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

活動目標:

認識不同動物手腳的外形特徵。

瞭解不同動物手和腳的功能。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組圖。

紙面教具:《連一連》。

材料準備:筆。

活動過程:

組織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手腳的外形特徵和功能。

我們的小手和小腳長什麼樣?

它們可以用來做什麼?

小結:我們的每一隻手和每一隻腳都有五根指頭。小手可以用來做手工、玩玩具等;小腳可以用來走路、跑步等。

出示組圖“動物”,引導幼兒瞭解不同動物手和腳的外形特徵與功能。

1、出示組圖“動物—1”,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手和腳。

小動物的手和腳和我們的很不一樣,你們都認識哪些動物的手和腳?

你們猜,這會是什麼動物的腳/手?

2、出示組圖“動物—2”,引導幼兒瞭解動物手腳的外形特徵和功能。

小鴨的腳長什麼樣?它有什麼特別的本領呢?

小貓的爪子上有什麼?它可以幫助小貓做什麼?

猩猩的手臂看起來怎麼樣?可以幫助猩猩做什麼?

小鳥的爪子看起來像什麼?它又有什麼不一樣的本領呢?

小結:小鴨的腳掌有蹼,像小扇子,可以讓小鴨在水裏划行;小貓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墊,可以幫助小貓跳躍;猩猩的手臂長長的,很強壯,可以讓它在樹上盪來盪去;小鳥的爪子細細長長的,像鉤子一樣,可以幫助它穩穩地站在樹枝上。

發放學習單《連一連》,鞏固幼兒對動物手腳外形特徵的認識。

請小朋友們找一找,用筆把小手小腳和它們的主人連起來。

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身邊常見的小動物的手和腳,如小狗、小烏龜等,瞭解更多小動物手和腳的外形特徵與功能。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學會分享纔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過聽故事於共同品嚐水果,理解分享的含義。

3、體驗於朋友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自帶水果,教師將水果洗淨備用

2、幼兒用書,實物投影

3、請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師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練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觀看錶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麼?誰想吃水果,小熊是怎麼說的?後來小熊是怎麼做的?

2、幼兒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水果品嚐會:小朋友自由邀請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請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誰的東西?你心裏覺得怎麼樣?你的朋友呢?

3、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結: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這樣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來越多,大家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5、師生一起隨着音樂表演唱歌曲《蘋果》。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並能整齊地演唱歌曲《好朋友》。

2、能按節拍做簡單的聲勢動作,喜歡並樂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3、同學合作,在拍手、跺腳處設計新的聲勢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複習童謠《找朋友》,引入新課。

2、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範唱,請學生說一說歌曲內容。

(2)再次聆聽歌曲範唱,學生可隨音樂在間奏處拍手、跺腳。

(3)分句學唱歌曲,在間奏處重點學習拍手。

(4)富有表演地演唱歌曲,並做聲勢動作參與表演。

3、編創動作

(1)教師將學生分組,鼓勵學生編創新的動作:在間奏處除了拍手,能否有其他的動作變化,如握手、拍肩或舞蹈動作。

(2)學生分組表演自己設計的新動作。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有兩隻手,能做很多事。

2、增強和老師的情感交流。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輕鬆氛圍、手袋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玩偶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叫丁丁,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喜歡我嗎?

二、說一說

1、你們知道我的小手爲什麼會動嗎?原來是老師的手在幫我,請你們把手舉起來讓我看一下好嗎?

2、小手上有什麼?

3、小手能夠做什麼?

三、比一比

1、教師和幼兒比一比,同伴之間比一比,看看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2、摸一摸

老師閉眼撫摸每個孩子的手,聞一聞、親一親。

3、找一找

幼兒把手藏起來,教師走過去輕拍幼兒的小手,表示找到小手。

4、抱一抱

教師逐個抱抱孩子,親親孩子,並說:收的力氣真大。

四、遊戲:小寶寶現場爲大朋友做一件事。

活動反思:

小小班的注意力比起小班更短,持續時間也縮短,所以引題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成功的引題能使課堂事半功倍,這節課以出示小動物玩偶的形式出發,小動物玩偶是幼兒生活中親密接觸的夥伴,幼兒的注意力很快吸引,逐步引入下個環節。

第二環節,說一說,以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知道我的小手爲什麼會動嗎,讓幼兒想一想,部分幼兒只是用眼睛看,不會主動的進行言語交流,部分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猜測在一旁說,不過大多數的家長會和自己的寶寶討論,引導他說是老師的餓瘦再幫他,有些家長直接把正確的答案拋給幼兒,反思:教師應事先體積要求,不要將正確的答案直接給幼兒,需要引導他讓他自己猜一猜,想一想。對於幼兒的發展會更好。

接下來的環節,老師帶領幼兒通過小手上有什麼?和大朋友、小朋友比一比、摸一摸自己的手,再通過簡單的小遊戲找一找,讓幼兒和自己的小手親密接觸。

在此之後,老師可以再適度加入平時的手指遊戲,即能鞏固,又能鍛鍊寶寶手指的靈活性,讓寶寶知道自己的小手更能幹。比如在給幼兒一次鍛鍊的機會,讓自己的小手爲大朋友做一些事,提供機會讓他們再次親密接觸,可以是抱一抱,摸一摸大朋友的臉,和大朋友一起玩小手的遊戲等。

小百科: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家認爲,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餘兩個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眼睛和能夠處理手眼傳來的信息的大腦。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手勢能表情達意,學習運用手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意。

2、感受小手創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樂曲《小手拍拍》、錄音機,各種動物圖片,佈置成“動物樂園”。

2、幼兒活動場地安排:幼兒半圓圍坐,與教師面對。

活動過程:

1、“手”的熱身活動。和教師一起聽音樂做《小手拍拍》的韻律活動,活躍氣氛。

2、導入活動。“誰知道我們的手會做些什麼?”幼兒回答。

3、活動“會模仿的手”

a、“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手還可以變出許多小動物,你們信嗎?”

b、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請幼兒來猜猜其表示的含義。

c、展示“動物樂園”,請幼兒嘗試模仿動物造型,感受小手創意活動的樂趣。(形式:幼幼互動、個別幼兒、師幼互動)

4、活動“會說話的手”

a、“手不但會變小動物,還能變成嘴巴說話呢!看,它在說什麼呢?”教師示範動作:暫停、你真棒、飛吻等。

b、“現在,你的小手會說話了嗎?來試試看吧!”

c、“你可以怎樣用手來說‘我很快樂’呢?”“你還想說什麼?”請幼兒和好朋友說、和客人老師說,再請個別幼兒自己來說。

5、活動“會唱歌的手”

a、“手不僅會說話,還會唱歌呢!讓我們來聽一聽,它在唱什麼?”幼兒觀看錄象(第一遍)。

b、“它唱的是什麼歌?手是怎麼唱歌的呢?”幼兒看錄象(第二遍)。引導幼兒邊看邊學。“手唱的歌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找個好朋友唱唱歌吧!”

6、小結。“今天小手變成了動物,變成了嘴巴,還會變什麼呢?大家回去想一想,下次我們再來一起玩,好嗎?”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會感到孤獨,和朋友在一起就會開心。

2、嘗試主動交流,感受積極主動交往的意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看圖講述故事。

難點:在故事中感受積極主動交往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ppt。

經驗準備:知道什麼是孤獨。

活動過程:

(一)什麼是孤獨

1、幼兒有序欣賞ppt《我不願意孤獨》,教師完整講述。

2、引導幼兒再次閱讀ppt1—4頁,理解孤獨的含義。

3、戴眼鏡的男孩說,什麼時候會覺得孤獨?(沒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沒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說話)

4、小男孩喜歡孤獨嗎?你從哪裏看出來他不高興?

5、根據幼兒的討論,教師總結:孤獨時沒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就像一隻風箏,只有自己空蕩蕩地飄在天上。

(二)怎樣才能不孤獨

1、引導幼兒再次欣賞ppt第5—7頁,小男孩不喜歡孤獨,他想出哪些辦法?他是怎麼做的?

2、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戴眼鏡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嗎?他和朋友玩什麼?(找朋友一起說話;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盪鞦韆、坐蹺蹺板,戴眼鏡的男孩也過去一起玩)

3、根據幼兒討論和畫面呈現的情景,教師總結:如果你不喜歡孤獨,那就主動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說說話,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會孤獨。

(三)我們不孤獨

1、如果你看到孤獨的朋友,會主動去和他拉手嗎?

2、教師扮演“孤獨的孩子”,幼兒主動來拉老師的手,說說話,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獨的孩子”從傷心到高興,最後大家擁抱在一起說:“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師總結:孤獨會讓人難過,我們要讓每一個人小朋友都不孤獨,不難過。

4、再次完整閱讀《我不願意孤獨》。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動反思:

?我不願意孤獨》,是講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來到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境,沒有小朋友一起玩,沒有朋友和自己說話,覺的自己很孤獨,孤獨就像是天上的風箏,只有自己一個人玩。他不喜歡孤獨,於是就決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獲得了快樂,贏得了朋友。

老師的情緒很重要,不要急,還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態度,不要急於求成。我想,以後如果孩子在一個課堂中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不要強壓,還是要在事後再設計一個能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從中彌補。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直線。曲折線。波浪線。螺旋線。

2、能大膽畫出各種線條。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畫好各種線條做以備示範,黑筆和畫紙。

活動過程:

一、預熱階段:

教師出示線條圖片。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些漂亮的線條嗎?他們叫什麼名字

二、圖形刺激

1、教師示範直線的畫法。

師:再畫直線時要注意筆不能晃纔會畫的漂亮。

2、教師示範曲折線的畫法

師:曲折線像鯊魚的牙齒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齒!

3、教師示範波浪線的畫法

師:波浪線也是一上一下,不過沒有尖尖的牙齒。

4教師示範螺旋線的畫法

師:螺旋線像蝸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創造表現

1、幼兒創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2、在教師的指導下畫出直線。曲折線。波浪線。螺旋線。

3、在操作過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即時糾正。

四、作品賞析

展示幼兒作品,說說自己畫了哪些線條。

將幼兒作品佈置在我是小畫家一欄。

小百科:直線由無數個點構成。直線是面的組成成分,並繼而組成體。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長度無法度量。直線是軸對稱圖形。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8

目標

1.能根據要求活動手指和手臂。

2.提高肢體動作能力的創造能力。

準備

一段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

過程

1.我會做。

――教師用手指着頭部說:“這是我的頭,你能摸到自己的頭嗎?”引導幼兒邊用手指頭部邊說:“這是我的頭。”

――教師手指其他人體部位,提出類似問題。

――引導幼兒閉眼做類似遊戲,如用手摸肩,用手碰背等。

2.向手挑戰。

――你能用盡可能多的辦法活動自己的手指嗎?

――啓發幼兒大膽創造,想出多種活動手指的辦法。如拇指繞圈動作,捻指動作,彈指動作,彈琴動作,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狀,等等。

――引導幼兒聽指令活動手指。如:你能盡最大可能張開五指嗎?使幼兒體驗手指充分伸展的感覺。

――你能用你的手臂做些什麼動作呢?

――引導幼兒聽指令接受挑戰。如:你能讓手臂像波浪一樣運動嗎?

3.做做手指操。

――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創編、表演各種手部動作,感受、體驗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帶領幼兒做手指遊戲(見附)。

建議

1.引導幼兒活動身體的特定部位,有利於探索人體運動的靈敏性、定向性,提高幼兒身體感知覺能力。

2.可運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人體各部位的遊戲。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9

活動目標

知道在河邊玩是十分危險的,自己不要到河邊玩,更不要將手或腳放到水裏。

活動準備

故事“小貓被淹”、小貓教具、磁力板。

活動與指導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被淹”。(附後)

2、教師在磁力板上畫一條大河,然後在磁力板上邊講故事邊演示。

3、小貓爲什麼會落入水裏,它碰到了什麼危險?

4、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帶着,自己不能到水邊玩,以免掉到水裏。

附故事:小貓被淹

小貓的爸爸和媽媽正忙着做飯,小貓一溜煙地跑出來,他跑啊跑啊,來到了一條小河邊。小河的水清清,嘩嘩地流,裏面還有許多小魚。小貓也將小手伸到水裏,他多麼想捉一條小魚啊,可是正當他再一次將手伸到小河裏時,他的腳下一滑,不好小貓掉到水裏了。小貓在水裏拼命掙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鴨子走過來,聽見小貓的呼救,急忙跳到水裏,將小貓救上來了。小貓再也不敢自己到水邊去玩了。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0

設計意圖:打擊樂器的不同聲音特質常常能吸引孩子們樂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構建總能激發幼兒廣闊的想象。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選擇了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並在形態上反差大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樂器的聲音、節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傾聽、欣賞、敲擊樂器和遊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及愉悅地進行音樂遊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刮琴、小鼓和手鈴,感知其強弱、快慢的聲音變化。

2、通過故事,瞭解角色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感受和蚊子不同的音樂特質。

3、愉悅地進行音樂遊戲活動,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刮琴、小鼓、教師和幼兒人手一對手鈴。背景音樂、靠墊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

師:寶寶們,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師生聽音樂做動作入場。

二、認識樂器刮琴、小鼓和手鈴,感知其聲音特點。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

2、逐一出示樂器,引導幼兒認識,通過傾聽樂器發出的聲音,感受其不同的音樂特質,並跟隨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鈴跳舞。

三、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人物與樂器的對應關係。

1、教師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通過小鼓輕聲敲擊表示在慢慢走路,重聲敲擊表示生氣地跺腳,手鈴的搖動表示蚊子來了,刮琴的演奏表示在不停地甩尾巴趕蚊子等。

2、提問,進一步明確樂器所表現的聲音形象。

l(輕聲敲小鼓)這是誰的聲音,在幹什麼?

l我們一起來學學走路吧。---師生一起跟着鼓聲學慢慢地走路。

l(搖動手鈴)誰來了?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搖動手鈴學蚊子飛。

l(刮動刮琴)在幹什麼?我們跟着琴聲一起甩尾巴吧(扭屁股)

l(重敲小鼓)你們聽,怎麼了?一跺腳,發生了什麼?引導幼兒表現蚊子被震暈後倒下的樣子。

四、音樂遊戲《與蚊子》。

老師將靠墊綁在屁股上,扮演,幼兒戴上手鈴,扮演蚊子。師生一起背景音樂的烘托下,聽打擊樂器的節奏愉悅地進行遊戲活動。

五、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和三位好朋友做了遊戲,他們是誰呢?----進一步鞏固對刮琴、小鼓和手鈴的認識。

2、讓我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遊戲吧。

3、師生隨音樂做動作結束活動。

反思:

在這節音樂活動中,我所選取的3種不同聲音特質的打擊樂器,與故事中動物的形象非常匹配,使樂器與故事角色之間構建出了完美的融合關係。手鈴、小鼓、刮琴以及有趣的動物形象,這些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元素,充分滿足了幼兒動作發展的需要和表現的慾望,因此,孩子們在表達對音樂的理解的時候,內容是豐富的,情感是由心而發的,過程是快樂而愉悅的。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1

教材分析:

手和手指頭可以做很多事。繪本《手和手指頭》的圖畫和文字都讓人更直觀地感受手的作用,手的各種動作也讓人心頭一暖,是一本引導孩子發現和感受手的作用的優秀教材。第一課時的重點即放在,發現和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通過“手可以……(做什麼)”句式的學習,用完整的話大膽訴說手的作用是活動難點。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可以……”完整句式訴說手的作用。

2、發現並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

活動準備:

豐富經驗:兒歌學習《小手小手拍拍》;左右手;剪刀石頭布;重疊;手指名稱;輕音樂、手的照片、小書輪廓。

活動過程:

一、有用的手

1、兒歌表演:《小手小手拍拍》

2、問答:“小手在做什麼事?”

根據回答展示繪本中的相應圖片:ppt第一張:帶有超鏈接的8張圖片同時展示,根據實際情況點擊放大。

小手會幫助我們……真方便。”

二、有趣的手

逐頁閱讀繪本《手和手指頭》的趣味部分:ppt第二、三、四、五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趣味細節。如:盪鞦韆、撓癢癢、螃蟹鉗子夾屁股等。

手會做……真有趣。”

針對回答給予對應動作鼓勵。

三、溫暖的手

配合背景音樂閱讀溫暖部分:ppt第六、七、八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溫暖細節。如:抓鬍子、牽手、摸頭等。

“小手會做……很溫暖。”

四、寶寶的手

1、乖乖的手

配合背景音樂,播放ppt第九張(幼兒乖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2、不乖的手

播放ppt第十、十一張(幼兒不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3、看着照片同伴訴說:我的手在做什麼。

4、將照片對應學號貼入小書輪廓,做成小書《手和手指頭新編》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2

活動目標:

1、喜愛自己的小手,喜歡做小手的遊戲。

2、認識小手,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

3、學習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識。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重點:

認識小手,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

活動難點:

初步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節奏歡快的音樂磁帶。

2、保護小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律動《小手爬》引出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手在身體上爬的動作,感受小手的活動。

2、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瞭解自己的小手,知道保護小手。

⑴認識小手,喜愛自己的小手。

通過觀察、感知和描述,知道小手上有手指、指甲蓋、手心、手背等,說一說:小手小手真可愛,1、2、3、4、5,五個手指頭。

⑵撓一撓小手,體驗小手遊戲的快樂。

撓撓自己的手心,撓撓同伴、老師的手心,說一說有什麼感覺。說一說:小手小手真好玩,撓撓小手哈哈哈,癢死嘍——

⑶瞭解小手的本領,懂得要保護自己的小手。

----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打手勢、敲電腦、拿東西、穿衣服……

----學習時幫助我們:握彩筆、捧書本、翻畫書……

----遊戲中會:玩玩具、彈鋼琴、做手指謠、做舞蹈動作……

3、學習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識,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⑴觀看圖片,瞭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識。

----不吮吸手指頭,不啃指甲蓋。

----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乾淨和美觀。

----天冷時給小手抹上護手油,戴上手套,以免皴裂或凍傷。

----不隨便將小手伸入孔洞或門縫,不拿鋒利或燙熱的危險物品,保證小手的安全。

⑵模擬洗手過程,擦上護手油,感知體驗保護小手的方法。

活動延伸:

生活中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並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的小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了律動引入---------認識、瞭解小手--------保護小手三個環節,主要採用了多通道參與法、遊戲法、談話法、感知體驗法等教學方法。

活動開始,教師帶領幼兒做小手在身體上爬行的小律動,來感受小手的靈活和有趣,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採用多通道參與法,引導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數一數、玩一玩等有趣的活動中來認識小手。而“拉拉勾”、“撓手心”、“手指謠”、“跳個舞”的小遊戲,能有效的吸引幼兒,引導幼兒活動的興趣,消除陌生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小手的本領,懂得要保護自己的小手。

最後一個環節是幫助幼兒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兒園的健康教學應與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結合。因此,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誤傷小手的視頻,引起幼兒對保護小手安全的關注。接着展開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手。爲避免空洞的說教,教師帶領幼兒模擬洗手動作,擦上護手油,通過親身的感知體驗,使幼兒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在活動結束時,我示意幼兒揮揮小手,用小手給客人老師再見,引領幼兒走出活動室。既能和活動開始部分相呼應,又能再次引發幼兒探索小手的`興趣,使幼兒在親切、和諧的氛圍中自然的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2.能說出爸爸大手的本領,爲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爸爸和幼兒在家裏一起準備好材料(在紙上畫爸爸一隻手的輪廓),帶到班上。

2.《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難點是讓幼兒說出爸爸的本領,爲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過程

1.手指律動,引起興趣。

老師與幼兒圍坐在一起,做拍手動作,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認識大手印。

教師出示一個大手印。

“老師這裏有一個手印,誰來猜猜手印是誰的?有什麼本領?”

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3.啓發幼兒說說爸爸大手的本領。

(1)請幼兒將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幼兒和爸爸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2)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領。

“爸爸的大手會做什麼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這麼多事情,可真厲害啊。”

“你們的爸爸棒不棒啊,你們的小手什麼時候能像爸爸一樣呢。”

4、大手拉小手。

“幼兒喜歡爸爸的大手嗎?我們怎樣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們在爸爸手旁邊放上自己的小手。”

播放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引導幼兒做拉手動作。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將爸爸一隻手的輪廓作品貼到牆上,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和爸爸的事。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4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番茄的顏色、形狀、味道。

2、學用刀具切番茄。

3、喜愛吃番茄,感受番茄的色彩美。

活動準備:

1、幼兒洗淨手進入活動室。

2、洗淨的大、小番茄、白糖。

3、塑料刀、砧板、勺子、盆子、小碗、毛巾、餐巾紙。

活動過程:

1、猜謎,引出番茄。

2、感知番茄的特徵。

番茄長的什麼樣子啊?(圓圓的,紅紅的。)

3、比較大、小番茄的不同。

出示小番茄,幼兒說出

它的特徵,比較與大番茄的不同。

4、製作糖拌番茄。

(1)“你們吃過番茄嗎?它是什麼味道的?” “今天我們來做小廚師,學做糖拌番茄。來嘗一嘗它是什麼味道的?” 教師出示做好的糖拌番茄,引導幼兒說出如何做。

(2)指導幼兒做糖拌番茄。旁邊用小番茄裝飾。

5、品嚐番茄。

嘗一嘗,說一說。提醒幼兒與他人分享。

活動延伸:

1、回家做糖拌番茄給爸爸、媽媽吃。

2、用其他顏色的蔬菜(如黃瓜、胡蘿蔔等)製作蔬菜色拉。

幼兒園小班手教案15

活動目標:

1、熟悉大鼓、串鈴、鋁板琴的聲音,初步學習使用串鈴(用臂部大肌肉帶動手腕搖串鈴)。

2、通過和蚊子的故事情節,瞭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並作出相應的遊戲動作。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6、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7、讓幼兒體會遊戲的樂趣,發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活動準備:

鈴鼓、串鈴人手一個,大鼓一面,鋁板琴一個、屁股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入活動室:遊戲:大狗熊與小

今天我們來做遊戲,學學大狗熊與小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講規則

大狗熊來了XXXX小來了XXXXXXXX——模仿遊戲。

(出示小鈴)大狗熊來了XXXX(幼兒做狗熊動作)小來了XXXXXXXX(幼兒做小動作)——聽小鈴指揮做動作。

二、講故事:《和小蚊子》,瞭解基本情節,初步感知遊戲。

(一)提問:

1、故事裏有誰?是怎麼走路的?——拳頭敲手、敲腿表現節奏XXXX

2、打起了瞌睡,誰來了?蚊子是怎麼飛的?蚊子看見了什麼?它們要幹什麼了?哇瑟!好可愛的屁屁呀,我們去叮叮吧!它們怎麼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對手臂帶動手腕震動表現節奏XXXXXXXX

3、醒來了用尾巴趕蚊子,它是怎麼趕的?——用指揮動作表現:的兒~~~~~的兒~~~~~

4、生氣了,一跺腳,咚!蚊子怎麼了?——“死掉”,吐舌頭,手放腿上。

(二)教師提醒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師幼遊戲(用的圖片)

三、瞭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

1、老師請來了三位朋友,他們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聽聽這是誰的聲音:……。——瞭解樂器和角色的對應關係。

2、你們來做小蚊子,幼兒每人拿一個串鈴輕輕搖動,表示蚊子飛,在老師的提示下知道搖動手臂。——初步學習使用串鈴。

3、在老師的提示下請幼兒表演蚊子的節奏。(結合圖片)

4、用樂器來表演故事

四、結束:今天我們和小鈴、大鼓、鋁板琴作了遊戲,他們累了,我們讓他們回家休息。——整理樂器。

附:故事:有一頭,長得可大拉!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羣蚊子飛來了,它們發現了的屁股,說,“哇瑟!好可愛的屁屁呀!我們來叮叮它吧!於是,蚊子們們就圍者的屁股叮了起來,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的兒~~~~~的兒~~~~~”蚊子被趕走了,又打起了瞌睡,剛睡着,蚊子又飛了回來,只好又用尾巴趕。就這樣,趕了一次又一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嚇死拉。

活動反思:

通過遊戲,寶寶們在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上,大膽用動作、表情表達了自己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了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直到遊戲結束,寶寶們仍意欲未盡,於是我將活動進行了延伸,將目標要求做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引導幼兒在扮演“”時,要求步伐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使他們在音樂的氛圍中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