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4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4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去海邊遊玩的相關準備內容。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準備材料。

3.體驗情境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安全的戲水

2.遊戲卡

3.圖片--帳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邊的用品。

 活動過程

一、操作-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物品,粘到遊戲卡上。

1.教師:想一想,去海邊應該帶些什麼東西?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揹包,還有很多小粘貼,

請你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東西,然後粘到小揹包上。

二、講述

1.展示小揹包,請幼兒講一講去海邊準備帶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都想帶什麼東西去海邊?帶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2.小結:去海邊的時候,要帶很多東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

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3.瞭解去海邊遊玩的安全。

課件:安全的戲水

(1)教師:你們和誰去過海邊玩?在海邊都做了什麼?

在海邊遊玩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小結:我們在海邊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個人亂跑,

游泳時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三、體驗-教師將活動室創設成海邊的情境

1.請幼兒想象自己在海邊,模仿穿泳衣、塗防曬霜的動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2.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穿上泳衣,再塗點防曬霜,一起去海邊玩吧。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會說"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2.知道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爲,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小雞、雞媽媽、小山羊、鴨子等動物頭飾。

2.教學掛圖《有禮貌的雞寶寶》。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掛圖內容,學說禮貌用語。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掛圖一,提問:

早晨,雞寶寶醒了,它看見了誰?它的心情怎樣?它會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媽媽,早上好。

2.觀察掛圖二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山羊醫生,早上好。

3.觀察掛圖三並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來到小班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麼?雞媽媽要上班去了,小雞大聲地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鴨老師,早上好;媽媽再見。

二、討論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情景。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會遇見誰?是如何打招呼的?

三、角色遊戲表演,練習主動打招呼。

1.教師扮演雞媽媽、鴨老師,幼兒扮演雞寶寶、山羊醫生,並戴上相應的頭飾,與教師一起表演故事,練習主動與人打招呼。

2.遊戲反覆進行,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心情。

四、交流經驗,鼓勵幼兒主動與人打招呼。

1.你還會和誰打招呼?你會怎樣打招呼?

2.引導幼兒大膽與人交流,會用打招呼的語言,使幼兒主動學會與教師、家長及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打招呼,從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反思:

這節課能夠適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做一個好寶寶。但是有些幼兒不能主動配合老師,這方面有待加強。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東西吸引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禮貌,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分析

小班新生幼兒入園,是幼兒從家庭個體活動走向幼兒園集體活動的第一步。由於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幼兒會感到陌生、不習慣,尤其是幼兒園平時接觸到的東西不再是個人獨有,爭搶的現象時有發生,爲了讓幼兒懂得集體生活裏物品是大家的,大家都是集體裏的一份子,特設計本次活動。

目標

1.在說說、猜猜、玩玩中,知道集體生活中的物品是大家的。

2.在遊戲中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準備

物質準備:圖畫書PPT。音樂《找朋友》。

經驗準備:有音樂遊戲找朋友的經驗。

過程

一、說一說

你們在哪裏看到過門呢?

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關於門的書,書的名字叫做《我的門》

二、猜一猜

1.動物朋友來做客。

提問:大家說說這房子哪裏很漂亮?可是這麼漂亮的新房子,怎麼進去呢?小豬說要請朋友來玩。

小結:突出小雞的小門、小貓的中門、小熊的大門。

2.根據聲音,猜測動物名稱。

提問:這時候又來了許多朋友,大家聽聽叫聲,猜猜是誰呢?

小老鼠,小鳥,小鴨子,小鵝,小羊,馬兒分別來了。

小結:嘗試聽不同的叫聲,正確猜測出動物名字,能根據動物不同體型匹配對應的小門,中門,大門。

3.根據部位特徵,猜測動物名稱。

提問:有一些朋友躲在了門後面,大家看看,猜猜會是誰呢?

毛毛蟲,烏龜,小白兔,猴子,熊貓都來了。

小結:能根據動物的部位,正確猜出動物名字

4.“我的”變成“我們的”。

小結:原來這本書叫《我的門》,現在變成了《我們的門》,孩子們,我們來到幼兒園裏,原來玩具都是“我的”,一個人,來到幼兒園裏,就有許多東西“我們的”。

三、玩一玩

小豬邀請小朋友和我們的好朋友一起去,孩子們,找兩個好朋友一起,三個人一起去小豬家吧!

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夠根據故事內容,圍繞動物進門的話題,討論不同大小的動物,應該進哪扇門,在說說、猜猜、玩玩中,知道集體生活中的物品是大家的。最後通過遊戲環節,讓孩子們感受有好朋友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重點)

2、能和好朋友擁抱並能說出關心的話。(難點)

3、體會與老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找一個朋友抱一抱》等。

【活動過程】

一、手指謠遊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

師: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小弟、五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誰是心肝寶貝?

你覺得高興嗎?

誰抱過你?什麼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爸爸媽媽老師擁抱嘟嘟熊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我們一起認識新朋友嘟嘟,分享嘟嘟擁抱的快樂。

(1)媽媽在家裏,誰抱過你?什麼時候?怎麼抱?

小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我們,抱我們感覺很幸福、很溫暖。

(2)老師抱嘟嘟熊,老師抱過你嗎?什麼感覺?小結:擁抱讓我們感覺很快樂。

(3)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的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4)嘟嘟抱咪咪。

師:嘟嘟爲什麼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哄一鬨朋友。嘟嘟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學着他們的樣子試一試吧!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爲什麼也給他擁抱呢?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總結:擁抱可以送給關心的人、喜歡的人、擁抱讓我們感覺和開心、很溫暖、很幸福、很快樂。

三、玩“抱一抱”音樂遊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裏沒有你的朋友?我們也找一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講解遊戲玩法:幼兒便跟唱音樂遊戲。前兩句唱到“抱一抱”時,每個人要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唱到“抱抱誰”時大家都抱抱指定的人。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擁抱,再見老師!

嘟嘟飛快的往家跑,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一起去給喜歡的人送擁抱。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刻時,可稱之爲知己。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社會活動:我愛老師 (自我成長)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老師的工作。

2、感受教師像媽媽一樣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活動準備:

一些教師關心孩子的情景錄像。(如:安慰孩子,帶孩子活動);班上老師的照片各一張,各種手工製作材料;歌曲《我的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說一說是哪位教師。

1、教師:你們看到誰?(×老師)她們是哪個班的老師?有幾位老師?

2、老師在幹什麼?

3、你們喜歡不喜歡這些老師?爲什麼?

(二)瞭解老師的工作。

1、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班上看到老師所做的事情。

教師:你們知道老師每天都會做些什麼事情嗎?

2、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3、小結:老師每天帶小朋友做活動、玩遊戲。小朋友睡覺時老師要給小朋友蓋好被子,小朋友起牀時要幫助不會穿衣服的小朋友穿整齊;小朋友吃點心、吃飯時要分餐、添飯菜。老師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的。

(三)師幼互相表達彼此的情感。

1、引導幼兒給每一位老師說一句悄悄話。

2、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個溫暖的擁抱。

3、教師和幼兒在歡樂的音樂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操作活動:"送給老師的禮物"在音樂伴奏下請幼兒爲自己喜愛的老師做禮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2、體驗遊戲中當文明小客人的快樂。

3、在遊戲中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再見”。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重點難點

1、在遊戲中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再見”。

2、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活動準備

幼兒已學會兒歌《有禮貌的小客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你們都到朋友家做過客嗎?)

二、學習禮貌用語,初步瞭解一些做客的簡單禮儀

(一)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有禮貌的小客人》,請幼兒說說兒歌裏的小客人是怎麼做的?

(二)教師總結並鼓勵

(三)教師創設做客情景,分組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體驗做客的樂趣

三、結束活動

把學到的禮貌用語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學做小客人》

我是小客人,我很有禮貌

進門先敲門,然後問聲好

東西不亂翻,玩具輕輕放

出門揮揮手,輕聲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小班的社會活動《老師愛我我愛她》:“幼兒園象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叫我好娃娃,我說老師象媽媽。”這是一首押韻的兒歌,能讓幼兒朗朗上口,表達了孩子和老師之間具有的深厚感情。孩子們把自己的老師當媽媽一樣熱愛、尊敬,也從老師的一舉一動中得到薰陶和感染,從而獲得認知和心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還設計了一個製作心意卡的環節,讓幼兒通過製作心意卡送給老師們並說句老師我愛你或者老師辛苦了等不同方式來表達熱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誰、找找中感知幼兒園生活中處處有教師的愛。

2.理解教師對自己的愛,能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教師關心,教育,幫助自己的原因。

3.感受教師對自己的喜愛,萌發表達內心情感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音樂《幼兒園是我的家》

2.教師和幼兒遊戲,教師幫幼兒穿衣服照片各一張

3.心形粘貼若干

活動建議

1.播放音樂《幼兒園是我的家》,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2.在看看、說說、找找的過程中,感受教師的愛。

(1)引發幼兒觀察教師的表情,猜測教師微笑的原因,瞭解教師的微笑是在表達對小朋友的愛。

提問:什麼時候教師會對你眯眯笑〉你的心情怎樣?

小結:教師眯眯笑得時候,就是在對你說:“老師喜歡你”

(2)出示圖片

1,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其內容,回顧和教師一起遊戲的快樂場景。

經驗拓展:教師還會和你玩什麼遊戲呢?你喜歡和老師一起玩嗎?

(3)出示圖片

2,引導幼兒回顧教師幫助自己的情景。經驗拓展:教師都幫你做過哪些事?

小結:教師幫助你,就是在對你說:“老師喜歡你。”

(4)請幼兒找一找教室裏老師爲小朋友製作的玩具,說說自己喜歡哪些玩具,猜猜教師爲什麼要爲小朋友做那麼多玩具?

引導幼兒用短句“老師喜歡你”表述教師爲小朋友做玩具的原因。

(5)請幼兒唱唱教師教的歌曲,看看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的美術作品,瞭解教師教小朋友本領是在表達對小朋友的愛。

引導幼兒用短句“教師喜歡我”表達教師教小朋友本領的原因。

(6)小結:每天教師都會對你說“教師喜歡你”。對你微微笑,和你一起玩,幫你穿衣係扣,給你做玩具,教你學本領……這些都是教師在說“老師喜歡你”。

3.送給每個孩子象徵愛的心形粘貼,請幼兒大聲告訴自己“老師喜歡我”。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店的基本格局、書的分類擺放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

2、能積極主動地圍繞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在書店內進行觀察。

3、在書店裏能遵守公共場所規則,愛護圖書。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繫離幼兒園較近的書店,並請書店工作人員協助做好幼兒的參尤活動。

2、參觀書店記錄表(每人一份)。

3、照相機或錄像機。

活動過程

1、師生討論參觀書店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2、老師交代活動內容,引起幼兒興趣。

3、討論參觀要求及注意事項:跟好集體隊伍;對工作人員有禮貌,保撲安靜:不隨便動書籍,看書時注意輕輕翻頁,愛護圖書。

4、老師幫助幼兒梳理自己的問題。

(1)老師:你在書店想了解什麼問題?可以通過什麼辦法去了解?

(2)老師總結:可以通過自己觀察和詢問書店的工作人員等方法進行了解。

4、幼兒用繪畫方式在參觀書店記錄表中記錄自己的問題。

5、老師帶領幼兒到書店參觀。

6、引導幼察書店的基本格局、書的分類擺放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

7、鼓勵幼兒和工作人員交流,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8、幼兒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老師提醒幼兒要愛護圖書、安靜閱讀。

9、參觀結束回園,請幼兒交流參觀的經驗。

10、老師總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願意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主動與他人交往。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重難點:

初步瞭解交新朋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故事大書《小烏龜上幼兒園》

2、小烏龜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們認識它嗎?(出示圖片)我們來看看烏龜是長什麼樣子的?(有四條腿,圓圓的腦袋,硬硬的龜殼)

(2)你們知道嗎,小烏龜也上幼兒園,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烏龜是怎麼上幼兒園的。故事的名字叫《小烏龜上幼兒園》。

2、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遇到誰了呢?

(2)小青蛙在烏龜殼上面做什麼呢?

3、出示圖書分段講解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的表情,理解小烏龜找到好朋友前後心情的變化。

(1)觀察圖片,描述小烏龜當上幼兒園的表情。

小烏龜剛上幼兒園心情是開心還是難過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烏龜躲進龜殼裏面,眼淚都流出來了)

(2)接下來小烏龜遇到了誰呢?(小雞,小鴨,小青蛙),他們在小烏龜的龜殼上做什麼呢?你們說這樣做對不對呀?

(3)小烏龜怎麼哭了呢?(因爲他們在小烏龜的龜殼上跳來跳去)

(4)(觀察最後一張圖片)咦,他們在幹什麼呢?小烏龜的心情怎麼樣?

4、觀看圖書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5、活動延伸

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現在小烏龜都是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小朋友們也要學習小烏龜,每天開心的來幼兒園。

活動反思:

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多少有些恐懼和焦慮,活動幫助幼兒們儘快熟悉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重點)

2、能和好朋友擁抱並能說出關心的話。(難點)

3、體會與老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找一個朋友抱一抱》等。

三、活動過程

(一)手指謠遊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

師: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小弟、五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誰是心肝寶貝?

你覺得高興嗎?

誰抱過你?什麼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爸爸媽媽老師擁抱嘟嘟熊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我們一起認識新朋友嘟嘟,分享嘟嘟擁抱的快樂。

(1)媽媽在家裏,誰抱過你?什麼時候?怎麼抱?

小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我們,抱我們感覺很幸福、很溫暖。

(2)老師抱嘟嘟熊,老師抱過你嗎?什麼感覺?小結:擁抱讓我們感覺很快樂。

(3)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的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4)嘟嘟抱咪咪。

師:嘟嘟爲什麼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哄一鬨朋友。嘟嘟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學着他們的樣子試一試吧!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爲什麼也給他擁抱呢?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總結:擁抱可以送給關心的人、喜歡的人、擁抱讓我們感覺和開心、很溫暖、很幸福、很快樂。

(三)玩“抱一抱”音樂遊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裏沒有你的朋友?我們也找一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講解遊戲玩法:幼兒便跟唱音樂遊戲。前兩句唱到“抱一抱”時,每個人要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唱到“抱抱誰”時大家都抱抱指定的人。

(今天天氣真好,有一隻小猴子到公園裏玩,玩了一會它累了,於是從揹包裏拿出一隻香蕉吃,吃完以後它把香蕉皮扔在了草地上。這時又有一隻小兔子在逛公園,它感到餓了,吃點東西吧,就從口袋中拿出了一顆糖來吃,它吃完以後把糖果紙扔進了垃圾桶裏面。)問:

①小猴和小兔在吃完東西以後,分別把垃圾扔在了什麼地方?

②他們誰做的對?

2、看圖片。

看圖片前問:如果小朋友們都像小猴這樣亂扔垃圾會怎麼樣?(會髒,會不好看,會臭,會不衛生,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老師帶你們看一些圖片,看一看亂扔垃圾會怎麼樣。(跟剛剛你們說的一樣,結合圖片再說細節,好看的地方變得不漂亮了,吸引蚊蟲。)看圖片後問:你們平時出去玩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如果遇到別人亂扔垃圾你會怎麼做?

3、討論:如果身邊沒有垃圾筒,垃圾還可以放在那裏?(垃圾袋,小紙盒,塑料小桶,小盒子)

4、總結:以後我們不論在哪裏,去哪玩,都不能亂扔垃圾,要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裏,在乾淨的環境裏可以讓我們心情愉快,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愛護好我們的地球,做一個不亂扔垃圾的環保小衛士。現在我想帶小朋友們在幼兒園裏找一找,有沒有被亂扔的垃圾,我們去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收集、篩選夏季用品,瞭解物品的特性,把相同的物品歸在一起。

2、喜歡參與分類整理,能耐心按規則進行操作。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夏季用品(太陽鏡、草帽、擅自、短袖衫、短褲、涼鞋等)帶到幼兒園,並做好標記。

2、準備2-3個物品架,及"夏季用品展示會"的標牌。

活動過程:

一、我帶來了什麼

1、教師出示圍巾和扇子,請幼兒辨別哪個是夏季用品,哪個不是,爲什麼。

2、以小組爲單位,選出各類夏季用品。

3、幼兒依次介紹自己帶來的夏季用品。說說帶來的夏天用的東西叫什麼,有什麼用。

二、我來分一分

1、請一幼兒(帶來的物品較多)將自己的夏季用品一一展示出來。

2、其他幼兒輪流將自己帶來的物品與以展示的物品進行比對,把相同功能的物品歸放在一起。請你找一找,這裏展示的有沒有和你手裏的是一樣的,有的話就放在一起。

3、歸類之後檢查是不是所有物品都已準確歸位。如果發現不同種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拿出來請幼兒辨別。

4、小組嘗試擺放,將同類夏季用品放在一起。

5、幼兒數一數已分類的物品,比一比哪種夏季用品比較多。

三、參觀夏季用品展示會

1、幼兒參觀自己擺放物品的展臺,教師示範講解:這是我們小一班的夏季用品展實惠,我們小朋友帶來了XX、XX……

2、請幼兒輪流做解說員,簡單介紹夏季用品。

活動反思:

活動的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收穫也很多。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爲幼兒提供一定的環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交通工具。

2.瞭解各種車輛的.用途。

3.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PPT課件2.音樂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你是坐什麼車來幼兒園的呀?

(幼兒自由回答)師:除了剛纔說的這些,馬路上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車呢!我們一看,好嗎?

二、認識多種交通工具及其用途1.出示警車圖片,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車?(警車)(2)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

(3)警車是用來幹嘛的呢?(抓壞人)2.出示救護車圖片,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車?(救護車)(2)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

(3)救護車是用來幹嘛的呢?(搶救病人)3.出示灑水車圖片,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車?(灑水車)(2)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像下雨一樣)(3)灑水車是用來幹嘛的呢?(向路面上灑水和沖洗馬路,把馬路上的灰塵洗掉,讓空氣變得清新)4..出示郵政車圖片,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車?(郵政車)(2)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

(3)郵政車是用來幹嘛的呢?(運送信件)5、.出示吊車圖片,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車?(吊車)(2)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長長的手臂)(3)吊車是用來幹嘛的呢?(蓋樓房時運重物的)6、再次觀看圖片,鞏固對車輛的認識。

三、猜謎遊戲教師和幼兒玩猜謎遊戲。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在老師要換個方式考考你們,那就是我們來玩一個猜謎的遊戲,請聽清楚老師的題目,然後回答是什麼車。明白了嗎?

第一個:會像路面上灑水的,把馬路洗乾淨的車是什麼車?(灑水車)第二個:長長的手臂運重物(吊車)第三個:抓壞人的時候,警察會開來的是什麼車?(警車)第四個:有人生病了,可以救命的是什麼車(救護車)第五個:可以送信送郵件的是什麼車?(郵政車)

四、認識信號燈,學習簡單的交通規則。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開車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五、遊戲結束。

1.播放音樂《開汽車》,知道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2.小朋友們們,今天老師指揮交通,你們都來當小司機,我們一起去馬路上開汽車去好嗎?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爲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爲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類別,學會自己穿鞋子。

2、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重點:

按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等特點進行配對難點:分清楚鞋子的左右並學會穿鞋

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我會識鞋子

師:現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們上臺來當老師的模特,有誰願意的?

我請坐得的一位小朋友×××上臺來。其他的小朋友來觀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麼東西?

幼:衣服、褲子、鞋子……師:那你們說說都是些什麼顏色的啊?哦,有×顏色的衣服,×顏色的褲子,還有×顏色的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麼顏色的?點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圖片)

師:你們看看,這是誰的鞋子啊?(分別出示高跟鞋、皮鞋、涼鞋、雨鞋、拖鞋、運動鞋等)幼:媽媽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寶寶的雨鞋........

請幼兒說出這些鞋子的特點(大小、顏色、什麼時候穿等)

師:哇,小朋友們認識這麼多鞋子!那你們會自己穿鞋嗎?

(二)兒歌真快樂

1.師:老師經常發現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還有小朋友鞋跟沒有提上來,這樣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穿鞋子的辦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範,指着讓幼兒認識鞋子的結構(鞋面、鞋底、鞋頭、鞋跟)

2、教會兒歌"兩個好朋友,緊緊挨着頭,中間有個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覆練習兒歌並舉反例子,讓小朋友判斷。

3.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賽誰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兒歌

4..師:大家看這雙鞋子,它的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樣的兩隻鞋子,叫一雙鞋。

(三)找找好朋友

師:剛剛鞋子說,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麼辦呢?請小朋友幫忙。

1.請小朋友回座位

2.將印有不同鞋子的圖片發放給小朋友,讓他們連對找好朋友。

3.並且將一雙鞋子塗成一種顏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幫鞋子找到他們的好朋友了,並且還學會了自己穿鞋子,那麼等會兒午覺起來,老師要檢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對不對,能不能找到它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