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精】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

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活動準備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瞭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着“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小螞蟻爲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裏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爲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裏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通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纔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大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換毛——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等。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瞭解。

四、教師總結

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爲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

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第一階段教學

科學:各種各樣的蔬菜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幾種蔬菜,知道其名稱和外形特徵。

2、豐富幼兒相應知識,引導幼兒學會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稱分類。

活動準備:芹菜 蘿蔔 白菜 花菜 玉米 茄子實物各一

各種蔬菜圖片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今天蔬菜寶寶們要開一個聯歡會,想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參加,你們願意嗎?

二、集體學習活動

1、分別出示各種蔬菜,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蔬菜,聯繫生活經驗說說它們的外形特徵和各種吃法、味道等。

2、蔬菜寶寶們都出場了,可是,它們卻爲了“比誰的貢獻大”吵起來了。有的說:“我的貢獻比你大,人們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說:“我的貢獻最大,我開的花人們最愛吃,營養可豐富了。”就這樣,它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了,誰也不肯讓步,怎麼辦呢?

3、小朋友們快來做調解員,幫它們分分類、評評理吧!

4、教師手拿實物,以蔬菜寶寶的口吻分別介紹自己的特點:

芹菜:我是芹菜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杆(莖),我的杆又鮮又嫩又好吃。

蘿蔔:我是蘿蔔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根,我的根營養豐富,還有殺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葉,我的葉子又大又白又水靈,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花,我的開的花好看又好吃,還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果,我的果實又黑又亮,營養也很豐富。

玉米:我是玉米寶寶,人們最愛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噴噴的,可好吃了,人們還說我是一種保健食品呢。

5、它們都作了自我介紹,小朋友們來給它們評評理吧。

(引導幼兒認識蔬菜的根、莖、葉、花、果、籽六種不同組成部分,知道各種蔬菜都可以爲人們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種蔬菜的營養都很豐富)

6、蔬菜寶寶們說: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評得也很有理,它們都成了好朋友,高高興興地去參加聯歡會了。

三、分組學習活動

蔬菜寶寶還有許多好朋友,你能幫它們分別找到好朋友嗎?

(引導幼兒按蔬菜不同組成部分分類)

四、評價活動

請分得又快又對的一組幼兒選一名代表上來演示,師作適當評價。

第二階段教學

活動目標:

1、理解收割各種植物的聲音及各種聲音的表現方式,引起幼兒對拼音的興趣。

2、引導幼兒注意各種植物的採摘方式,體會不同的動作。

活動準備:

大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上次我們幫了蔬菜寶寶們的大忙,那麼,你知道這些蔬菜是誰種嗎?它們又長在哪裏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有關蔬菜寶寶的大書,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封面閱讀

1、封面上有誰?他們要到哪裏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後再出示書名《爺爺和我去菜園》)

三、逐頁圖畫加文字閱讀

第1頁:你看見了些什麼?(讓幼兒在充分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聯繫前一活動經驗自由講述,引導幼兒猜測割韭菜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再出示文字,幼兒指讀)

第2頁至第6頁引導方法同前,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動詞和收割時各種聲音的表現方式。

第7頁:我收割了這麼多蔬菜,會對爺爺說什麼?爺爺又會對我說些什麼呢?

第8頁(關鍵頁):你看見了一棵什麼樣的植物?畫面上的我在想什麼?(激發幼兒想發明的願望)

四、再次逐頁閱讀,結合讀本邊說邊學做各種蔬菜的採摘動作。

五、爺爺菜園裏的菜品種可真豐富,你還看見過哪些蔬菜,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們採摘下來,下次我們一起來分享。

第三階段教學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讀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創編活動。

2、豐富幼兒相應的對動詞和象聲詞的描述。

3、培養幼兒想像力及對拼音的興趣。

活動準備:大書 小書 各種蔬菜卡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活動:出示大書,逐頁閱讀。

二、小書閱讀

1、引導幼兒指讀文字,嘗試劃讀。

2、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翻書,愛護圖書

三、創編活動:

1、你還知道哪些蔬菜的收割方法,我們一起來編一編,學一學。

(根據幼兒創編內容及時出示不同蔬菜卡片,引導幼兒說出蔬菜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稱和收割方法,創編與讀本句型相似的句子,師可及時記錄幼兒的創意)

2、引導幼兒發揮想像,用卡片做出一棵長滿各種蔬菜的植物,並套用句式表達。

延伸活動:自制圖書。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幼兒升入大班以後就成爲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這一角色的轉變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長大的自豪感。該活動意在指導孩子們用科學的測量方法發現自己在身高和體重上的變化,形象地感知到自己長大一歲了。指引幼兒嘗試運用不同工具和方法測量身高、腰圍等,激發幼兒自主展開探索活動,讓幼兒在與夥伴相互測量的過程中,學習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法。長大是一個過程,希望通過活動幫助、促進幼兒獨立、自信、自主意識的建立,並使這些品質一直伴隨幼兒成長,爲其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繩子、毛線等測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2.學習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法。

3.感受相互測量的樂趣,感知相互之間的差別。

活動準備

1.幼兒每組一張身高記錄紙,一張胖瘦記錄紙,一盒水彩筆。

2.長短不一的尼龍繩、毛線繩若干:提早在相應高度的牆上貼上白紙。

3.《高人走,矮人走》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音樂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伴隨《高人走,矮人走》音樂,帶領幼兒交替變換動作做踮步、屈腿下蹲走等進入活動室。

(評析: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感受高、矮的變化,激起幼兒對高矮的探究慾望。)

學習測量身高的方法

1.小朋友們,剛纔我們跟着音樂模仿了高人走、矮人走,我們班小朋友個子一樣高嗎?誰最高?

幼兒自由討論、推薦出自己認爲最高的小朋友。

2.什麼方法可以知道身高?還有什麼方法?

幼兒提出測量方法:背靠背比一比;用東西量一量(尺子、繩子、本子、書……);靠牆比一比。

幼兒每說出一種方法,教師就請幼兒上前來試一試。

提示幼兒在測量時注意:①站直;②從下往上沿身體中間脊柱部位測量;③靠牆比時兩人站在同一位置。

3.組織幼兒分成5組嘗試測量身高,並在記錄紙上記錄測量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①小朋友們學會了這麼多測量身高的方法,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測量一下身高。

②出示身高記錄表,激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測量結果。

③請各組幼兒按從高到矮排隊,檢測剛纔的記錄是否正確。

探索測量胖瘦的方法

1.教師指導幼兒思考:想知道夥伴的胖瘦應當測量哪裏。

2.請幼兒互相探索測量方法。

提示幼兒在測量時注意:測量腰圍時應注意從哪個地方開始測量,到哪個地方結束。

3.組織幼兒測量腰圍。

幼兒自由取尼龍繩、毛線繩等不同長度的“量具”測量彼此的胖瘦(腰圍)。

教師巡迴指導並提示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評析:《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上兩個環節,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中運用多種方法測量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胖瘦,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同時將身高和胖瘦記錄表設計成兩張獨立的表格,並在每次測量活動時分發相應的記錄表格,避免了幼兒出現記錄上的混淆和差錯。)

健康教育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可以使自己長高、長胖,怎樣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評析: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不挑食、不貪食、勤鍛鍊、保證充足的睡眠等好習慣的重要性,使本次活動得到昇華。)

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操作各種不同材料(書、本子、鉛筆、枝條、紙等),在活動室測量室內物品,到戶外測量大樹等。

2.在益智區投放皮尺、直尺等長度測量工具,教幼兒學習精確測量和認讀。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基礎學科的基礎,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發展學前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數學教育在學前兒童教育的整體結構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在成人或者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孩子自身活動對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及空間形成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主動建構數學概念形成數學能力的過程。

二、活動目標:

1、能根據情境中鳥兒的不同數量列出相應的算式,學習8的減法,理解其意義。

2、.能用語言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以及方法。

3、通過遊戲讓幼兒學習8的減法運算。

三、活動準備:

1、8的加減法算式卡片;雪花飄若干

2、幼兒用書第二冊第18~19頁四、活動導入:

複習8的組成和加法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玩一個"碰球"的遊戲,好不好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碰球"遊戲,複習8的組成)

2、教師:玩完了"碰球"遊戲,我們來玩"看誰數的快"遊戲,看哪個小朋友說的又快、又正確!

(教師出示8的加減法算式卡片,請幼兒快速說出得數,比一比看誰說得快。)

五、活動過程學習8的減法。

1、教師分發幼兒用書課本,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教師:小朋友們,誰能告訴老師,小鳥有什麼不同?

(啓發幼兒討論小鳥有什麼不同。)

2、教師出示第一幅掛圖。

教師:孩子們,圖上有一羣可愛的小鳥,他們一樣嗎?(不一樣)哪個地方不一樣?

請幼兒舉手回答(有的黃色,有的紫色,有的藍色,有的大,有的小)。

3、啓發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中小鳥的不同,寫出減法算式。

教師:我們來看一下畫中的小鳥,我們看有幾隻小鳥?飛走的有幾隻?那這道題要求我們算什麼?誰能根據這個條件列一個算式?8-1=7 8-7=1你在這幅圖上還發現了什麼?要怎麼樣列算式呢?8-2=6 8-6=24、教師出示第二幅掛圖。

教師:第二幅畫小鳥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來看一下小鳥的顏色,小鳥的大小,又能列出什麼算式呢?

(根據顏色、大小)8-3=5 8-5=3 8-4=45、教師出示8的減法算式卡片,讓孩子們知道減法之間的祕密,總數減去一個部分數等於另一個部分數,最後全體幼兒算出得數。

六、活動延伸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接雪花片》的遊戲。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8的加減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接雪花片的遊戲吧!

教師將8個雪花片向上拋,然後用手接住其中的一部分,請幼兒數一數落下幾個雪花片,然後猜一猜老師手中接住幾個雪花片。

2、教師:剛纔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了遊戲,現在小朋友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做遊戲吧!

請幼兒自由結合兩兩一組,一人拋雪花片一人猜得數,遊戲反覆進行,可以交換角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細緻觀察、遷移經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進行破案。

2.感受對人物、場景等的觀察在偵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動物的腳印。

材料準備:課件,幼兒偵探卡人手一張,筆若干,偵探道具(眼鏡,放大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幼兒猜測,激發幼兒推理的慾望。

1.引導語:老虎媽媽開了一間開心超市,生意可好了,每天來買東西的顧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老虎要整理貨物,清點商品數量。

2.幼兒對照自己的清單卡,記錄數量。

引導語:老虎媽媽請小朋友們幫忙清點貨架上的商品,覈對一下貨架上的商品和單子上的數量是否一樣?算出來的單子仔細觀察一下,發現什麼問題?

3.小結:貨架上少了1罐蜂蜜、2個蛋糕、3瓶牛奶。

4.提問:那少了的1罐蜂蜜,2個蛋糕,3瓶牛奶可能會是誰拿走的呢?

師:你們說得都有可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偵探,一起去超市找找線索吧!

(二)依據線索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圈定嫌疑人。

1.線索一:腳印。

(1)引導語:在案發現場,我們發現了一些腳印,腳印分別是哪幾只小動物留下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2)引導幼兒將留下的腳印與相對應的動物找出來,並在偵探卡的第一行做上記號。

2.線索二:帽子。

(1)引導語:除了腳印,還留下了什麼線索?帶着帽子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監控裏發現了這些小動物帶着帽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片,仔細找找看。

(2)請你們把帶帽子的嫌疑人也找出來,在第二行裏做上記號。

3.線索三:目擊者。

(1)引導語:除了發現的腳印和戴帽子外,我們還找到了一位目擊者。

(2)目擊者:我看見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的人帶着黑色墨鏡急衝衝地拿着東西就跑走了。

(3)引導幼兒根據線索觀察圖片,並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偵探卡的第三行。

(三)幼兒嘗試整合推理出的線索指定嫌疑人並結案。

1.思考:根據線索找到了這麼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誰最有可能是拿走東西那呢?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偵探卡,想一想並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推理:

引導語:要滿足以上三條線索的動物纔是最大的嫌疑人,誰是最可能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呢?。(雞)

3.結案,瞭解真相。

師:你們都說雞的嫌疑最大,雞可能就是拿走東西的人。那雞爲什麼會拿蜂蜜、蛋糕和牛奶呢?

師:那我們一起去問問雞媽媽,聽聽雞媽媽會怎麼說。

小結:原來真的是雞媽媽拿的東西,幫助別人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去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今天小偵探們的表現都不錯,幫助超市主人老虎媽媽破了案,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仔細觀察,遇到事情多動腦筋,相信你們會是個厲害聰明的小偵探家。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閱讀區投放有關找不同、走迷宮等益智性的書籍,激發幼兒進行探索與思考。

2.家園共育:請家長有機會可以帶幼兒去體驗偵探遊戲。

活動反思:

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導入“小伴龍”,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讓幼兒扮演“小小偵探家”幫助小伴龍找出嫌疑人,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進行破案,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動腦筋想問題尋找答案。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夠通過線索找出對應的嫌疑人,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結合三條線索進行推理時,部分幼兒沒有推理出雞媽媽是最大的嫌疑人,可能是幼兒沒有抓住“要滿足以上三條線索的動物纔是最大的嫌疑人”這個條件。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找到的線索結果並進行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現燈泡發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初步瞭解其特性。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麼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麼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麼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爲是那二樣?最好能說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麼不亮?

3.發現:創設情景,操作中發現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爲什麼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爲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爲什麼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係。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爲,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亮,有塑料包着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亮。是不是這樣?(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現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①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後燈泡着?哪些不亮?然後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裏。”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③師**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爲亮的,幾個孩子認爲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說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爲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爲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爲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爲亮?

④幼兒操作,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現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係。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鑽、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裏,看一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爲什麼?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麼材料能導電,什麼材料不能導電?

小百科:一般認爲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亦在1810年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在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爲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係。

【活動準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爲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係。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去小貓家做客”,初步感知上下。

(以開放性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樂說的空間;並通過讓幼兒觀察,使幼兒自己找線索,發現是小貓的家,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1.請你說說這是誰家?(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方位概念,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

2.貓媽媽家有什麼?牀上有什麼,牀下有什麼;桌子上有什麼……

二、 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進一步感知上下。

以情境貫徹其中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本環節以畫面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幼兒面前,便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1.以“小貓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小貓分別藏在哪裏?

2.再次以其他動物“捉迷藏”形式,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們在哪裏?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通過送“小動物回家”不僅讓孩子們再次感知“上下”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與責任心。

3.以遊戲“小動物回家”形式,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把小動物送回家。

三、幼兒操作,鞏固上下方位。

數學既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在本環節教師爲幼兒提供了幼兒比較喜歡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各種毛絨玩具供幼兒操作,全體幼兒能夠在老師的指令下鞏固方位“上下”,通過操作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已經充分感知並理解了方位“上下”。)

幼兒每人分一個毛絨玩具,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完成,分別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椅子下面,手心上面,桌子下面,頭頂上面等。(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由於數學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又具有形象性,所以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數學,提高了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上下,並能夠區分上下。

2.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能夠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徵,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經驗。操作活動,不僅是讓幼兒觀看教師的演示和直觀的圖像以及聽老師講解,更要把內容設計成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數學的關係,獲得數學經驗。爲了讓每個孩子能夠充分操作,我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毛絨玩具,聽老師發出指令,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再次鞏固方位“上下”。如:“把玩具放在頭頂上面;放在桌子下面;放在手心裏;放在頭頂上……”這樣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尋找、操作等活動,讓幼兒體會物體與自己的方位關係。這就是運用遊戲提升學習難度和要求,在做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第三環節以小動物找家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而不只是說:“下面、上面”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我們班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不斷豐富,他們變得越來越好奇好問。最近,我發現班上的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紙,產生了興趣。常常有孩子帶紙到幼兒園來玩,還用紙折出了不同的東西。《綱要》裏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並努力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設計了生成活動《紙》。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經驗。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目的:

1.通過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有積極探索的慾望。

2.通過嘗試操作對不同質地的紙進行比較,感知紙的特性,瞭解紙的一般用途。

3.通過活動豐富生活經驗,培養操作和實驗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對各種紙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一些紙製品。

2.物品:面巾紙、圖畫紙、塑料包裝紙、報紙、宣紙、掛曆紙、牛皮紙同樣大小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紙

1.請幼兒介紹各種紙的名稱、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

二.嘗試活動(一):運沙

1.提出問題:如果請你們用紙來運沙,你們會選哪一張紙?爲什麼?

2.幼兒討論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中注意的問題:

運沙時不能用手託,注意保持活動室的衛生。

4.幼兒嘗試用紙運沙。

5.說說我的發現:

A.塑料紙、圖畫紙、掛曆紙、牛皮紙運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紙、宣紙運沙不好,容易破。

B.把紙折成容器運沙更方便。

三.嘗試活動(二):運水

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運的不是沙,而是水,你們會用什麼紙?

2.幼兒討論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多次嘗試運水。

A.不把紙折成容器,你們能用它來運水嗎?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行呢?

幼兒嘗試運水。

B.如果折成容器來運水,哪種紙折的容器最好?

幼兒嘗試運水。

4.說說我的'發現:

A.如果不將紙折成容器運水,面巾紙、宣紙吸水性強,可以運水,但是運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爛。

B. 把紙折成容器後運水好,但是要選吸水性差的紙,紙吸了水以後容易破。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真絲織物與蠶絲的關係。

2、知道抽絲的簡單步驟,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絲的長度。

3、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活動準備

1、爲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蠶繭,一杯熱水,小蘇打,小竹條,幾種繞絲的工具:紙筒、纏線板等。

2、有關養蠶知識、抽絲錄像、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3、絲巾一條,幾種繞絲的工具。

4、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瞭解蠶絲的作用

1、出示絲巾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說說這條“絲巾”是什麼材料做的?(幼兒猜想)

2、教師

這條絲巾是這種叫蠶絲的材料紡織而成的(出示蠶絲)

蠶絲是一種優質的紡織原料。

3、蠶絲還可以做什麼呢?

(1)幼兒猜想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2)幼兒再次回答:蠶絲可以做領帶、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討論蠶絲的來歷

1、誰知道蠶絲怎麼來的?

幼兒回憶已有認識:蠶絲是蠶吐出來的。(蠶繭只是蠶蛹的保護體)

2、觀看有關養蠶圖片

3、教師

三、抽絲活動

1、觀看錄像,初步瞭解抽絲方法

(1)想一想人們是怎麼把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呢?

(幼兒猜想抽絲的方法並實踐)

(2)小朋友講了許多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方法,蠶繭究竟是怎麼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蠶絲的呢?(觀看錄像)

(3)請幼兒說出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教師:

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

我們把對蠶繭進行處理變成絲這個過程就是抽絲的過程。

2、指導幼兒抽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當一回抽絲工人,我們來抽絲。

具體方法: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學習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1)摘亂絲(看錄像)

提問:現在誰來做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怎樣摘亂絲?

(個別幼兒操作)。

(2)制溶液:是將小蘇打浸泡在熱水裏。

這個溶液是小蘇打溶液。

這個溶液內小蘇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溫度高低都將影響蠶繭抽絲效果。

由於溫度比較高,所以熱水就由老師來倒。等會在操作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安全,別被燙傷了。

(3)浸泡:

讓蠶繭浸泡在熱水裏充分浸泡,爲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蠶繭壓入水中(出示圖片),直到蠶繭表面有一些絨毛出現爲止。

浸泡時間大概爲1分鐘。

(4)挑絲頭抽絲:

師:當我們挑絲時發現有好多條蠶絲一起粘在上,此時,就需要我們把蠶絲進行,並找到絲頭。

(5)有什麼好的方法?

幼兒自由發表抽絲挑絲頭的方法,並作好記錄(用表1)

請看蠶絲的錄像。

3、幼兒示範抽絲

學會找絲頭抽絲了嗎?老師這裏剛好還有一個浸泡好的蠶繭,誰來試試找出絲頭,請幼兒來做。

4、指導纏繞

當我們找到絲頭以後,我們要將絲線粘在繞絲的工具接着開始纏繞。

(幼兒說一說自己猜想纏繞工具,並作記錄。用表2)

5、幼兒小組抽絲活動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吧,但老師有一個幾個要求:

比一比哪個小組抽的好、抽的長;

安靜操作,當音樂響起活動停止;並在音樂聲中材料。

(2)幼兒操作,並做記錄,教師指導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組繞絲工具與挑絲的方法,知道幾種纏繞工具的好處與壞處。

1、大家都把絲抽了出來了,但是大家纏繞用的工具不一樣,請每個小組介紹本小組的工具,

出現了什麼問題,爲什麼?(幼兒討論原因)調整自己的記錄。

2、請每個小組介紹挑絲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並調整記錄。

3、教師

我們的抽絲還真得離不開耐心、細緻。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

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爲“纖維皇后”。一般的蠶繭長度都在1000—3000米之間往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抽完。

古代人們爲了解決抽絲時間長的難題,他們創造了各種抽絲機器。

活動延伸:

1、測量蠶絲長度並作記錄。

2、相關知識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

3、鼓勵幼兒到科學角繼續學抽絲的方法,探究抽出好絲的方法。

4、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幼兒查閱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的有關資料,瞭解絲綢之路的由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背景:

本活動選自大班教材《我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生活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如本活動中水的三態變化,蘊含着深刻的科學道理。幼兒又非常感興趣,平時遇到雨天,有孩子就會問雨是從哪來的,冰是由什麼變的等問題。幼兒對此類科學現象非常好奇,並且也有一定的求知慾,所以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故事、實驗等方式來更直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變化。

2.能安靜傾聽故事,並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冰塊、幹、溼毛巾、水杯、水、電水壺、小水滴變化過程幻燈片等。

知識準備:小朋友對於水的三態有一點點了解。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1.教師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裝的),並提問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是一杯水。

師:恩。那水會變成什麼呢?

幼:水會變成冰。

2.教師出示冰塊師:那水是怎麼變成冰的呢?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們知道雨是從哪兒來的嗎?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4.教師出示幹、溼毛巾師:王老師這有兩條毛巾,請你來摸一摸它們有什麼區別?

幼:一條是溼的,一條是乾的。

師:你們說,溼毛巾怎麼讓它變幹呢?

幼:放在太陽底下曬曬。

幼:放在火上烤。

師:溼毛巾變幹了,原來溼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結剛纔我們小朋友說了一些有關水的變化,水一會變成冰,一會變成水蒸氣,它到底是怎麼變化的呢,爲什麼會變化,現在請小朋友來聽聽這個《小水滴旅行記》的故事,聽完以後你也許會明白了。

(第一環節讓幼兒瞭解水是會變化的,並根據經驗講述水的變化形式。)二. 欣賞故事,理解內容,初步瞭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師:故事聽完了,告訴我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

2.教師提問,幫助理解故事師:一開始,小水滴們想做什麼?它們是怎麼對大海媽媽說的?

師: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了什麼?

師:小水滴飛啊飛啊,感覺冷了,它們三個一夥,五個一羣抱在一起,變成了什麼?

師:小水滴的身體變沉了,它又變成了什麼?爲什麼會變成雪花?

師: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一共經歷了幾次變化?

3.看小水滴變化幻燈片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吧4.總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也就是水的三態變化過程。可是對於水到底在什麼條件下變什麼,具體應該還很模糊,老師來做幾個實驗,讓你們更清楚的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故事來了解水的三態變化)三.做實驗,讓幼兒直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做實驗, 幼兒仔細觀察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看看水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把一塊冰塊投進一杯開水中,幼兒發現冰塊很快就沒了,杯子裏的水上升了。然後再把那杯水再放進電水壺燒,水燒開時有熱氣冒出來,熱氣遇到冷玻璃,又變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進冷凍室,水又會變成冰。

2.師:小朋友,你們剛纔看清楚水的變化過程了嗎?

3.教師小結:

水會隨着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水在很冷的時候會結成冰,冰遇熱又變成了水,水再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又會變成水。

(第三環節讓幼兒通過看實驗,更加清楚的瞭解水的三態變化)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把這個活動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而且想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後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聽完後,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於水的三態(液態、固態、氣態)也是稀裏糊塗,根本不能通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變化。也有老師也說別的班級就這節課也用的自主閱讀的形式來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學領域來上是相當困難,要對幼兒做大量的知識鋪墊。他們建議我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語言也不優美,也算不上經典,也難上。後來經師傅提點,說還是定位在科學、語言,因爲這個活動本身就屬於"我身邊的科學"這一大主題,還是上成科學爲主比較順當,於是我才決心以科學爲主,師傅給了我一些建議後,自己設計教案,把每一句要說的話,小朋友可能產生的反應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寫下來了。尤其是那些引導語和過渡語,我想了很多,總覺得不太好,寫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課堂語言簡練又能讓幼兒聽明白。

在一開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讓小朋友想水會變成什麼,然後順着他們說到的展開我早已準備好的問題,在第一環節時,幼兒發言不積極,可能和我引導語、設計的問題有關。接着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安靜傾聽。然後通過回答我提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因爲我的問題有些不好回答,幼兒沒反應,所以我當時把準備好的一個問題分解成了幾個,於是就給人很囉嗦的感覺,語言就不精煉了。在第二環節的最後,我就是預測到幼兒可能還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幾次變化過程,所以根據故事我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幻燈片。幼兒在欣賞幻燈片時很開心,可是不知他們是否真的通過看幻燈片理解小水滴旅行過程中的變化了。所以我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讓幼兒再次理解水的三態變化,通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慾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們在設計幼兒園科學活動內容中,既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又要貼近幼兒生活,還要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對號入座”在生活中很常見,如:看電影、看比賽、坐火車、乘飛機等都涉及座位號的對應,我將其作爲大班幼兒的學習內容,既符合了大班幼兒數學探究的需求,也符合幼兒在生活中的現實需要,有助於他們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爲了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活動中我將暢遊賓果小鎮作爲主線,爲幼兒創設不同的遊戲場景,並用電教化的教學手段將生活中不能呈現的場景再現課堂,讓幼兒在遊戲中解學生活實際問題。

活動目標

1.體驗成功找到相應座位的樂趣。

2.瞭解票面上“排”與“座”的意義。

3.嘗試根據座位票上的條件進行對號入座。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票面上“排”與“座”的意義。

活動難點:嘗試根據座位票上的條件進行對號入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瞭解電影票。

物質準備:希沃課件、游泳館票16張、高鐵票16張、高鐵車廂分佈圖4張、固體膠16個、車廂立牌4個、盤子4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主題,引出一起暢遊賓果小鎮這個主題。

1.小朋友們,看,這裏的座位已經擺成了兩排,請小朋友們找個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跟後面的老師們打聲招呼,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

2.今天老師要邀請你們一起去賓果小鎮玩。

二、在暢遊賓果小鎮的遊戲情境中認識“排”和“座”,初步理解“排”和“座”的意思。

1.第一站:電影院

(1)瞭解電影院的座位分佈圖,知道“排”和“座”。

(2)認識電影票,能從電影票中找出相應的座位。

(3)說一說、找一找座位。

請小朋友們說一說這個座位是幾排幾座?

(音頻)咦!是誰在哭啊?原來是小女孩找不到座位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電影票。

她應該進幾號影廳呢?請小朋友來幫她找一找,你是怎樣找的?先找什麼?

(音頻)有一位小男孩也找不到座位了,誰來幫幫他。

小結:我們進電影院看電影時,要先找對影廳,對應電影票先找排,再找座。

2.第二站:游泳館

(1)瞭解游泳館的座位分佈圖。

(2)根據自己手中的游泳比賽觀看票,找到相應的座位。

(3)幼兒互相檢驗票與座位是否對應。

小結:我們進入較大的場館時,要先找對區域,再對應票先找排,再找座。

3.第三站:高鐵站

(1)瞭解高鐵車廂及車廂裏的座位分佈圖。

(2)根據高鐵票找到正確的車廂及座位。

(3)運用希沃投屏檢驗票與座位是否對應。

小結:我們乘坐高鐵時,要先找對車廂,要對應票先找排,再找座。

三、活動延伸

能將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今天小朋友們學到了很多本領,能根據票找到相應的座位,希望小朋友們在和家人一起看電影、看比賽、坐火車、乘飛機時,能走在家人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還要幫助家人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找到座位哦!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容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孩子對序數己有了初步的經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爲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帶着這個問題我設計了”暢遊賓果小鎮”這節大班數學活動。這個活動既符合了大班幼兒數學探究的需求,也符合幼兒在生活中的現實需要,有助於他們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本次活動設計了三站,主要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開展活動,第一站電影院,首先是引導幼兒瞭解電影院的座位分佈圖,充分使用電教課中的拖拉、聲效、電子筆等功效,讓幼兒在操作中知道“排”和“座”,在說座位和找座位中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站游泳館,在情境中,孩子們集體現場看票找座位。第三站高鐵站,採用分組操作的方式讓幼兒現場看票找高鐵座位,並採用希沃投屏的方式,集體一起檢驗座位。整節活動我巧妙地運用希沃白板的拖拉、聲效、超鏈接等功能,很有效地幫助幼兒學習,達到目標,讓幼兒更有興趣。我想這纔是電教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體現,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實現人機互動,真正做到幼兒爲主體的綱要要求。

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以下幾點

1.既然是電教課,教師能使用常見的電教功能並應用於教學中,還有些電教功能還需要教師多多探索與發現,讓這些電教功能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活動。

2.幼兒集體驗證時,可以用小組形式驗證避免遺漏個別錯誤的小朋友。

3.教師應引導幼兒養成學說完整一句活讓孩子們走到前面來,等到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了座位後,再將票進行交換,讓孩子反覆練習。

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幼兒解決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有效遷移。通過本次活動,我希望使幼兒能將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充分展現活動的可持續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一、設計意圖。

陀螺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一種玩具。看看我們的活動區角落,常有孩子三五成羣地聚集在一起,爲那小小的轉動的陀螺而驚歎、沮喪、興奮、不服氣。轉動的陀螺裏藏着好多祕密,我們的孩子對於祕密的探索慾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會發現,裝飾了漂亮花紋的陀螺轉動起來特別炫目。其實,旋轉的陀螺裏.這些花紋與轉動還有着好多聯繫和奧祕呢!基於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嘗試給孩子搭建平臺,讓孩子在活動中大膽探索,理解生活中“處處是科學”。

二、活動目標。

1、嘗試用點和線裝飾陀螺,探索並發現點、線的排列方式不同,陀螺旋轉時點、線的變化就不相同。

2、運用觀察、比較、預測、驗證等方法探索陀螺旋轉的祕密,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體驗遊戲中探索發現的樂趣,培養合作和競爭意識。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畫畫轉轉,嘗試用點和線設計出能轉許多圓圈的陀螺,積極探索,大膽表現。

2、難點:探索、感知旋轉時陀螺上面線條變化與線條排列方式的關係。

四、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

2、物質準備:“花兒”陀螺(圖一);各種陀螺(成品、半成品)若干(圖二);示範圖三張(陀螺展示欄、總記錄表、陀螺“領獎臺”)(圖三);投影儀、筆、記錄表、籃子、獎品陀螺等。

3、背景音樂《單簧管波爾卡》。

五、活動過程。

1、出示“花兒”陀螺,初步感知旋轉的陀螺上“圖案變圓”的現象。

2、指導語:小朋友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漂亮的花兒旋轉起來變成陀螺會是什麼樣子呢?

3、幼兒挑選喜歡的“花兒”陀螺,自由玩轉,教師個別指導,如“你的陀螺上是什麼圖案,轉起來之後你看到了什麼”等。

孩子們先玩一玩、看一看,發現陀螺的特別之處,激發興趣,有效導入。

4、畫畫轉轉。嘗試用點和線設計出能轉許多圓圈的陀螺。

(1)出示面上有點、線標記的陀螺,交代任務:在兩分鐘內,嘗試用點、線裝飾陀螺,讓它轉出許多圓圈。

評析:任務由簡入手,清晰明確的要求讓孩子躍躍欲試。

(2)幼兒人手一陀螺面進行裝飾,完成後用火柴棒自制陀螺並旋轉。

簡單的兩個步驟,讓孩子體驗到親身參與的成功感,激發了探索的興趣。

(3)幼兒展示設計好的陀螺,教師任挑三個請個別幼兒旋轉,集體檢查驗證,如果都成功,任務就算完成。

評析:重點從旋轉流暢度方面進行集體講評,既是檢查又是爲下面的活動做鋪墊。

5、猜猜試試,探索旋轉時陀螺上面線條變化與線條排列方式的關係。

(1)討論:是不是陀螺上線條越多,旋轉出來的圓圈就越多。

①出示畫有一個點和一根線條的陀螺,引發幼兒猜想能轉出幾個圓圈,並驗證。

先猜想,後驗證,吸引孩子更投入地探索、驗證自己的想法。

②出示畫有5種不同排列方式的陀螺記錄表,幼兒猜想,教師記錄。

指導語:如果陀螺上不是一條線,而是兩條線、三條線或者更多,旋轉的時候會轉出一個圓圈還是轉出幾個圓圈呢?

探索要求逐步提高,但是有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興趣濃厚,用層層鋪墊將難點巧妙轉化,孩子更容易接受。

③幼兒四人一組,互相合作玩陀螺,探索、發現並及時記錄結果。(圖四)

指導語:老師給每一桌都準備了這五種陀螺和一張記錄表,四個人一組互相合作去試一試,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合作玩一玩,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④小結:大家記錄的結果都一樣,l號、2號、3號和4號陀螺轉起來後只能看到一個圓圈。看來並不是陀螺上的線條越多,轉出來的圓圈就越多。圓圈的多少是和線條的排列方式有關係。

及時小結,能讓孩子對先前的探索過程有個梳理。

(2)遊戲“陀螺挑戰賽”,探索用直線裝飾陀螺,旋轉時卻看不到圓圈的方法。

指導語:咦?5號陀螺上也有線條,它轉起來怎麼就看不到圓圈呢?

①問題地拋出,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過渡。

②幼兒自由猜測後,進行“陀螺挑戰賽”,要求:用直線裝飾,設計出旋轉後卻看不到圓圈的陀螺,注意裝飾方法要和5號陀螺不一樣。本次比賽設冠軍三名,亞軍五名,其餘爲季軍。製作成功的陀螺將展示在“領獎臺”上。

③教師出示“領獎臺”,幼兒探索操作並展示。

“領獎臺”的適時出示,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吸引孩子更主動參與。

④小結:原來,用經過圓心或者從圓心出發的直線裝飾陀螺,旋轉之後是看不到圓圈的。

⑤頒發獎品,激發幼兒對陀螺再探索的慾望,活動結束

指導語:其實,陀螺裏的祕密還有很多很多,就藏在你們的獎品裏。我們一起出去玩一玩、找一找吧。

⑥孩子通過動手動腦,獲得了獎勵,他們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開放性的結束語則鼓勵孩子:科學探索永無止境。

6、活動延伸。

(1)科學探索區提供材料,鼓勵有興趣的孩子繼續探索。

(2)師生共同佈置活動室主題牆:好玩的陀螺。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2.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3.激發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躲避危險的能力

[活動重點]

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活動難點]

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原告與被告圖片及代表牌:各種角色的語音:動物世界、豹子捕食動物,獅子摘食豹子的視頻。

經驗準備:初步瞭解法庭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界中動植物之間生存關係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初步瞭解自然界存在殘酷的捕食關係。

提間:你看到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小結:各種各樣的動物給大自然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着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殘醋的自然現象。

2.走進法庭,瞭解法庭中原告與被告的角色。

提問:法庭上都有哪幾方?什麼是原告?什麼是被告?法官的職責是什麼?

小結:法庭上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原告就是維護自己權益向法院告狀的一方,被告就足被原告告狀的一方,法官是作出最後審判的人。

3.模擬法庭分組辯論,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以及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1)組織辯論,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①播放羚羊,豹子的陳述。提問:羚羊、豹子分別說了什麼?你支持誰?各自討論。同伴之間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雙發辯論,原告、被告各推薦一名幼兒發育,其餘幼兒可進行補充。

根據幼兒辯論內容,教師提供相關視頻資料:豹子被更高-級的獅子捕殺,羚羊成災的短片等等。

③提示幼兒根據剛纔的辯論,你的觀點如果有所改變,可以調整自己的支持團隊。

小結:弱小的羚羊遭遇豹子的捕殺確實非常殘忍。但是豹子吃掉玲羊也確實是爲了生存需要,這個案子很難判決。暫時休庭,請雙方辯論團再次蒐集證據,稍後繼續辯論。

(2)幼兒相互討論、分組操作。根據動植物之間的舶食關係拼擺生物鏈,瞭解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提問:如果自然界中某一種物種消失或者過多過少。會發生什麼?

(提供個別物種氾濫成災視頻)

小結:自然界中存在太多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強大物種捕食弱小物種的現象。也正因爲這些相互捕食現象的存在,纔有了我們非常平衡的生態系統。否則。任何一個物種過常過少都會影響生態環境。

4.宜判庭審結果,引導幼幾用辯證地思維看待問題。井學會躲避危險自我保護,提間:豹子捕殺羚羊應該判它有罪嗎?

面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敵人,羚羊怎樣盡最大努力的保護自已?

小結:豹子捕食羚羊雖然很殘局,但確實是自然界中一種正常的生態現象,所以沒法判豹子有罪。當遇到而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我們沒有力量與它抗衡的敵人,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一是躲得遠遠的,二是當豹子來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離開。

[活動延伸]

將有關動物的光盤。書和圖片投放到圖書區。益智區等區域中,激發幼兒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探索光的反射現象,知道鏡子會反光。

2、能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發射。

3、喜歡玩鏡子反光的小實驗。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面小鏡子

2、選擇一個有太陽的日子,帶幼兒到室外進行活動。

[活動過程]

我出示了大小不一,樣式不一的各種鏡子,在選擇一個陽光充分的時間,我組織幼兒來到室外一半有陽光一半背陰的場地上。提出了一些玩鏡子的要求:我們讓陽光和鏡子來玩遊戲,你會發現什麼?等會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老師,看我照的地上出現了亮亮的圓。""我也照出光斑了,在牆上。""我的光斑在門上。""瞧,我的光斑是不停晃動的。"小朋友們歡呼雀躍,沉溺在發現操作的愉悅中。突然文文急急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看不見我的光斑?"浩浩也說:"我也沒有?"旁邊的佳佳聽見了說,你來我這裏,有陽光,就可以照出光斑。於是,在背陰的地方的幼兒走來到了有陽光的地方。可是露露還是焦急地搬弄自身的鏡子,不停地看牆壁,還是找不到自身鏡子反射的光斑,就向我來求助。我說:"露露別急,試試調整鏡子的角度,看看行不行?"露露高興的答應着,果然在牆上長頸鹿的身上出現了亮亮地圓圓的光斑,露露高興極了,招呼我看,我誇獎她真會動腦。

我說"你照出來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動?你是怎樣做的?"有的小朋友不停上下晃動鏡子,牆上或地面上就出現晃動的光斑,有的小朋友轉着圈轉動鏡子,牆上活地面上就出現轉圈的光斑,引來同伴去抓。還有的小朋友把光斑照到自身的衣服上。

看到這裏,我提醒幼兒說:"你能把光斑照到自身想要去的地方嗎?"小朋友們又進入了新的探索。"我的光斑在駱駝的腿上。'"我的照到了門框上""我把光斑照到了老師你的衣服上。"接着我又說:請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鏡子還有什麼東西也能反光?"喝茶的杯子""我們吃的不鏽鋼小碗""我到公園裏去看見水也能反光",師:"水真能反光嗎?我們來試試。"我就請保育員阿姨搬來了一盆水,放在陽光下,奇蹟出現了,在天花板上果然出現了一條五顏六色的光斑,小朋友們歡呼起來,大家叫它稱"彩虹"。我不失時機的讓幼兒研討其中的物理現象,小朋友們雖然沒有理解的那麼深奧,但他們瞭解了這種現象。相信,他們以後對事物的觀察、理解、和思維方面都有很大的協助。在延伸活動中,實驗資料準備比較方便,我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做這個實驗。

我在活動開始時,許多小朋友不能勝利地做鏡子反光的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嘗試調整鏡子的角度,做勝利的小朋友越來越多,興趣也越來越高。幼兒在活動中都非常的主動和快樂,讓小朋友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即通過去觀察、提出問題、進行實驗、最後得到結論。幼兒都是在主動觀察、探索的過程中進行,幼兒都非常投入,我們用數碼相機記錄了小朋友活動的精彩片段。

第二次探索:有趣的光斑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不同形狀的鏡子反射的光斑是不同的,鏡子的角度不同,反射的光斑也不同。

2、知道在鏡子中貼了不透明的圖形,就會在光斑中形成相同形狀的陰影。

3、能積極地將自身在操作中的新發現和老師、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鏡子、不透明的幾何圖形小紙片、一盆水

[活動過程]

在上次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水反射後形成的光斑,很感興趣,我們特意組織了《有趣的光斑》,小朋友對不同形狀的鏡子的角度改變了光斑的形狀大小,因爲幼兒多,反射的光斑多,不能一時分辨出自身反射的光斑。我就臨時改變讓個別幼兒上來演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小朋友也就能清楚地發現鏡子隨角度的改變而改變光斑大小的形狀。

還有一件事情我感觸很深,小朋友發現手上有一面鏡子反射的光斑中間有一塊黑色的陰影,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我就引導小朋友觀察這面鏡子與其他鏡子的不同,小朋友發現了這面鏡子的後面脫落了一塊塗層,這塊塗層反射後在牆上形成了一個陰影,小朋友們很好奇地問"老師,鏡子後面的是什麼?"我記得塗的是水銀,但是隨着科技的進步,後面的塗層可能有所改變,怕誤導小朋友,就把問題留給小朋友,讓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資料。

接下來,小朋友自身選擇幾何圖形的小紙片,貼在鏡子上,再次玩鏡子反光的現象。

--文文說:"看我照出了一隻雲朵!漂亮嗎?"

--璐璐說:"你反射出的是什麼?是蘑菇嗎?"

--洋洋說:"看我的是三角形,哈哈,你的是橢圓形。"

--樂樂不知從哪裏找到了一張小白兔的貼紙貼在了鏡子上,非常興奮地說:"看我的兔子,我照出了黑兔!"小朋友們高興地把自身的發現告訴着同伴和老師,感受着實驗帶來的快樂。

《有趣的光斑》這次活動幼兒興趣很高,幼兒很投入,探索性強。通過一個階段對"有趣的鏡子"的探索和研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進行實驗,用記日記的方式記錄實驗過程和發現,我們特意爲幼兒開闢了一個角"記下日記,感受快樂",將幼兒的日記展覽出來。我想,這種幼兒回到家裏自然地把自身上課中的內容講述給家長,還和家長一起實驗,相信,這種活動確實對幼兒有了一定影響,這也正是活動的意義所在!活動中不只鍛鍊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還激發了幼兒探索新事物、新規律的積極的科學態度。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西的遊戲。"(2)遊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纔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最後結果是什麼樣的?你發現了什麼問題?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2)選擇你認爲落地速度快的物體(3)你發現什麼東西落得快,什麼東西落得慢?

3、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遊戲,知道物體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那是因爲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

4、啓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啓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活動反思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遊戲活動——扔東西,通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爲主動學習者探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區域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並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爲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緻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橡皮泥、氣球等

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於這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鍊引導原因。因爲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所以以後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孩子的總結,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於替代的現象。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爲什麼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反思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統聽棵模式,老師能帶着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節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都於生活,體現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麼都有就叫綜合活動,而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

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鑑的。材料並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