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

設計意圖:

“大貓小貓”是小班教材中的一節音樂活動,音樂表現了大貓和小貓這兩個對比鮮明的形象,結構簡單,節奏工整,是一個很有趣的音樂活動。小班的幼兒,在傾聽音樂方面是有一定經驗的,但感受音樂,特別是表現音樂纔剛剛起步,其經驗是缺乏的,音樂節奏的敏感性也不強,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進行了同教材不同教法的嘗試,我們藉助有趣的動物形象,來引導幼兒嘗試通過創編歌曲來創造性地表現音樂,讓孩子在遊戲活動中不但感受到音樂作品優美的旋律,同時,體驗到了作品的有趣和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重和音樂強弱的對比。

2.體驗玩音樂遊戲的快樂。

3.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活動準備

1.大貓、小貓的圖片。

2.《大貓小貓》音樂盒帶。

活動過程

1.話題導入。

“老師帶來了一位神祕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誰呀?”(帶領幼兒學說喵喵喵喵喵。)

2.聽辨兩段音樂。

(1)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呢,聽一聽,是大貓來了還是小貓來了?(教師分別彈奏兩段音樂。)

(2)你是怎麼知道的?大貓的聲音怎麼樣?小貓的聲音又怎麼樣?

(3)我們來學學他們的聲音好嗎?

3.學唱歌曲。

(1)大貓想認識你們,和你們做朋友。大貓先要介紹自己,聽!

“我是一隻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這是誰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

(2)小貓也想來介紹自己呢!小貓的聲音怎麼樣?

(3)一起學一學大貓和小貓。(視幼兒的學習情況唱2—3遍。)

4.請幼兒分別扮演“大貓”和“小貓”,教師彈前奏,幼兒聽音樂,根據強弱的不同,判斷是大貓還是小貓,然後邊唱歌邊做動作跑到老師的跟前。

5.音樂遊戲“找小貓”。

遊戲規則:

大家跟着音樂一起走下座位邊表演邊唱歌,唱到小貓“喵喵喵喵”部分時,扮演寶寶的小朋友就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音樂結束後扮貓媽媽的幼兒來找小貓。

活動反思:

由於歌曲的結構形象比較鮮明,孩子能夠一下子就理解歌曲,我用大貓和小貓的玩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讓他們有興趣去學習表演小貓和大貓,並且能夠表現出大貓和小貓的不同。在歌唱力度上能夠做出明顯的區別。幼兒很快地就學會了歌曲,在我的提示下開始探索與歌曲匹配的樂器,很快就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樂器,爲歌曲伴奏。不足的是一些孩子在演奏秩序方面還有待加強。不喜歡聽節奏,愛自己玩樂器。在以後的時間我會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演奏秩序。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2

一、活動目標

在欣賞樂曲活動中感受搖籃曲是安靜、優美的,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情緒與豐富的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搖籃曲》。

2、佈置小環境。

3、娃娃若干。

三:活動過程

情景導入——(佈置一個小環境:有小牀,娃娃等,將幼兒帶進角色遊戲中。)

T:娃娃該睡覺了,可她吵着不肯睡,你有什麼好辦法能使她安靜地睡着嗎。

(二)初步欣賞

T:有一首歌曲能使娃娃快快睡覺,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搖籃曲》,我們來聽一聽。

(放錄音讓幼兒欣賞。)

T: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聽了音樂,娃娃也不吵了,咱們再聽一遍,想想爲什麼娃娃聽了這搖籃曲會睡着了?(讓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發現音樂的特性是很慢的、好聽的、安靜的、舒服的。)

T: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再次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然後讓幼兒自由地談談歌詞內容。)

(三)哄娃娃睡覺

T:我們的寶寶要睡覺了,我們邊聽邊哄她們睡覺吧。(將事先準備好的娃娃分發給幼兒,讓他們邊聽邊哄娃娃睡覺,從而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延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邊聽樂曲邊用圖畫的方式,將對《搖籃曲》的感受畫下來。

操作提示

繪畫活動不必放在欣賞活動中同時進行,可放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讓幼兒再次感受《搖籃曲》,完成後用語言與同伴分享感受和想法,以該樂曲作爲背景進行即興朗誦。午睡時,可讓幼兒再次欣賞《搖籃曲》慢慢進入夢鄉,進一步感受搖籃曲風格音樂的美妙。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手臂。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愛你。輕輕搖着你,搖籃搖你,快快安睡。

永遠保護你,世上一切,幸福願望。媽媽喜歡你,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夜已安靜,被裏多溫暖,愛和溫暖,一切都屬於你。等你睡醒,媽媽都給你。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3

目標:

學唱歌曲,嘗試輪唱。

體驗歌曲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準備:

音樂磁帶。

過程:

田鼠弟弟沒起牀。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他?

2、我們來學唱歌《快起牀》,唱給田鼠弟弟聽。

弟弟,起牀吧。

1、教師完整演唱一遍,幼兒輕聲跟唱。

2、歌曲裏唱了什麼?用什麼樣的歌詞勸弟弟起牀?

3、朗誦歌詞,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4、重點學唱:“鍾兒已經敲響”這句。

5、完整演唱歌曲。

弟弟,快快起牀。

1、田鼠弟弟起牀磨磨蹭蹭的。我們來學習輪唱,用輪唱的方法讓田鼠弟弟別磨蹭,快起牀。

2、教師介紹輪唱的方法:一個聲部先開始,結束時重複最後一句。

3、幼兒嘗試輪唱。

4、提醒幼兒注意輪唱中的問題,集體練習。

5、學會這首歌,我們就可以唱着這首歌去催別人快起牀了。

活動反思:

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從而使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爲上做好準備。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節,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

2、初步學會合拍地做胖鴨走、瘦鴨走及做運動的動作。

3、感受音樂活動中帶來的快樂,知道肥胖會給人們的活動帶來不方便,我們應提倡合理飲食,運動健身。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圖片(胖鴨、瘦鴨)運動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胖鴨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誰來了?他長得怎麼樣?你怎麼看出它很胖?(用動作表示)

二、故事導入課題,探索A段動作。

1、教師講述唐老鴨的故事,重點講述肥胖給唐老鴨帶來不方便:上樓很吃力、小動物們笑話它、醫生告訴他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跑步比賽得到倒數第一名。

2、探索胖鴨走路動作,個別模仿→教師→全體模仿。

3、合音樂節奏表演第一段動作。

三、探索B段動作

1、傾聽音樂,讓幼兒說說象在幹什麼?

2、引出運動主題,探索運動的方式和動作,教師用簡圖的方式記錄。

3、帶領幼兒按順序把運動動作喊節奏做一遍。

4、試着合音樂節奏做運動動作。(選擇有代表性的動作)

四、探索C段動作

1、出示瘦鴨圖,激發幼兒興趣。通過故事激發幼兒表演慾望,帶領幼兒探索瘦鴨走與胖鴨走動作的區別。

2、用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做瘦鴨跑步動作。

3、隨音樂做瘦鴨奔跑動作。(注意提醒幼兒跑步時與別人共享空間)

五、完整表演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感受節奏快慢的區別。

2、帶領幼兒根據設計的情節來合節奏表演動作。

注意讓幼兒在結束的地方擺造型表示慶祝跑步得第一的心情。

3、重複表演1-2次(幼兒可以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參與運動)。

六、教師"通過故事,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我們平時該怎樣做呢?"

1、注意飲食:少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2、注意運動健身。

3、祝願每個孩子都是健康的、快樂的。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音樂提供的線索初步瞭解作品的結構和內容。

2、探索用表演動作和表情等來表現音樂。

3、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自編故事一個。

2、音樂文件。

3、獅子、金絲猴、大象、小白兔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師:"小朋友們好,我姓楊,你們可以叫我楊老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先來聽聽看。"(播放樂曲)師:"音樂聽完了,你們覺得這首音樂怎麼樣?"(雄壯、有力,輕快、活潑)師:"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你就會明白的。"(講故事)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師:"故事聽完了,這個故事裏有誰?"(獅子、金絲猴、大象、小白兔)師:"那你們聽到故事裏有哪些聲音?"(號角、獅子的吼叫)"那小動物們聽到獅子的吼聲,心裏是什麼感覺?"(害怕)"可是當獅子說我今天我生日不吃大家時,動物的心情又是什麼樣的?"(高興)"誰來學學他們的樣子?"(師語言提示害怕與高興的樣子)

三、結合故事,再聽一次音樂。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獅子正準備過生日,那我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獅王是如何出場,小動物們是如何給他慶祝的好不好。

四、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通過故事情節來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性質。

師:那音樂從頭到尾都一樣嗎?(不一樣)我們根據故事,把音樂分成幾段來欣賞。

師:那這首音樂哪一段是獅王出來樂隊歡迎他,哪一段是獅王大聲吼叫,哪一段是小動物們圍着獅王跳舞呢,請大家再完整地聽一聽,變聽可以邊用聲音、動作表演。(教師語言提示)

五、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結束本次音樂活動。

教師戴上獅王頭飾,請其他三位老師各帶金絲猴、大象、小白兔頭飾,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站到對應的老師後面,跟隨音樂完整表演。

附:《獅王的生日》

在密密的森林裏,住着獅王和許多小動物。這一天,森林裏格外熱鬧,原來森林之王獅子的生日晚會就要開始了。

你們聽!樂隊吹響了號角,迎接獅王的到來。威武雄壯的獅王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走了過來,神氣極了!它一邊走,一邊大聲吼叫着,吼聲一聲比一聲響亮。聽到第一聲吼聲,小動物們有點害怕。聽到第二聲吼聲,小動物們很害怕。聽到第三聲吼叫聲,小動物們害怕極了,嚇得渾身發抖。獅王吼聲震撼了整個森林。

獅王來到寶座前坐下,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高興,所以不吃你們了。不過,你們每人都給我表演一個節目。"小動物們聽了,高興極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祝獅王生日快樂:金絲猴抓耳撓腮跳起了滑稽的猴子舞;大象甩着長鼻子,跳起了可愛的大象舞;小白兔晃動着長長的耳朵,左跳跳右跳跳……看到節目這麼精彩,獅王高興極了,忍不住大吼了一聲。這一吼可不得了,所以的小動物都嚇得找個地方躲了起來,再也不敢出來了。獅王只好掃興地回家了。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6

設計背景:

《鴨子上橋》是一首活潑歡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第一段歌詞琅琅上口,也較爲淺顯易懂,容易孩子們記憶,第二段歌詞涉及到8至1的倒數問題;在旋律方面,歌曲中有間奏停頓和附點的問題,因此,我認爲該內容比較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通過歌唱活動,讓幼兒愉悅身心,抒發自己的感情,體驗一種變換歌詞、玩唱歌曲的思維挑戰與驚喜。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輕快的聲音進行表演唱歌曲,在間奏和附點處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體驗等待的愉快。

2、藉助多媒體理解並唱準歌詞,在教師的動作提示下,唱出1~8的遞增和遞減,形象地感受數量遞增和遞減的關係。

3、享受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體驗變換歌詞、玩唱歌曲的驚喜。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重難點:

在間奏和附點處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體驗等待的愉快。

活動準備:

《鴨子上橋》課件、音樂磁帶、鋼琴、三座小橋、帶幼兒體驗走獨木橋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這兒有什麼?這是一座什麼橋?過這座橋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怎麼樣呢?今天有一羣小鴨子也要來過河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這羣鴨子是怎樣上橋的?”

[點評:通過提問,激起幼兒對走獨木橋的心理情感經驗的回憶,從而把這種情感體驗遷移到鴨子的身上,初步感受前後鴨子上橋時不同的心理特點。]

二、幼兒初步感知歌曲《鴨子上橋》的第一段歌詞。

1、教師範唱第一段。(看多媒體)[點評:多媒體設計形象、生動,深受幼兒喜愛,結合歌曲旋律能夠幫助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

師:“幾隻鴨子上橋了?”“第一、二隻鴨子是怎樣上橋的?第三、四隻呢?爲什麼?”“最後幾隻鴨子是怎樣上橋的?爲什麼?”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點評:通過提問和對已有經驗的回顧,幫助幼兒理解鴨子上橋時的三種心態:害怕、得意、大膽放心;通過學一學,讓幼兒大膽的創編不同鴨子上橋的不同動作,爲有情感地演唱歌曲作鋪墊。]

2、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師:“這是什麼?”(羽毛)“這兒有一句音樂,小鴨子們在幹什麼呢?”幫助幼兒想象用動作來表示停頓的含義。

[點評:通過彈和教師哼唱間奏讓幼兒想象鴨子們得意、開心的表情和動作,理解停頓的含義,並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讓幼兒體驗等待的愉快。]

“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幼兒練習歌唱第一段。(2遍)師:“小鴨子上橋真好玩,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師:“這又是什麼?(鴨蛋)它表示什麼意思?”“我們一起聽聽,這兩句有什麼不一樣?”

[點評:通過傾聽兩種不同的節奏,結合“鴨蛋”形象地感知理解附點的唱法,輕鬆的達成目標。]

三、幼兒理解並嘗試演唱第二段歌詞。

1、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演唱第二段歌詞。

師:“八隻鴨子在橋上,小橋晃得厲害,小鴨子都站不穩了,我們來表演一下吧!”(聽間奏)[點評:通過對情境的延續,感受間奏的裝飾音,並結合教師的語言提示,讓幼兒大膽創編鴨子站不穩要摔交的動作,體驗創編的樂趣。]

師:“小鴨子想下橋了,你們聽着音樂試着來唱唱小鴨子下橋的事情,好嗎?”幼兒自由編唱。

[點評:通過不直接出現第二段歌詞,用伴奏和多媒體給予孩子探索的機會,創編歌詞這一設計,強調孩子的自我學習和調整,以此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快樂的課堂、自主的課堂。]

2、幼兒傾聽教師範唱第二段歌詞,引進新的歌唱經驗。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但我有一種和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來唱小鴨子下橋的事情,想聽嗎?”

教師唱:“八隻鴨子橋上走,對不對?走了一隻橋上還剩幾隻鴨子?……”“我和你們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鼓勵幼兒說出8到1的遞減)[點評: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看橋上的鴨子數量的變化,感受1~8遞增和遞減的關係,順利地掌握歌詞,拓展幼兒思維,體驗玩唱的樂趣。]

3、幼兒有節奏得朗誦歌詞。

師:“讓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說說鴨子下橋的事情吧!”教師用動作提示8到1的遞減。

4、幼兒學唱第二段歌曲。(2遍)“鴨子下橋真有趣,相信小朋友用歌聲來表現會更好聽!”

四、幼兒跟隨音樂表演唱歌曲《鴨子上橋》。

1、幼兒聽音樂學習完整演唱這首歌曲。

師:“現在讓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鴨子上橋》。”

2、幼兒跟隨音樂表演唱。(2遍)師:“這裏也有三座小橋呢,讓我們一起來過橋吧!”提醒幼兒注意自己是第幾只鴨子。

活動反思:

《鴨子上橋》是一首活潑歡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第一段歌詞琅琅上口,也較爲淺顯易懂,容易孩子們記憶。歌詞中有數數特別是倒數的內容,旋律中又有間奏,停頓和附點的問題,對於中班兒童而言雖然具有難度,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歌唱水平,我將感知間奏作爲活動難點。旨在幫助幼兒集中注意理解歌詞,同時在圖片中穿插了一定的情境,用比較直觀的手段如羽毛、鴨蛋表現歌曲中枯燥和難懂的間奏及附點,並藉助一個小鴨子伸脖子的動作與滑稽有趣的表情,順利的使幼兒在間奏處停頓,他們還能非常快樂的沉浸在情境中。用伴奏和教師的教具操作給予孩子探索的機會,創編歌詞;學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境等等;通過這些設計,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快樂的課堂、自主的課堂。

通過活動受益匪淺。從中學到很多,使音樂活動體現玩中學,學中玩。同時也體現了多元智能共同參與,共同發展,感覺統合。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和分辨輕重聲音,想象會是誰的腳步聲。

2.模仿幾種小動物走路的姿勢,用身體運動的不同及不同的踏踏聲表現動物。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二、活動準備

1.熟悉幾種表現不同動物走路的樂曲。

2.大象、小兔、小熊、小鳥、小鹿走路的音樂磁帶和"找朋友"的音樂磁帶。

3.將動物的頭飾分散掛在室外場地。

三、活動過程

1.引發去秋天樹林尋找小動物的興趣森林裏真熱鬧,小動物們要在森林裏開運動會,誰來了?大家一起去找一找?

2.聽音樂猜猜誰來了,做模仿動作找小動物。

3.聽音樂猜猜誰在森林裏,就模仿誰的動作,並尋找小動物頭飾。

4.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模仿各種動物的走路姿勢。知道大象、小熊走路的聲音很重、很響;小雞、小鳥的走路聲音很輕、很弱;小兔、小鹿的走路聲不重不輕,不響不弱真正好。

5.玩遊戲"找朋友"?幼兒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動作找朋友?引導幼兒能用身體動作正確的反映不同動物走路姿勢的帶來的聲響。

四、活動建議

將音樂放在晨練中,繼續模仿動物走路時發出的聲響?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控制自己的小腳,使其發出輕重不同的聲音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始終能和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幼兒的情感體驗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的目標達成也是很好的,在活動中通過有效的整合。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8

大班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

活動背景:

我第一次參加市一課多上活動,就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隨之市教研室組織的市區互動的教研觀摩活動,我也就有幸參加了。其中一位市學科帶頭人上的一節音樂歌唱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優美動聽的歌喉、豐富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簡潔、巧妙的組織語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記憶裏,也常常在我的腦海裏閃現。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好課是因人而精彩的。現將當時聽課過程的記錄評析如下:

活動實錄:

(一)感受音樂旋律:

1、教師親切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某老師, 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怎麼歡迎?(幼兒自然開心的拍起了掌聲)好!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的寶寶,睡在我用臂彎做的搖籃裏,我哼唱《搖籃曲》,你們就跟着我的搖籃,搖呀搖呀睡着了,好嗎?

評析:這種導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調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第一次:教師邊跟琴聲哼唱邊晃動手臂故作陶醉狀,帶領幼兒的身體隨音樂左右晃動;

第二次:“媽媽搖着搖着 ,寶寶就睡着了,現在媽媽摸誰的頭,誰就輕輕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媽媽真累呀,心疼媽媽的寶寶們快哼唱這首曲子,讓媽媽沒也睡覺吧!”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爲後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後,在設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於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計的“陷阱”裏了。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清唱歌詞。師提問:我們睡覺的時候,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呢?(允許幼兒想像表達);那我們假裝睡着,看看誰來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爲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範唱又埋下了伏筆。

2、教師清唱後,師幼互動問答,教師依次出示相關字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爲什麼來呀? (喜歡我)

問:做了什麼動作?(灑下月光把我摸)、(表現灑的動作,提示幼兒摸摸鼻子、耳朵等);

問:玩了什麼遊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爲後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麼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麼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智慧。

(三)學習並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着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教老師認爲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與整個教學設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的地方:

評析:由於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感知後,再糾正,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分角色,不僅體現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活動。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麼?對,小朋友睡着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對寶寶的愛護,萌發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欣賞音樂,根據音樂旋律的不同表演鳥飛、餵食、與大風搏鬥等動作。

3、感受3/4拍和帶休止符旋律的節奏特點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在欣賞樂曲的基礎上,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來表演鳥飛、餵食、與大風搏鬥等動作

活動難點:

學習聽辨帶休止符音樂的特點,並能隨節拍做吃食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自然學會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2、《喂小鳥》音樂磁帶。

3、小鳥頭飾20只。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

引出活動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鳥寶寶,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二、感受音樂

練習動作

1、欣賞樂曲《鳥飛》,感受3/4拍音樂節奏的特點,引導幼兒按節拍做鳥飛的動作。

①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②帶領幼兒練習隨音樂做鳥飛的動作。

2、聽辨樂曲《餵食》,感受帶休止符旋律的特點,學習喂小鳥動作。

①請幼兒說一說《餵食》這段音樂和《鳥飛》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②練習隨節拍點頭的動作,一拍餵食,一拍吃食。

③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合拍的表演餵食、吃食的動作。

3、幼兒聽辨音樂《大風》,創編與大風搏鬥動作。

①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緊張、激烈的旋律。

②啓發幼兒創編表現小鳥與大風搏鬥的動作。

③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動作。

三、遊戲表演表現樂曲

1、教師和幼兒分配角色,講清遊戲規則。

2、教師和幼兒隨四段音樂完整地表演遊戲《喂小鳥》,提醒幼兒被風吹散後要有序的回家。

3、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體會鳥媽媽對小鳥的愛護和小鳥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活動反思:

在遊戲活動時,孩子們非常的興奮,能夠聽從老師的指揮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特別是在鳥媽媽喂鳥寶寶吃東西的環節中,所有的鳥寶寶都能很安靜的等待媽媽去餵食,但由於幼兒的人數多許多幼兒在戴頭飾這一環節上需要教師幫助,從孩子們的反應看來,他們對活動興趣濃厚,很快融進了遊戲,在與大風搏鬥這一環節中,不少幼兒還能想出龍捲風,颱風來時的不同動作,但是,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只是沉浸在遊戲的過程中,並不太願意跟着音樂合拍地做動作,需要我不斷提醒。整個活動下來,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對如何組織幼兒進行韻律活動,需要考慮的也很多很多……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0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小黃鴨》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和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在歡快的情景中學唱歌曲《小黃鴨》,並初步嘗試用分三組的形式進行歌唱,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公開課《小黃鴨》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歡快的情景中學唱歌曲《小黃鴨》,並初步嘗試用分三組的形式進行歌唱。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和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

3.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分組標誌、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水中游來小黃鴨重點:根據提示猜測

今天我請來的是一位喜歡水的動物朋友,猜猜可能會是誰?(根據畫面和提示音猜測)

二、小小黃鴨呷呷叫重點:傾聽旋律,理解歌詞

1.他是我喜歡的小黃鴨。你們喜歡小黃鴨嗎?爲什麼?

2.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喜歡小黃鴨嗎?請你來聽一聽。(傾聽歌曲a段)

3.請你們來做我的小黃鴨,把這裏當成一個大浴缸來玩玩好不好?(感受音樂)

4.我的小黃鴨連叫聲都特別動聽,你們知道他是怎樣叫的嗎?

5.請你來聽一聽,找一找,這兩種叫聲中哪一種是我的小黃鴨的?他們聽上去有什麼不一樣?(辨析叫聲)

6.我的小黃鴨不僅叫聲好聽,還有三個本領呢? (傾聽歌曲b段)

7.在"它會遊**,它會唱**,它會吹許多泡泡*******"的地方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聲音呢?(添加象聲詞)

8.這樣一來這首歌更加好聽了,一齊來唱唱吧!(共同練習)

9.你們這麼一唱,更多小黃鴨都來了,來了幾隻?

三、小小黃鴨合唱隊重點:用分組的方法進行合作歌唱。

1.這是一個小小黃鴨合唱組,想要請你們一齊來唱這首歌好不好?

2.小小黃鴨合唱隊今天要去沙灘上演出了,瞧!他們還打扮了一下,他們怎麼打扮的呀!帥不帥?

3.可是觀衆提要求了,要請小小黃鴨合唱隊分成泡泡隊、游泳隊和嘎嘎隊三組來唱這首歌。這可怎麼分三組呢?(嘗試分組)

4.謝謝你們幫忙,他們總算分好了!請趕快站到你想去的隊伍中。(分組歌唱)

5.怎麼唱呢?"我會遊"哪組唱?"我會唱"哪組唱?"我會吹許多泡泡"哪組唱?分組前面一段誰唱? (商量規則)

6.演出正式開始了!(分組歌唱)

活動反思:

這次我選擇了一首旋律輕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繹的二段體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個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指南》中的理念,我構建了快樂、平等、豐富的學習環境,以親和的態度、靈活的組織形式,激發了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適宜的指導策略與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師幼、幼幼互動。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紳士,體驗表演小紳士的樂趣。

2、感知樂曲不同的演奏形式,感受其輕鬆、愉快的氛圍。

活動準備:

1、課件《頑皮的小紳士》

2、小狗、紳士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學小鳥飛進入活動室

2、出示可課件:

“看,我們飛到哪裏啦?這裏有這麼多的大樹,綠綠的樹葉真美呀!中間還有一條林蔭大道呢?我們在這裏休息休息,好嗎?”

二、基本部分

1、導入音樂

(1)、“你們看,誰來了?原來是位小哥哥,你們猜猜小哥哥來做什麼呢?”

(2)、幼兒自由想象,後欣賞音樂

2、感受音樂的不同演奏形式及輕鬆快樂的氛圍

(1)、你在音樂裏聽到了小哥哥在幹什麼呢?他的心情怎麼樣呢?

(2)、你覺得小哥哥是怎樣頑皮地邊吹口哨邊散步的呢?

(3)、幼兒模仿小紳士

3、出示各種圖片介紹紳士

4、幼兒聽音樂模仿小紳士,教師跟隨音樂進行提示

5、引出小狗

“聽!小紳士還有一個好朋友呢?是誰呀?”(小狗)

“小紳士是怎樣叫小狗的?”(幼兒嘗試學吹口哨)

“我們一起學學小紳士,一起把小狗叫出來吧!”

三、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有一天,一位美國的作曲家普萊亞,在路上看見了一位小紳士吹着口哨,牽着他心愛的小狗在林蔭大道上散步,覺得很有趣,於是寫下了着首歌曲“頑皮的小紳士”。樂曲是很多口哨藝術家吹着口哨表演的,用口哨來表現了一個頑皮的小紳士。

四、結束部分

1、“小朋友們,你們想跟着這位小紳士,帶着心愛的小狗在林蔭大道上散步嗎?”

2、幼兒隨音樂扮演小紳士與小狗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遊戲,幼兒學唱歌曲,按節奏做動作。

2、體驗小松鼠採松果的情趣。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松鼠頭飾若干個,錄音機,磁帶,松果

活動過程:

1、老師示範歌曲

2、幼兒學唱歌曲

3、師介紹玩法全班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手放背後,另請幼兒(四個)戴頭飾扮小松鼠,在圈中圍成一個小圓圈,面向圓心蹲下,大圈上幼兒兩腳原地起踵頭向兩邊擺動、小松鼠起立轉身,用松鼠跳步尋找松果,當開始唱"刺溜"時,小松鼠兩腳跳;當唱到"我是小松鼠"時,小公鼠要站在大圓圈上,一個幼兒面前做跑跳步;當唱到最後一句時,原地站立,雙手向前攤開向對面幼兒要松果。

4、幼兒遊戲,師指導師分松果時,小松鼠不許回頭偷看,大圈上幼兒的雙手要放在背後,直到音樂結束。

5、幼兒遊戲二至三遍。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在逛逛看看的基礎上發現周圍能發出聲響的小店,嘗試用節奏語言表現,體驗逛街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去周圍逛過小店。

2.理髮店、超市、乾洗店等圖片或簡筆畫。

活動過程

(一)猜猜你發現的小店

T:我們幼兒園周圍有很多小店,你們散步時發現了什麼有聲音的店?把它會發出的聲音說出來讓我們猜猜。(引導幼兒說小店的聲音,同伴通過發出的聲響猜測是什麼小店。)

(二)進一步觀察有聲音的店

(在交流分享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再次去小店觀察,如理髮店、超市、乾洗店。)

(三)有節奏地介紹有聲音的小店

T:我們又去逛街,發現理髮店、超市和乾洗店都有聲音,理髮店有什麼聲音呢?(引導幼兒表現剪刀的聲音,老師進行節奏提升,例如:理髮店的剪刀嚓嚓嚓嚓響,幼兒集體模仿節奏。)

T:超市有什麼聲音?(引導幼兒表現門鈴的聲音,老師進行節奏提升,例如:超市的音樂門鈴真好聽,幼兒集體模仿節奏。)

T.還發現什麼店?什麼聲音?(根據幼兒表現乾洗店電熨斗的聲音,老師進行節奏提升,例如:乾洗店的電熨斗滋滋,幼兒集體模仿節奏。)

(四)分組開店

T:我們也來開小店,找你願意去的小店,人們逛到哪,哪個小店就來介紹,介紹三次。(出示圖片,老師指到哪,哪個小組就用節奏語言介紹自己的店。)

系列活動二

一、活動目標

嘗試用樂器表現代表各個小店聲響的節奏,分組合作跟着音樂進行演奏,體驗合作樂器操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具備有關小店節奏的經驗。

2.樂器若干(小鈴、沙球、響板、串鈴)。

3.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爲小店做廣告

T:上次我們開了哪三個小店,是哪

T:我們給三個小店做廣告。

(引導幼兒用節奏語言介紹小店。)

(二)樂器配音

T:今天我們用小樂器爲理髮店配音,理髮店的剪刀聲用什麼樂器表示?

(引導幼兒用沙球爲嚓嚓嚓嚓配音,同樣的方法爲超市、乾洗店尋找合適的樂器。)

(三)逛街

T:我們帶着小樂器一起去逛街,邊走邊唱,(後附歌曲)逛到哪,哪個小店就用樂器介紹三次。(連念三遍做廣告,如:超市的音樂門鈴真好聽,超市的音樂門鈴真好聽超市的音樂門鈴真好聽。)

操作提示

活動必須基於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因此第一次逛街尋找有聲音的店可以是隨便看看,在此基礎上和同伴用猜謎的方式來分享觀察到的內容。老師在此過程中要發現並對幼JL的觀察有所分類和提升,挑選出有價值的小店,並再次有針對性地去看,同時進行節奏提升。用節奏語言表現,爲接下來的樂器操作奠定基礎。

在樂器操作時,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配器,提供適當的樂器。

例如:理髮店的剪刀(沙球)嚓嚓嚓嚓向,也可以提高難度(小鈴)理髮店的剪刀(沙球)嚓嚓嚓嚓響。

弟弟妹妹快快來我們一起去逛街,走呀走呀看呀看大街上面真熱鬧。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4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創設了魔仙女王和小魔仙們研製“能量水”拯救地球,變回綠色家園的故事情境。以遊戲情節貫穿始終,不但具有前後呼應的整體效果,還使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活動中通過動作的演繹、圖譜符號的呈現、白板新技術的運用、遊戲情境的體驗,使得幼兒對樂曲的理解、感受與表達更深入準確。

本次音樂欣賞活動的樂曲選自約翰·施特勞斯的《加速度圓舞曲》中的第一小圓舞曲,整首樂曲逐漸變強,由慢到快而得名爲“加速度”。 A段前半段音樂旋轉,速度逐漸加快;後半段四個樂句音重有力。B段音樂強弱節拍對比明顯,前半段節拍較弱,清新歡快;後半段音樂節拍較強,連貫流暢加速度。此音樂作品短小簡潔,音樂力度、速度產生的變化能帶給孩子愉悅和熱情,清晰的ABA三段體結構適合大班幼兒欣賞與表現。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讓幼兒在藉助故事情境,初步學會研製能量水,並瞭解音樂的節奏。

2.能力目標:積極參與如何拯救地球,變回綠色家園的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利用故事情境來想象,體驗傾聽、辨析、互動的樂趣.知道熱愛地球,保護身邊的環境.

[重點、難點]

重點:感運用白板技術、肢體動作感受A段的漸強漸快,分辨B段樂句的強弱節拍。

難點:結合音樂幼兒自由創編調製能量水的魔法動作.

[設計理念]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綠色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着人類的生活。孩子,是地球未來的主人,是爲綠色夢想開拓的締造者,擔負着改造和創造自然的重大使命。幼兒園重視環境教育對幼兒的影響,使綠色教育成爲我們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活動。因此,結合我市爭創全國衛生城市,依據大班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中《綠色家園》這一內容進行了本次活動的設計,讓孩子從小就有作爲地球人的環保意識,熱愛並保護我們的環境。

[設計思路]

幼兒都喜歡玩遊戲,喜歡探索。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節奏鮮明的音樂,像吸鐵石一樣,深深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針對這一特點,以及根據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就生成了《小魔仙的能量水》這一活動,活動中圍繞着“故事情境——創編動作——結合音樂——快樂遊戲”進行,以故事動畫小魔仙遊戲的形式導入,在運用能量水拯救被污染的地球這一環節,正好激發幼兒活動的慾望。同時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想象力與音樂表現能力,引出主題,又有利於幼兒積極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遊戲活動。在活動中針對幼兒心理及年齡特點,寓教於樂,做中玩,玩中學,用遊戲貫穿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經歷探究過程,享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礦泉水瓶每人兩個(其中一個蓋子裏有顏料)。課件和白板教具以及音樂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

2.知識的準備

知道地球受到了什麼樣的污染,如何來幫助地球恢復綠色家園模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題。

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魔法世界---魔仙堡。我是魔仙堡的“女王”,那你們就變成了?(小魔仙)。聽,什麼聲音?哦,是地球向我們發出了求救。

1、結合課件,啓發討論。(出示課件:變灰暗的地球。)

地球爲什麼會向我們求救呢?地球怎麼啦?

小結:原來地球出現了嚴重的污染,我們可是小魔仙哦,那我們怎麼施展魔法,來幫助它呢?(幼兒討論)“魔仙女王”有個提議,把我們的能量全部聚集起來,研製一種“能量水”去幫助他們,怎麼樣?

◆意圖:情境設疑,自然導入,激發興趣。

(實錄與評析:小魔仙遊戲是幼兒特別熱衷的遊戲之一,他們對於故事情節扮演的熱情度非常的高。以故事導入,拯救地球的形式開展,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部分孩子還互相鼓勵,誓做優秀小魔仙,一定要拯救地球。)

2、想象情節,創編動作。

出示一瓶水,看,這是一瓶普通的水,怎樣把它變成威力無比的能量水呢?引領幼兒想象創編,研製“能量水”的情節和動作:放魔法—攪拌—搖。

◆意圖:自主探究,創編動作

(實錄與評析:這裏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打破以往的灌輸式的學習模式,讓幼兒自己學會探究,自己來演變魔法動作,所有的動作都來源於幼兒)。

(二)情境貫穿,感受旋律。

1、語言提示,完整動作。

小魔仙你們想的魔法真多,“女王”把你們剛纔的魔法動作都學會了,看我能不能變出能量水。“女王”配合語言,做完整動作(攪拌—搖—攪拌)變能量水。

小魔仙們,你們真棒哦,用你們剛纔想的魔法動作,“女王”真的變出了能量水哦!但他的能量不夠大,顏色有點淺。

2、配上音樂,初步感知。

變能量水還有一個祕訣,就是要跟着魔法音樂,那他的魔力就更強了。小魔仙們,伸出你們的魔法手指,幫助我一起變。聽音樂,做動作,變魔法,初次欣賞,感知樂曲旋律。

◆意圖:幼兒通過創編動作仔細聆聽音樂。

(實錄與評析:《指南》中提到:“幼兒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並提出了“藝術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獨立表現;能用律動或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自己的情緒;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等要求和教育建議。”在組織幼兒實驗時,不能留於形式,在創編過程中,要注重幼兒實實在在地遊戲。而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創編不等於單方面“學習”,應使幼兒的各種感官都活動起從來而獲得實驗效果。這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打破以往的灌輸式學習方式,教師退位起引導作用,把孩子推向前,讓其自主學習探究,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想一想、動一動等不同形式,探究讓讓合着音樂製造能量水的方法。孩子們在創編中,相互合作,分享結果.)

(三)、繪畫記錄,引出樂譜。

1、欣賞音樂,記錄圖譜。

原來能量水的魔法配方就藏在魔法音樂裏,那我們就把魔法動作用圖譜的方式都記下來,一起研究研究,變能量水的本領吧。

完整欣賞音樂,“女王”用線條和符號在白板上描繪樂譜。

2、分析圖譜,分段理解音樂結構和性質。

提問:誰能看懂有哪些魔法動作?根據孩子的回答次序,逐一分析理解。

A段:“ ”攪拌。畫螺旋線,動作由慢漸快。(音樂流暢漸強,加速度)

“ ”加魔法。動作快有力,共4次完成。(音樂重有力)

B段:“ ”輕輕搖,看一看有沒有變。(音樂節拍較弱,清新歡快)

“ ”用力搖,看一看有沒有變。(音樂節拍較強,連貫流暢加速度)

3、歸納音樂ABA結構。

我們來看看魔法圖,哪裏相同?哪裏不同?前面和後面是一樣的,中間不一樣。攪拌的地方就是A段,搖的地方就是B段,所以這段音樂就是ABA結構。

◆意圖:通過圖譜的運用,加深對音樂結構的瞭解。

(實錄與評析:《指南》中指出,“幼兒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不應爲追求知識的掌握面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這裏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通過圖譜的運用,加深對音樂結構的瞭解。更好的掌握音樂,表演音樂。這樣,孩子的活動有條不亂,老師也及時瞭解幼兒的情況。當發現有的孩子出現困難時,及時給予指出幫助。)

(四)結合圖譜,完整欣賞。

“小魔仙”們,把祕方記在心裏了嗎?想試一試嗎?

1、第一次用瓶嘗試變能量水,完整欣賞。

“女王”變換線條顏色,聽音樂在白板上畫圖譜。小魔仙聽音樂,看圖譜做動作,師生共同變能量水。

(研製失敗,瓶裏的水沒有變色)討論爲什麼沒有變出能量水的原因:能量水爲什麼變不出來?可能哪裏出現了小狀況?

“小魔仙”們自我反思:分析尋找問題。

2、第二次用瓶嘗試變能量水,完整欣賞。

根據“小魔仙”的分析,提出動作要求:A段—攪拌時由慢到快,加魔法動作快有力度;B段—搖時動作節奏先輕後重。

“女王”指揮,並用語言提示,“小魔仙”看圖譜,聽音樂做動作,再次嘗試變能量水。(第二次研製失敗)

◆意圖:完整遊戲,激發孩子的興趣。

(實錄與評析:變出能量水環節的設置,增強了孩子的參與度與興趣。活動中讓幼兒討論,你覺得魔法師動作可以用什麼表示?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問題。引出圖譜時也可以說這是能量水的魔法祕方,小朋友想想這些圓形的圖形代表製作魔法裏的什麼動作呢?爲什麼這個攪拌的動作用四個不同的螺旋形表示呢?”,用一句問話靈巧帶過這個環節,就不會顯得那麼強制性。可以讓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或讓幼兒來表現下,在全體幼兒一起感受音樂的漸強快。課堂氛圍較好,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實現了預設的目標。在教師宣佈案件成功告破的同時,孩子們的興奮度與自信心達到了最高點。)

(五)展現成果,體驗成功。

分析:剛纔那瓶水時間長了,可能失效了。女王爲你們每人又重新準備了能量瓶。【瓶蓋裏分別塗了紅、黃、蘭、綠4種顏料】

完整欣賞音樂,孩子們做“攪拌、加魔咒—搖—攪拌”動作,第三次嘗試變能量水。

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小魔仙們能量水變出來了嗎?大家歡呼能量水研製成功。

◆意圖:簡單瞭解毛細現象與人們的關係。

(實錄與評析:通過PPT地球顏色的變化,讓孩子感受到地球的變化,增強遊戲的趣味性。拓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增長了知識面。爲今後孩子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六)拯救地球,情感昇華。

你們研製的能量水是什麼顏色?你可以用它幫助地球上的誰?

幼兒討論:綠色送給小草、大樹等;紅色、黃色送給鮮花、高山等;藍色送給大海、藍天……念魔咒,拯救地球,在小魔仙的幫助下,地球恢復了色彩和美麗!

小結:孩子們,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愛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播放背景音樂《我們都是好朋友》(留一片青草給小兔,留一片藍天給小鳥,留一片清泉給小魚……)結束活動。

◆意圖:簡單瞭解毛細現象與人們的關係。

(實錄與評析:通過歌曲的設置與播放,情感昇華,讓孩子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教學反思]

音樂是開啓幼兒智力大門的一條捷徑。我希望幼兒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欣賞的曲子相聯繫,幫助幼兒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在本次音樂欣賞活動中,我請幼兒欣賞約翰斯特勞斯的《加速度圓舞曲》中的“第一小圓舞曲”,讓幼兒體驗傾聽、辨識、表現音樂的興趣。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欣賞法、啓發聯繫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整個活動以故事情境和做能量水的遊戲來貫穿,層層遞進,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最後一次孩子們開心地做出能量水,在邊玩邊學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活動中,變魔法有效地使每個孩子的注意力十分集中;魔法布,更增加了神祕感,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圖譜的運用幫助孩子直觀的瞭解樂曲的旋律特點和結構。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是出自內心的,絲毫不需要教師的強加,孩子就是在這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欣賞這首樂曲,實現了教學活動的目標。最後孩子們開心地跟着音樂玩遊戲,在邊玩邊學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在反思中,我意識到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啓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個性。同時,也看到了隨機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導幼兒學習、隨機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本次活動,既能讓幼兒充分動腦和動手,又較高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自主性。師生關係和諧,教與學都樂在其中。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跳《花之舞》,嘗試用動作表現歐洲民間舞蹈。

2、能根據手腕花的不同顏色,找出雙向"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

3、體驗快速交換舞伴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手腕花人手1朵(紅腕花戴在左手或右手就可以了)。

2、活動前幼兒已經熟悉過音樂,並會做身體動作和遊戲"捉迷藏"。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複習我們上次學過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一、二樂句的舞蹈動作。(每一個樂句爲4小節)教師請一名幼兒和自己配合示範做動作。

師:花兒聽了音樂還會跳舞呢!請你們看我們是怎麼跳的。(教師利用口訣幫助幼兒學習舞蹈動作,"點--點--跳跳跳,我們一起來跳舞",模仿花兒開放閉合來調整隊形)幼兒面向舞伴練習腳跟點地及側向跨跳動作(見附圖一)。

師:請小朋友面向舞伴,學一學新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手臂動作和頭部姿態。

師:小花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手臂怎樣?頭又怎樣?

幼兒邊聽教師唱曲譜邊練習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嘗試隨音樂表演第一、二、五、六樂句的舞蹈動作,第三、四、七、八樂句仍做原來拍腿、拍肩的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三、四樂句的舞蹈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複習"捉迷藏"遊戲,尋找 "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見附圖二)

師:捉迷藏的遊戲是怎麼玩的?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玩玩。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結伴開花的動作。

師:都找到新朋友了嗎?請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開花的動作。

教師唱曲譜,幼兒練習做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表演《花之舞》。

教師唱曲譜,幼兒完整地練習舞蹈動作。

師:這次,我們從頭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師:音樂磁帶的節奏比老師唱的節奏快一些。我們試試跟音樂做,好嗎?

幼兒嘗試自己隨音樂完整地表演舞蹈兩遍。

師:如果我不做動作了,你們能自己表演嗎?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