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中班幼兒園教案通用15篇

中班幼兒園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幼兒園教案通用15篇

中班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薰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蒐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蒐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1、課前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資料。

2、整理。

活動時間:3周。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出問題師談話導入:同學們,9月份有一個僅次於我國春節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對,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團圓,喜慶豐收,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節有哪些瞭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節”這三個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呢?生:我想知道中秋節人沒爲什麼這麼重視?它蘊含着哪些內容?我想知道這一天吳剛和嫦娥也在飲酒慶團圓嗎?我想知道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我想知道一些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麼樣?哪一種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彙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班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要研究的問題怎樣研究研究的成果人員的分工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1)、問老師、問父母。(2)、閱圖書或上網查找。 (3)、將收集到的資料分類,集成小冊子《話中秋》。(4)、辦《話中秋》手抄報。 (略)

月餅的種類和製作1、到商店去調查統計; 2、去食品廠或詢問他人,瞭解製作月餅的原料。 3、學習製作月餅。開一個月餅品嚐會。 (略)中秋節習俗1、查資料。 2、收集有關圖片或實物; 3、向老人,詢問,調查家鄉中秋習俗,製作《中秋習俗》圖文集。 (略)中秋頌1、查閱圖書或上網查詩文; 2、自由創作。集成《中秋詩文賞讀》小冊子。

(活動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組人員的分工均由學生自己來討論決定,而不是由教師思來代替,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幹什麼事都要有一定的計劃性,防止活動的盲目性。)

第二階段:活動的實施

1、組長組織,自主實踐由於學校教師資源的限制,(教綜合實踐課的教師每週18節課),不能在課上親自帶領學生去實踐,所以,只能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小組自己組織活動,並每個同學一封《致家長一封信》帶給家長,闡述了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

2、彙報交流,教師指導在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老師利用課上時間,根據小組分工,先小組內交流,然後教師組織各小組班內交流,彙報本組實踐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做法,取得的成績;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不能解決等。通過彙報,同學之間互相出主意想辦法,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

①探究“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小組彙報。

②探究“月餅的種類和製作”小組彙報

3、各小組興致勃勃地彙報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見同學們的活動熱情非常高。(引導學生彙報下一步活動的打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得以下一步活動的延續,保持活動過程的持續性。)師:下一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三階段交流成果,活動反思階段我們準備在中秋節前夕,課上展示交流活動成果,我相信:一本本精緻的小冊子,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手抄報會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一塊塊各式各樣各種。種類的月餅會擺在同學們的桌上供大家品嚐;一首首《頌中秋》的詩歌,會在教室裏迴盪。一幅幅中秋習俗圖片,會使同學們大開眼界;一篇篇實踐活動的感受,會給同學們以啓迪;……

(通過活動總結交流活動成果,使孩子們在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品嚐着活動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時,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培養孩子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班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悉繪本的內容,瞭解汗是從哪裏來的以及人和動物出汗的不同情況。

2、通過對繪本畫面的觀察、猜測,遷移生活經驗,熟悉理解繪本內容。

3、體驗猜測的樂趣,學習出汗後正確的自我保健方法。

4、培養幼兒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按順序進行閱讀的經驗。

物質準備:繪本幻燈,《東方娃娃》20xx年第7期繪本《流汗啦》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閱讀1-3頁,猜測激發活動興趣

教師用幻燈呈現扉頁:這家三口準備去幹嗎?他們玩得怎樣?出汗了怎麼辦?(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膽表達)

二、閱讀4-9頁,瞭解汗是從哪裏來的

1、教師:汗是從哪裏來的呢?(鼓勵幼兒膽猜測)哪些地方有汗腺?

幻燈呈現畫面第4、5頁,助幼兒瞭解汗是從汗腺流出來的。

2、教師:你們知道我們全身概有多少汗腺?(鼓勵幼兒膽猜測)

幻燈呈現第6-7頁,助幼兒瞭解汗腺概有500萬個,感受汗腺的之多。3、教師:汗是怎麼流出來的呢?(鼓勵幼兒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指着畫面提問:繞成一團的是什麼?(汗腺)黃色的地方是什麼?這根黑黑長長的東西是什麼?(通過提問助幼兒看懂圖畫是放了的皮膚和汗腺,理解汗是怎麼流出來的)

提問:出汗有什麼好處?

4、教師:汗有味道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是不是每個人的.汗都是鹹的呢?

幻燈呈現第9頁,助幼兒瞭解汗是鹹的。

三、閱讀繪本10-15頁,結合生活經驗瞭解流汗的不同情況,明白流汗與身體狀況有關

1、教師: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流汗?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10頁至第11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並進行講述。

提問:是不是想流汗就能流出汗來呢?爲什麼?(引起幼兒思考)

2、教師: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人們也會流汗?我們來看看這些情況你遇到過嗎?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12頁至第14頁,助幼兒瞭解開心、緊張、身體不適等原因也會使人流汗。

3、小結:原來出汗跟我們身體好不好,情緒好不好有很關係!

4、教師:如果不出汗會怎樣?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15頁,使幼兒明白有汗流不出來就會生病。

四、閱讀繪本16頁,瞭解會流汗的動物及流汗的不同身體部位

教師:動物會流汗嗎?(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一說,瞭解幼兒對常見動物的認識)它們會和人一樣全身都流汗嗎?(瞭解牛馬鹿是全身流汗,豬是鼻子流汗,貓是腳底板流汗)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16頁,助幼兒瞭解不同動物流汗部位不同。

五、閱讀繪本17-19頁,瞭解不流汗的動物是如何散熱的

教師:是不是所有動物都會流汗?不流汗不會熱嗎?它們有哪些散熱的好方法?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17頁至第19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並進行講述。

六、閱讀繪本20-22頁,瞭解流汗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流汗後我們往往會做些什麼?

教師用幻燈呈現繪本第20頁至第22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自己說一說,學習正確的自我保健的方法。

七、瞭解繪本的名字,完整閱讀。

1、教師:你喜歡這本圖畫書嗎?你想給它起一個什麼名字呢?

介紹繪本的名字。

2、幼兒自己閱讀繪本,並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1、可以改編部分內容,然後進行繪本表演。

2、繼續閱讀繪本,進一步討論:如何面對他人的捉弄?

中班幼兒園教案3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喜歡動物嗎?你喜歡哪些動物?

師: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是在空中飛的?

哪些動物是在樹上爬的?

哪些動物是從山裏來的`?

哪些動物是生活在水裏的?

教師小結:天鵝、小鳥、蝙蝠是在空中飛的;猴子、浣熊、熊貓是在樹上爬的;老虎、獅子、狼是從山裏來的;河馬、鱷魚、海豚是生活在水裏的。

二、學唱歌曲

1、師:今天我帶來了一首有關動物園的歌曲,題目叫《快樂的動物園》,裏面講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你們想不想聽老師唱一唱呢?

2、熟悉歌詞

(1)教師範唱

(2)師:歌曲的題目叫什麼?好聽嗎?你們想不想來唱一唱?

(3)你聽到了哪些歌詞?

(4)念讀歌詞

3、感受歌曲旋律

(1)傾聽歌曲旋律,並說出是幾拍子的。

(2)跟着音樂拍節奏,指出三拍子音樂的強弱規律。

4、學唱歌曲

三、嘗試爲歌曲創編替換歌詞。

中班幼兒園教案4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這個年齡正是對小動物形象極其敏感並喜愛的階段,他們對小動物的模仿有很強的慾望。我設計的音樂欣賞《小熊和小鳥》有明顯的樂段與節奏變化,通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音樂節奏並能用自身的動作體態來表現音樂,表達樂曲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樂曲不同的音樂性質,並學習用熊走、鳥飛等動作來表現。

2、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創編不同動作,表現熊走、鳥飛的形象。

3、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準備:

小熊和小鳥的圖片自制課件音樂《小熊和小鳥》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重點:

傾聽分辨音樂節奏的快慢,並掌握區分樂段。

活動難點:

嘗試用恰當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並做同伴間的配合。

活動過程:

一、看動物寶寶,引導幼兒模仿動物形象。

1、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進場。

2、觀看動物圖片引出小熊和小鳥這兩個角色,理解角色形象,遷移生活經驗創編熊走、鳥飛的動作。

師問:“小熊是怎樣走的?”“怎樣做才能看出小熊很笨拙的樣子?”(幼兒模仿)“小鳥是怎樣飛的?”“小鳥飛來飛去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用表情引導幼兒說出輕盈或是歡快的感覺)

二、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1、“有一天,小熊自己在家裏,沒有夥伴和它玩,覺得非常悶,它就走到這,走到那,這時候小鳥飛來了,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它們可高興了,就一起跳起舞來了。”

2、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叫《小熊和小鳥》。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音樂中哪裏是小熊在走,哪裏是小鳥在飛。(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樂曲)

3、幼兒感悟音樂,師啓發幼兒說出音樂中節奏慢的地方是小熊在走,快的地方是小鳥在飛。

三、分段欣賞

1、欣賞Aa段:剛纔這段音樂表現的是誰呢?哦!是小熊。小熊走路是什麼樣子呢?(重點練習熊走的動作,教師反饋幼兒好的動作幫助幼兒掌握熊走時膝蓋彎曲的要點,爲了體現小熊笨拙的樣子,走時兩拍走一下,並提示幼兒在這段樂曲中比較明顯的:33445—處轉圈,學習按樂句交替做熊走和轉圈的動作,集體跟隨音樂練習。)

2、欣賞Ab段: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呢?表現的是誰呢?一起來做做小鳥飛的動作。(練習小碎步,做鳥飛的動作。)

3、好!現在咱們再來聽聽下面的音樂,想想這個時候他們在做什麼?(引導幼兒聽出B段歡快的舞曲性質)哦,有的小朋友說像在跳舞,非常正確,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可高興了,於是一起跳起舞來。

四、配樂表演

1、小熊和小鳥玩得非常開心,想請小朋友和它們一起玩,你們願意嗎?那現在我們就請小男孩做小熊,小女孩做小鳥,準備好,開始。

2、互換角色表演。

五、活動結束

今天玩得開心嗎?老師也非常開心,哎呀,時間過得可真快,咱們該回家了,改天再來玩,回家嘍!

教學反思:

我班幼兒喜歡音樂,好動的性格讓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超過其他班級的幼兒,爲了讓孩子們更好的學會傾聽和表現音樂,我選擇了這段《小熊和小鳥》的音樂素材讓幼兒欣賞。

《小熊和小鳥》的音樂選自《貝貝舞曲》,樂曲結構分爲Aa、Ab、Ac、Ba、Bb幾部分,其中Aa段樂曲節奏平穩,適合於表現小熊笨拙的動作;其餘幾段樂曲的節奏都是比較歡快的,適合表現小鳥輕盈的飛的動作和兩角色結伴自由舞蹈的情景。學做小熊和小鳥的動作對於幼兒來說相對比較簡單,容易模仿,但能根據音樂的快慢節奏分辨出由哪個角色來表演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個韻律活動比較適合在中班進行。

本次活動預設了三個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笨重、輕巧的音樂形象及單三部曲式結構的音樂作品。

2、大膽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3、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隻卡通熊圖片和小鳥的圖片,讓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熊和小鳥在跳舞的時候的情景,較好的激發起了幼兒的興趣,很好的把活動帶入。特別是班上的小雨小朋友在創編的熊的遊戲動作時能很形象的把動作做出來,我有意識的讓其他孩子們去模仿他的動作,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不亦樂乎,充分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我採用情趣音樂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出熊和小鳥在森林裏碰見後歡快遊戲的情景,並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和教師(熊)之間的互動,當我喊道:小鳥,孩子就會迴應:哎,小熊、哎,這樣一應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們充分的感受到作爲主人翁的那種快樂,因此更便於接下來的聆聽音樂環節。當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音樂特有的Aa、Ab、Ac、Ba、Bb形式時,孩子們在快樂的創編中進行遊戲,活動得以成功。活動的三個預期的目標能基本的達到,孩子們能在快樂的遊戲中去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還是能找出一些不足:如在創編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受到小雨小朋友的示範影響,創編出來的動作都類似,不能很好達到發散幼兒的思維的效果;本次活動的位置安排上如果能排成半圓形的話,更利用後面的音樂遊戲環節進行;作爲教師,我的語言還需要再精煉一些,組織能力還需要再進一步提高。針對那些活動中不太積極的幼兒,還是應該多鼓勵他們,大膽表現,並和孩子一起玩音樂遊戲,讓孩子們真正融入到音樂活動中去。

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把在《指南》中所學的教學方法用於自己的教學活動上,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體驗,一定能讓自己的課堂活動充滿音樂的快樂,讓孩子們能真正的走進音樂的世界。

中班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嘗試用圍圈剪的方法表現桃花的美。

2、樂意與同伴合作剪貼桃花,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彩紙、音樂《桃花朵朵開》、每組一張畫好的桃樹(只有樹枝)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播放阿牛的歌曲《桃花朵朵開》,通過提問引出內容。

提問:

歌曲中唱了什麼花朵朵開?你看見的桃花是什麼樣子的?

2、在幼兒經驗回憶的基礎上,播放課件,欣賞桃花,瞭解桃花的顏色、形狀和開花的位置。

提問:

桃花什麼顏色的?遠遠看上去,桃花像什麼?走近看看,桃花開在什麼地方?開在樹枝上的.桃花有什麼不同?

小結:

有的桃花開放了,圓圓的很大,有的桃花沒有開放,還是小小的花骨朵。)

3、師生探索剪貼桃花。

(1)教給幼兒基本的剪紙方法。沿開口處將三個角剪圓,並將第四個角剪掉。

(2)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剪出不同大小的桃花。

4、提出要求,幼兒剪紙並粘貼到自己組的桃樹上。(播放《桃花朵朵開》的歌曲)

5、展示講評

談話:說說你剪了什麼?你是怎樣把桃花剪得圓圓的?你在剪紙中碰到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中班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喜歡念猜謎兒歌並願意與同伴對答。

2、鞏固對某些水果特徵的感知。

活動準備:

1、水果圖片:香蕉、蘋果、桔子、葡萄、西瓜等各種水果。

2、自編兒歌《猜一猜》

活動過程;

一、幼兒說說自己知道的水果

二、猜謎遊戲:

1、用兒歌的'形式請幼兒猜謎,如:什麼彎彎像小船?

幼兒猜出後出示香蕉圖片,請幼兒說說爲什麼會猜到是香蕉,引導幼兒從水果的特徵上回答。

2、用同樣的方法猜謎,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形式回答。

如:什麼個兒大又圓?西瓜個兒大又圓。

什麼臉龐紅同同、紅彤彤?蘋果臉龐紅彤彤。……

三、仿編猜謎兒歌

1、示水果圖片,引導幼兒嘗試仿編。

2、集體念念仿編的兒歌。

活動反思:

大多數的孩子基本已熟悉了常見水果的特徵,所以,當老師隨便念謎面時,他們都能很快應答,只是在回答過程很簡單,老師及時引導孩子以完整的話回答,在仿編過程中,孩子們還是需要老師幫助纔會仿編,仿編後我們又以兒歌形式回答,孩子們念起來朗朗上口。

活動中如果提供更多的水果,那麼,可以引導孩子先認識水果特徵,然後進行簡單的仿編。

中班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正確點數15以物體的數量,分享不同的數數方法。

2、理解並遵守規則,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飲料60瓶(礦泉水、酸奶)、0—9數字卡片若干、不同形狀的箱四隻。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提問:有些什麼飲料?

:飲料的品種不同,裝飲料的瓶子也不相同。

二、玩玩遊戲:開商店。

1、玩法與規則。

玩法: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開商店”的`遊戲!這裏有6個飲料店,每個飲料店需要2個營業員。飲料倉庫裏有很多飲料,營業員聽到口令到飲料倉庫來進貨,每次每人取1瓶,送回商店後再去倉庫進貨,聽到“時間到”的口令馬上回到飲料店。

規則:聽到口令出發取飲料,聽到“時間到”馬上回到飲料店;每次每人取1瓶飲料。

提問:聽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

2、第一次遊戲:取飲料。

重點關注:

(1)幼兒理解並遵守規則的情況(是否每次每人取一瓶;是否根據口令遊戲)

(2)幼兒數飲料的各種方法

遊戲後分享

提問:飲料店進了“幾瓶飲料”?哪家取的飲料多,哪家取的飲料少?

:當飲料的數量很少的時候,眼睛一看就知道;飲料數量很多的時候,排列整齊能幫我們數清楚。

3、第二次遊戲:交換飲料

提問:什麼叫交換?

玩法規則同第一次遊戲

重點關注:

(1)幼兒交換飲料的情況

(2)幼兒數交換後飲料的方法,並放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重點分享:

提問:飲料店的飲料有什麼變化?飲料的數量有變化嗎?

中班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對錶演《三隻小豬》產生興趣

2、能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掌握角色對話。

3、在遊戲中明白做事不要圖省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聽過該故事

2、物質準備:小黑豬,小花豬,小白豬,豬媽媽,灰狼頭飾及動物卡片;教學掛圖一份。

指導要點:

1、複習故事內容

①結合背景圖及動物卡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②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師:故事裏有隻個動物?他們分別是誰?發生了什麼事?什麼叫草房子?

磚房子是用什麼做成的?大灰狼從煙囪裏爬進去,老大老二爲什麼要怕?

圍繞重點討論:大灰狼撞草房、木房和磚房的'不同結果?爲什麼?(鞏固詞:堅固)(幫助幼兒理解草房沒有木房結實,木房沒有磚房結實);你們覺得哪間房子最好?你們最喜歡哪隻小豬?爲什麼?

2、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回憶對話

教師旁白講述,同時幫助幼幼兒練習對話內容

3、情景表演

教師扮演大灰狼和豬媽媽,讓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扮演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另外教師旁白講述引導幼兒練習對話,大膽表演。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上臺表演。

5、結束活動,請幼兒回去回憶故事內容,爲下次表演作準備。

中班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瞭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蒐集關於昆蟲自我保護本領的圖書。

2、各種昆蟲的頭飾,課件,木枝蟲、花螳螂、枯葉蝶的動畫視頻。

2、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課件,尋找昆蟲

1、通過春遊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昆蟲們也出來玩了。通過課件的呈現,引導幼兒觀察述說看到的小昆蟲們,並模仿各種小昆蟲,利用已有經驗相互講述這些小昆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不易發現的昆蟲

孩子們,還有幾隻小昆蟲可調皮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通過課件的呈現讓幼兒發現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等昆蟲,並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這幾隻昆蟲的特徵。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爲什麼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它們又爲什麼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呢?

2、講述科學小故事《捉迷藏的昆蟲》

3、引導幼兒知道它們這樣做是爲了保護自己,並知道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保護色。

三、師幼交流,認識幾種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昆蟲

四、拓展幼兒的思維,並讓幼兒相互交流幾種常見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五、通過遊戲:“昆蟲狂歡舞會”,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保護色的理解

中班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唱唱、說說、學學做做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2、樂意參與活動,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歌曲《找朋友》

2、已與同伴一起做過遊戲

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

教師提示: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幫忙梳梳頭,扣鈕釦,還可以幹什麼呀?我們把它也加到歌曲裏演唱。

(2)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師:剛纔我們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爲什麼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說出來之後,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教師小結: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的。老師也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3)數朋友師:老師有許多好朋友,你們有幾個呢?

幼兒將好朋友請到自己身邊,其他幼兒一起數朋友。

4、遊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遊戲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個好朋友。)幼兒拉着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說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中班幼兒園教案11

材料:

青島風光明信片、宣傳圖片,幼兒家鄉旅遊照片及繪畫作品,“幼兒學習材料”一(我愛家鄉)。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和較豐富的詞彙與同伴一起講述自己遊覽過的`家鄉美景。

2、引導幼兒欣賞青島宣傳圖片、明信片或自己遊覽青島風景區拍攝的照片,說說畫面上有哪些風景、自己去過哪些地方。

3、請幼兒觀看“青島風光美”的視頻,結合已有經驗,與同伴互相講述自己最喜歡的風景以及對家鄉的認識。

4、請幼兒閱讀(我愛家鄉)第2-3頁,進一步瞭解、交流青島的著名風景區,感受家鄉風光美。

中班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蘋果開花結果的過程。

2、嘗試學說簡短的語句。

活動準備:

flash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flash

出示小烏龜:猜猜小烏龜去哪裏?

二、理解故事

提問:

1、小烏龜給誰送蘋果樹?

2、小烏龜用什麼方法把蘋果樹送給爺爺的`?

3、討論:蘋果樹有什麼變化?

三、說說學學

鼓勵幼兒邊做動作邊大膽表達——“走啊、走啊……”。

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很簡單,在完整欣賞flash後,很多孩子都已理解了故事內容,瞭解了蘋果樹先開花後結果的過程。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還會用動作表現,學說了簡單的語句。最後環節如加以情感方面的討論,那麼活動就更豐富了。

中班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逛逛小菜場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秋天是一個大豐收的日子。

2、能根據菜場中各種菜的擺放位置,大致瞭解菜場中各種菜的分類及名稱。

活動準備:小菜場

活動過程:

一、準備外出

1、請小朋友猜一個(螃蟹)謎語。提問:你們最近吃過螃蟹嗎?

2、螃蟹只有我們中國人才吃的,味道好極了。你們知道螃蟹是什麼季節纔有的'嗎?

3、秋天是螃蟹豐收的季節。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4、秋天除了是螃蟹豐收的季節,還有沒有其他豐收的東西呢?

5、介紹今天外出的地方。及注意事項。

二、參觀小菜場

1、這裏有什麼?(青菜、芹菜……)這些菜都有一個名字叫什麼?(蔬菜)

2、菜場除了蔬菜,還有其他菜嗎?一起去找一找。

3、有肉類、蛋類、豆製品類、水產類、禽類……

4、幼兒觀察並詢問各種名稱。

三、交流

1、你在菜場看到了什麼菜?

2、有這麼多的菜,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中班幼兒園教案14

教學目標:

1、嘗試按一定規律排隊,體驗排序的規律和方法。

2、初步建立幼兒的序數概念,並能從不同的方位準確說出動物的位置。

教學準備:

5個小動物玩具:小兔、小狗、小貓、小鴨、小象,1塊蓋布。

教學過程:

1、用可愛的小動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出示小動物,散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確認動物的名稱。

2、“今天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排隊的遊戲,咱們來給小動物排好隊吧!”指導孩子把小動物排成一橫排。

3、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導孩子準確說出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後用手指着從左數起,並問孩子:“請你來告訴我,從這邊數,小兔排在第幾?”(讓孩子回答並指出小兔所在位置,如孩子回答對了;可用小兔來親親孩子的臉。)……讓孩子熟悉從左邊確定所有動物的位置。

4、換個方向(從右邊)讓孩子說出動物的位置。手指向右邊:“現在我們從這一邊數,排在第一的是誰?”“請你把排在第二的動物拿給我。”“小狗排在第幾?”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動物的準確位置。

5、可以將小動物擺成列的形式,再讓孩子確認動物的位置。能力強的孩子可結合數字卡來表示動物的位置。

6、待孩子記清動物的排列順序後,用蓋布將動物蓋住,問孩子:“小動物來和我們捉迷藏;從前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從後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孩子回答後揭開布檢驗是否正確,鞏固孩子的序數概念。

中班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嘗試按水果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樹和梨樹若干棵,已塗色的紅、黃蘋果及黃梨若干個,托盤。

2、音樂、泡沫板、切好的蘋果梨若干盆、餐巾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樂樂果園裏的果子成熟了,果園裏的叔叔阿姨打來了電話,請你們去幫忙我們摘果子,我們一起開小汽車去吧。開車出發。

二、摘果子

1、到果園引導幼兒觀察:

你看到了什麼?蘋果和梨長在哪兒?蘋果多不多?梨多不多?

2、第一次摘果子

請每位幼兒摘1個水果寶寶。說說自己摘了怎樣的水果寶寶?出示兩個籃子,幼兒商量手中的水果該怎麼分?

3、第二次摘果子

(1)樹上還有許多許多果子,你會怎麼分?

(2)幼兒嘗試分果子,分在自己的兩個盆裏,教師指導。

(3)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分的'方法。

4、送果子

三、延伸:嘗水果

吃水果前我們應該幹什麼呢?幼洗手後嘗水果。

活動反思:

活動中將數學分類的知識融入到開汽車去果園摘果子、嘗水果的遊戲情景中,非常吸引幼兒,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也豐富了其他知識點,如:果子的數量的多少、吃東西前的準備等。活動後還可以進行延伸活動,如:將分類的東西放在區角中進行;將分類的難度逐步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