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6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小朋友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爲支點,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見的愛表達方式:愛是親熱、愛是長大、愛是分享、愛是幫助,愛是奉獻。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活動目標:

1。運用課件和愛心小書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3。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學習表達愛的技能,激發幼兒對他人的愛。

活動準備:

1、愛心卡課件、字卡、音樂、動物圖片

2、愛心小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愛心卡”,引出主題。

師:這是什麼?(愛心卡)幼:上面還有一個字。

師:對,這是一個愛字,下面的love是愛的英文字母。

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愛的小故事

(二)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1、師:剛纔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裏也有一些愛的故事,請你們來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愛?他們的愛是怎樣的愛?

提問,依次出示相應圖片。(動物和動物寶寶的愛心故事)師:誰來說說你在圖片裏看到了什麼樣的愛心故事?

(1)理解愛是親熱,學習用動作來表示親熱。

(圖片——親熱)幼兒模仿親熱的動作,感受愛是親熱。

師:熊貓媽媽和寶寶用“抱抱”來表達愛就是親熱。

(2)繼續看愛心小書,理解和感受分享愛心故事:

(圖片――分享)師: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2、通過看課件,來理解和感受愛是幫助,愛是長大。

(1)小螞蟻搬米的課件,讓幼兒討論: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嗎?知道愛是互相幫助。(圖片———幫助)相互討論: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心裏覺得怎麼樣?

師: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媽媽、大家對你的愛,你覺得很幸福,你愛大家嗎?你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大家的愛?你給了別人你的愛,你覺得幸福嗎?

(2)小鳥學飛的課件:讓幼兒知道愛是長大。(圖片———長大)師:哎呀,小鳥怎麼了?鳥媽媽怎麼不去救它呀?

師:你們覺得鳥媽媽愛小鳥嗎?

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爲了長大”。

師:其實鳥媽媽非常愛小鳥,因爲小鳥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飛翔這項本領。它把小鳥推下去是爲了幫助小鳥早一點學會游泳。

師:現在你們覺得鳥媽媽愛小鳥嗎?鳥媽媽的愛就是爲了鳥寶寶快快長大。(出示字卡——長大。)

3、通過觀賞課件,昇華情感,體驗愛更是奉獻。(圖片———奉獻)師: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媽媽、大家對你的愛,你覺得很幸福,你愛大家嗎?你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大家的愛?你給了別人你的愛,你覺得幸福嗎?

師小結:是呀,被別人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音樂舞蹈《愛的奉獻》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讓我們一起聽着愛的音樂,跳起愛的舞蹈,把愛傳播到四方吧!

活動延伸:

1、分享愛心故事。

2、製作愛心果:我們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媽媽爸爸一起來製作愛心果,讓更多的人來分享我們的愛心故事。

活動反思:

活動立足於社會領域,因此,所有的預設問題都圍繞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展開,有的放矢。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變換的畫面,清晰的對話,適時的音樂,將整個活動的氛圍營造得溫馨、真切、感人。幼兒在這樣的物質和心理環境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獲得了有效的交流。“關愛他人”不是通過枯燥的說教實現的,而是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社會性的培養不是一個活動,一個內容可以達成的,但是如果某一個活動能讓幼兒有所觸動,那麼可持續發展之門也將開啓。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手語圖片,引入活動

T: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幹什麼?

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

你們會做手語嗎?

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

(教師示範:你、我、他、哭)

今天老師還幫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教授,請他來教你們做手語。

播放小熊FLASH

學習:你好、早上好、我愛你、等等

三、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教師配樂講述: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爲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纔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着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爲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裏,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着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爲媽媽太累睡着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裏還緊緊地撰着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T: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

你想怎麼幫助她?

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

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於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

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

不錯的

T:她們都是聾啞人,什麼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麼好,她們真棒。

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要愛惜糧食,尊敬農民伯伯。

2.瞭解農民的勞動和勞動環境。

3.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幻燈片、體驗過鋤地種植。

活動過程:

一、回憶參觀實驗基地的過程。

提問:

1.有什麼農作物?

2.是誰在收農作物?他們在幹什麼?

二、看幻燈片。

提問:

1.畫面上有些什麼?

2.他們在幹什麼?

三、回憶體驗過鋤地種植。

1.談談自己的感受。

2.表達自己對農民的情感。

3.說說任何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

1.遊戲"插秧忙"。

2.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所有老人的節日,瞭解爺爺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對他們的愛。

2、激發幼兒尊敬和關心爺爺奶奶的情感,願意爲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與一名幼兒的爺爺奶奶聯繫,並邀請其父母,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經歷。

2、準備幾張與爺爺奶奶的合影照片。

3、排練情景表演:

(1)爺爺接送小朋友入園,離園。

(2)奶奶在摘菜,準備晚飯。

(3)爺爺生病了,躺在牀上休息。

4、準備皺紙、筆、信封等材料。

活動過程

1.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

九月九日是一個傳統節日,稱重陽節。在這一天,老人們會聚集在一起,談談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們將感到非常快樂。因此,重陽節亦稱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節日。

2.請一幼兒家長談談自己的經歷,讓幼兒感受祖輩的辛苦。

(1)請爺爺奶奶談自己年輕時辛勤工作、養育子女的艱辛。請父母談上一輩對自己的關心、照料。

討論:爺爺奶奶辛苦嗎?爲什麼?

小結:爺爺奶奶真辛苦。

(2)請爺爺奶奶談談對小朋友的愛,平時是怎樣關心小朋友的。請幼兒藉助照片邊看邊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

討論:你喜歡你的爺爺奶奶嗎?他們是怎樣關心你的?

小結:爺爺奶奶真愛小朋友。

3觀看情景表演,激發幼兒願意爲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討論;這時你可以做什麼?

小結;我們也要關心爺爺奶奶,聽他們的話,讓他們開心。

4.每位幼兒自制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我們注重孩子的體驗與感悟,在活動中孩子不僅能瞭解一些節日的習俗,體驗節日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整個活動的過程感受着濃濃的祖孫親情。應該說達到了較好的引導與教育作用。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

2、讓幼兒學習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發幼兒關心、熱愛爸爸媽媽的美好情感。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編排情景表演“小華在家裏”。

2、幼兒操作材料、教學掛圖“我是爸媽的小幫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爸爸媽媽工作和做家務事的情景,激發幼兒爲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

(1)啓發幼兒談談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怎麼辛辛苦苦勞動的,並思考自己應該怎樣爲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

(2)讓幼兒看情景表演“小華在家裏”,啓發幼兒思考以下問題:

小華是怎樣關心爸爸媽媽的?我們可以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

(3)啓發幼兒說出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讓爸爸媽媽操心,還可以幫助他們做一些自己會做的事。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可以協助做的家務事。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從事過的勞動內容,如:擺收碗筷、擦桌子、掃地、洗手絹和襪子、疊衣服、拿牛奶、倒垃圾等。

(2)請幼兒把自己幫助爸爸媽媽做的某一件事說給同伴聽,讓幼兒互相學習。

(3)向幼兒提出幫助爸爸媽媽做事的要求。

要求幼兒回家後先問爸爸媽媽,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爲媽媽爸爸的小幫手,然後認真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回園後要想老師和小朋友彙報。

(4)讓幼兒欣賞兒歌“小幫手”。

活動反思:

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生活。在他們的眼中,家長對他們的愛和幫助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們習慣了索取,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卻很少對爸媽有所表達。基於培養孩子情感成長的出發點,特設計了大班主題活動中《我是爸媽小幫手》。

此項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機會。把孩子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融入到生活體驗中,讓孩子直觀地感受並瞭解爸媽的辛勞,從而產生愛爸爸媽媽的真切感情。

在活動的進行當中,我問孩子們:媽媽每天在家都幹些什麼事?爸爸每天干什麼事時?孩子們給我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爸爸上班,媽媽做飯,還有的說我媽媽什麼都不幹就是接我送我。孩子們特殊的視角和生活認知使他們對平日家長的辛勞和付出視而不見,也就不能感同身受。通過孩子們的答案可見,在家裏他們基本都是以自我爲中心,並沒有學會關注家人,關心他人。爲了讓孩子們能夠開動腦筋,想到更多爸爸媽媽的辛勞和付出。我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這樣不僅有了趣味性,更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解決了孩子思維上的固定模式。當我出示爸爸上班忙碌的照片,媽媽勞動照片,還有小朋友幫助爸爸勞動的照片時,孩子們恍然大悟,遠處傳來驚訝的聲音:爸爸媽媽平時在我們上幼兒園就這麼忙?做那麼多事? 通過這個環節加深了幼兒對父母的瞭解與理解。

同時,我還找到一本分享閱讀,題目就叫《幫幫忙》。結合繪本的欣賞,孩子們還學會了送爸媽一份禮物,就是——我來幫幫忙或做爲爸爸媽媽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送給爸媽最好的禮物。每個孩子回家後都沒有忘記把這份禮物送給爸媽。

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們懂事的行爲,也欣慰地笑了。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理念

“孩子具有合作與分享意識,不僅是他們智力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他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素質。”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現今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越來越需要人們具備與人合作、與人分享品質。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社會目標中也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由此可見,培養幼兒建立“與人合作與人分享”的品質已經成爲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大班幼兒在生活中萌發了初步的合作意識,一些幼兒也具有願意合作傾向,但讓他們真正瞭解合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幼兒的進一步體驗和感受,而本次活動就是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討論、發現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

活動目標

1、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合作的意識。。

2、體驗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形式

行爲訓練及遊戲體驗。

課件引思

看一看、想一想

談一談,論一論

合作實踐

做一做,比一比

活動準備

1、課件:螞蟻搬豆、猴子撈西瓜。

2、易拉罐若干個。

活動時間:35分鐘.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

讓幼兒玩一玩,試一試,看看誰最快。遊戲《背靠背》:坐在地上,手拉手,背靠背。鈴聲一響,立刻站起。(有的小組很快就能迅速站起來,有的小組鈴聲響了仍未配合好)

問題:想想爲什麼XX最快?

2、課件引思。

讓幼兒觀看課件,並想想問題。

問題一:如果有一隻螞蟻不來搬豆,這顆豆能搬回去嗎?豆子搬回去了螞蟻就會怎麼樣?(大家有食物、心情愉快、高興)

問題二:如果說有一個小猴不願意撈西瓜,或者小猴子不合作,不搭成梯,能拿到水裏的西瓜嗎?拿到瓜了他們會怎麼樣?

問題三:前面我們玩背靠背的遊戲時,XX爲什麼快(或慢)?引導幼兒理解合作重要性。

3、討論總結。

談一談,論一論。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幼兒明白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合作,願意合作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方便,只有善於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剛纔玩的遊戲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這要靠大家齊心合力,動作協調才能做得好,不能光想着自己站起來就行了,也要想辦法讓你的夥伴和你一起站起來。這就叫“團結合作”)。

4、合作實踐。在做一做,比一比的

活動中引導幼兒自我發現合作的重要,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是重新體驗遊戲《背靠背》。鼓勵引導幼兒合作遊戲和體驗成功。

二是《金字塔》遊戲,玩二、三次:以小組形式,想辦法將空罐子搭高,搭穩,比一比哪組搭的“金字塔”又快又高。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合作的情況,找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下面的根基要打牢,動作小心、有序、高處輕放)。

5、共同快樂。

請幼兒互相參觀金字塔,並在金字塔旁照相,體驗共同成功,共同快樂。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友好合作,這樣你就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請幼兒在金字塔前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