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的節奏,並能用相應動作表現。

2、樂意參加活動,有表演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小圍裙、廚師帽、音樂、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律動“買菜”:

師:今天媽媽不在家,我們來當會小廚師,幫媽媽做飯,好嗎?讓我們開着汽車出發吧!(開車——買菜)讓我們帶着菜回家吧!

(二)學習律動“快樂的小廚師”

1、學洗菜

提問:剛纔你買了什麼菜?小廚師們準備先做什麼呢?(洗菜)想一想用什麼動作表示洗菜呢?請你來表演一下(雙手搓),還可以怎麼洗呢?(幼兒自由做)

總結: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是洗得什麼菜呢?(師帶領幼兒邊做邊念兒歌:兩手搓搓洗青菜,手臂伸長洗蘿蔔)

A聽音樂,師做洗菜動作,幼兒做菜隨音樂扭動

我洗菜洗得乾淨了嗎?你們想不想也來洗一洗?

B那我們一起聽音樂來洗菜吧!(坐)

媽媽洗菜時是在哪兒洗的?(水池)我們來變成個大水池吧!(幼兒圍圓)

C我們這一次把菜放在水池裏洗一洗

2、學切菜

師:洗好菜,該做什麼了呢?切菜需要用什麼?刀在哪裏?可以怎麼做?五個指頭併攏很鋒利喲!你是什麼做切菜動作的?誰來做一做?

今天廚房裏可真熱鬧,聽,傳來了好聽的聲音,請你聽一聽,猜一猜,切得什麼菜?(師聽音樂發出當——當——噹噹噹,嘿——嘿的聲音)剛纔你聽見了什麼聲音?噹噹的時候在切什麼?嘿的時候在切什麼?是怎麼切的,請你做一做,我們一起來學着切一切,

A聽音樂做切菜動作

B圍着砧板切一切

3、學炒菜

洗好菜,切好菜,該做什麼了呢?(炒菜)

誰來做炒菜的動作,都會做的,真是能幹,那我們先炒個什麼菜呢?(師帶領幼兒集體學炒——炒——炒青菜)

嚐嚐味道看,恩,淡的,怎麼辦?(灑點鹽、味精)誰來做撒鹽的動作呢?(個別幼兒做好,再集體做——放點鹽,撒一撒放點味精撒一撒)嘗一嘗味道好極了!

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炒菜吧!(圍成大鍋子)

上菜了,請你做和最美的姿勢來上菜(幼兒擺出各種造型)

4、穿上服裝,整體表演

今天本領學得真好,讓我們打扮一下,穿上圍裙,戴好廚師帽,一起來做飯吧!(二遍)

5、結束:媽媽回來了,我們把菜端到餐廳讓媽媽品嚐吧!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2

動作建議

[1-4]小節:前奏。教師預令“準備跳舞”

[5]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6]小節:雙手伸直在頭上方做搖擺的動作。

[7]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8]小節:雙手向前平舉五指張開做手掌轉動動作。

[9]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10]小節:雙手向前平舉做出波浪動作;

[11]小節:雙手曲臂在胸前做轉動動作一擺造型。

[12-19]小節:移位走隊形。

[20]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21]小節:雙手伸直在頭上方做搖擺的動作。

[22]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23]小節:雙手向前平舉五指張開做手掌轉動動作。

[24]小節:單手與肩平行手背向上做召喚朋友的動作

[25]小節:雙手向前平舉做出波浪動作;

[26]小節:雙手曲臂在胸前做轉動動作一擺造型。

遊戲玩法建議

1.[12-19]小節:挑戰關卡1,在B段音樂變換隊形一一圓形;

2.[12-19]小節:挑戰關卡2,在B段音樂變換隊形一一正方形;

3.挑戰通關卡3,在ABABA樂曲中先後變換隊形一一圓形、正方形

4.[26]小節:在音樂結東時擺出不同造型。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ABA的結構,能跟隨音樂的節奏做召喚、搖擺、浪花、波浪的動作,並能在B段隨樂走到相應的隊形。

2.通過觀察教師的動作示範並創造造型,並能根據圖譜準確變換出相應隊形。

3.讓孩子通過學習準確觀察相應事物,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的準確專注性,從中感受闖關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16名幼兒圍坐圓形。

2.PPT。

隊形地墊。

活動過程

1.感受海草參加舞蹈大賽故事情境。

2.隨樂做基本動作2-3遍,理解並記憶海草舞動作的順序。

3.出示關卡1,幼兒兒通過觀察圖片提示走到相對應的位置。(B段音樂移位走到圓圈的線上)

4.挑戰關卡2,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提示走到相對應的位置。(散點正方形隊形)

5.挑戰關卡3,加入BA音樂讓幼兒通過觀察圖譜嘗試在舞蹈中兩次變換隊形。

6.累加遊戲:結束時各自擺出不同的造型。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異域風情的舞曲,嘗試用不同的手指動作表現阿拉丁買燈的故事情節。

2.遷移生活中買賣遊戲經驗,通過觀察、比較、語言提示等記憶動作。

3.體驗買燈遊戲中的有趣動作,交流並感受期待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瞭解阿拉丁神燈的故事。

2.鈴鐺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3. 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

阿拉丁到集市去買燈,一開始他準備出2塊錢,賣燈的人不同意。他想:“那就再出一塊錢吧。”三塊錢賣不賣?還是不行。那就五塊錢吧。賣燈的人終於同意了,好開心啊。阿拉丁圍着燈仔細地看了看,終於決定用擦的方法來試一試這盞燈是不是神燈。

師:瞧,阿拉丁他來了。

2. 感知音樂結構,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的手部動作。

(1) 教師隨樂動作,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師:阿拉丁剛纔買燈時他分別出了哪些不同的價格?

誰能把它一起說出來?

(2)教師隨樂動作,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2、3、5塊錢動作的不同。

師:2塊錢怎麼出的?3塊錢怎麼加的?5塊錢又怎麼出?

3. 進一步感知動作,玩神燈遊戲。

(1) 教師帶領幼兒隨樂表演。

師:看來我們的動作還不怎麼熟練,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試一試吧。(師幼隨樂動作)

(重點糾正幼兒手指往裏面轉一圈的動作,讓眼睛看見價格。)

(2) 創設買燈場景,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動作。

師:現在我想帶一些小助手到集市去買燈,不過去集市之前我要挑一挑小助手能不能一下子就出準價格,要想出準價格必須要怎樣?

那接下來看看你們能不能一下子出準價格,記住要放在眼睛前看一看,兩個手輪流出價格。(幼兒隨樂動作一遍)

(出示ppt)瞧,這裏有一家賣燈的店,你們準備好買燈了嗎?(幼兒再一次隨樂動作一遍)

教師請一個幼兒上臺選燈,說出燈的準確位置,拿下來。

師: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一下是不是神燈?(擦一下)看看有沒有變化?

(3) 教師帶領幼兒起立動作。

師:這是一盞普通的燈,沒關係,可能剛纔坐着挑燈沒看清楚,現在我們站起來挑燈吧。(隨樂動作)

師:剛纔我在做什麼動作的時候走一走的?(兩隻手轉圈的時候走一走)請大家站到圓圈上有點子的地方,面向圈上,我們一起來走一走。

(4)配班教師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賣燈人出現)師:我們跟她打個招呼吧。(學習“店主你好”的動作。)

師幼隨樂動作一遍後,教師選燈,擦一下。

(出現精靈,送出禮物——手鈴)幼兒戴上手鈴,站在圓圈上。

(5) 配班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師:她說這家店出現了神燈,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來,賣燈人生意太好了,需要收一個徒弟幫她一起賣燈,誰願意?

(6) 個別幼兒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師:現在誰想來當賣燈的人?(請兩名孩子)

當我們所有人都在出價格的時候,小徒弟要做什麼動作?當買燈的人在做求求你的動作時,小徒弟怎麼做?

4.結束活動;

師:阿拉丁的神燈還有很多,我們先回去休息一會後再去買燈吧,也許神燈裏的精靈還會送我們其他的禮物呢。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掌握音樂節奏x—x—lxxxxl.並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2.在有趣的情境中.能根據不同的節奏信號表現相應的節奏動作。

3.樂意與教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遊戲.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看過“米奇妙妙屋”動畫節目,熟悉《閃爍的小星》音樂旋律。

物質準備:自制PPT(綠草地、各種動物、兩座大山圖),《閃爍的小星》音樂,指示牌兩塊(兩種不同的節奏型:x—x—|x—x—|和xxxx|xxxx|),米奇玩具。

場地佈置

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座位後面佈置“米奇妙妙屋”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和米奇打招呼

1.向幼兒介紹米奇。

教師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米奇是誰嗎?我把米奇請來了,怎樣跟他打招呼呢?今天我們來點特別的,用有節奏的語言來和米奇打招呼。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和米奇打招呼。

(1)教師引導幼兒用xxxx|x—x—|節奏和米奇打招呼(米奇米奇|你一好一|)。

(2)教師扮米奇,用xxxx|x—x—|節奏和幼兒打招呼,並要求幼兒用同樣的節奏迴應。

二、玩遊戲,學本領

教師導語:米奇有個妙妙屋,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本領,你們想不想去見識一下呢?一路上我們會經過一些有趣的地方,遇到一些可愛的朋友,千萬跟緊老師,我們出發啦。

1.聽一聽:在音樂伴奏下,初步感受玩節奏的快樂。

播放音樂《閃爍的小星》,幼兒跟着音樂聲走。提問:剛纔一路上,我們是怎樣走的?

2.看一看:學習看指示牌,掌握兩種不同的節奏。

教師導語:我們現在到哪裏了?(播放PPT,出現綠草地畫面。)告訴你們一個祕密,要走過這片綠草地,我們得跟着指示牌走。

(1)出示指示牌A(x—x—|x—x—|),提問:上面有什麼?代表什麼意思呢?(每小節拍兩下手,走兩步。)

幼兒練習鞏固。

(2)出示指示牌B(xxxx|xxxx|),提問:這個又代表什麼意思呢?(每小節拍四下手,走四步。)

幼兒練習鞏固。

(3)交替出現兩張指示牌,幼兒交換節奏走。

教師導語:在過草地時兩張指示牌會輪流出現,看你們能不能快速做出反應哦。

幼兒跟着《閃爍的小星》音樂,看着兩種不同節奏指示牌走出綠草地。

3.說一說:和小動物打招呼,鞏固對兩種節奏的認識。

教師導語:我們順利走過綠草地,現在遇到了誰?(播放PPT,出現各種動物。)一起問個好吧!

提問:你們會不會有節奏地問好呢?

請幼兒有節奏地和動物打招呼,如:高飛高飛|你一好一|,教師用各種身體動作做節奏提示。

4.做一做:玩“爬山”的遊戲,感受節奏遊戲的樂趣。

教師導語:走了這麼多的路,我們到哪兒了?(播放PPT,出現大山的畫面。)

(1)提問:把我們的身體當成一座山,怎麼爬山?

教師彈奏《閃爍的小星》,請幼兒按音樂節奏“上山”(節奏1:x—x—|x—x—|)。到了“半山腰”,再用快一點的節奏爬,更快到達“山頂”(節奏2:xxxx|xxxx|)。

(2)提問:到“山頂”了,感覺怎樣啊?現在我們要“下山”了,怎麼下去呢?我們一起數三、二、一,聽鋼琴滑音滑下去。

(3)幼兒聽鋼琴伴奏爬自己的身體,體驗“上山下山”的樂趣。

三、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1.觀看“米奇妙妙屋”動畫節目。

2.幼兒嘗試模仿,初步學習動作。

提問:剛纔他們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節奏的?用腳打了幾次節奏?(重新看一次確認)

3.幼兒跟着米奇共同表演兩遍。

4.拓展經驗,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提問:除了用腳打節奏,還可以用什麼地方打節奏呢?

引導幼兒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打節奏.集體表演和分組表演相結合。

結束語: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知道了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打節奏的方法,時間不早了,本領也學到了,我們回家吧!記得要跟好朋友說“再見”哦!(引導幼兒邊走邊有節奏地跟小動物們道別,如:黛西黛西I再一見一|。)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律動,隨音樂有感情地表演《捉雞燒菜》的過程。

2、在教師小幅度動作的提示下記憶動作,積累學習動作的策略。

3、與同伴共享動作表演的空間。

活動準備:

1、學會唱歌曲《殺雞宰鴨》。

2、可事先讓幼兒觀察家長燒菜的過程,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以便在活動中提取動作元素。

活動過程:

一、幼兒複習歌曲《殺雞宰鴨》。

教師用: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創編動作表演的慾望

教師:上次我們學習了一首歌,歌裏唱了一件什麼事?現在請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二、引導幼兒創編每小節動作。

(1)聯繫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討論出創編動作的元素。

老師:客人來了,我們請客人吃雞,要做什麼準備呢?

(2)老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瞭解燒好“雞湯”要做的活動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動作元素創編動作。

老師:如果你前面有一隻雞,你怎樣才能捉住它?燒雞之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怎麼把雞放進鍋裏?怎麼蓋上蓋、打開鍋、聞香味?你們嘗一嘗自己燒出來的雞湯味道怎麼樣?

三、老師和幼兒共同隨音樂做動作;老師引導幼兒思考:記不住動作時怎麼辦?你有什麼幫助自己記憶動作的好辦法?

四、請幼兒隨音樂有感情地獨立表演。

老師鼓勵全體幼兒在沒有動作提示的情況下,獨立地表演動作。

老師:這次老師不做示範動作你們自己會做嗎?

老師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表演提更好?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6

設計意圖:

《杜鵑圓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約翰?埃曼努埃爾?約納森的作品。樂曲以模仿鳥鳴聲爲音調和輕鬆的三拍子,爲聽衆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樂曲的第一段,節奏感強,以歡快的鳥鳴聲起始,不斷重複,結構規整;而第二段旋律優美,似行雲流水般輕盈流暢,前後兩段音樂對比明顯,節奏簡單明快,適合小班幼兒進行欣賞。

但樂曲從弱拍開始的特點,無形中對幼兒熟練掌握節奏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小班幼兒與同伴合作意識加強的特點,我巧妙地將幼兒和同伴遊戲時的日常用語,創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你好,你好,伸出小手××”和樂曲第一段完美契合。並創設了花園場景,用邊念兒歌邊玩遊戲的方法,幫助幼兒準確有效地掌握節奏和旋律,豐富了幼兒的音樂經驗。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知音樂,能用“你好,你好,伸出小手××”的韻律兒歌及動作與樂曲節奏相匹配。

2.傾聽音樂,嘗試找同伴面對面遊戲並創編各種身體動作。

3.願意遵守簡單的遊戲規則,喜歡和同伴玩律動遊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玩過“找朋友”遊戲,並能聽口令快速找到夥伴。

2.材料準備:

(1)《杜鵑圓舞曲》前兩段音樂,音樂播放器一個。

(2)花若干、蝴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佈置鮮花,設置花園場景,初步感知音樂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花園玩一玩好嗎?看小貓、小狗在歡迎我們呢!(播放音樂,在音樂A段每個樂句的最後一拍學叫“喵喵”和“汪汪”聲。)

師:花園到了,這麼多漂亮的花,我們輕輕地走過去,聞一聞花香。

[評析]幼兒對遊戲充滿了熱情,以到花園玩一玩的提議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活動的慾望。教師帶幼兒有節奏地學小動物叫,不僅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更爲下一環節按節奏做動作做了鋪墊。

二、傾聽A段音樂,玩“蝴蝶找夥伴”的遊戲

1.幼兒嘗試在“你好,你好,伸出小手××”的兒歌提示下,合拍地做動作。

(1)教師示範並提問

師:這麼多漂亮的花,把蝴蝶吸引過來了。看它在跟我們打招呼呢。(教師邊做動作邊隨樂曲輕聲說出:你好,你好,伸出小手拍拍。)

師剛纔蝴蝶是怎麼跟我們玩的?(教師說兒歌提示動作順序)

(2)巧用蝴蝶玩偶創編動作

師:蝴蝶又飛到哪裏?(蝴蝶任意停在1名幼兒的肩、腿、腳等身體上)

(3)幼兒邊說兒歌邊做身體動作2遍(如:你好,你好,伸出小腳跺跺。)

[評析】蝴蝶玩偶的出現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他們興味盎然地和蝴蝶打招呼,當蝴蝶玩偶飛到幼兒身上時,更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他們饒有興致地玩着拍擊身體的遊戲,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從而鞏固了動作和節奏相匹配的熟練度;教師在遊戲時隨樂輕聲地說出韻律兒歌,不僅讓遊戲的情境性更強,還起到了提示幼兒動作順序的作用。

2.嘗試和夥伴面對面遊戲並創編身體動作。

(1)教師和幼兒示範並提問

師:小蝴蝶還想跟我們玩,這次它想找夥伴一起玩。只要轉過身就能找到好朋友了,小蝴蝶旁邊的好朋友是誰?(師幼在椅子上隨音樂示範擊掌動作,並提示:先伸出小手,再擊掌)

(2)幼兒創編身體動作,玩遊戲2~3次

師:我們除了和夥伴做擊掌的動作,還可以和夥伴做什麼動作?(鼓勵幼兒想出和夥伴有交流的動作,如抱抱等,併到場地中間遊戲)

[評析]教師針對小班幼兒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採用坐在椅子上的方法完成遊戲示範,有利於集中幼兒注意力,領會遊戲要領;教師用遊戲的口吻,在不經意間將在椅子上找朋友的方法示範給幼兒,既沒有說教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傾聽B段音樂,學蝴蝶自由地在花叢飛舞

1.教師示範並提問。 師:小蝴蝶一下子交了那麼多好朋友,開心極了,你們看,它還在花叢中跳起了舞。(教師邊示範邊用語言提示:飛一飛,聞一聞花香。)

師:剛纔蝴蝶是怎麼跳舞的?音樂停,蝴蝶就怎麼樣?你們想不想變成蝴蝶在花叢中飛一飛,記住音樂停就要飛回來。

2.幼兒聽音樂學蝴蝶飛舞,教師提醒幼兒音樂停時找椅子。

【評析】B段音樂優美流暢,重在讓幼兒感知AB段音樂的不同和能隨音樂學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對音樂的節奏不作要求,這樣的安排做到了重點突出,難易適度。

四、完整欣賞樂曲,玩“蝴蝶找花(即搶椅子)”的遊戲

1.聽音樂完整做動作,初步瞭解遊戲規則。

師:現在我們完整聽音樂,玩“蝴蝶找花”的遊戲。(教師偷偷將自己的椅子藏起來)

師:咦,我的花不見了。原來,在音樂停的時候就要馬上找到一朵花(找一張椅子坐下),要是太慢了花就躲起來了。

2.完整地玩“蝴蝶找花”的遊戲2~3遍。

師:如果找不到花怎麼辦?(爲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教師提議:誰沒有找到花,就幫所有的花兒澆澆水。)

五、結束活動,玩“給花澆水”的遊戲

師:你們想不想給自己的花澆水?我們聽音樂一起玩一玩吧。(教師和幼兒一起站在花旁邊做動作,並提示:你好,你好,伸出小手澆澆。)

【評析】教師用遊戲的口吻,在情境中讓幼兒熟悉“找花”的遊戲規則,幼兒更易掌握;在結束環節,教師提議玩“給花澆水”的遊戲,巧妙地將身體動作的創編過渡到對生活動作的模仿和創編上,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活動延伸:

在班級表演區,提供音樂、打擊樂器及豐富的圖片,鼓勵幼兒聽音樂創編出更多更有趣的動作。

活動反思:

1.以遊戲情境貫穿始終。

《3~6歲兒童發展與學習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生活中進行的。教師將幼兒的座位設計成花園的場景,以逛花園的情景導入,開啓了一段趣味盎然的遊園之旅。並以“蝴蝶找夥伴一蝴蝶飛舞一蝴蝶找花”的遊戲貫穿活動始末,巧妙地和活動目標相互融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蝴蝶找花”其實是傳統的搶椅子游戲,音樂結束就是“找花”的信號,在想要快速找到花的動力驅使下,幼兒自覺地保持高度集中聽辨音樂的狀態,這樣的設計讓幼兒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極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以韻律兒歌表現音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A段音樂節奏,在每小節的第四拍快速地做兩次動作”,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這是有難度的,爲了化解難點,教師創編了一首朗朗上口的韻律兒歌“你好,你好,伸出小手××”來表現音樂,幫助幼兒迅速有效地準確感知節奏,使幼兒更加投入和享受活動的過程。兒歌的內容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隨着幼兒動作的改變而變化,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如:幼兒將“伸出小手拍拍”創編成“伸出小腳跺跺”“睜大眼睛眨眨”等。

3.以精巧教具激發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藝術領域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小小的蝴蝶教具製作精巧逼真,在幼兒的期盼聲中悄然出現,吸引了他們的眼球,都爭着和小蝴蝶交朋友,“你好,你好"的問候聲發自肺腑。小蝴蝶還有神奇的魔力,它會在不經意間飛落在某個幼兒身上,和大家玩拍擊身體某個部位的遊戲,結果的不確定性賦予動作的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隨着流暢優美的B段音樂響起,蝴蝶優雅地在花叢中飛舞,造訪每一朵花的情境,激發了幼兒活潑好動、好模仿的天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變成小蝴蝶在花叢中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小蝴蝶玩偶既是玩伴,又是活動的發起者和推動者,在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高漲的積極性,輕鬆愉快地邊聽音樂邊準確合拍地做動作,部分能力強的幼兒還能嘗試和夥伴商量,共同創編出獨特的動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手影造型,能在兒歌的提示下隨三拍子音樂模仿表演。

2.能創編孔雀、小貓、螃蟹、小鳥的手影造型,嘗試隨樂表演。

3.對手影表演感興趣,體驗手影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拍攝手影視頻、剪輯過的《藍色多瑙河》音樂、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教師手影表演的視頻

1.提問:是哪四種小動物來參加舞會?這些小動物都是什麼變成的?

2.教師示範表演動物手影。

 二、嘗試模仿手影表演

1.分段模仿手影。

師:第一個出場的動物是誰?它來的時候說了一句什麼話?(依次用不同的方式模仿天鵝、小兔、毛毛蟲、蝴蝶)

2.嘗試完整手影表演。

(1)第一次完整手影表演。師:試試看,把四種小動物的手影連起來表演。

(2)第二次情境手影表演。教師宣佈森林舞會正式開始,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漂亮舞臺。

 三、集體創編手影表演

 1.創編手影動作。

師:森林裏開舞會真熱鬧,孔雀、小貓、螃蟹、小鳥被吸引來了,它們也想來表演呢。想一想,怎樣用我們的小手變出它們的影子。

 2.動物、音樂匹配。

師:聽到舞會上傳來了天鵝、小兔、毛毛蟲、蝴蝶表演的音樂,孔雀、小貓、螃蟹、小鳥可喜歡了!它們會選哪一段音樂來表演呢?

3.創編手影表演。

師:能不能讓你的小動物跟着音樂的節奏出場、問好呢?

(1)三人一組,商量要爲哪一種動物表演手影。(播放分段音樂)

(2)集體表演。

 四、欣賞大師手影視頻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手影大師們表演的精彩節目,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活動點評

這是—個典型的師徒間不斷思考、相互碰撞、逐步優化的教學案例,主要體現了以下兩個特點:

 一、教得無痕——體現了高效教學藝術

1.無痕運用引導語。在幼兒學習動物手影出場表演時,我們聽到錢老師不是用“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種生硬、無趣的引導語,而是貼切地運用“把天鵝請出來”“小兔怎麼來的”這樣的引導語,讓幼兒自然地、積極主動地進人學習狀態。

2.無痕解決重難點。《藍色多瑙河》是快三的圓舞曲,這樣的節拍對大班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但我們在觀摩時發現,孩子們在手影表演時能較好地把握音樂節奏。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錢老師創造性地以兒歌的形式無痕支持幼兒掌握音樂節奏,分清樂句樂段。如隨樂念兒歌:第一隻天鵝,你好、你好!小兔子來了,你好、你好!小蟲小蟲,你好!飛到東,你好!飛到西,你好!二是錢老師在設計作時主要在第一個拍點即重拍上做文章,即使個別地方在第二拍有動作,也是重複第一個重拍的動作,這就降低了幼兒隨樂表演的難度。

3.無痕提升再拓展。集體教學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錢老師精心準備了一組手影大師表演的視頻,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拓寬了幼兒的視野,提升了他們對手影藝術的欣賞水平。

二、學得快樂——展現了輕鬆的學習境界

1.精選教學內容。錢老師結合幼兒園“民間藝術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課題的研究,把手影選爲大班的韻律教學內容,具有多維度的教育意義。教學中.錢老師根據孩子喜歡動物的特點,選擇了天鵝、小兔、毛毛蟲、蝴蝶等動物形象,讓幼兒嘗試用手影來表現它們典型的造型特點,爲幼兒的快樂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2.巧用輔助手段。教學中,錢老師通過動物舞會的故事情節鏈接、自拍的手影視頻播放、音樂與動作匹配的對接支持、光源白背景與動物生活場景交替變化的情境創設等,幫助幼兒輕鬆完成了學習的任務。如爲了激發幼兒對手影表演的興趣,活動開始時請幼兒欣賞教師的手影造型表演,引發了幼兒對手影表演的好奇心。又如,錢老師在課件中給每個動物創設了不同的舞臺背景,給孩子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愉悅。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探索根據歌詞表演《泥娃娃》,用肢體語言和歌聲表達對泥娃娃的喜愛。

2、在表演的過程中會找合適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樂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泥娃娃一個、錄音機、動作圖譜、磁帶。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師:泥娃娃那麼可愛,那麼想要爸爸媽媽,我們怎樣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可愛的你娃娃呢?

2、幼兒一句一句創編。

師: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麼動作?眼睛不會眨可以做什麼動作?誰願意來編動作?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老師整理幼兒的動作,然後出示圖譜,根據圖譜動作一起學一學。

3、用同樣的方法教幼兒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體學習《泥娃娃》律動

1、師:老師這裏也有一套動作,請大家看老師來表演一遍。老師表演幼兒跟着一起學一學。

2、請小朋友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位置聽着音樂來做一做。

3、請表演動作優美到位的幼兒大單的表演給大家看。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9

遊戲及動作建議:

前奏一一一“找朋友”遊戲:第1-8小節,教師持錘依次在幼兒頭上點,做“找朋友”狀,至第9小節前一拍小錘停在一幼兒頭上,做“找到一個好朋友”狀:

A段一一一“交朋友”遊戲:弱起小節教師持錘邀請,幼兒快速抱錘。

第1-3小節:3拍抱錘走、3拍抱錘轉;第4小節退回原位,至最後弱起小節快速將錘送至另一位幼兒:

第5-16小節:同第1至4節,每一樂句交換一幼兒做遊戲。

B段一一一“捶你嘍”遊戲:教師持錘在“嘣”處捶擊幼兒屁股,被錘幼兒隨即跑向圈上任意位置,重複玩7次;

教學目標:

1、隨樂合拍地與小錘玩“身體接觸”遊戲。

2、能在“說唱”部分的“嘣”處做出捶、跑的快速反應。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始終,充分享受捶擊遊戲的愉悅和逗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剪輯:教學用“充氣錘”一個。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圓遊戲的體驗(如吹泡泡、大皮球遊戲)。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幼兒猜猜、教師逗引表現出對錘子的興趣。

(2)小錘“找朋友”遊戲,在音樂聲中與幼兒互動,感受與小錘接觸的樂趣。

2.引逗遊戲

(1)小錘“交朋友”遊戲,幼兒在小錘的邀請下做“抱住小錘跟我走”。

(2)幼兒“抱錘轉圈”遊戲,在教師的哼唱中練習“轉個圈回去啦”,退回原位。

(3)完整隨A段音樂遊戲。

(4)聽辨B段音樂,模唱“CD嘣”。

(5)“捶你嘍”遊戲,幼兒在被捶、自捶、捶她的引逗遊戲中鞏固練習“嘣”處節奏。

(6)完整隨B段音樂遊戲。

(7)坐在座位上完整遊戲。

3.挑戰遊戲

(l)站在圓上完整遊戲,變換捶擊的部位,感受小錘捶屁股的逗樂。

(2)加入遊戲規則:在“嘣”處一錘即跑(被捶幼兒跑向圓上任意位置)。

(3)圓上完整遊戲,嘗試請有興趣的幼兒持錘玩B段遊戲。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0

設計意圖:

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在一次早間活動中我播放《粉刷匠》音樂時,我們班的'孩子不由自主的跟着音樂手舞足蹈地享受在音樂的快樂氣氛中。因此我想借用這次機會設計了韻律活動《粉刷匠》,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粉刷匠》的韻律美。結合《綱要》5-6歲幼兒目標,教師給幼兒營造寬鬆、自由、優美心理環境以及安靜和

諧;、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並通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爲幼兒提供一個表現的舞臺,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促進健全人格形成。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粉刷匠》,能合拍地做粉刷動作。

2.能根據歌詞內容創編相應的動作。

3.在學唱、做動作的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刷子、報紙做的帽子、油漆桶(每人一份),音樂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旋律,到粉刷匠家

師:哇,今天的天氣真好啊!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神祕朋友家去,你們準備好了嗎?

隨音樂按節奏拍手進入創設好的粉刷匠家。

二、師幼談話交流,欣賞歌曲

(1)提問

師:小朋友們我們到了,看看我們來到誰家了?

幼:粉刷匠的家中。

師:對,來到了粉刷匠先生家,看看粉刷匠家有什麼工具?

幼:有油漆桶、刷子、帽子、長的滾刷。

(2)講小故事,引出歌曲完整聽音樂

師:粉刷匠先生告訴我說他最近很忙,有一座新房子還沒有粉刷完,他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小朋友們要不要來一起幫助粉刷匠先生?那在粉刷匠家中有一首好聽的歌,它會告訴我們要粉刷新房子的哪些地方,請小朋友邊聽邊想這首歌有幾段?每段有幾個樂句?師:聽出來了嗎?這首歌有幾段?每段有幾個樂句?粉刷什麼地方?

幼:有2段,有4個樂句。刷門,刷牆。

師:小朋友聽得非常仔細。一共有2段,每段有4個樂句。我們要幫粉刷匠先生刷門和牆。

師: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個歌曲,聽一聽,它說了個什麼事?哪一樂句是介紹自己粉刷房子的?哪一樂句開始刷房子?哪一樂句是間奏?怎麼聽出來的?

三、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分段創編動作

師:粉刷前我們要準備什麼?(拿油漆桶,刷子,戴帽子)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我們需要提起油漆桶,拿着刷子,帶上帽子,一起踏步走。

聽第一、二樂句,教師和幼兒一起來隨音樂來做一做。

師:請小朋友們想想怎樣來刷門和牆,需要什麼工具來刷?來示範一下。鼓勵幼兒自由討論交流,嘗試創作不同的動作。

幼1:刷門可以用刷子來刷。牆太高了,要用長的滾刷子來刷。

幼2:可以這樣上下刷,也可以橫着來回刷。

師:小朋友示範的非常棒。我們一起跟着音樂發揮自己想象力來刷一刷。

師:我們忙得不亦樂乎,小鼻子都變樣了。

四、完整地用動作表現歌曲

1.教師提示和幼兒一起跟隨音樂表現。必要時教師適當的進行指導。

2.請幼兒分組隨音樂再次表現歌曲。

五、總結

小朋友們乾的非常棒,粉刷匠先生非常滿意。小朋友們在勞動中有什麼感受?勞動是最光榮的,我們完成了任務,現在隨音樂我們回家謝謝吧。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基本合拍做剁餡、擀餃皮、包餃子的動作,學習從小圓到大圓的隊形。

2、創編餃子在鍋裏沸騰的動作,表現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餃子沸騰的視頻、地面的圓圈貼圖。

2、經驗準備:熟悉包餃子的過程,知道餃子沸騰時的樣子。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以音樂形式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聽之前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聽一聽兒歌裏唱了什麼?老師隨音樂做動作。

(引導幼兒說出包餃子的過程:剁餡——擀皮——包餃子——煮餃子)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餃子的舞蹈。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剁餡和擀餃皮部分(a段)

(1)引導幼兒做出做餡的動作:單手切——炒餡——雙手切——炒餡師:小朋友們想一想,餃子餡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引導幼兒做出擀餃皮的基本動作:單手擀餃皮(左手作拳頭狀表示麪糰,右手錶示拿擀棒)。(包餃子,包餃子,擀擀擀)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做餡,第三個樂句擀餃皮,第四個樂句雙手自然攤開彎腰向後退(小麪糰變成大餃皮)。

3、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包餃子部分(b段)

(1)幼兒先創編包餃子的動作(師:小朋友想一想包餃子該怎麼包?)

(2)教師示範動作:先一隻手攤開表示麪皮,另一隻手"抓餃子餡",然後兩隻手包餃子。(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

(3)師幼跟着音樂共同學習。

4、教師引導幼兒創編餃子在鍋裏沸騰的部分:

(1)教師出示餃子沸騰的視頻,幼兒觀察餃子在鍋裏"跳舞"。

師: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看看餃子是怎們跳舞的?

(2)幼兒創編餃子餃子跳舞的動作師:小朋友們,剛纔的視頻裏面餃子是怎麼跳舞的啊?我們一起來學學餃子跳舞的動作吧。

(3)師幼共同歸納總結,創編舞蹈動作。

師:剛纔小朋友們的表演都很棒!餃子自轉的動作是這樣的,四處遊動是這樣的,向上跳的動作是這樣的。

(運用已有經驗並結合圖片創編出"自轉"、"四處遊動"、"向上跳"等動作。)

(4)師:餃子是放進鍋就會沸騰的嗎?(引導幼兒說出餃子在鍋裏是先沉在鍋底,再慢慢浮上來,最後才"跳舞"。)

(5)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a段)學習小餃子跳舞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將餃子跳舞的樣子表演出來。

5、將動作連起來,完整練習。

師:現在我們把剛纔學過的動作都連起來完整地表演一遍。

6、圓圈隊形上跳舞:

(1)幼兒面向圓心手牽手圍成一個圈,向中間靠攏

(2)調整到適當位置做做餡的動作,擀麪時面向圓上做動作,逆時針走動。

(3)後退時雙手攤開彎腰小碎步向後退。

(4)餃子煮時的動作是沉在鍋底(蹲在地上),慢慢浮上來(幼兒慢慢起來),餃子沸騰(自轉,向上跳,四處遊動)。

7、自然結束活動:在餃子沸騰後老師扮演廚師,撈出熟的餃子。

師:(音樂a段快結束時)餃子熟了,吃餃子嘍—

反思:

1、由於喜洋洋這首音樂節奏比較快,幼兒很難把握節奏,可以沒有用到音樂時當做背景音樂,不干擾教師講解情況下幫助幼兒熟悉音樂。

2、我的情緒表達不夠,包餃子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配上喜洋洋的音樂,應該是很歡快的,需要適當加上一些輔助的語言(如"我要給誰包餃子啊,我該怎麼報啊?""餃子皮要捏緊,別破皮羅!"等等。)

3、在餃子沸騰環節,開煤氣—關煤氣在幼兒熟悉後可以改成開煤氣—煤氣關小—煤氣開大—關煤氣,讓活動更有趣。

4、餃子煮好後,幼兒有的說粘鍋了,有的黏在一起了,我應該抓住時機解決這一問題,在餃子沸騰中充當鏟子,鏟一鏟粘鍋的餃子,把粘一起的餃子分開,聞一聞餃子的香氣,"這隻餃子真香啊!"等。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2

目標:

1、學習律動,隨音樂有感情地表演捉雞燒菜的過程。

2、在教師小幅度動作的提示下,記憶動作,積累學習動作的策略。

3、與同伴共享動作表演的空間。

準備:

1、回家觀察家長燒菜。

2、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若干。

3、幼兒會場歌曲《殺雞宰鴨》

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看戲

——教師:過年了,大家快樂看戲吧!

——帶領幼兒拿出椅子下面的樂器,引導幼兒一起演奏《小看戲》

二、歌唱活動:殺雞宰鴨

——教師:快過年了!咱們殺雞宰鴨,快樂地在一起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歌唱《殺雞宰鴨》

三、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幼兒創編表演動作。

——教師:加入你面前有一隻雞,你怎樣才能捉住它?燒雞湯之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怎麼把雞放進鍋裏?怎麼蓋上鍋蓋和打開鍋蓋,怎麼做聞香味的動作?怎樣品嚐自己燒的雞湯?

——請個別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動作元素,練習表演相應的動作。

——教師和幼兒共同隨音樂做動作。

在表演動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關注老師的動作和提示,表演殺雞宰鴨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表演的更好呢?

——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和演示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表演唱歌曲《殺雞宰鴨》

附動作建議:

(1)小節:找雞(鴨)

(2)小節:抓雞(鴨)

(3—4)小節:每拍做一下殺雞(鴨)的動作。

(5—6)小節:雙手按| x x x x | x x x x |的節奏輪流做拔毛的動作。

(7)小節:把雞(鴨)放進鍋裏。

(8)小節:蓋上鍋蓋。

(9)小節:打開鍋蓋。

(10)小節:聞香味。

(11)小節:吃雞(鴨)。

(12)小節:做出表示滿足、高興的動作。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3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探索用綠毛蟲吃東西、蠕動、蛻皮等動作來表現音樂結構,體會其情趣。

2、藉助圖片及語言的提示創編相應動作,並學會等待最後一拍時靜止造型給別人帶來驚喜。

3、初步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動物的生長過程,體驗自我成長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綠毛蟲》。

活動過程:

1、幼兒傾聽音樂,自由想象音樂所表現的現象。

教師引導幼兒傾聽音樂,自由猜想音樂所表現的動物形象。

——我們一起來聽聽、猜猜,今天我們將和哪個動物一起玩遊戲?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

——我們來看一看,是哪個小動物最先跑來和我們一起玩的?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理解圖的內容,並創編動作來表現圖的內容。

教師逐幅出示小圖,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其中內容,並創編相關動作。

——你發現這個故事裏有什麼事情?綠毛蟲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能學一學綠毛蟲的動作嗎?

教師在引導幼兒做出蛻皮動作時,有意識地說:還差一點,還差一點、、、、、、直到音樂最後一拍時,用誇張的動作使勁將粘在身上的“皮”用腳踹下,讓幼兒體驗成長必須經過的努力,激發幼兒期盼並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按順序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瞭解綠冒充變蝴蝶的音樂情節。

——綠毛蟲們,我們今天要聽音樂變蝴蝶了!

3、幼兒用動作參與,進一步感受並表現音樂。

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聽音樂用動作表現綠毛蟲。

——綠毛蟲們,我們今天要聽音樂變蝴蝶了!

4、幼兒創編蝴蝶造型。

教師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不同蝴蝶。

——我們比比哪隻綠毛蟲變的蝴蝶最漂亮。

幼兒吸納他人做的蝴蝶動作,再次表演。

——剛纔你發現哪隻蝴蝶最漂亮?這次請你來學她(他)的蝴蝶動作。

5、教師和幼兒共同,體驗用身體動作邊縣小動物的快樂。

——我們今天是和哪個小動物一起聽音樂、玩遊戲的?原來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表演綠毛蟲變蝴蝶的過程。下次我們還會和其他小動物一起玩遊戲。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受中國風音樂和中華武術的精神,合拍表現音樂結構及少林拳法的動作。

2、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少林五形拳的基本動作,藉助圖譜的提示佈陣。

3、在“佈陣法”遊戲中鍛鍊偷快接受挑戰的信心和膽量,並做到團結協作、快速反應。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看少林功夫視頻

物質準備: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你們看老師穿了一套什麼服裝?(少林武術服),今天我是少林師父,你們看看這是哪裏呢?(少林寺大門),想進到少林寺學武功嗎?今天師父教你們一套五形拳,學會了這套拳

就能進入少林寺,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套拳法中表現了哪五種動物?

二、熟悉樂曲結構,傾聽樂曲,感知五形挙動作。

初步感知音樂結構,熟悉動作。

師:師父剛剛打了哪些拳法呢?

觀察學習佈陣方法,嘗試隊形並運用合作的方式表現。

師高僧告訴我們,藏經閣裏有108本武功祕籍,這是每一個少林弟子都希望能得到的。學會佈陣就能得到提示,知道經書隱藏的地方。

層級一:出示“陣法圖"”,自主觀察並嘗試根據“陣法圖”按空間方位面朝圓心佈陣。(2遍)

師:我們來看看,高僧給了我們第一張陣法圖,圖上有什麼?

小結:陣法圖告訴我們,所有人要變成一個圓,臉朝圓上,在走的時候開始轉動。

反思性評價

師:我們已經學會了佈陣的方法,現在合着音樂一起來佈陣吧。

小結:剛剛佈陣很成功,高僧給出了提示。(幼兒按提示找到拼圖)

層級二:出示“陣法圖2”,自主觀察並嘗試根據“陣法圖”按空間方位面朝圓心移動佈陣。

師高僧被你們的團結和努力感動,決心要幫助你們,又給了第二張陣法圖,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師:那我們開始合着音樂佈陣,記得要移動交換位置。

小結:佈陣挑戰成功,看看高僧給了我們什麼提示?(幼兒集齊拼圖,找出祕籍)

欣賞視頻《少年功夫》

師:少林武術是中華文化之寶,練武可以強身健體,還能保家衛國,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要把中國武術的文化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孩子們,你們願意嗎?我們一起歐賞一段武術表演吧。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教案15

設計意圖:

目前,江陰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許多孩子家裏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們身邊的這些房子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呢?參觀過建築工地後,孩子們感觸很深。他們親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攪拌水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對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瞭解。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經常模仿建築工人的動作和建築工地上的聲響,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遊戲。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遊戲情節,特地製作了相匹配的音樂,和孩子共同生成了這個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動作,表現造房子的情節。

2、能大膽想象造房子的各種動作和房頂的造型,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幼兒參觀過建築工地,對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回憶造房子的過程

提問:小朋友,我們參觀過建築工地,那你們知道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2、聽音樂感受旋律、節奏,並創編造房子的動作。

提問:在這段造房子的音樂中,你聽見了那些聲音,好象看見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幼兒邊說邊創編挖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動作)

3、聽音樂完整動作,並創編房頂造型。

提問:剛纔你造的是什麼樣的房子?你還想造怎樣的房子呢?(請幼兒用動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師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兒分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兒討論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後,再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