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集錦6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把塑料圈當成替代物來遊戲對大班幼兒來講是件非常感興趣的事情。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這種嘗試能更好地提高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而且在遊戲過程中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更加激發他們對遊戲的興趣,並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帶來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把圈想象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

2.練習鑽、爬、跳、跑等基本動作,嘗試合作遊戲。

3.引導幼兒體驗自由玩圈及與小夥伴合作玩圈的樂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體驗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每個幼兒塑料圈人手一個。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圈的多種玩法,發展多種運動技能。

2、難點:啓發幼兒創造性的把圈想象成不同物體進行遊戲及學會合作遊戲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圈,可以獨立玩或合作玩圈。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鼓勵幼兒將圈當作替代物進行遊戲,如當幼兒將圈當作方向盤時,教師要及時肯定,並鼓勵幼兒再想出其他玩法;對一些不會玩圈的幼兒,教師可給予一些暗示、幫助。

(1)幼兒自由結伴,分成若干小組,嘗試合作玩圈。

(2)幼兒互相欣賞各組的玩法,並嘗試玩玩他人想出的玩法。

二、我的圈兒會變。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在玩圈時把圈兒變成了什麼,並玩給大家看。如用圈當山洞,鑽進鑽出。用圈做烏龜殼,扮演烏龜在地上爬。把兩個圈套在兩個手臂上當翅膀,等等。

2.想一想圈兒還能變成什麼?

三、讓圈兒一起變。

幼兒嘗試合作玩圈,將圈兒想象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如幾個圈合在一起做一條小河,練習跳躍;部分幼兒手持圈兒垂直排列成隧道,其他幼兒鑽玩,等等。

四、幼兒互相欣賞各自想出的玩法,並嘗試玩玩他人想出的玩法。

幼兒自由玩圈時,教師的觀察尤爲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瞭解幼兒的想像,及時肯定幼兒的創意,鼓勵他們玩出各種各樣的玩法,並適時爲幼兒提供一些幫助。當幼兒不會玩時,教師可適當介紹幾種玩法,提示幼兒。

五、難度練習,集體遊戲。

(1)幼兒把圈放在地上進行跳圈活動:單腳或雙腳連續跳,左右腳交替跳,左右腳開合跳等。

(2)組織幼兒分組進行競賽遊戲:部分幼兒手持圈兒垂直排列成山洞,其它幼兒鑽玩,培養幼兒團隊意識,競爭意識。

六、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做放鬆活動。

(2)教師和幼兒再次開汽車,離開活動場地。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繼續玩圈進行嘗試和探索,鼓勵幼兒創造不同的玩法。

活動反思:

給幼兒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自主學習、大膽嘗試,讓幼兒獲得成功感。活動一開始,讓幼兒自由玩圈幼兒很快融入到遊戲中去。在基本部分中,第一次探索活動,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玩圈。發現了很多好的創意:有變成‘車輪’滾一滾”、變成‘山洞’鑽一鑽、變成‘烏龜殼’爬一爬、變成‘方向盤’開一開……第二次探索活動,將圈做替代物進行遊戲,幼兒大膽嘗試、積極動腦,有自己想的,有與同伴合作的,他們個個積極探索,活動氣氛濃烈。第三次分散活動,孩子們利用我提供的輔助材料,嘗試更有趣的玩法,這時,我仔細的去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一方面發現新的玩法,及時給予肯定,另一方面幫助有需要的孩子,讓每個孩子獲得一種成功感。在集中交流演示的環節中,我注意傾聽全體孩子的想法,不僅讓孩子把創造的成果展示出來使大家得到啓發,而且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

由於各種花樣玩法的展示時間過長了點,讓孩子等待的時間較長。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滾動自己的身體,增強身體的協調性。

2.體驗身體滾動帶來的快樂。

3.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4.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身體各部位的名稱;知道小刺蝟會滾着走路,是滾着採果子的。

2.物質準備:小刺蝟圖片,果子若干,筐子若干,地毯,音樂《杜鵑圓舞曲》。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遊戲:小手骨碌操。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手骨碌操吧!“我會骨碌碌,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骨碌骨碌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我們一起玩遊戲”。玩什麼遊戲呢?今天我們來玩轉一轉和滾一滾的遊戲。我們先來玩轉一轉的遊戲。

2.組織幼兒自由探索身體上會轉動的部位。

師:你們的小身體上除了小手還有哪些地方會轉動?快找一找、轉一轉吧。

師:我發現了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身體上會轉的地方,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給大家看?

幼:我的頭會轉動。

師:你的頭轉得真好!我們跟他學一學轉轉頭,(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我的頭轉一轉。

師:誰和他轉動的地方不一樣?

幼:我的胳膊會轉動。

3.嘗試練習滾動身體,初步掌握橫躺滾動作,知道滾動時自我保護的簡單方法。

師:我們再來玩滾一滾的遊戲。誰想來骨碌碌地滾一滾小身體?一會老師請小朋友都來滾動滾動小身體。小朋友想一想,在滾動身體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怎麼樣保護自己呢?

幼: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要保護好頭和臉。

幼:不能碰到別的小朋友,碰到就趕快躲開。

4.遊戲:幫小刺蝟採果子。

師:小朋友滾動得這麼好,把一隻會滾着走路的小動物引來了,你們猜猜它是誰?(小刺蝟。)

活動反思:

剛從爸爸媽媽們的懷抱裏出來的一羣小不點,他們在幼兒園裏已經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樂趣,他們喜歡和同伴快樂的遊戲,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協調性、控制力還沒有充分發展,時常會在遊戲中磕磕碰碰,給快樂的遊戲帶來一些陰影。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

因此,給幼兒搭建一個個有助於提高其自身協調性、靈活性的鍛鍊平臺,更快更好地發展他們的身體控制能力,使他們在幼兒園能更快樂的生活至關重要。

因此,我設計了小班健康活動《身體骨碌碌》,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通過找一找,動一動,感知身體上會轉動的部位,體驗運動的樂趣;

2.嘗試在墊子上連續滾動身體,鍛鍊幼兒身體協調性、靈活性,發展自身控制力。同時,我把重難點定位在:嘗試在墊子上連續滾動身體,鍛鍊幼兒身體協調性、靈活性,發展自身控制力。圍繞以上的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小手小腳操的準備運動——找一找,動一動的初步感知運動——嘗試直線連續滾動運動——藉助遊戲《刺蝟摘果子》運動,來搭建一個層層遞進地鍛鍊平臺,讓孩子們在有趣味性、挑戰性的活動中運動着,鍛鍊着。本次活動通過三次執教,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對一些細節進行了修改,但主體的環節始終圍繞以上四個環節來開展,因爲這四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是本次活動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起始環節:準備運動——小手小腳操。

帶領孩子們在兒歌聲中運動自己的小手小腳更符合小班孩子的運動規律,他們在老師更是興趣的帶動下伸伸手、轉轉手、踢踢腳等,不但很自然地進入運前準備階段,更爲主題在做鋪墊。在活動中,我採納了大家的意見,藉助布條圍個圓圈作爲隊列,縮短了孩子和老師的距離,不但排除孩子們在視線上的相互抵擋,而且大大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然的氛圍,爲孩子們更大膽的運動起了較大的作用。

探索環節:找找,動動,初步運動身體中能轉動的部位,體驗運動的樂趣!

小百科:骨碌碌是一個形容詞。亦作“骨淥淥”。亦作“ 骨魯魯 ”。亦作“ 骨嚕嚕 ”。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學習制訂起居計劃,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動畫《淘氣的小黃鴦》。

2.圖片兩幅,內容爲。(1)一個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2)一個長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儀一臺,自制鐘錶。

4.“我的作息表”,上有姓名、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三欄。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動畫故事《淘氣的小黃鶯》,理解故事內涵

師:小黃鶯的歌唱得怎麼樣?可它爲什麼沒有得到大獎?(引導幼兒明白小黃鶯沒有得到歌唱比賽的大獎是因爲它遲到了)

師:小黃鶯心裏怎麼樣?第二次小黃鶯參加比賽沒有得到大獎?爲什麼?

二、幼兒對比觀察圖片,感受按時起居和不按時起居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

師(出示圖片一):這個男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會長得又矮又瘦?

師(出示圖片二):這個小女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小女孩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爲什麼?

師(小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三、討論入睡和起牀的合適時間

師(出示自制鐘錶):你們覺得晚上什麼時間睡覺、早上什麼時間起牀合適呢?

師(小結):晚上大約8點上牀睡覺,早上大約7點起牀,這樣比較合適。

四、幼兒學習制定自己的起居時間表

師:以後你打算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牀呢?請在表格中的鐘表圖上畫上指針表示時間。(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的.制訂情況。)

五、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將制訂好的作息錶帶回家貼在牀邊。請家長督促幼兒按作息表睡覺和起牀,用笑臉圖譜和哭臉圖譜對幼兒能否按時睡覺和起牀進行評價,鼓勵幼兒做按時起居的孩子。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後,我發現班上部分孩子有遲到現象,還有部分中午回家吃飯的孩子下午遊戲時常常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伏在桌上睡覺。經過了解得知,這些孩子遲到是因爲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導致第二天早上醒得太遲;而一些孩子下午遊戲時打瞌睡則是由於沒有午睡,大腦沒有得到充分休息。爲了使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我設計並開展了這一活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脊柱,瞭解脊柱的基本姿態和作用。

2、知道保護脊柱的簡單方法,養成保持正確坐、立、行姿勢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1、聽音樂,帶領幼兒做前俯、後仰、左右側等動作。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剛纔是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脊柱)

二、播放課件,引出脊柱;

1、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的脊柱長在哪裏?是什麼樣的?

2、幼兒兩人一組,感受脊柱的位置和基本形態。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脊柱。

4、教師:脊柱在人體背部的中間位置。脖子後面的是頸椎,連着頸椎一直連下去,一節一節的,像管子一樣的就是脊柱。

三、師幼討論,初步瞭解脊柱的作用;

提問①:小朋友,你們知道脊柱有什麼作用嗎?

(幼兒自由討論後,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說說脊柱的作用)

提問②:如果沒有了脊柱會怎麼樣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

提問③:如果脊柱生病了又會怎麼樣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觀看脊柱受損後給我們帶來的不便)

--教師:教師:脊柱起着支撐人體的作用,沒有了脊柱人就站立不起來;脊柱生病了會讓身體變形,還會很痛,所以脊柱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提問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柱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播放課件,並進行;坐、立、行時應保持脊柱直立,但要注意交替,不能長時間的直立或彎曲,背東西的時候要適量,否則會讓我們的脊柱變形受損,運動時,要注意保護脊柱,不讓脊柱受傷)

四、活動延伸:

1、做遊戲"脊柱動一動"。

(小朋友們,剛纔我們說了保護脊柱要動靜交替,坐了那麼久,脊柱寶寶也累了,現在我們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和脊柱寶寶做一做運動)

2、觀看幼兒用書。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瞭解常見的危險動作,懂得其危害。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玩遊戲要注意安全。

體驗看圖說話,編創兒歌歌詞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哪裏有危險”圖片;“危險動作不能要”組圖;《安全歌》兒歌視頻。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哪裏有危險”,引導幼兒找出危險的行爲。

——找一找這裏面有哪些危險的行爲?請你把它圈出來。

——你爲什麼覺得它不安全?

小結:拋沙土會傷害眼睛;從滑梯滑道往上爬或站在鞦韆椅的後面容易被撞傷;坐椅子伸長腿,會絆倒別人,使別人摔傷;吃東西的時候說笑會嗆到自己。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爲,我們自己不要做,也要提醒別人不能做。

出示組圖“危險動作不能要”,鼓勵幼兒看圖說話。

——圖上的小朋友在做危險的行爲,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提醒他這樣做很危險.

——想一想,你會怎麼說?(比如:上下樓梯不打鬧/不對耳朵大聲叫。)

播放兒歌視頻《安全歌》,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1.播放兒歌視頻《安全歌》第一遍,引導幼兒初步欣賞兒歌。

——剛纔你們說的這些話很適合編成一首安全兒歌,來告訴小朋友們不做危險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這首《安全歌》。

2.播放兒歌視頻《安全歌》2-3遍,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小結:做危險的行爲很容易讓我們自己受傷,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到別人。我們要做文明的好孩子,不在危險的地方遊戲,不做危險的動作。

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結合自身經驗,舉例更多危險的、不能做的行爲,並用一句話描述。

——你還知道哪些危險的不能做的事情?(站在搖搖椅上、拿着剪刀亂跑……)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提醒小朋友們不做這件事,你會怎麼說?(坐搖椅,不站立;手拿剪刀不亂跑。)

附【兒歌】

安全歌

小朋友,請牢記,

危險動作不能要。

牆頭高,不要爬,

上下樓梯不打鬧。

坐在椅上不伸腿,

玩時不把沙土拋。

嘴吃東西不說笑,

不對耳朵大聲叫。

做個文明好孩子,

人人誇我好寶寶。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活動的設計靈感源於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名爲“牆來啦”,節目中設計了很多的關卡,如“單人牆”“雙人牆”“真假牆”“終極牆”,收視率很是火爆,孩子們在課間經常會模仿着做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出很高的活動熱情。我在此活動中也設計了三個過關的環節,分別是活力鏡、閃電鏡、相反鏡,過每一關都要求孩子及時用自己的肢體模仿表現鏡子中的各種動作。三次過關活動中的動作要求層層遞進,使活動更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通過一系列的過關活動,使孩子們鍛鍊動作,進一步感知左右方向,在競賽過關的遊戲情境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照鏡子的遊戲,及時用肢體表現出鏡子中的各種動作。

2.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及表現力。

3.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及競爭熱情。

活動準備

PPT課件,場地標識l、2、3、4。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教師開場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什麼地方。

PPT展示圖片一,引出“鏡子王國”。

2.教師過渡語:要想去鏡子王國參觀,必須要通過三面不同的鏡子才能到達,我們來看看哪三面鏡子。

二、聞關遊戲“鏡子來啦”

(一)第一關“活力鏡”

1.PPT展示鏡子一“活力鏡”,引導幼兒認讀鏡子的名稱。

引出第一面牆“活力鏡”。

2.提問:這面鏡子會讓我們幹什麼呢?鼓勵幼兒個別交流,猜測鏡子的要求。

3.播放PPT,引出要求:鏡子中出現什麼動作,闖關者必須模仿出來。

4.依次播放四個動作,引導幼兒做一做,重點提醒幼兒要與鏡子中的動作一致。

鼓勵幼兒個別報名來挑戰:分別選擇鏡子中的某一個影像來做模仿動作,並站立在場地內相應的數字上。

5.組織個別幼兒學習模仿.集體練習。

6.集體過關,過關成功後播放禮花,以示祝賀。

(評:這一環節中的動作是直觀呈現的.爲孩子首次表現提供了一定的認知支撐,使孩子有所對照,從而檢查自己和同伴的動作是否與圖片相一致。四個動作中的最後一個最難表現,而且具有表現的靈活性,因而使過這一關也有了難度上的遞進。)

(二)第二關“閃電鏡”

1.PPT展示鏡子二“閃電鏡”。同法播放過關要求:闖關者在一定時間內記住鏡子中出現的動作,並模仿出來。引出讓幼兒通過回憶鏡子中閃現的動作做出模仿動作。

引導幼兒講述聽到的過關要求,加深理解。

播放四個一閃而過的動作。

讓幼兒在鏡子中的動作閃現過後及時表現,並請個別幼兒模仿,及時利用PPT再次展示動作,以作對照檢驗。

2.組織個別幼兒站在場地內數字標識的位置,做出自己記憶的相應動作,教師點擊圖片來驗證是否挑戰過關,成功後播放禮花以示祝賀。

(評:這一環節,要求孩子在短時間內記憶四個動作,這就需要足夠的注意力。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很有效,而且利用閃現、驗證的方式更能激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當孩子驗證了自己的記憶正確時無不歡呼雀躍。)

(三)第三關“相反鏡”

1.PPT展示鏡子三“相反鏡”。請幼兒猜測過關要求,個別交流後播放過關要求:闖關者必須根據鏡子中的動作做出相反的動作。

3.選一幼兒模仿鏡子中的動作,其他幼兒做一做相反的動作,檢驗動作是否一致,重點糾正左右方向。

4.幼兒分散活動,自主嘗試:根據鏡子中的動作做出相反的動作。

6.集體過關:教師點擊動作順序,幼兒表現。

7.成功後播放禮花以示祝賀。

(評:對孩子來說,模仿做出相反動作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也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這也使得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富有了層次感。組織分散活動,使孩子能更好地相互檢驗,爲孩子提供了相互學習、糾錯的機會。最後的順利過關.使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

三、通過照鏡子做遊戲,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過渡語:我們終於通過了鏡子的考驗,來到了鏡子王國的藏寶庫。看,他們都在玩照鏡子的遊戲呢,我們也來找個好朋友一起玩玩吧。好朋友做什麼動作,你就跟着做什麼動作。

2.組織幼兒兩兩合作玩照鏡子的遊戲,要求一個做鏡子,一個照鏡子,相互配合做動作。

3.選取幾組表現好的孩子,利用拍照的方式展現他們不同的動作,集體分享學習。

(評:這一環節中,孩子通過兩兩遊戲,遷移了一定的經驗,使得動作的表現更爲豐富多樣,也從單個表現過渡到了合作表現,從而爲孩子創造了與同伴合作、分享經驗的機會。)

四、延伸活動

教師小結:其實生活中還有不少好玩的鏡子,可以把人變得很胖,也可以把人變得很瘦,如果你有機會碰到,可以再和它玩一玩鏡子游戲,你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