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合7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合7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能嘗試用詼諧有趣的聲音表現歌曲。

2、在理解“顛倒”一詞含義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圖片,嘗試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應的歌詞。

3、能大膽的表述出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體驗探索、匹配歌詞的快樂。

活動過程:

幼兒回答教師反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

1、提問:“在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他們每天都愉快的生活着。有一天,有個小仙女用了根魔棒一點,森林裏就發生了很多變化,到底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範唱第一遍)

2、老師出示大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趣事,老師按孩子們講述的順序將幼兒講到的趣事用相應的小圖片進行展示,並按歌詞幫助孩子進行歸納,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我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

幼:“我聽見老鼠變成了森林裏的大王/我聽見了小魚在天上飛……”

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呀,現在請你們再來聽我唱一遍,看看有沒有小朋友要補充的?”(教師範唱第二遍)

二、引導幼兒匹配歌詞圖譜。

1、出示空缺大圖譜(教師進行第三遍範唱)

(1)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完整嗎?爲什麼?

怎麼才能把歌唱完整呢?

這些圖片該怎麼放呢?

(2)引導幼兒討論:這兩張圖片爲什麼放在一起?(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句“小小老鼠森林裏面稱霸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的兩張圖片。)

(3)幼兒嘗試匹配空缺處的圖片,完成自己的小圖譜。(教師進行第四遍範唱)

(4)幼兒交流匹配情況,老師在大圖譜中進行記錄。老師逐句進行第五遍範唱,到空格出停下,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匹配說出來。

(5)幼兒隨老師邊唱邊檢查圖片的匹配是否合適。

幼:“不完整。”

“因爲有好多地方都空着。“

“把這些圖片放上去。”

“把小老鼠的圖片放在這個王冠的前面。”……

幼:“因爲小老鼠是森林裏的大王,獅子害怕小老鼠。”

教師小結:“兩個物體間的某些方面反過來了,就是顛倒了。那你們現在能不能幫我把剩下的這些小圖片們都找到自己的家呢?”

三、師生完整學習演唱歌曲,從看圖到不看圖,逐漸增加難度挑戰。

1、師幼共同學習演唱歌曲。

師:“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幫自己的小圖片找到了家,真能幹,那現在你們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這首顛倒歌給唱出來啊?”

2、拿掉幾個小圖片,讓幼兒挑戰歌曲演唱。

師:“唱得真不錯,現在我要考驗考驗你們,看看我拿掉幾個小圖片以後你們還能不能把歌詞都唱出來啊?”

3、拿掉全部的圖片,讓幼兒不看圖片完整演唱。

師:“現在我要把整個圖片都拿掉了,你們不看圖片還能不能唱出來啊?”

4、用詼諧有趣的聲音將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聽。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輕輕起立,身體向後轉,把我們好聽的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們聽,好不好?”

幼:“能!”

“好!”

師:“好,那我們先一起來試一遍。”

“你們太棒了,這樣都難不倒你們。”

“小朋友們真是厲害,我們一起給自己鼓鼓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圖譜的幫助下,嘗試配合演唱兩聲部歌曲。

2、感知兩聲部合唱的形式,體驗合作演唱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重點難點:

在圖譜的幫助下,嘗試配合演唱兩聲部歌曲。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

2、圖譜

3、幼兒經驗:

(1)熟練演唱第一聲部

(2)合作朗誦兩聲部兒歌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鍾》

1、我們已經學習演唱歌曲《鍾》,你們能用好聽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嗎?

2、重點引導幼兒用輕巧跳躍的聲音表現鐘聲。

二、兩聲部兒歌朗誦。

1、我們還學習了兩聲部的兒歌,你們能用響亮的、整齊的聲音念出兒歌嗎?

2、教師指揮幼兒朗誦。

三、嘗試兩聲部合唱

1、小朋友們的本領真大,不但會唱歌曲,還會念兩聲部的兒歌,聽到你們的好聽的聲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師範唱:要求——教師在唱歌時幼兒安靜的聽,聽好舉手回答問題。

關鍵提問:今天老師唱的歌曲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錄音機唱的是什麼?我唱的是什麼?

3、師小結:這首歌曲是一首兩聲部合唱的歌曲,並且兩聲部的歌詞有不一樣的地方。

4、出示圖譜

請你們看着圖譜告訴我,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這首歌曲的兩個聲部是一起開始的嗎?兩個聲部唱的歌詞是一樣的嗎?

5、跟着鋼琴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看着第二聲部,跟着音樂一起來唱一唱第二聲部。(彈琴)

6、跟着錄音機配第二聲部

(1)我們來給錄音機配合第二聲部好不好?(教師指圖給予一定的提示)

(2)我們這次不看圖譜,一起跟着錄音機唱的第一聲部來合作,演唱第二聲部。

7、幼兒嘗試兩聲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像念兩聲部兒歌一樣來唱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

(2)幼兒自主分成兩大組演唱歌曲。

(3)交換聲部演唱。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幼兒掌握了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兩聲部的兒歌朗誦,爲活動解決了難點,但是從活動過程看,難點解決之後,孩子們對兩聲部的歌曲演唱沒有了難度,很輕鬆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動中我進行了隨機調整,請幼兒進行指揮,但是孩子們對指揮比較陌生,雖然都踊躍的舉手參加,但是指揮的節奏與手勢都存在問題,沒有開始和結尾。

1、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完善指揮的作用、指揮的方法,提高幼兒的指揮能力。

2、對活動的難度和幼兒的發展水平沒有做出正確的評估,加強對幼兒年齡特點的掌握。

小百科:鍾,漢語漢字,拼音:zhōng。鍾,是指金屬製成的響器,中空,敲時發聲,例如“警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隨着音樂模仿小鳥飛,喜歡做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2、體驗小鳥和大樹的相親相愛。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聽音樂做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2、難點:模仿小鳥飛

活動準備:

1、動畫:大樹和小鳥

2、大樹手飾、小鳥掛飾

3、音樂:小鳥飛

活動過程:

小鳥飛飛——模仿小鳥飛的動作

聽音樂:猜猜誰來了?

屏幕上出現飛翔的小鳥

小鳥是怎麼飛的?

一起模仿小鳥飛

觀察要點:

1)誰的翅膀最柔軟?張得大大的?

2)哪隻小鳥飛得高又高?(小腳踮起來)

【幼兒已有的動作經驗是腳步不動,翅膀飛起來時上下動的幅度不是很大,因此在模仿小鳥飛時,可用策略:找找誰是我的小鳥孩子來提升幼兒的原有動作經驗、用鳥媽媽和小鳥一起飛的方式來梳理幼兒的動作經驗,引起幼兒的模仿】

想象:小鳥在天上飛啊飛,還會幹什麼呢?

請個別幼兒來演示動作:如理理羽毛、喝喝水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鳥飛。

二、小鳥和大樹做遊戲

1、屏幕上出現大樹:大樹在幹什麼呀?

2、一起聽着音樂模仿大樹輕輕地搖動手臂

3、欣賞動畫: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小鳥和大樹是怎麼做遊戲的?

追問:小鳥什麼時候會停下來呢?找到朋友會幹什麼呢?

4、再次欣賞動畫。

森林裏住着可愛的小鳥,它圍着大樹飛來飛去可高興了,音樂停了,它們就和大樹抱一抱,做最好的朋友。

5、遊戲:小鳥和大樹

1)遊戲規則:

誰願意演小鳥、誰願意演大樹?(分別戴上手飾和掛飾)

什麼時候小鳥和大樹擁抱要聽好哦!一隻小鳥找到一棵大樹朋友。

2)幼兒結伴遊戲

觀察要點:

小鳥是否能在音樂停止時找到大樹朋友

小鳥和大樹朋友是否擁抱在一起。

【如大樹朋友沒有小鳥,則可以通過策略:大樹很孤單,需要鳥朋友來吸引小鳥和大樹做朋友;在遊戲過程中需要關注大樹,是否能聽着音樂輕輕地搖動手臂,教師可以和大樹一起做動作】

3)交換角色、再次遊戲

可以換一個大樹朋友一起遊戲

三、拓展:小鳥爲什麼要做大樹的朋友呢?

欣賞小鳥和大樹相親相愛的照片:做鳥窩、在大樹上休息等。

活動反思:

《大樹和小鳥》一首十分簡單活潑的兒童詩,非常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在教授這首兒童詩詩,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這首好聽的兒童詩吸引了。整個活動開展的十分順暢。

活動開始,我把大樹和小鳥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觀看。請孩子們想一想,這棵大樹是什麼樣子的,小鳥會在大樹上面幹什麼,大樹又會做什麼。讓孩子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進行詩歌的朗誦欣賞。詩歌很簡單,配上準備好的圖譜,讓幼兒們耳目一新。圖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還能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主動學習,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體。他們非常喜歡,也很感興趣。在互動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圖譜,和孩子們玩“去圖譜背兒歌”的遊戲,孩子們十分感興趣。在邊遊戲邊記憶的過程中很順利的把詩歌記住了。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師扮演大樹,找幾個較爲活躍的孩子做小鳥,來表演這首詩歌。然後請男孩子做大樹,女孩子做小鳥表演,最後男女小朋友交換角色表演。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綱要》還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還設計了仿編詩歌的環節,仿編詩歌是一種融思維、語言發展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在這中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方法,把多個領域的知識相互滲透。整個活動中,我除了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將社會方面的內容巧妙的滲透在其中,比如,讓幼兒瞭解了好朋友之間那種相互依存、友好的關係。增強了幼兒之間禮貌交往的意識,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幼兒自始至終沉浸在遊戲的情境中,通過仔細觀看和積極講述,幼兒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讓幼兒“有話可說”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需要教師適時引導,這樣他們纔能有自己的語言本色,每個人才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音樂作品分析

《打字機》這首樂曲是l950年美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所做,原爲管絃樂曲,這裏選用的是輕音樂曲。

打字機原文爲“typewriter”,按美國俚語可譯爲機槍,按英國俚語可譯爲“擊打”,從而本曲亦可理解爲緊張激烈的格鬥場面。小朋友們現在很少能見到打字機了,但在電腦尚未誕生之前,打字機曾經風靡一時,美國寫字樓中處處飛揚着打字機的聲音。安德森就是從這富有節奏的音響中獲得靈感,創作了這首世界聞名的管絃樂小品《打字機》。他獨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機作爲節奏樂器,襯托着快速靈巧的旋律,描繪出大城市寫字樓中喧囂的打字機聲和繁忙的辦公場面。樂曲的第一段最爲精彩,均勻連續的八分音符采用頓音形式奏出,單純而輕快,與伴奏聲部打字機急速的擊鍵聲、連續三小節後出現的鈴聲以及推動機頭的咔嚓聲等交織在一起,形成了7一一片忙碌緊張的氣氛。因該樂曲中鈴鐺的特定音效以及緊張的節奏特點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所以我們將這首世界名曲引入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堂。

幼兒發展特點分析

首先,經過3年的培養,幼兒已經具備了聆聽音樂的興趣和能力,並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與音樂感受進行匹配,爲此,此次活動中我們會關注幼兒自己對音樂的獨特感受,讓幼兒調動原有經驗來理解此部作品;其次,幼兒對樂曲中鈴鐺的特殊音色非常感興趣且很敏感,活動中可以調動幼兒自己的經驗和動怍來表示鈴鐺的出現;第三,此首作品第五樂句速度快、鈴鐺出現密度大、節奏類型複雜,會給幼兒在聽辨及表達表現上帶來一定難度,但由於幼兒有看圖譜的經驗,對符號有一定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可採用視覺符號幫助幼兒梳理規律.將流動且看不見的音樂轉化成可視的圖譜,讓幼兒通過視覺參與來精確觀察和學習,梳理鈴鐺出現的次數及規律。

本次活動我們立足準確把握大班幼兒已有經驗開展學習活動,用開放的心態聆聽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充分尊重幼兒體驗,支持幼兒自主表達,並嘗試以小組合作方式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中鈴聲出現的規律。

2.用探究創編的方法創編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在教師問題引導下用反思評價的方法來不斷提高自己表達的水平,能夠了解圖譜是幫助理解樂曲的工具。

3.當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納時,能夠積極進行心理疏解,能以感謝的心態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議,在團體合怍時樂意與同伴協商,共同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打字機》音樂、

“打字機”動畫視頻、移動白板、水彩筆。

經驗準備:之前播放過《打字機》音樂。

活動重點

通過肢體動作感應樂曲中鈴鐺的特定音色。

活動難點

通過肢體動作較準確地表達樂曲休止及切分處鈴鐺的特定音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打字機》全曲,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感受。

師:“前幾天我們聽了一首音樂,今天請你再聽一聽,這個音樂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或者說這個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讓你覺得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認真傾聽。

師:“還需要再聽一遍嗎?覺得需要再聽一遍的請舉手。”

約有8~1O名幼兒舉手。

師:“我們爲這幾名小朋友再聽一一遍,好不好?”

傾聽後幼兒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感受。

幼1:“我覺得像是直梯在上行,上到二層又超重了,上廠三層又超重了。”

幼2:“我覺得是小朋友在彈鋼琴,‘叮’的一聲就說明下課了。”

幼3:“我覺得像是啄木鳥在給樹治病,等到‘叮’的時候啄木鳥就飛走了,去治下一棵樹。”

幼4:“我覺得像是上學快遲到了,就急急忙忙上電梯。‘叮’的時候有一個人要下電梯了。”

師:“噢,她跟剛纔那個男生不一樣,剛纔是一個超重的故事,現在是一個小學生要坐着電梯去上課,到了一個樓層下來一個人。”

幼5:“沒有‘叮’的時候,車在開,是綠燈,有‘叮’的時候是紅燈。”

師:“他講了一個發生在馬路上汽車行駛的事情。”

幼6:“沒有‘叮’的時候貓在抓老鼠,老鼠跑到洞裏去了,貓伸進洞裏去抓老鼠沒抓着。‘叮’的時候老鼠拿大錘子砸貓的手,貓大叫了一聲。

師:“他講了一個貓和老鼠的故事。貓在追逐老鼠,然後老鼠跑到洞裏,貓伸到洞裏去抓它。發生什麼事情了?”

幼7:“‘叮’的時候老鼠砸了貓的手一下!”

幼8:“我覺得是有‘叮’的時候時鐘在正常轉,沒有‘叮’的時候時鐘就加快了。”

(二)分別請幼兒隨樂用動作表達自己聆聽後的感受,初步感應樂曲中鈴鐺的特定音色。

先請一組小朋友上前隨樂表演交通工具——火車和汽車。

幼兒表演後,教師模仿表演幼兒做踩剎車動作:“這個動作是在幹什麼?”

全體幼兒:“踩剎車!”

師:“猜對了,我們給自己鼓鼓掌!”

再請兩組小朋友表演動物,一組扮演啄木鳥,一組扮演貓和老鼠。

表演後教師分別點評。

如針對貓和老鼠組:

師:“你們覺得誰是貓,誰是老鼠,從哪兒看出來的?”

幼:“我覺得A是貓,B是老鼠,因爲B做了一個砸的動作。”

師:“猜對了嗎?”

扮演的幼兒微笑點頭。

師:“對這兩位小朋友的表演,有沒有什麼建議?”

幼1:“剛纔有一點亂,下次商量一下,做一個不亂的貓和老鼠。”

幼2:“我有一點建議。下次可以在線上跑,紫點(地上的標記)就是老鼠洞,圈就是貓追老鼠的路線。老鼠在砸完貓後就跑到下一個老鼠洞。”

教師給予提建議的小朋友掌聲,同時引導表演的小朋友接納他人的意見。

(三)依據情景分組,各組創編律動,感應樂曲特定音效。

1.按故事情景分成小汽車組、啄木鳥組、貓和老鼠組,幼兒自由選擇相應的小組。

2.各小組共同創編肢體律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分享各小組成果,幼兒進行建設性評價。同時各小組根據評價進行調整並展示調整成果。

1.小汽車組隨樂表演。

師:“誰來給小汽車組提點建議?沒發言的小朋友試試。”

幼1:“小朋友開車時要握緊方向盤。”

師:“噢,他駕駛的動作有些危險,下次駕駛時把方向盤握住了。”“還有沒有別的建議?給這個小組也行,給某個小朋友也行。”

幼2:“穿藍衣服的小朋友開車的時候總是跺腳,希望下次別跺腳了。”

師:“應該什麼時候跺腳?”

幼:“‘叮’的時候。”

師:“‘叮’的時候紅燈亮時才能踩剎車,接受嗎?” (幼兒接受並說:“謝謝。”)

幼3:“我給這個小組提個意見,以後你們商量一下,做統一的動作。因爲有的小朋友的動作有點亂。”

師:“那他們需要一些排練的時間。你們接受嗎?”

師:“我們這個小組再來一遍,爭取把他們提的意見都採納了,好不好?”

幼兒再次表演後教師進行深入的引導。

師:“我有一個問題,怎麼馬路上沒有紅燈,司機也踩剎車了呢?”

其他小朋友都表示贊同。

師:“有一段馬路紅燈特別密集,這段路老有紅燈,該怎樣開車?”

幼:“開一次踩一次剎車!”

師:“我給你唱着,你來一遍。”(幼兒肢體表達得非常準確。)

師:“好,我們再給他們最後一次展示的機會,看他們能不能從紅燈最密集的地方開過去!”

幼兒隨音樂表演,同伴掌聲鼓勵。

2.貓和老鼠組隨樂表演。

師:“仔細看啊,我們要幫助他們把這個追逐遊戲玩兒得更棒!”

幼1:“小老鼠沒有‘叮’的時候就砸貓了。”

師:“下次注意聽到‘叮’的時候再砸。”

幼2:“小老鼠一直躺在地上,‘叮’的時候要快點起來。”

師:“要聽着音樂坐起和躺下,也就是進洞和出洞的動作,好嗎?”

(表演的小朋友對提建議的小朋友表示感謝,同時接受。)

幼3:“貓追老鼠,老鼠要跑到下一個洞裏。”

師:“你跟老師試一下吧!”

(師幼配合解決問題。)

描和老鼠再次表演。

3.啄木鳥組隨樂表演得非常好,博得掌聲一片。

師:“誰先來表揚他們一下?”

幼1:“我覺得啄木鳥組的小朋友他們集合起來,先商量,商量好了角色,一個小朋友扮演的是大樹,一個小朋友扮演的是啄木鳥,還有互換。”

(五)欣賞全曲,梳理圖譜。

師:“剛剛我們玩過的音樂遊戲裏鈴鐺一共響了多少次?”

幼兒紛紛答:“4次。”“6次。”“聽一遍就知道了。”

幼兒共同傾聽一遍音樂,可是回答仍然不統一:“9次!”“11次!”

師:“我們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了,這是很科學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畫一畫,看看一共響了幾次。”

共同聽音樂,教師在白板上畫出圖譜。

師:“你們覺得哪個符號可以表示‘叮’?”

幼:“豎線的符號。”

師:“我們來數一數,1、2、3……9。9次,給猜對的小朋友鼓鼓掌!”

幼兒齊聲歡呼,非常高興。

(六)樂曲介紹。

師:“這麼好玩的曲子,叫什麼名字呢?”

幼:“玩具兵進行曲。”

師:“我來告訴你們吧,這首曲子是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創作的。他在辦公室打字的時候,聽到打字機發出的‘嗒嗒嗒’的擊鍵聲以及換行的‘叮’聲,促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這首世界聞名的音樂作品《打字機))。”

和幼兒一起欣賞“打字機”動畫視頻。幼兒欣賞一遍後要求再次欣賞。

師:“找想給小朋友提個建議,安德森很善於發現生活中的聲音,並用音樂將它們表現出來,希望小朋友們也能用心去聆聽和發現生活中美妙的聲音,以後也做出好聽的曲子,讓我們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活動反思

記得第一次開展《打字機》音樂欣賞活動時,我根據樂曲的時代背景及由來,在活動前預設了“打字小姐在辦公室打字”的故事情景,引導幼兒在這個情境中學習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積極爲幼兒提供自主表達、討論的時間空間,注重支持幼兒感受體驗的個性表達。孩子們參與積極,情緒體驗快樂,活動效果良好。雖說活動比較成功,但用專業的眼光審視此次活動,一些瑕疵漸漸浮現出來,如,該故事情境是由教師活動前預設好的,孩子們始終在一個故事情境下進行學習活動,而且該活動情境與幼兒生活經驗距離有點遠。於是活動過後,我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戰:能否給幼兒提供更加開放的學習空間?教師能否退位,變顯性指導爲隱性指導?能否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把諸如創設故事情境、提取動作、組織評價等機會交還給幼兒?爲此我嘗試建立一種教師退到幕後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的新教學模式,變顯性教爲隱性支持幼兒自主學習,變集體學習爲小組合作分享學習,變教師主導評價爲幼兒評價爲主,整個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

首先,讓幼兒分享對音樂的感受。我們爲幼兒提供欣賞音樂的廣闊空間,由幼兒聆聽音樂後自己表達感受,進而確立故事情境。參加活動的20名幼兒共創編了“彈鋼琴故事”、“火車遊戲”、“電梯遊戲”、“跑步遊戲”等9個故事情境。孩子們的枳極反應帶給我無限的驚奇,我們從中選取了“開汽車”、“貓和老鼠”、“啄木鳥醫生”三個故事情境。

其次,開展分組體驗感受。在自己設置的故事情境裏學習,幼兒們開心不已,主動積極。同時,在分組合作遊戲中,教師重點關注每個小組負責人的引導,以及幼兒對各小組多元評價環節的指導。在啄木鳥醫生遊戲小組,我對小組長說:“聽音樂後,你們感覺發生了啄木鳥醫生給大樹治病的故事。現在從動作上看,你們這個小組的成員都扮演的是啄木鳥醫生,沒有看到它治病的對象呀?”在這樣的啓發下,小組長趕緊召集組員說:“我有一個想法,我們的故事應該有兩個角色,啄木鳥和大樹。現在我們來商量一下分成兩組,誰來扮演醫生?誰來扮演生病的大樹?”就這樣孩子們欣然接受了小組長的提議,依靠協商合作完成了分角色詮釋“啄木鳥醫生”的故事。

第三,引導幼兒自主多元評價。在分享各小組故事環節,他們的表現受到孩子們的認可與掌聲鼓勵。緊接着,我開始引導幼兒對各小組開展指向學習品質和知識技能的評價: “誰先來誇誇他們,然後給他們小組提一個建議。”幾名幼兒開始圍繞教師的提問進行評價:“他們用一起商量的辦法來分配角色,扮演了故事裏的大樹和啄木鳥,我覺得這個做法特別好,值得我們學習。”“音樂中有一段鈴鐺聲音特別密集,我建議你們要仔細聽音樂,啄木鳥可以先給離自己最近的大樹看病。”啄木鳥小組欣然接受了同伴的建議,並試着調整大樹間的距離,完善小組的表演,果然解決了樂曲中鈴鐺密集處的難題。同伴間進行評價,不僅令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獲得了發展,還能起到互幫互助、自我成長的學習效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結構,初步培養幼兒聽辨、分析樂曲的能力。

2、能運用不同的`動作大膽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水族館音樂 、圖譜 、小魚道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室,初步感受音樂

師:“孩子們,讓我們都來做快樂的小魚,盡情地在這片大海里遊一遊吧!”

(二)以故事爲載體,感受理解音樂

1、仔細傾聽,欣賞樂曲

師:“在這片美麗的大海里,有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段音樂會告訴大家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提問:你覺得音樂裏可能有誰?它在幹什麼?

2、結合圖譜,分段理解樂曲

師:傳說在海底深處,有一顆神奇、美麗的寶石,小魚們都想找到寶石,有一天,它們唱着歌快樂地出發了——

教師分別學小魚和大鯊魚的聲音唱歌:“我是一條小魚,我要找到寶石,我在水裏游來游去,遊得多快樂”“我是一條鯊魚,我要吃掉小魚,左邊找找,右邊找找,沒有找到。”

提問:小魚和鯊魚是怎樣唱歌的?它們唱了幾次?(幼兒學唱)

3、幼兒用手指模仿小魚,隨音樂表演。

提問:這段音樂中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大鯊魚想吃掉小魚,小魚該怎樣避險?

4、幼兒帶小魚、鯊魚道具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幼兒聽音樂做小魚動作,大鯊魚出來後,小魚立即停止不動。

5、交換角色,再次隨音樂表演。

(三)啓發想象,大膽表現

提問:大海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做的?

1、幼兒模仿大海各種小動物隨音樂表演。如:“我是一隻螃蟹,我要找到寶石……”

2、分角色扮演鯊魚和其他小動物隨音樂表演。

四、活動結束

孩子們,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剛纔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名字叫《水族館》,它是由法國著名的音樂家聖桑作曲,回家以後,希望你們從電腦上查一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欣賞這首樂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目標:

1,瞭解三拍子節奏特點;

2,學習用聲勢正確的演奏樂曲;

3,引導幼兒正確分析樂曲。

準備:鼓,鼓槌各一個,紙船一隻;

過程:

一,導入部分

遊戲《碰碰碰》,老師敲鼓給出三拍子節奏,請幼兒根據老師給出的節奏形式或跑或慢走或輕或重走;

二,主要部分

1,出示小白船,問幼兒這是什麼,引出主題;

2,請幼兒欣賞歌曲《小白船》,老師用適當語言引導幼兒欣賞;

①河面的浪花一會高一會低(一高兩低),小船在河面上一會高一會低,老師強調出強弱拍。

②再次欣賞歌曲,請幼兒畫出浪花圖譜:三個浪花一小節,一強兩弱。

3,用聲勢打節奏。

①請幼兒說出身體哪些部分可以發出聲音,哪些適合放在強拍,哪些適合放在弱拍。

②請幼兒以分組的形式爲歌曲打節奏。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手拿絲帶隨音樂翩翩起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是人類靈魂深處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樂欣賞是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世界上最爲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它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歷屆新年音樂會中是必演曲目,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情感的薰陶和培養,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2、能將這種感受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3、樂於運用身勢大膽表現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音樂CD

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

活動過程:

一、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樂的事情時,你會有什麼樣的表情?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你的快樂?

a) 談談日常生活中快樂的節奏。

b) 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c) 再次傾聽,並介紹音樂背景。

d) 第三遍欣賞音樂,仔細分辨。

二、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你聽了以後感覺怎麼樣?

三、這首曲子什麼地方強勁有力些?什麼地方又優美柔和些?

四、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音樂內容。

相關信息

樂曲介紹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絃樂曲,作者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爲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爲通俗的管絃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爲結束曲,並已成爲一種傳統。

但此曲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德斯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爲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爲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瞭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並不感興趣。儘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衆,成爲流傳最爲廣泛的進行曲。常見的版本還有爲管樂隊所作的改編曲。這裏選用的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束時《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錄音片段,爲管絃樂曲。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一部分主題,彷彿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時而輕快時而有力的走過大街(片段1)。反覆一遍之後,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片段2)。音樂最後在反覆第一部分的主題後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律動所選用的樂曲就是《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樂曲有着明顯的進行曲風格,很適宜在行進中模仿律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出音樂都是有節奏的、要跟着音樂的節奏走路。教師在引導個別幼兒示範,要求其他幼兒邊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集體做動作。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現音樂的節奏感。

不足之處:

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鞏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活動不單單是一節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滲透了教師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