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10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10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體驗自主、自立的機會,積累自主生活的經驗。

2、讓幼兒輕鬆愉快地進行交往,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形式一:我們自己來

早上8點前,值日生將點心分好集中放置一個地方,幼兒在8點至9點這段時間中可自由結伴,自找座位用點,用點完畢將桌上的用具送回原處。大年齡幼兒可當服務員,幫助保育員清理桌面、地面。

三、活動形式二:小推車

小推車上放置不同的牛奶及不同形狀的餅乾,小推車由值日生負責(小年齡幼兒可請大年齡幼兒負責)。幼兒了自由選擇一種口味的牛奶及餅乾2—3塊,用完餐後將杯、盤等餐具放回餐車。

四、活動形式三:嚐嚐我家的點心

請每位幼兒從家中自帶1—2種點心(教師控制數量),在用點時,幼兒可交換點心,也可共同分享(此活動可定期舉行)。

五、活動形式四:小小點心師

準備一些餃子、餛飩、圓子、自制飲料的材料、用具,讓孩子自制點心,然後品嚐自己的手藝(小年齡孩子可參加混齡遊戲)。

六、活動形式五:草地上的聚餐

在晴朗的日子裏,讓值日生帶上塑料檯布,拎上小籃子,在草地上來個小小的小組聚餐,享受一下野餐的樂趣。用點完畢,提醒幼兒注意環境衛生並自己將東西收拾好。

七、活動形式六:自訂點心譜

教師提供可選擇的食物,讓幼兒在前幾天自主商量,決定明天吃什麼點心,並用圖表示,請保育員準備。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有朋友的快樂,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2、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姓名,認識更多的朋友。

3、學習給小花配對,對稱地粘貼小花。

活動過程:

1、幼兒已初步學習歌曲《我的朋友在哪裏》。

2、根據幼兒人數的一半畫不同顏色、形狀的花,然後將花朵對半剪開,即每人半朵花,反面貼有雙面膠;將室內1米以下的牆裝飾成一個柵欄圍成的小花園,裏面有綠色顏料畫的小草。

3、教學音帶《我的朋友在哪裏》(教師自備)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做律動導入。

(1)教師帶幼兒邊唱歌邊跳舞《我的朋友在哪裏》,要求幼兒邊唱歌邊找朋友,感受與朋友親親、抱抱的親密感覺。

2、遊戲:小花找朋友。

(1)幼兒自選半朵花,聽音樂邊唱歌邊找一個與自己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面對面站好。

(2)提示語:找到好朋友後,可以將花拼一拼、擺一擺,兩個小朋友抱一抱,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我是XX"。

(3)幼兒重複遊戲,教師提醒幼兒每次更換半朵不同顏色或形狀的花,去找更多的朋友。

3、遊戲:我們的花園。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我們怎樣讓這裏更漂亮?

(2)教師引導幼兒和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一起把完整的小花貼到花園裏。

(3)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邊操作邊唱歌《我的朋友在哪裏》。

4、師幼欣賞:我們的花園。

教師啓發幼兒理解:這個花園代表我們班,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花園裏的花,只要大家團結友愛,共同進步,我們的花園就會更漂亮。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創設"我的好朋友"主題牆面,將平時幼兒一起遊戲、互相幫助、關係謙讓的情景拍成照片貼出來,供幼兒欣賞學習;製作"朋友樹",在上面粘貼幼兒照片,並記錄出生年月,等到有幼兒過生日時大家都送上自己的祝福;開展"快樂小幫手"等活動,培養幼兒合作互相精神。指導幼兒在美工區畫自己的好朋友等。

2、利用餐前、餐後活動時間帶幼兒玩"牽線找朋友"、"我們邀請一個人"、"猜猜她是誰"、"誰不見了"、"郵遞員送信"等遊戲,進一步促進幼兒之間的認識。戶外活動時,提供共同遊戲的機會,如:玩滾球、玩蹺蹺板等。

3、請家長爲班級提供照片,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生活,傾聽孩子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教育孩子將自己的"寶貝"與朋友一起分享。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親子活動,進一步增進孩子間的友誼。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直觀的故事、兒歌形式,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習慣。

2.增進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樹木的良好情感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開滿鮮花的大樹一棵,上面的鮮花可以活動(用母子扣)、各種顏色的花朵,

活動過程:

一、引題,已有經驗回顧,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你們喜歡去公園嗎?公園裏有什麼?

2.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花,你喜歡嗎?

小結:公園裏有許多的樹、花和草,讓公園變得很漂亮。

二、出示教具,情景講述

春天到了,開滿鮮的大樹真美麗。許多鳥兒飛過來,落在大樹上休息,它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在樹上做遊戲,非常開心。有一天,大樹前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這麼美麗的花就摘了一朵;第二天,一個小女孩來到大樹下,見到了樹上漂亮的花,也摘了一朵;第三天,大樹前來了一羣小朋友,一見樹上開滿了鮮花都去摘,他們你一朵、我一朵,不一會兒,樹上的花就被摘沒了。教師邊講邊一朵一朵地把樹上的花摘下來。“花沒了,光禿禿的樹真難看。大樹傷心地哭了”

此環節:老師一邊講述一邊活動教具,讓幼兒感受花被摘完後,大樹傷心難過的情感體驗。

提問:大樹爲什麼會哭?你覺得這些小朋友做的對嗎?我們看見好看的花兒應該怎麼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出示小朋友爲小花小樹澆水的場景圖片和小朋友圍在小花旁邊欣賞小花、聞小花的場景,通過圖片出示肯定愛護花草樹木是文明的行爲,花兒好看我不摘。

三、我讓大樹笑起來

剛纔大樹傷心,現在讓我們把小花送還給大樹吧。

幼兒用花朵打扮光禿禿的大樹,並和大樹說:“大樹不要哭,花兒好看我摘。”

老師用大樹的口吻說:“謝謝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大膽阻止摘花行爲

如果你看到有人要摘花,你會怎麼做?

總結:是的,花兒這麼好看是讓我們欣賞的,我們都要愛護它,不能摘。

教學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不同擁抱給人帶來的感受,如幸福、快樂等,並能主動擁抱別人。

2.通過遊戲,進一步體會與教師、同伴和家人親密擁抱的快樂。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擁抱在不同情境中帶給人的感受。

難點:創設不同情境體驗擁抱帶來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錄製不同情境下的擁抱視頻。

2.《大大的擁抱》語言CD。

3.《親親熱熱抱一抱》教學資源。

4.課前與每個孩子抱一抱。

活動過程

(一)回憶擁抱帶給自己的感受。

1.剛纔我和你們做了一個什麼動作?你有什麼感受?

2.小熊嘟嘟也得到了很多擁抱,我們一起來聽聽誰會給他擁抱呢?

(二)利用教學資源欣賞故事第一段(得到別人的擁抱)。

1.提問:嘟嘟得到了誰的擁抱?嘟嘟感覺怎麼樣?

小結:原來得到大家的擁抱,我們會感到很幸福、很快樂。

2.回顧生活經驗談一談。

提問:小朋友們,你得到過誰的擁抱?(現場提問一爸一媽:你什麼時候給孩子過擁抱?)

3.欣賞師幼擁抱照片。

師:在幼兒園裏,老師也給過你們大大的擁抱,想想是在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嘟嘟得到了這麼多擁抱,嘟嘟會不會把擁抱送給別人呢?(繼續看故事)

(三)利用教學資源欣賞故事第二段(給別人的擁抱)。

1.提問:嘟嘟都把擁抱送給了誰?他們感覺怎樣?

小結:原來給別人擁抱也會讓別人變得開心、快樂。

4.回顧生活經驗談一談。

師:你會不會把你的擁抱送給別人呢?你會送給誰呢?爲什麼?

小結:當小朋友不高興的時候你可以給他們一個擁抱,這樣他會很高興的。

(四)遊戲“抱一抱”,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播放輕音樂)。

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幼兒伴隨舒緩的音樂與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擁抱,提醒擁抱時要輕輕,不要把別人抱倒了。

1.和同伴抱一抱。

2.和老師抱一抱。

3.和家人抱一抱。

(五)一起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擁抱,生活中習慣用擁抱表達情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漱口的方法,並知道飯後,睡前要漱口。

2、學習"漱口"的正確發音。

二、活動準備:漱口的溫開水、杯子。

三、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解釋什麼是漱口?爲什麼要漱口?

1、師:我們出東西時,有一些很小的東西躺在牙縫裏,這些小東西會生出很多小蟲子,躲在牙縫裏,這樣牙齒便蛀掉了,牙齒就很疼,東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縫裏的小東西趕走,就不會生出蛀牙齒的小蟲子,怎麼樣才能把這些小東西趕走呢?我們有一個好辦法:吃完東西以後,睡覺前要漱口,嘴裏的小東西就會被趕走,牙齒就不會蛀掉。

2、幼兒學說:吃飯後睡覺前,要漱口。

(二)教幼兒正確漱口的方法:

1、念兒歌:含口水,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牙齒乾淨白又白。

2、師示範:先喝口水,然後閉上嘴,兩腮鼓動,最後輕輕地把水吐出來。共三次。

3、幼兒臨空練習:老師邊念兒歌邊指導幼兒練習,重點檢查幼兒兩腮鼓動的聲音,最後念兒歌一遍。

4、幼兒操作練習:(在盥洗室)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閉上眼,接着,兩腮鼓動,提醒幼兒不能把水嚥下去,也不能噴出來。最近後把帶有飯屑的水輕輕地吐出來(幼兒反覆練習3-4次)

5、複習兒歌1-2遍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樹葉有大有小,能比較兩片樹葉的大小。

2、用身體動作感受大與小。

3、能聽指令做動作。

活動準備:

各類大小樹葉若干(或自制的大小樹葉畫);兩個貼有標籤的小筐(標籤①是一個人——兩臂張開、兩腳分開;標籤②是一個較小的人——屈膝下蹲,埋頭,兩手抱膝。);一副掛圖(兩棵落葉紛飛的大樹)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出示掛圖引出樹葉寶寶。

師:小朋友們看今天來了許多老師要和我們一起學本領,我們一起來歡迎他們,那我們一起來念一首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送給所有老師好嗎?看哪個寶寶的聲音最好聽。

師:老師這裏有一副畫,想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樹葉寶寶怎麼了,它們在幹什麼?(往下掉)那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二、樹葉比大小

1、分給每個幼兒大小樹葉各一片,

師:我們教室裏也有好多樹葉寶寶,它們偷偷告訴我,想要和小一班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你們願意嗎?

現在請你看看你手裏的樹葉,覺得它們像什麼?(如像小魚、像手等等)

2、師:數一數你們手裏現在有幾片樹葉?看看這兩片樹葉一樣大嗎?哪片比較大?哪片比較小?你怎麼知道的?(幼兒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3、教師做示範,然後請幼兒聽指令,感知樹葉落下的過程。

師:現在老師是樹媽媽,你們想不想看看我的樹葉寶寶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

指令:“風兒吹吹,大樹葉飄下來了;風兒吹吹,小樹葉飄下來了。”(把手舉高,然後相應地鬆開手讓手中的樹葉落下來)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大小

1、師:樹葉有大有小,老師想用兩個動作來表演大樹葉和小樹葉。請你們猜猜老師表演的動作哪個是大樹葉,哪個是小樹葉,好嗎?

2、教師做兩個動作:兩臂張開、兩腳分開,一副舒展的樣子;屈膝下蹲,埋頭,兩手抱膝。

師:你們猜出來了嗎?哪個是大樹葉,哪個是小樹葉?爲什麼?

師:你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3、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師:除了這兩個動作,你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演大樹葉和小樹葉?

四、送樹葉寶寶回家

師:我們的樹葉寶寶累了想回家休息了,你們看,這裏有大樹葉和小樹葉的家(兩個小筐),它們的家有不同的標記,請你們想一想,哪個是大樹葉寶寶的家,哪個是小樹葉寶寶的家?然後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附:片片飛來象蝴蝶(兒歌)

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

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象蝴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愛的圓形寶寶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分類,並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大小。顏色不同的止片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圖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徵。

2、打開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夥伴,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

幼1: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是圓的;

幼2:吃的餅乾是圓圓的,甜甜的,大蘋果是圓的;

幼3:我媽媽騎的是電動車,車輪是圓的,跑的可快了……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裏什麼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嗎?

幼:老師,我知道,吊扇轉起來是圓形的。吃飯的碗口是圓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圓形的……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好,興趣都很高。

4、圓形寶寶:小朋友們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他們也帶來了,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好嗎?

師:圓形寶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裏,現在小朋友把他們請出來吧。

遊戲“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拿出:紅大圓、黃小圓、紅小圓、藍大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

5、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

圓形寶寶: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還會變魔術呢。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說出自己擺的什麼物品。

6、圓形寶寶: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爲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紅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粘貼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粘貼畫,並進行添畫,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設計適合小班年齡特點,開始由圓形寶寶導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中間穿插玩遊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後由講故事的形式結束。本節譚始終由圓形寶寶慣穿全課,圓形寶寶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愛形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更使幼兒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關於圓形的知識。

附故事: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他來到屋子裏,指着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裏,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紅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擡起頭,看郵天上飄着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着媽媽的手指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設計思路]

幼兒認識圓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瞭解對圓形的初步認識,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識帶有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圓形與物體之間的認識聯繫。根據小班幼兒認識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觀察活動,觀察時專心、認真。

2、初步瞭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徵,能叫出名稱。

3、學會關心、愛護幼兒園裏的花。

活動準備:

戶外正開放的菊花或盆栽菊花,音樂。

 活動過程:

觀察盆栽的菊花,引起興趣。

觀賞園內花卉,運用語言、表情誘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師:這裏的花漂亮嗎?是什麼顏色的?

幼1:有黃的、白的。真漂亮。幼2:這是菊花 。

師:在我們的教室裏也有許多的菊花,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運用多個感官,感知菊花外形特徵。

師:這些都是什麼花?幼:菊花。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幾盆菊花、有幾種顏色?

師:這些菊花的樣子都一樣嗎?它們的花瓣是什麼樣子?像什麼?葉子什麼顏色?

師:聞一聞菊花是什麼味道的?佳:沒有味道。豪;有點香香的。

教師小結:在觀察菊花的環節中,還在嗎通過多種感官,對菊花進行觀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對菊花產生興趣的同時,學會了如何觀察花,對菊花有了新的認識。

欣賞兒歌《美麗的菊花》,引發愛護花的情感。

師:我們的菊花可真漂亮,老師幫小朋友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念一念。

師:花兒真美麗,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幼:看到花只好看看,不好摘。幼2:花是用來欣賞的。幼3:看到別人採花,要說不能採。

遊戲:蝴蝶飛舞。

師:我們的菊花今天來到我們的小二班很開心,想和你們做個遊戲“蝴蝶飛舞”請小朋友來扮演蝴蝶飛到花叢中和菊花做遊戲,採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內容:看誰認得快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毛巾、杯架和晨檢牌上的貼紙標記,並能迅速認出自己的標記。

2、懂得要愛清潔、講衛生,會用自己專用的茶杯和毛巾。

活動準備:每人四張個人的大頭貼照片(貼於毛巾架、杯架、櫥櫃和晨檢牌上)

活動過程:

一、瞭解標記的作用向幼兒介紹一日的生活內容。重點告訴幼兒每天要吃點心、吃飯、喝水。在吃東西前要洗洗手,洗了手要用自己的毛巾擦乾。一樣的毛巾怎麼能看出哪條是我的呢?引出標記。

二、選標記,初步認識所選標記。在相應的位置粘貼標記。

1、介紹各種標記圖,並讓幼兒選擇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標記,教師幫助貼在毛巾架上。(在圖上註明幼兒的姓名,避免搞錯)幼兒拿出自己的大頭貼照片,剝下粘紙,最後粘貼在老師指定的位置上。提示:有序地排隊;不亂扔紙屑。

2、幼兒掛一條毛巾在自己的標記圖下。3、出現第二套標記圖,讓幼兒找出自己選的標記(要與上一個相同),教師幫助貼在茶杯架上。

三、遊戲:看誰認得快

1、找物如老師可以說:“我們要玩遊戲《找毛巾》,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毛巾毛巾在哪裏,請你快快找出來,123……當說完123,請到的一組小朋友要去找毛巾,找到以後,點點毛巾,並告訴老師,我的毛巾找到了。”遊戲的形式:從個別—小組(4-5人爲宜,兩位老師分組進行找標記遊戲,減少幼兒等待時間)

2、找領居如老師可說:“看看,你的毛巾旁邊是誰的毛巾,請把小朋友的名字告訴老師或是小朋友。”

活動小貼示:

1、在家訪時便可發放貼紙,這樣幼兒們便能很快地熟悉掌握。此外,貼幼兒的大頭貼也不妨是個好辦法。

2、幼兒粘貼時會忽視圖片的擺放位置,如整齊、對應相應的物品,教師可以做適當地提醒或者是示範。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去海邊遊玩的相關準備內容。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準備材料。

3.體驗情境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手提包》遊戲卡和去海邊所需物品的小粘貼(見幼兒操作包)。

◎帳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邊的用品。

◆活動過程:

 ☆操作

在粘貼頁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物品,粘到《小手提包》遊戲卡上。

教師:想一想,去海邊應該帶些什麼東西?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揹包,還有很多小粘貼,請你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東西,然後粘到小揹包上。

☆講述

1.展示小揹包,請幼兒講一講去海邊準備帶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都想帶什麼東西去海邊?帶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小結:去海邊的時候,要帶很多東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2.瞭解去海邊遊玩的安全。

教師:你們和誰去過海邊玩?在海邊都做了什麼?

在海邊遊玩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小結:我們在海邊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個人亂跑,游泳時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體驗

教師將活動室創設成海邊的情境,請幼兒想象自己在海邊,模仿穿泳衣、塗防曬霜的動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穿上泳衣,再塗點防曬霜,一起去海邊玩吧。

 ◆活動建議:

本活動結合了大連海濱城市的特點,通過讓幼兒準備去海邊的所需物品、講述物品的作用,創設海灘遊玩的情景,體驗去海邊遊玩的快樂。

在活動的講述環節,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講述選擇這些物品的原因,瞭解這些物品的作用,充分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還要重點讓幼兒瞭解海邊遊玩的安全。在體驗環節,教師可在教室的一邊支起一個帳篷,另一邊放沙盆和玩沙用具,其他地方裝飾成大海,創設海邊遊玩的情景,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如果幼兒園室外有沙池,教師可以在沙池中創設海邊的情景,讓幼兒在沙池中體驗海灘遊玩的快樂。此活動可以延伸到家庭活動,讓家長帶幼兒到海邊親自體驗在海邊玩耍的樂趣。

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1.學習日常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並在適當的場合運用。

2.初步培養文明禮貌行爲和意識。

教學準備1.小兔和小狗玩具。

2.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1.教師出示小白兔和小狗玩具,以簡短的故事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今天來了兩個小動物,大家知道它們是誰嗎?

(2)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回答。

2.讓幼兒根據故事的情景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一邊演示玩具,一邊說故事: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它們經常在一起玩。有一天,它們在家裏一起搭積木,小兔想用一塊方形的積木搭屋頂,可是小兔沒有,它看見小狗那裏正好有一塊。它該怎麼向小狗借玩具呢?

①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到了一個"請"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說的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2)教師繼續講故事:小兔對小狗這麼一說,小狗就把方形積木借給它了。這時,小兔應該說什麼呢?

①幼兒回答。教師小結:當別人幫助了你的時候,應該說"謝謝",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是怎樣向小狗道謝的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3)教師繼續講故事:它們倆在一起玩了一會兒積木。這時小狗看見外面天氣很好,便對小兔說:"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小兔高興地答應了。它們來到草地上,小兔和小狗玩起了轉圓圈的遊戲。它們一起轉呀,轉呀,小狗玩得太開心了,一時間忘了要和小兔抓緊手,突然,小兔一下子被摔在了地上,它"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狗這時應該怎麼說呢?小兔又會怎麼回答呢?

①幼兒思考後回答。教師小結:不小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係"。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和小狗的對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3、看幼兒用書,讓幼兒體驗如何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小朋友們,看看書上畫了些什麼?猜猜他們在說什麼?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書上的小朋友和剛纔故事裏的小兔和小狗一樣都很有禮貌。當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要說"謝謝",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係"。

4.拓展幼兒經驗,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那些禮貌用語。

(1)教師:現在我們來學習一首禮貌歌。(見活動材料)(2)教師領讀,讓幼兒跟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