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8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幼兒園大班語言:

<<搖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生活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

2、背景圖:大樹、狗窩、雞媽媽:單個動物圖樣:小雞、小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幼兒聽歡快的音樂,拍手進入活動室,然後音樂轉成搖籃曲,教師提問:“聽着現在的音樂,大家感覺怎樣?”(想睡覺)課件中出示小寶寶,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也想睡覺了,誰來哄她,怎樣哄?誰是寶寶的搖籃?

2、幼兒集體想辦法,並請個別幼兒上前演示怎樣哄寶寶睡覺。

教師一邊示範一邊朗誦:“媽媽的手是搖籃,搖着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着了。”

3、“還有一些寶寶也想睡覺了,它們是誰呢?”課件出示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啓發幼兒想象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裏?誰是它們的搖籃?誰會哄寶寶睡覺?

4、“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星寶寶、魚寶寶和花寶寶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們在家裏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寶寶們幸福的樣子,我編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搖籃,請大家欣賞一下,仔細聽聽詩歌裏說了什麼?”(課件演示)。

二、出示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課件,欣賞第一遍詩歌(教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孩子們,仔細看一看,聽一聽,詩歌中有哪些搖籃?搖得都是誰?”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着星寶寶;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着了。)(根據幼兒回答出示背景圖)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創設了一種美的氛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小結:我們知道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他們搖着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睡着了,小寶寶是怎樣睡着的?請大家仔細聽。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睡着的?

幼兒: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着了。

爲什麼白雲要輕輕地飄?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用動作來表現,看誰做得最美(藍天是搖籃,搖着星寶寶;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着了。)

(2)(播放詩歌中第二、三、四小節的課件)

提問:魚寶寶是怎樣睡着的?花寶寶是怎樣睡着的?小寶寶是怎樣睡着的?

引導幼兒說一說,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着了;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着了;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着了;

師引導,詩歌中說:“白雲、浪花、風兒、歌兒”都是輕輕的呢?午睡的時候小朋友們動作也是怎麼樣的?

“多美的詩歌呀,我們一起來比賽,看誰讀得最美。看看誰說的最好聽,最有感情!”

3、誦讀詩歌,體會意境

(播放優美的樂曲)教師和幼兒一起誦讀;

4、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詩歌說給大家聽。

5、表演詩歌

這麼美的詩歌,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看誰做得最美。

三、發展想象,仿編詩歌

1、(課件播放畫面):小雞、小狗、小鳥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小雞、小狗、小鳥的搖籃在哪裏嗎?讓我們幫它們找搖籃吧?”

2、出示圖片:大樹、狗窩、雞媽媽,請小朋友把單個動物圖送回家。

3、幼兒看圖仿編:

4、教師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不僅幫忙把小寶寶送回了家,還過了回詩人的癮,你們高興嗎?其實,我們大自然裏還有許多的小寶寶,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並幫他們找到搖籃好嗎?”

四、活動延伸:爲詩歌配畫

小朋友編的詩歌多美呀!請你爲自己仿編的詩歌配上優美的畫面。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韻律美。

2、能圍繞“拜年”這個主題,嘗試仿編三句半並進行大膽表達。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拜年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恭喜》的動畫,鑼鼓一副,三句半的圖標、祝福的話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播放《恭喜》動畫,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看嗎?

師:好看嗎?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恭喜誰?恭喜什麼?(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新年快樂、眉開眼笑、中頭彩、樂開懷。)

2、採用平行示範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祝福語

(1)教師:我也喜歡歌曲裏“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恭喜恭喜”的祝福,(出示字卡)。

(2)你喜歡過年嗎?你是怎樣給人們祝福的?(學一學福娃祝福恭喜的樣子,並出示相應的字卡),引導幼兒分別說說什麼樣的祝福話可以對誰說?

3、出示三句半的圖標,初步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韻律美。

(1)師:今天我帶來了一首《拜年》的三句半,你們想聽嗎?

如: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我們大家上臺來,拜年啦!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爺爺拜個年,祝爺爺福如東海,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奶奶拜個年,祝奶奶壽比南山,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爸爸拜個年,祝爸爸工作順利!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媽媽拜個年,祝媽媽心想事成!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小朋友們拜個年,祝你們學習進步,恭喜恭喜!

(2)老師剛剛唸的是什麼?給誰拜年的,祝福什麼?你最喜歡老師唸的哪一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帶領幼兒念兩遍)

(3)你有什麼地方聽不懂的話?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他。

(4)看圖完整地朗誦二遍三句半。

4、看圖標創編三句半。

(1)你們喜歡過年嗎?那麼你在過年的時候會給誰拜年、祝福什麼呢?請你來編一段拜年的三句半。

(2)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原來的圖標上粘上祝福的話。並讓幼兒集體來念一念。(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創編的三句半。)

5、給老師拜年。

師:剛剛有的小朋友很主動,能大膽地告訴大家自己編的三句半。今天我們班來許多老師,你想給她們拜年嗎?祝福老師什麼?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編的三句半念給她們聽一聽。

6、延伸活動:三句半表演《拜年》。

語言活動反思——怕癢的紅布頭

“癢”雖然是一種生理反應,但結合在生動形象的文學情景之中,別具詼諧、滑稽的意味。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宣泄了鬱悶,鬆弛了心緒,體驗到從生理到心理的舒暢、愉悅。活動《怕癢的紅布頭》一開始我就和嵐嵐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情景表演方式,讓孩子們直觀、形象的認識了“癢”與“笑”的聯繫,接着我讓幼兒兩人一組合作表演這一部分,幼兒體驗着故事的情節的有趣和癢癢喚起的“笑” ,以及疏泄鬱悶的心理感受。活動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於有了第一部分的鋪墊,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當我問:“紅棉襖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豬癢的怎樣?”幼兒回答:“小豬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當我問:“小豬的朋友們穿上紅棉襖後怎樣?”幼兒回答說:“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當我又問:“爲什麼大家都喜歡這種癢癢的味道?”孩子們都說:“因爲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癢的開心。”輝輝還說:“我們聽了這個故事也很開心,很舒服。”最後一個環節“誰穿了紅棉襖”更是把活動推入了高潮,它以遊戲的形式帶幼兒進入了氛圍,有了更爲真切的體驗,在“嘻嘻嘻,哈哈哈”笑聲中我們結束了。

本節課不足之處就是在第一環節兩人合作表演時,有個別幼兒沒有參與,如果都參與表演的話,那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徹,也就更能體驗“癢”這一生理反應令人發笑、舒暢的感受了。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說意義相反的詞,鍛鍊逆向思維和靈活的反應能力。

2.體驗顛倒兒歌詼諧、幽默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顛倒帶來的快樂。

3.能與同伴合作創編各種形式的顛倒話兒歌,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事先豐富幼兒幼兒反義詞的相關知識,生活環節播放顛倒兒歌。

2.《太陽西起往東落》《老鼠抓個貓》語言CD(盒帶)。

活動過程

1.教師設計遊戲情境“反話王國”,帶領幼兒學習反義詞,說出常見的反義詞,鍛鍊逆向思維和靈活的反應能力。

(1)(出示皮球)看這是什麼?他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大一個小)大和小就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們叫它反義詞。

(2)(出示兩本書)看這兩本書有什麼不同?(一本新的、大的、厚的,另一本舊的、小的、薄的)大和小、新和舊、厚和薄意思是差不多的還是相反的?(是相反的)他們也是反義詞。

(3)教師說詞語,幼兒答反義詞。如:教師說“上”幼兒回答“下”。練習“左-右、前-後、高-低、胖-瘦、裏-外”等反義詞。

2.帶領幼兒聽顛倒兒歌《太陽西起往東落》,分析兒歌中的顛倒之處,鞏固其中涉及內容的基本知識。

3.請幼兒一起跟錄音朗誦,感受兒歌語言有趣、幽默的特點。

4.引導幼兒仿編多種形式的顛倒語,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1)兩人一組,練習詞語顛倒,如一個說“燈亮了”,另一個說“亮燈了”;或者一個說“貓抓老鼠”,另一個說“老鼠抓貓”)

(兩人一組,練習簡短句子顛倒,如我登臺,我臺登(燈);我拖地,地拖我。讓幼兒感受顛倒帶來的快樂。

(3)以組爲單位,仿編事物顛倒歌,如“小魚飛到天空裏,小鳥遊在大海中,小兔尾巴長又長,松鼠尾巴短又細。”

5.請幼兒畫一幅關於顛倒方面的畫,看誰畫的畫裏面的顛倒詞最多。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

《釣魚的一天》是《東方娃娃》20 l O.11繪本版,這本書沒有一個字,但裏面有許多有趣、幽默的情節,我們把它投放到了圖書區後,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常常拿着書一邊翻一邊說着故事的人物,因爲故事中的情節零散,有趣的事情很多,幼兒往往不能抓住主線完整講述,爲了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我就圍繞該繪本設計了這節活動。以釣魚大叔爲主線,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從而掌握閱讀的技能。

活動目標:

1、通過細節觀察,瞭解繪本內容。

2、積極主動地參與尋找和發現,感受情節的趣味性並能大膽表述,體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繪本相關的圖片。

2、每人一本繪本《釣魚的一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封面上有什麼?(一位大叔和一隻烏)猜猜這位大叔要去幹什麼?(釣魚)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車上有魚竿和小桶)好的,那我們就稱這位大叔爲釣魚大叔吧。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釣魚的一天》,我們j起來讀一讀。(幼兒齊讀書名)

二、觀察細節,逐步瞭解故事情節

1、瞭解釣魚大叔。

師: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釣魚大叔騎着自行車,帶上他心愛的魚竿和小桶,去釣魚了。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請小朋友們從書中仔細找一找,告訴我是在哪一頁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書時要從前往後一頁一頁輕輕翻。

2、幼兒自由閱讀。

師:小朋友看完了嗎?現在請你們說說釣魚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請回答的小朋友告訴大家“請大家翻到第幾頁”。

師:請你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二頁。釣魚大叔騎着自行車,他的前面是誰?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車?她能追上嗎?釣魚大叔會怎麼做呢?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樂於助人)

請大家一起翻到第五頁,釣魚大叔車子後面怎麼坐了一位阿姨,這是怎麼回事呢?好,你來說說看,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這位阿姨在追公交車,沒趕上,釣魚大叔看到了,熱心地幫助了她。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樂於助人)

請大家翻到第七頁。釣魚大叔在和誰揮揮手?阿姨怎麼不坐大叔的車了,她要去哪裏呢?你從哪裏看出來這是火車站的?釣魚大叔又去了哪裏?(他進了一家咖啡館)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原來釣魚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從咖啡館出來,釣魚大叔繼續往前趕路。他穿過街道。

現在釣魚大叔到了哪裏?(街心公園)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釣魚大叔來到碼頭,他停了下來,他在看什麼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鵝叼了一條魚,他在想自己也能釣到這麼一條大魚,也可能是被小企鵝主人的訓斥聲所嚇到)

這次釣魚大叔到了哪裏?(漁具店)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會進去幹什麼呢?(買魚餌)買了魚餌,釣魚大叔高高興興地和漁具店老闆再見。

釣魚大叔一路前行,他來到了鐵路邊,剛好一列火車經過,他看到了誰?你覺得他心裏會怎麼想?是的,剛纔他幫助過的那位阿姨在開心地和他打招呼。小朋友,釣魚大叔和這位阿姨認識嗎?(不認識)是的,原本並不認識的兩個人,因爲釣魚大叔的熱心相助,當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朋友。所以小朋友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去幫助別人,這樣你就會有更多的朋友。

釣魚大叔來到了海灘上,他看到了誰?(紅嘴鳥)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終於來到了海邊,釣魚大叔開始釣魚了,紅嘴鳥在幹什麼?(靜靜地等待)你覺得他會釣到魚嗎?

釣魚大叔終於釣上了一條魚,他現在是什麼心情? (高興、開心)

你是什麼心情?(爲釣魚大叔感到高興,終於釣到了一條魚)其實我還有點擔心呢,紅嘴鳥正飛了過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會做很多的事情。

2、能大膽地連貫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3、萌發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會做好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樣。

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會做很多的事情。

2、難點:能大膽地連貫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小班新生剛入園時的哭鬧圖片或視頻資料。

2、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並交流

1、教師:“我們現在都長大了,是大班小朋友了,你覺得在幼兒園裏(大班、中班、小班)誰可以做大哥哥大姐姐?”(是我們大班小朋友)

2、交流:那我們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會做那些事情

二、出示小班小朋友的圖片或是視頻

1、欣賞圖片

2、提問:在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小班的新生哭着不肯上學)

那我們作爲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怎樣區幫助他們呢?

三、學習詩歌

1、欣賞詩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前半段

2、教師:“詩歌中的小朋友他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請你用詩歌中話來回答。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片朗誦詩歌的對老師說了什麼?(老師,老師你別誇我,這都是應該的`)

5、討論:爲什麼他能夠幫前半段。

4、學習詩歌的後半段

提問:在幫助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後,他又助小弟弟小妹妹做這些事情,而且還不用老師誇獎?

6、完整看圖朗誦詩歌

四、遷移經驗

1、教師:“詩歌中的這問大班小朋友會這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那我們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會怎樣來幫助我們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呢?

2、幼兒討論交流。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幼兒最喜歡看圖書,聽故事,故事啓迪幼兒的智慧。《小熊住山洞》是一篇擬人化故事。小熊爲了留住美麗的樹林,情願住在山洞裏,這種美好的情感爲幼兒共識。

如今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爲讓幼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熱愛我們的地球,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又因我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漢字的敏感度較高,故設計了本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產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能將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起來,嘗試閱讀故事全文。

三、活動準備:

圖書一本、童話內容人手一份、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砍等)

四、活動過程:

A、出示巨型圖書,引發幼兒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和你們平時看的書有什麼不一樣?

幼:這本書很大;這本書是老師自己做的;

師:這是一本老師自己做的巨型圖書,書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封面)

幼:小熊住山洞

師:你們想知道這本書裏講了些什麼嗎?我們一起來看。

[評析:以老師自己製作的圖書引出活動,引發了幼兒看書閱讀的興趣]

B、集體看圖書,理解內容

1、師:第一頁上告訴了你小熊一家住在什麼地方?(出示字卡:住、山洞)

師:如果你一直住在山洞裏,你會覺得怎麼樣?

幼1:很沒勁;

幼2:如果我一直住在山洞裏,山洞裏很潮溼,我會生病的。

幼3:晚上天很黑,我會害怕的

-----

師:你願意住在山洞裏嗎?

幼:不願意。

師:小熊一家也不願意,它們會有什麼願望?

幼1:他們想搬家;

幼2:他們想蓋新房了。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想象住山洞的種種不便

之處,引出小熊一家想蓋新房的願望,爲後面的閱讀埋下伏筆]

2、師:我們來看第二頁,小熊他們有了這個願望,那麼,熊爺爺會對小熊說什麼?(出示字卡:砍)

幼1:小熊,我們一起造新房吧;

幼2:小熊,我們砍樹造一間大大的木房吧;

師:聽,熊爺爺到底說了什麼?[聽錄音]

師:猜猜小熊聽了爺爺的話會怎麼做?

幼1:小熊說:“爺爺,我們不能砍樹,樹砍掉了,會發大水的。

幼2:小熊沒有去砍樹,去找朋友借房子住。

幼3:我認爲他會去砍樹的,因爲不能老借別人的住,要有自己的新房纔好。

[評析:幼兒各抒己見,氣氛很熱烈,有的幼兒的環保意識較強。]

3、師:你們猜對了嗎?我們接着往下看:聽了爺爺的話,小熊走進樹林,它看到什麼季節的樹林?(出示字卡:春天)春天的樹林是怎麼樣的?請你用好聽得話來說說。

幼1:春天,樹林裏的樹都發芽了。

幼2:小樹在春天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幼3:春天的樹林真美,小樹長出了綠綠的嫩牙,象小樹的兩隻小眼睛。

師:那你們猜猜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樹上會有哪些變化?(出示字卡:夏天、秋天、冬天)

幼1:夏天到了,葉子變成深綠的,人們都來乘涼;夏天的樹林很陰涼,小動物們都來做遊戲了。

幼2:秋天,樹上會結果,紅的黃的真好看;秋天,樹上的葉子都落了,象蝴蝶在空中飛舞。

幼3:冬天,樹上的葉子都落光了。

師:是發生了這些變化嗎?我們來一邊看一邊聽。

聽聽錄音機裏是怎麼講述這四幅圖的。

我們也來學着用優美的語句講講春夏秋冬樹林發生的變化,好嗎?

師:春夏秋冬的景色真美,小熊每個季節走進樹林看到的是不同的美景,它最後會怎麼做?(出示字卡:捨不得)

幼:小熊捨不得砍樹。

[評析: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完整講述了四季的景色,又通過錄音欣賞了描述四季的優美語句,進一步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了大自然美景不容破壞]

4、師:這副圖告訴你,小熊仍住在哪裏?

幼:小熊仍然住在山洞裏。

師:一年又一年,小熊沒有砍樹造房子,還是高高興興地住在山洞裏,爲什麼現在還高興地住在山洞裏?

幼1:小熊住在山洞裏看到樹林很美。

幼2:小熊沒砍掉樹,留住了樹林,他心裏很高興。

師:那,小動物們對小熊的做法會有什麼表示呢?

幼1:小動物們來謝謝小熊。

幼2:小動物們請小熊住到他們家去。

幼3:小動物們幫小熊造磚房。

5、師:我們一起來看第八頁: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

幼:小動物們給小熊送來了鮮花。

師:它們爲什麼這麼做?

幼1:因爲樹林也是小動物們的家,所以要送鮮花來感謝他。

師:它們會對小熊說什麼?(聽錄音)(出示字卡:感激)

[評析:在看書閱讀理解過程中,老師所設計的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了本故事所蘊涵的深意,活躍了幼兒的思維。]

C、拼字卡,全文閱讀

1、師:我們一起看懂了這本書,

現在重新來看一遍,邊看邊想想這書講了什麼?

看懂了嗎?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講的故事

以及認識的字寶寶,來試着把“小熊住山洞”的字卡拼成一個故事。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結合了本班幼兒的特點,在已有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對文字的敏感度較高,因此效果較好。]

先拼好的小朋友可以輕輕地閱讀。

3、集體閱讀

4、重點閱讀最後一段

D、產生愛大自然的情感

師:小熊爲了留住美麗的大自然景色、留住小動物的家,情願住在山洞裏,那我們能爲自己的家園做些什麼呢?

幼1:多種樹,多種花草,我們的家園會更美。

幼2:不亂扔垃圾,看到別人扔垃圾要指出來。

幼3:垃圾要歸類,河水要保持清潔,蚊子就少了。

師:如果我們象故事中的小動物一樣熱愛自己的家園,那我們的地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評析:加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強化了幼兒的良好情感和行爲,知道了美麗的大自然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來保護。]

五、活動評價

本活動不僅是一個語言活動,它同時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在師生的共同閱讀理解中,又讓幼兒提高了環保意識,它以早期閱讀爲引線,整合了語言與科學。在內容的選擇、問題的設計、形式的採用上,都是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積極嘗試。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及新型的對話式師生關係,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愉快的狀態,參與性極強。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

詩歌

的主要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和樂趣。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

遊戲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肥皂水、吹泡工具、錄製配樂詩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吹泡泡,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幼兒自由吹泡,觀察發現,

互動

交流。

師:我們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樣的?你可以用各種各樣好聽的話來形容一下。

3、欣賞、感受、理解詩歌,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樂趣。

(1) 完整欣賞、瞭解詩歌主要內容。

師:“詩歌裏說:小朋友吹出了怎樣的泡泡?”

(2)分段欣賞,體驗、理解詩歌的優美語言和遊戲樂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情景再現、互動遊戲等方式進行理解和體驗。

(3) 完整欣賞,有表情地朗誦、表演。

師:“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樣?”

師生共同朗誦、表演。

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到操場上再次吹泡,拓展想象,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還能吹出更有趣、更美麗的泡泡嗎?”

引導幼兒吹一吹、想一想、說一說,創編詩歌。

附:

散文

詩《吹泡泡》

清晨,小朋友迎者金色的陽光,

玩起了吹泡泡的遊戲。

瞧,小朋友玩得多有趣――

一會兒吹出雙泡泡,

一會兒吹出連環泡;

有的連成一串,

有的疊成一堆;

有的晃晃悠悠,

有的飄飄揚揚……小朋友對着太陽吹啊吹,

哈,滿天的泡泡圓溜溜,亮晶晶,

五顏六色……美極了!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作品的動畫片、幼兒建構作品的照片、PPT(人體疊高)

疊高用的多種用具、紙製隔板、可移動的“月亮”。

活動目標

在觀察動物“吃月亮”的畫面中,討論並發現疊高時保持平衡的方法。

與同伴一起探究疊高的“奧祕”,從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交代名稱,引發好奇

(通過“開門見山”式的問題引出作品,引起幼兒無限的遐想和學習的積極性。)

1.這是什麼(月亮)?這裏有一個關於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認爲月亮是什麼味道的?

3.過渡:有一羣動物也在想: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它們想去摘月亮,動物們有沒有摘到月亮?動物們用什麼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藉助重點問題和插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討論並發現疊高的一些方法,促進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1.播放PPT:看看講講(講述中適當進行一些插問)。

(1)大象這麼大,海龜這麼小,我們一起幫忙想個好辦法,讓上面的大象站穩、下面的海龜不受傷,可以怎麼做(引導幼兒大膽推測)?

(2)現在誰來幫忙了?獅子站在斑馬身上,它的頭往哪邊比較合適呢?爲什麼這樣站比較好?

(3)現在幾個動物在摘月亮(7個)?你認爲猴子會請哪個動物爬上去比較合適(推進)?爲什麼小老鼠爬上去比較合適?

(4)小老鼠爲什麼能成功?這是朋友們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結果嗎?

(5)誰能說說動物們是用什麼辦法站穩、夠到月亮的?

2.小結:動物們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疊,它們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們不怕失敗,最終成功地夠到了月亮,嚐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很值。

3.過渡:動物們齊心協力用疊高的方法夠到了月亮,品嚐到了“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夠月亮”?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藉助操作體驗和問題討論,引導幼兒在共同遊戲中探究疊高的“奧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_ 兒童網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桌上有一個可移動的“月亮”。一個塑料筐,筐裏有一些小紙板、罐頭、積木、木板等。每組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這些材料像什麼呢(動物的腿)?這些小紙板可以代替什麼(動物的身體)?

有的動物是兩條腿的,也有的動物是四條腿的。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代替動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們有16個人,可以怎麼玩遊戲呢(4人合作遊戲)?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怎樣的材料適合放在下(上)面?怎樣放置材料纔會穩穩當當的?

(3)交流各自用什麼辦法“夠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小組增添相同數量的藥盒、酸奶罐、圓柱體積木。

(1)交代操作要求:

這次每個小組增加了材料,你們可以用和動物不一樣的方法試試疊高“夠月亮”。

提醒幼兒可移動的“月亮”可移至中間處或最高處。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有意識地挑選材料?幼兒是否能分工合作進行疊高?疊高時是否細心?

(3)交流各自用什麼辦法“夠月亮”。

(重點介紹與衆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3.小結激趣。

“夠月亮”的辦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組成功了,有的小組失敗了……以後,我們可以試試各種辦法,相信你們肯定可以夠到月亮。

延伸活動

請幼兒欣賞圖片或PPT,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有關人體疊高等畫面,進一步感知其中蘊含着的有關疊高——平衡的“奧祕”。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疊高用的多種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繼續玩遊戲,並記錄遊戲的操作情況,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