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

【推薦】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垃圾分類標記,嘗試按標記給垃圾進行分類。

2.懂得垃圾分類的方法,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裝桶,上貼2種標誌。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活動導入

1)教師帶領幼兒在隨地丟垃圾的地方走走,提問:"你們看,地上是什麼呀?"幼:垃圾。

2)教師:"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處都是這種垃圾,你覺得怎麼樣?那我們該怎麼辦?"

3)引導小朋友嘗試發言。幼: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

教師:"對,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垃圾寶寶放到垃圾桶裏,把它們送回家!"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1)教師展示垃圾寶寶的"家"。

2)嘗試讓幼兒說說這些圖示分別表示什麼,教師並進行一定的引導。

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垃圾寶寶的家——垃圾桶,你們認識它們嗎?"讓幼兒說說。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了這些標記,接下來我們每人選一個垃圾寶寶,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類

1)幼兒第一次操作:垃圾分類

2)檢查分類情況。

3)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垃圾寶寶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師與幼兒一起看,不對的進行討論,應該放在哪裏。)

4)教師:這個桶裏面是紙張,它是紙張寶寶的家;這個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寶寶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寶寶的家;裏面是金屬,它是金屬寶寶的家。

5)幼兒第二次操作:垃圾分類教師:"現在這些垃圾寶寶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看那邊還有許多垃圾,我們把它們也送回家吧。"(幼兒自由選擇垃圾,然後一個一個的對垃圾進行分類,教師一旁指導。)

4、教師小結。

1)教師:"垃圾寶寶都已經送回家了。那誰能告訴大家把這些垃圾一個個分開有什麼用呢?"邀請幼兒嘗試回答。

2)教師:"那讓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比如喝過的易拉罐可以製作筆盒;廢紙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紙,小朋友們可以繼續畫畫、寫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再灌水;還有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乾乾淨淨的,也讓我們的清潔工叔叔阿姨們減少了工作量。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平時不要亂扔垃圾(嘗試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子),做一個環保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能!)那讓我們一起從今天做起。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瞭解人們處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強小朋友的環境意識。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要求小朋友時時刻刻記住不能亂扔垃圾,要丟進垃圾箱裏。

2、讓小朋友去影響周圍的人及家裏的人,知道垃圾對人們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大籃子一個

2、每個小朋友從家裏帶來報紙、易拉罐,紙盒子,玻璃瓶等廢物品。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導小朋友說出垃圾就是不要的東西或者沒用的東西。

2、告訴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進垃圾箱裏,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就會對我閃閃的健康造成影響。

3、讓小朋友知道人們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然後一環衛工人把它運到垃圾場,進行處理。

4、引導小朋友給垃圾分類:

(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料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臺果皮,菸頭等。

(3)有害垃圾:如電池,應該放進專用垃圾箱,這樣能防止污染環境。

5、教育小朋友平時要愛護環境,不隨便亂扔垃圾,爭做“環保小衛士”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3

教學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瞭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像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爲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爲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像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像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境,造成白色污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像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學習詞:可回收垃圾)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誌。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找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看錄像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瞭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像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麼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像。直觀形象的錄像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注,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4

導讀:隨着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增加全民的環境危機感和環境意識。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

一、說教材

(一)課題分析:

隨着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增加全民的環境危機感和環境意識。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通過認識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哪些是可以循環再用,並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的同時,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也是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

因而,從中班起,我就注意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抓起。本次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環保行爲、環保意識的其中一個內容。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有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對廢舊物進行分類,並認識相應的分類標誌

難點:在對廢舊物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環利用

二、說學法、教法

(一)大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我以遊戲、故事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設置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送信形式,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課題中。並在活動中,以遊戲、故事,提供大量實物,讓幼兒以操作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分類),玩中說,玩中做,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發揮教與學主動作用。

(二)有教育學家認爲,幼兒的學習源於遊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幼兒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說明操作在幼兒的分類活動中的作用。目前,在科學教育方法中,應注意內容的興趣性與生成性。使幼兒能對感興趣的東西學得積極主動,效果好。孩子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幼兒,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擴展成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生成教育活動。因此,我在活動中,爲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廢舊物,讓幼兒在遊戲和延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操作活動中,我還注意用言語鑲嵌,讓幼兒說出廢舊物的名稱,是屬於哪一類。讓幼兒在動手、動口的操作活動中達到活動的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我以收信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閱讀信上內容的慾望。從而引入課題。讓幼兒猜、說的過程中認識分類標誌圖的圖案及代表的意義。(這就完成第二個活動目標和突破活動的重點。)

(二)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

我以遊戲的形式,請幼兒把垃圾寶寶送回家,請幼兒學習按塑料、果皮、紙張、等進行分類,並要求幼兒邊分邊說:藥盒是用紙做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裏,是可以再利用的。可樂瓶是用塑料做的,放在塑料的標記這裏,是可以再利用的。柑皮是屬於果皮類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裏,是不可以再利用的。幼兒通過把廢舊物進行分類的操作活動,從而解決了活動的難點。(有利於幼兒對剛認識的分類標誌圖作進一步的加深認識。)

(三)鞏固環節:爲了讓幼兒能更進一步瞭解廢舊物能循環再用的作用與意義。

我以故事山羊公公的商店,使幼兒從中受到啓發,思考有哪些廢舊物還可以循環再用,引導幼兒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體驗中瞭解關愛環境行爲的真正意義。

(四)延伸環節:在幼兒瞭解關愛環境行爲的真正意義時,激發幼兒積極、主動、自覺地自制物品的興趣。把幼兒自制物品作爲活動的延伸,把活動推向高潮。使幼兒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漸成爲一個真正的環保小衛士。(此環節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

四、活動效果預測

幼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個體,他們從小開始就在逐漸探索環境,教師通過抓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分類及周圍環境中的宣傳廣告滲透。讓幼兒感受到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並自覺地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爭當一名環保小衛士,並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建立起關愛環境的意識。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垃圾知多少”中的一個小活動,主題活動源於生活中多數幼兒出現了把廁紙垃圾、骨頭倒進了紙張垃圾桶的現象,並且不知道爲什麼要分開放這些垃圾。所以我們一起了解了許多關於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本活動在瞭解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幼兒按照類別分組設計垃圾桶標誌,並以遊戲的形式將周圍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植根於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誌,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並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誌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裏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並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繫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並說出師大院子裏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爲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裏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餘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利用牆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餘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麼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誌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麼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餘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誌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着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小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捨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捨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裏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誌的桶裏。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裏,在生活中運用。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到幼兒生活。活動產生於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有關垃圾知識的瞭解及垃圾分類標誌的設計與運用,解決了遇到的問題,並在實際使用時不斷修正、鞏固與完善。例如,幼兒每次扔垃圾都會看自己設計的標誌。有一次,我準備扔廢紙,傅弘毅還提醒我:“老師,紙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中。”說明垃圾分類的意識已自然地植根於幼兒生活中。

(2)在目標和活動形式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內容符合幼兒興趣,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性,有利於幼兒動手動腦。

2、活動中的不足:

(1)進入垃圾桶標誌設計的環節有點急,對垃圾桶標誌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後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思路不夠清晰。

(2)活動在星期一進行,週末沒有提示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垃圾問題,讓幼兒對上週的活動有所遺忘,也爲幼兒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主要內容:

1、活動目標明確,教師指導重點突出。活動過程的展開有層次性,從前期鋪墊,到設計標誌以及在生活中運用,活動層層深入,教師能夠比較明晰地把握每個層次活動的重點並給予幼兒相應指導。

2、注重發揮牆飾的支持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不能判定某物品是屬於哪一類垃圾時,能夠主動參照班級的牆面佈置幫助自己判斷,從這點來看教室內的環境佈置起到了很好的隱性教育作用。

3、教師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活動中幼兒不是很清楚地知道不同類的垃圾具體有什麼,因此在畫垃圾標誌時幼兒的速度有。白慢。同時,在設計好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類垃圾的圖形標誌。鞏固幼兒獲得的新經驗。

4、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口語化。教案上的文字不適宜直接作爲教學語言,對於幼兒來講比較難懂,教師應該使自己的語言更好地爲幼兒接受,爲教學服務。

5、建議教師在選擇活動材料時關注幼兒已有經驗。活動中鉛筆芯的仞子難度大了一些,類似這樣容易引起爭論的材料、沒有定論的材料儘量纔要提供給幼兒。可先引導幼兒探究更多的、分類明確的垃圾材料,可以翅漸拓展到生活中常見的、不僅僅侷限於教室中的物品。

綜合評析:

1、活動產生於幼兒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最終又自然地走向生活實現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西時地引導幼兒進行相關經驗的拓展,並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幼兒將獲得雕相關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真正體現了《細則》中提出的“教蔭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的精神。

2、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目標明確、條理清楚,當幼兒郇表現出乎教師的意料時,教師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絲驗自發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能夠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將幼兒收集的資料以及在每次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梳理學習經驗,而且能夠將小組的學習經驗傳遞給班級中的其他幼兒使同伴之間的學習資源能互相分享。

3、在小組合作反思中,要聚焦於活動中的某一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如在設計垃圾桶的環節,教師個人反思時認爲該環節時問安排有點急,對垃圾桶標誌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後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而小組教師發現幼兒設計的速度較慢,其實二者所言爲同一現象,應該共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產生的實質即教師未能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經驗支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出適宜的教育調整策略。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6

一、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着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浪費的日益嚴重,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結合《指南》精神,幼兒從小要樹立環保意識,中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環境已有了一些瞭解,孩子們經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採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衛生。

二、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和顏色。

2、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嘗試按標誌給垃圾進行分類。??????

3、在生活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用行動保護環境。?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垃圾要分類放到垃圾桶裏。

2、物質準備: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箱標記圖;課件。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標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

2、難點:將垃圾進行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產生很多垃圾。像廢紙、塑料瓶、過期食品、過期藥品、金屬材料、舊衣服等等。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小結: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時分類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垃圾污染,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帶來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經過再處理後,可以成爲生產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對人體和環境會造成危害,則是有害垃圾。

(二)認識分類標記。

1、出示“垃圾桶”,讓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老師這兒有四個垃圾箱,請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這是什麼標誌?

教師:哦,原來垃圾是有分類的,分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什麼叫可回收?什麼叫不可回收呢?什麼叫廚餘垃圾和其他呢?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教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枯樹葉、嚴重污染的紙)有哪些垃圾是廚餘垃圾呢?像小朋友們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等。

小結:回收以後經過處理能在爲我們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紙製品、玻璃製品、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紡織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們重複利用的,如廢電池、枯樹葉、花、草、嚴重污染的紙等。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

(三)遊戲:送垃圾寶寶回家

1、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願意嗎?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後我們都要按標誌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我們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四)學習垃圾分類兒歌

教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垃圾分類兒歌吧!

小朋友,講文明,垃圾分類要分清。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爲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裝其他,廢布舊物來安家。

垃圾分類要牢記,文明行爲我做起!

(五)瞭解手機掃碼識別垃圾

教師:告訴你們哦,在手機支付寶上拍照或者輸入文字就能快速識別垃圾哦!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掃碼試一試吧!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同時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當成爲垃圾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垃圾分類盡一份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起建設我們綠色美好家園!

(六)活動延伸:親子設計宣傳海報

教師:小朋友,回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一起保護它!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7

情況分析:

隨着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通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佈置髒亂的小熊家和潔淨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爲什麼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裏?

(2)什麼叫可回收?

(3)爲什麼不可回收?

4、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製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危害,學會給垃圾分類。

2、知道垃圾可以變廢爲寶,萌發幼兒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

2、各類垃圾實物若干。

3、用大紙盒自制的紅、黃、綠分類垃圾桶各一個。

活動重難點:

瞭解垃圾危害,學會保護環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覺得什麼地方漂亮?(鼓勵幼兒大膽說出來)

2、但是呢,我們小朋友也發現了幼兒園有不美的地方。你覺得什麼時候我們幼兒園不漂亮(幼兒交流)老師也發現了,當幼兒園有垃圾的時候,花草被破壞的時候就不好看了。

(二)看課件1,談談垃圾的危害。

1、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你能發現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

(1)你們看見了什麼?

(2)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3)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三、怎樣保護環境。

1、引導幼兒積極探討:知道了垃圾有這麼多害處,那麼現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保護我們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的幼兒園變得更美呢?

2、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都知道不能亂扔垃圾,垃圾要放進垃圾桶。可是垃圾有許多種,垃圾桶也有不同的顏色,你們知道垃圾應該怎樣放嗎?

四、看課件2,學會給垃圾分類。

1、認識三個垃圾桶,瞭解垃圾的分類。

綠色垃圾桶:它叫可回收垃圾桶,像紙類、金屬類、塑料類、玻璃等是可以收回去經過消毒、加工還有用處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請個別幼兒說說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黃色垃圾桶:它叫不可回收垃圾桶,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主要是廚房垃圾,如菜葉、剩飯菜、果皮等。(請幼兒說說知道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紅色垃圾桶:它叫有毒、有害垃圾桶,廢舊電池。熒光燈、過期的藥品、化妝品是它的好朋友。

2、幼兒張貼垃圾圖片。垃圾桶就是垃圾的家,老師這裏有一些垃圾圖片,你們能幫助它們找到家嗎?找到了就貼到它的家裏去吧!(幼兒張貼如有錯誤請個別幼兒糾正,並說出原因。)

五、欣賞沒有垃圾的優美風景。

1、小朋友真能幹,如果每一個人都愛護我們的環境,那麼地球會變的怎樣呢?

2、(看課件)你覺得這樣的環境好嗎?每天在乾淨、漂亮的地方生活,心裏會是什麼感覺呢?

六、看課件,參觀環保小製作展,瞭解有些垃圾可以變廢爲寶。

1、我們都知道垃圾危害着人類和地球上生物,但是有些垃圾還能變成寶貝呢?想看看嗎?

2、幼兒看課件後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延伸活動:爲幼兒園設計製作環保垃圾桶。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佈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裏散亂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誌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環境,啓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你們不選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北京市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天津市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瞭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裏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爲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啓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爲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遊戲:看誰做得對。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4.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城市”。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0

計意圖:

我班幼兒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不亂扔垃圾,瞭解像飲料瓶這類垃圾可“變廢爲寶”,但對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卻知道的很少,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豐富幼兒環保知識,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並在活動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讓幼兒感受環保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鳥糧喂鳥,感受環保的.意義。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可回收垃圾箱、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中班社會優質教案詳案反思《垃圾的分類回收》含PPT課件

(2)認識分類垃圾箱實物。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延伸活動:

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垃圾分類遊戲,激發其環保意識。

2.會將生活中常見的垃圾進行分類,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3.初步瞭解各類垃圾的循環再造。

重點難點重點:

會將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

難點:

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活動準備:

FLASH課件、PPT課件、iPad若干、自制體育器械。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動畫,提問:

1.地球媽媽爲什麼哭?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健康起來?

2.教師小結:只有我們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他就會健康起來。

二、瞭解垃圾分類

1.鞏固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

2.遷移幼兒的已有經驗,自由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廚餘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觀看PPT,說出生活中常見的垃圾。

4.教師小結: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爲生產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是指我們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飯剩菜、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遊戲:我給垃圾分分類

1.播放flash,點選畫面上的垃圾,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

2.幼兒自主操作ipad進行闖關遊戲。

四、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1.我們爲什麼要垃圾分類。

2.教師小結:因爲垃圾拖到垃圾站,長時間堆放在外面,就會引來許多蚊蟲,還會發出難聞的味道,嚴重污染我們的環境,最傳統的方法就是進行填埋,佔地面積大,如果全部填埋,不分類,可回收額也就不能用了。

五、瞭解垃圾循環再造的知識

1.可回收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可回收垃圾經過工廠加工能再次變成有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進行生化處理可以製成車用燃氣、市政燃氣;經過堆肥處理變成有機肥料。

六、活動延伸:變廢爲寶。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利用FLASH課件教學,化靜爲動,有效地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培養了幼兒的問題意識,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體驗了分類方法,很好的落實了教學目標。

本節課整個環節都是圍繞課件進行,從地球媽媽呼籲大家保護地球,到神奇龜告訴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後能怎麼再利用,到最後的鞏固垃圾分類的小遊戲,幼兒一直在歡快的動畫片中進行着活動,整節課下來,老師講的輕鬆,幼兒愉快的掌握新知,這些都有賴於課件對幼兒的吸引力。當然,在鞏固環節,幼兒對某些垃圾屬於哪一類不能肯定時,如果能夠利用交互的功能調出課件中向幼兒介紹垃圾分類時的圖像,那更有利於孩子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保護環境不是每個人隨口說說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從自己開始,從幼兒園和自己家的周邊環境開始,將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屬於它自己的家。從小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爲習慣,讓每個孩子都成爲環保小衛士,爲美化環境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並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核心要素:

有垃圾、不亂丟、會分類、再利用、宣傳員、要牢記、愛壞境、靠大家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垃圾分類圖片等)、垃圾分類的視頻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我們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可是你們知道這些垃圾都到哪兒了呢”引導幼兒思考是去了垃圾場?埋在地下?被廢棄了?送到了養殖場,還是去了回收站?

1、是再次提問“垃圾到底去了哪?”

2、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生活垃圾,在太平洋上人們產生的塑料垃圾已經形成了“第八大陸”。

3、師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媽媽因爲環境被污染都留下了眼淚。

4、師再次引導幼兒想想這些垃圾應該如何處理?幼兒:漏天堆放!師:那我們看一看漏天堆放有怎樣的危害呢?

5、師普及垃圾漏天堆放的危害;

6、師引導幼兒說出垃圾應該分類回收。

7、師放動畫視頻讓幼兒瞭解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二、師重點講述垃圾應該如何進行分類

1、師:看完視頻,咕力告訴我們,垃圾可以分爲“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2、師:(出示四種不同圖標)是帶領幼兒一起來分一分。

3、師:(出示塑料瓶,玻璃瓶,廢紙、金屬等)“屬於什麼垃圾?幼:(看圖片標誌)可回收垃圾!師講解可回收垃圾的種類,方法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4、師:(出示剩飯,橘皮,爛菜葉等)“屬於什麼垃圾?幼:(看圖片標誌)廚餘垃圾!師師講解廚餘垃圾的種類以及如何處理廚餘垃圾。

5、師:(出示廢手機、廢電池等)“屬於什麼垃圾?幼:(看圖片標誌)有害垃圾!師講解可有害垃圾的種類以及對人類環境的`危害。

6、師:(出示建築工地垃圾,陶瓷等)“屬於什麼垃圾?幼:(看圖片標誌)其他垃圾!

三、活動結束

播放垃圾分類的圖標以及各種垃圾讓幼兒嘗試分類。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就告訴我們身邊的爸所有人讓他們一起來將垃圾分類,保護環境。那樣我們的地球就會變成更加的美麗。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家園互動:

1、家長在有垃圾要進行處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進行分類。

2、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分類標誌,然後貼在自己家的垃圾桶上,讓孩子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做到垃圾分類。

3、請家長陪同孩子在外就餐或者遊玩時,主動的向別人宣傳保護環境和進行垃圾分類的知識。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引導幼兒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

佈置乾淨的白色玩具區域和髒亂的蘭色玩具區域。

事先準備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清潔精瓶、衣拉罐、廢電池等。)

準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活動過程實錄

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播放錄像(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提問討論。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錄像,老師提問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麼了?你們喜歡是哪個地方?爲什麼?

2、說說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處都是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

二、幼兒參與評選“玩具區域”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參觀玩具區域,好好觀察,看看哪個小朋友觀察的好?

教師帶幼兒參觀玩具區域,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環境,啓發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哪個區域?爲什麼喜歡這個區域?

請幼兒思考後,用貼笑臉紅蘋果的形式評選出“乾淨區域”。

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爲什麼你們不選蘭色玩具區域?如果你住在那裏會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教師小結:蘭色區域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白色區域整潔有序,受人歡迎。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教師介紹垃圾箱,讓幼兒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情況,在操作中引導幫助幼兒正確的分類。

給幼兒說明什麼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等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有菸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築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三.遊戲:看誰做得越快越正確。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0”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_”的動作。

四、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進一步分類

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蘭色區域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玩具區域”,並告訴幼兒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

活動延伸:

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1、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並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2、絕大多數幼兒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瞭解。

幼兒參與積極,本班幼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區域引導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能適度的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瞭解垃圾是哪裏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視頻,瞭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遊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遊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麼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並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垃圾可以分爲不同的種類,認識不同功能的垃圾桶。

活動難點:能根據垃圾的特點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有關垃圾的分類。

物質準備:各種垃圾圖片、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垃圾桶四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剛剛喝了酸奶,那酸奶的盒就變成了什麼呀?我們一個班就這麼多垃圾,那全幼兒園小朋友都喝酸奶會製造多少垃圾?那全世界呢?

我們現在來看一個小短片,看完之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二、過程

1.播放宣傳片?

師:(1)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

(2)如果我們幼兒園也這樣,你喜歡嗎?爲什麼?

(3)那我們班現在這麼多酸奶盒垃圾應該怎麼辦呢?

2.知道不同顏色垃圾桶有不同的功能。

(1)你們見過什麼顏色的垃圾桶?在哪裏見過?依次出示。

(2)爲什麼顏色不同呢?想告訴我們什麼。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顏色不同你還發現有什麼不同?(標誌)

(3)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呢?(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環的垃圾,材質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

(4)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廚餘垃圾桶呢?(剩菜剩飯、瓜皮果核、肉、蛋)

(5)什麼樣的垃圾放在有害垃圾桶呢?(含汞類,電池類、廢水銀溫度計、油漆、殺蟲劑)

(6)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呢?(不能歸於以上三類的垃圾,危害較小,無法再次利用。包括一次性餐具、菸蒂、毛髮、瓷器碎片)

3.通過操作,幫助幼兒將垃圾正確分類。

(1)今天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正確分類。

(2)驗證是否正確。

4.那小朋友知道這些垃圾收回垃圾站後去哪裏了,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

三、結束

1.爲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呢?

2.今天我們這麼多的收穫,回家可以當一個小小考官,考考爸爸媽媽,它們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活動總結

活動由播放宣傳片導入,幼兒觀看後,能夠切實胡感受到,垃圾對地球生物胡危害程度,激發了幼兒保護地球的慾望。活動中通過材料的.操作,便於幼兒更清楚的瞭解垃圾分類的標準,滿足了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標。過程中採用動靜結合和可視性材料的呈現,更有利於幼兒的理解和學習,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