又畫了一幅畫。(出示第三幅畫)我們再來用手比劃一下,猜猜看公主畫的是什麼?(幼兒回答)(出示第三個僕人的圖片)這次胖僕人拿來的是一棵松樹。公主看見僕人扛了一棵樹來,氣得臉都紅了。她掏出一支筆,仔仔細細的又畫了一幅畫。(出示第四幅畫)我們再來比劃一下,猜猜公主畫了什麼?(幼兒回答)(出示第四個僕人的圖片)這次,瘦僕人買來的是一把傘。公主站在傘下覺得涼快多了。公主笑了,僕人也笑了。

提問:梳着兩根辮子的僕人爲什麼會拿蘑菇呢?蘑菇什麼地方像傘?穿紅裙子的僕人爲什麼會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麼地方像傘?胖僕人爲什麼會砍小松樹呢?小松樹什麼地方也像傘呢?

二、講述傘的用途師:(出示準備好的傘)問:“公主用傘來幹什麼?”師:傘除了可以撐外,還可以做什麼?師:原來傘有這麼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三、幼兒園中班教案《奇妙的傘》活動延伸:在美工課上引導幼兒畫傘,折傘。四、幼兒園中班教案-《奇妙的傘》活動反思:有的提問幼兒可以很快作出回答並能引起幼兒聯想,而有的問題設計得偏深,幼兒回答有一定的難度。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注意這一問題。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

2、學習做值日生,逐漸培養爲他人服務的意識。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教學準備

《大家來幫忙》兒歌、拍攝值日生工作的照片。

三、教學過程

1、請幼兒看照片,說說值日生爲大家做了哪些工作。

2、出示《大家來幫忙》兒歌,與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誦兒歌:

大家來幫忙,

你幫忙,我幫忙,

大家一起來幫忙,

你拿筷子我拿碗,

一起吃飯和喝湯。

3、鼓勵幼兒把值日生做的工作編到兒歌中。

4、幼兒自願組合,分成x個小組,製作值日生卡及進餐環節要做的事情圖片。

5、每天進餐時,教師指導幼兒做值日生,爲他人服務。

四、教學活動建議

請幼兒到娃娃家玩開飯遊戲,然後說說各人在遊戲中負責的工作。

請幼兒回家幫家人開飯,第二天回幼兒園分享經驗。

五、教學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一封全班幼兒認識的客人給幼兒的信。

小熊、小熊媽媽、小老虎、小豬、小狗、小熊奶奶及其他小動物的頭飾,信箱、郵戳等。

活動目標

願意主動與人交往並表達情感。

瞭解信件書寫和傳遞的全過程、郵局的作用和郵政人員的工作及其與人們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讀信,引發幼兒對信的興趣。

1.出示信。

教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知道是誰寄給我們的嗎?、

2.念信,引導幼兒關注信的`內容。

教師:這封信裏說了什麼?

二、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瞭解信件傳遞的全過程。

1.看幼兒用書:《小熊寫信》,瞭解畫面內容。

教師:小熊寫給奶奶的信是怎樣到熊奶奶手裏的?

2.小結。、

三、角色遊戲"寄信"

1.講解遊戲的玩法。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紙當作信,小朋友在信上畫上收信小動物的頭像,然後開始貼郵票-投信-蓋郵戳-送給收信人。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扮演小動物,開始遊戲。

3.請一個幼兒演示整個過程。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幫助幼兒理解事故內容。

3、引導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

教案准備:

用紙盒搭建一幢高樓,桌面操作教具:兔子和烏龜。

教案過程:

1、提問:小朋友你看誰來了?出示小兔和烏龜圖向大家問好:“小朋友好!我是小兔小白、我是小烏龜聰聰。”介紹完了以後老師問:“小朋友猜一猜他倆誰爬的最快?如果進行爬樓比賽誰會得第一?爲什麼?”請小朋友大膽講述。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詩歌一遍,幼兒欣賞後提問:

①龜兔爬樓誰第一?你從哪句詩歌裏聽出來的烏龜第一?開口說話的“石頭”是誰?請3—4名幼兒清楚的回答,教師作肯定。

②烏龜剛開始爬樓時,小兔子已經爬到幾樓了?爲什麼兔子爬的那麼快卻沒有得第一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大膽想象。老師邊操作桌面教具、邊再次朗誦詩歌一遍。

提問:小烏龜是怎樣快速來到屋頂的?啓發幼兒大膽想象並用清楚的語言描述烏龜快速爬樓的不同方法,並將幼兒想出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如:乘電梯、乘吊車等。讓幼兒知道行動慢的動物或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達到目的'地,只要勤奮和肯動腦筋才能最快到達目的地。

4、學唸詩歌: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討論如何用不同的語調、語速來表現烏龜和兔子的不同動態。

延伸活動:

在語言區裏投放詩歌圖片讓幼兒練習詩歌。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認真傾聽,大膽交流,願意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3、感知、理解故事內容,理解“同行”的含義。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閱讀圖畫的細節

理解“同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火車、太陽的圖片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山、山洞,創設情境

3、故事大書《同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引出主角

1、出示火車、太陽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去旅行過嗎?你在旅行的途中,見到的風景是什麼樣子的?

小火車要和太陽一起去旅行,你們猜猜它們在路上會看見哪些美麗的風景呢?

二、操作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火車走過的路線。

(山腳-山腰-山頂-山腰-山腳)

三、欣賞故事PPT,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逐頁欣賞PPT

火車和太陽一起去旅行,你們猜猜它們在路途上會遇到什麼呢?

火車和太陽帶小朋友來到了哪裏?(山腳)這裏有些什麼風景呢?

我們又來到了哪裏?(山腰)山腰上有什麼?小朋友、小火車和太陽的.旅行是不是結束了?我們接着走下去。

現在我們到了哪裏啊?(山頂)你們猜它們會說什麼?

告別了山頂,小火車和太陽在幹什麼?小火車停了,太陽怎麼變顏色了呀?它會和太陽說什麼?

什麼是同行呢?(一起活動的意思,如一起回家、一起遊戲等)

四、完整欣賞故事,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1、教師完整地播放DVD,幼兒欣賞。

2、幼兒邊聽MP3,邊閱讀小書。

延伸活動:

欣賞照片,遷移經驗。

1、出示小朋友同行的照片,幼兒欣賞。

你們有沒有和誰同行過啊?你們同行去幹什麼呢?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值日生的一些具體方法,學做值日生。

2.知道值日是爲大家服務的,樹立爲集體服務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值日生標誌。

2.供幼兒練習用的學具、餐具等。

3.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音樂磁帶。

4.幼兒用書第一冊第20—21頁。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情趣

1.引導幼兒觀察“我們的教室”的漂亮與整潔圖片若干。

師:“怎樣我們使教室一直保持整潔?”

幼:天天打掃。

幼:不亂扔髒東西...

(引導幼兒感受乾淨、漂亮的環境)

理解值日生的含義

觀察幼兒用書,說說他們在幹什麼?

幼:掃地、擦桌子。

幼:澆花、擺椅子...

師:他們是爲誰做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他們是爲集體做的,我從畫面上看出來的。

幼:他們是爲小朋友做的..

討論:爲什麼小朋友要輪流做值日生?

幼:爲了教室裏乾淨、衛生。

幼:爲了幫助老師。

幼:爲了大家...

(引導幼兒理解值日生可以學習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了值日生的服務,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遊戲,生活會更有秩序,可以讓小朋友得到快樂,自己也會很快樂)

二、討論製作、明理分工

師:值日生可以在哪些方面爲大家服務?怎樣才能做好?

幼:值日生可以整理圖書。

幼:值日生要掃地、擦桌子...

師:小朋友們每天做值日,那麼怎樣才能做好?

幼:認真做值日生。

幼:細心才能做好值日生。

小結:我們做值日要合理分工,認真負責,這是愛勞動、愛集體的表現。

(幼兒討論值日生服務的.內容及方法,激發幼兒做好值日生)

三、分享體驗值日生的快樂

1.分組練習

幼兒帶上值日標誌分組進行值日生練習:分發學具,佈置班內環境,整理圖書及遊戲材料,管理自然角,擦桌椅等。

2.談話

師:值日做好了,你心裏怎麼想?

幼:我還想做值日生。

幼:做值日生真好...

(讓幼兒體驗做值日的感覺)

四、歌曲欣賞

播放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幼兒欣賞。

(讓幼兒知道做好值日生很光榮,要當好值日生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家裏也要在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併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在家裏都是父母手中的寶,大人捨不得孩子幹活,很多孩子連基本的勞動都不會。我是值日生,意在讓幼兒感受做值日生的光榮感和自豪感,這對於轉變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行爲,有着很大的幫助。孩子們通過討論、學習,知道了值日生的一些具體職責,及做值日生的必要性,懂得了要學會爲大家、爲他人服務。通過幹值日生,幼兒體驗了爲大家服務的樂趣,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了幼兒初步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

2、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微笑》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兩幅表情圖:一幅爲哭泣的表情,一幅爲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圓形卡片,油畫棒等。

重難點:

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過程

1、看錶情圖。

教師出示兩幅表情圖,請幼兒說說看了哪幅圖能聯想起快樂的事。

引導幼兒說說爲什麼喜歡微笑的表情。

讓我看看你們甜甜的微笑吧!

2、欣賞故事第一段。

出示掛圖,欣賞故事第一段。爲什麼小蝸牛很着急?

小鳥、大象、小兔爲朋友做了什麼?朋友感到怎麼樣?

小蝸牛能爲朋友做些什麼呢?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像並講述。

3、完整欣賞故事。

請幼兒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

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

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朋友們喜歡微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大家爲什麼認爲蝸牛了不起?

4、製作“微笑”標誌。

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

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時刻提醒自己爲朋友帶去快樂,另一標誌則送給其他班級的'幼兒。

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看圖講話。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的表達能力比較差,另外留給幼兒的時間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表演的機會。我班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在講述故事時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較侷限,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再聽老師完整講述。另外教師在安排幼兒的繪畫活動時,把重點放在幼兒繪畫出快樂的笑臉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根據自班幼兒的特點進行教育活動纔會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後的語言教學中,我會繼續發現新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0

課程分析:

爲了提升幼兒閱讀能力,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繪本作爲教材,根據幼兒已有的認知經驗來開展這節活動。《膽小的老鼠》是一本充滿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圖書,多變的情節吸引幼兒的視線,幼兒對小老鼠和貓的結局很好奇。這個課程主要引領幼兒學會觀察比較圖畫,願意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課程目標:

1、嘗試在觀察比較畫面中初步理解小老鼠吱吱的心裏變化與行爲。

2、感受吱吱努力讓自己勇敢的過程,願意大膽地用語言表達畫面內容的理解。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程準備:

PPT

課程過程:

一、模仿動物導入,引出故事的中的“吱吱”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是怎麼走路的?”“那小老鼠是怎麼走路的?”

二、師幼一起閱讀圖畫,猜測故事情節。

1、集體閱讀PPT1、2

教師:“數一數,這裏有幾隻老鼠?誰是吱吱?它怕什麼?”

小結:“老鼠家族一共有五隻老鼠,吱吱是一隻膽小的老鼠,它最怕遇到大黃貓,一直躲在罐子裏。”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猜測姐姐是如何爲吱吱出主意的,幼兒一起爲吱吱出主意。

小結:“姐姐幫吱吱想了一個辦法,把毛線的一端系在吱吱腰上。”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PPT3、4、5

教師:“你們看到了什麼?真的是大黃貓來了嗎?”“吱吱又發現了什麼?”“姐姐是怎麼做的?”

引導幼兒觀察重點的畫面,釋疑解惑。

3、出示圖片PPT6、7,猜測故事結局。

教師:“它們終於看到了巧克力蛋糕,大黃貓真的來了,怎麼辦?”

4、完整欣賞故事,引發興趣。

教師:“大黃貓是怎麼被纏起來的?吱吱是膽大還是膽小?”

三、感受結尾,揭示故事內涵

小結:“吱吱是膽大的嗎,它最終靠着自己的智慧打敗了大黃貓”

四、肯定幼兒的表現,引發再讀願望。

課程反思:

活動中,幼兒興趣非常濃,可以根據圖片內容,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表現的很好。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只關注到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忽略其他幼兒要多提問幼兒。在提問時,給予幼兒的提示語過多,不夠簡潔精煉,忽視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講述的過程。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把更多的話語權給幼兒,讓他們能大膽自信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語言的奇妙之處。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1

科學意圖:

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後常見。形狀彎曲,色彩豔麗。

材料準備:

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號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扎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將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扎孔,重複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

幼兒在用縫衣針扎孔時要指導幼兒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活動反思

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活動中,幼兒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以啓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探究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學習,激發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西紅柿的外形和顏色。

2、能從兩種菜裏找出西紅柿。

3、瞭解多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西紅柿、紅蘿蔔(人手一個)、洗淨切好片的西紅柿(人手一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西紅柿的外形與顏色。

教師手指桌上一盤西紅柿,對孩子說:“寶寶,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幼兒回答。

師:對,這是西紅柿,寶寶看,西紅柿是什麼顏色的?來摸摸西紅柿的皮。

邊說邊給每個孩子一個西紅柿,讓孩子摸摸聞聞。

小結:西紅柿紅紅的,圓圓的,摸一摸滑滑的有點軟,西紅柿可以生吃也可以燒菜吃。

二、品嚐西紅柿的味道。

叉一片西紅柿給孩子嚐嚐,問其味道。

幼兒回答(酸酸的,甜甜的)

三、分辨西紅柿

將西紅柿和紅蘿蔔放在一起,讓孩子辨別西紅柿,並拿給老師看。

(幼兒說一說西紅柿和紅蘿蔔的區別)

四、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平時可是生吃也可以熟吃。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紅柿,希望它有助於身體健康。

活動反思:

對於此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下面簡單的講述下自己對於此節課的反思:以謎語導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但是,提問幼兒謎底是什麼的時候,幼兒未能正確的猜出謎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導幼兒正確的猜出謎底。課堂氛圍師幼互動活躍,幼兒能大膽的舉手回答,講述自己在對西紅柿觀察中的發現。能讓幼兒知道西紅柿的內外部特徵及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活動以幼兒自身體驗聾和啞來導入主題,通過手語引出聾啞人,在情景表演中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知道手語是聾啞人特有的交流方式,聾啞人的手就是他們的嘴巴,體會有聽力障礙的人的不便,感知我們是健康的,學會感恩。能夠通過視頻與圖片初步瞭解手語的其他用途,旗語、交通語和行軍語等。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語言之外的其他溝通方式,如:手語、旗語、交通語和行軍語等;

2.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嘗試進行情景表演;

3.感知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學會感恩。

活動重點:初步瞭解語言之外的其他語言:手語、旗語、行軍語。

活動難點: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嘗試進行情景表演。

活動準備:歌曲《感恩的心》、課件

活動過程:

一、體驗聾和啞的痛苦,感知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

1.幼兒捂住耳朵觀看畫面,體驗耳聾的不便。

2.觀看動畫,但不能用語言和老師交流,體驗不能說話的痛苦,感知可以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

二、看手語表演,引出聾啞人

師:小朋友們看,這個阿姨在幹什麼?我們怎樣才能和聾啞人進行交流呢?

小結:這個阿姨在做手勢,用手做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聾啞人的語言——手語。

三、學習感知簡單的手語,嘗試進行情景表演

1.播放課件和小熊學手語

師:手語是聾啞人特有的交流方式,聾啞人的手就是他們的嘴巴。我們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語和他們進行交流。

2.故事導入,幼兒嘗試用手語情境表演

師:如果你遇到故事中的小姑娘,你願意幫助她嗎?可是這個小姑娘是聾啞人,她聽不到你們說的話,怎麼辦?我們該怎麼幫助她呢?

四、觀看《千手觀音》,學會感恩

師:小女孩很感謝小朋友的幫忙,她認真學習,和她的同伴們給大家帶來了一支優美的舞蹈表達感謝。

師:我們也送給他們一首手語歌曲《感恩的心》。

五、初步瞭解一些特殊行業的語言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行業,他們在交流的時候也不能說話。1.交通手語

——馬路上的車輛除了看紅綠燈指揮之外,還可以看誰來指揮?

——和幼兒一起看圖片和視頻,瞭解交通語。

小結:交通語主要用於交警指揮、疏導交通,規範交通行爲。

2.旗語

——如果是在蒼茫的大海上,兩艘船碰面了,他們是怎樣打招呼的?他們怎樣交流?

——和幼兒一起看圖片和視頻,瞭解旗語。

小結:旗語是世界各國海軍通用的語言。不同的旗子代表不同的意思,我們看到的這個是手旗旗語。適用於白天、距離較近且視距良好的情況下。夜間距離較近時,一般使用燈光通信。

3.行軍語

——特種部隊在抓捕壞人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安靜,他們也有自己的行業語言,叫做行軍語。

——和幼兒一起看圖片和視頻,瞭解行軍語。

總結:剛纔我們說到交通語、旗語、行軍語都是很特殊的語言,是在沒有辦法說話的情況下,用手勢、動作代表要說的話。由於他們說的要讓人家看懂,所以都是非常簡單、直接的,有些不好懂的只有他們自己的人才可以看懂的,而且還必須是有迴應的語言,我們就叫它特殊行業語言。

教學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指南》和《綱要》爲指導。首先我讓幼兒分別捂住耳朵和嘴巴親身體驗聾和啞的痛苦,感知自己的身體是健康的;其次播放錄像引出聾啞人手語,播放課件和小熊學習簡單手語:“你好!謝謝!我愛你”“你需要幫助嗎?”“你家有電話號碼嗎?”激發孩子關心幫助聾啞人的情感;緊接着出示圖片,逐步導入初步瞭解並學習一些特殊行業的語言,旗語“緊急停止”;交通語“向左、右直行”;行軍語“看見”“好的,明白”等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最後觀看《千手觀音》,無聲表演學會感恩。一曲《感恩的心》結束了整個活動,大家一起用着特殊的語言——手語進行表演,互相表達着自己的心情與祝願。整個活動讓我們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讓孩子們瞭解到在社會上有很多需要自己去關心,幫助的人。

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幼兒收穫不小,幼兒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進行觀察、分析、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探索精神,幼兒的探索精神並不因爲活動的結束而結束,這種活動方式促使他們關注身邊的事物,探究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通過活動幼兒對聾啞人的生活有所瞭解,激發了孩子的同情心,學會感恩,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的。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我也將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 篇14

幼兒園中班教案《變廢爲寶》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遊戲,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變廢爲寶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通過遊戲,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變廢爲寶的快樂。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大小不等的各種廢棄的、清潔無毒的紙盒及廢舊塑料瓶、碎布等。

2、裝飾紙條、不同的.圖案等(用來裝飾)。

3、剪刀、雙面膠等。

4、教師用廢舊物品製作的成品,如燈籠、寶塔、火箭等。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廢舊物品。

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大家做小小收集員,把家裏沒用的紙盒、塑料瓶、碎布等帶來,小朋友們都很積極,收集了許多好東西,誰來說說你收集到了哪些寶貝。(如酸奶瓶、煙盒、洗潔精瓶、飲料瓶等)

2、幼兒進行壘高遊戲

我們大家有了這麼多的寶貝,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用這些寶貝來做遊戲好嗎?

(1)老師介紹遊戲規則:我們分成七組,大家一起商量動手進行壘高比賽,可以用不同的寶貝進行,看那組的小朋友在規定時間裏壘得又高又穩。

(2)介紹兩組壘高幼兒的作品,並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快而穩的原因:把大的盒子放在下邊,不爭先恐後、一個一個來放等,慢而搖晃的原因:大家爭搶,沒有合理擺放好。

(3)再次進行遊戲,第二次壘高比賽在第一次的基礎上進行,讓幼兒形成初步的壘高經驗。

3、欣賞作品

(1)教師出示自己製作的成品,幼兒欣賞。

(2)提問:這是什麼?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幼兒回答)在幼兒欣賞、觀察的基礎上教師有目的介紹2~3種作品。

(3)提升:如果這些做好的玩具、好東西壞了,還有用嗎?(幼兒回答後,教師根據他們的回答作出相應的應答)

4、變廢爲寶

你們想不想做個小小魔術師,用大家帶來的這些盒子、瓶子來變成好玩的東西呀?(想)

(1)教師提出製作要求:想想你用什麼寶貝想做一個什麼玩具?跟朋友講講,也可以和朋友合作做,用不同的方式對紙盒、塑料瓶進行改造、裝飾,使它變成一樣好玩的玩具。

(2)幼兒自己製作玩具,老師對完成任務有一定困難的幼兒,教師進行幫助。

(3)幼兒完成後,陳列在玩具櫥上,可以相互進行簡單介紹。

5、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正好,廢舊物品當成寶,動動小手動動腦,變成汽車和小貓,'變廢爲寶'真正妙!”

今天,我們小朋友用沒用的紙盒、瓶子做了好玩的遊戲和玩具,以後我們要記住,不要隨便把吃剰下的紙盒、瓶子扔掉,我們把它們洗乾淨,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讓它變變變,成爲我們的好朋友。

6、延伸活動:

幼兒拿着做好的玩具,去做小小宣傳員,請其他班的小朋友參觀欣賞。

教學反思:

現代社會,物品越來越注重包裝,但這些拆下來的包裝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爲指導思想。利用廢舊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爲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