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必備】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願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繫單。

活動建議:

一、談話活動

(一)、以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並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麼地方工作嗎?

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麼,這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麼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

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

提問設計:我們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我們周圍存在很多的弱勢羣體,他們需要大家的關愛。讓每一個幼兒都擁有一顆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愛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開展此次活動。瞭解幫助生活中實際存在但又被忽視的弱勢羣體,從而讓幼兒的愛更加廣博。引導幼兒理解關心他人,服務他人,培養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讓殘疾人與我們一起攜手超越殘缺,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語關愛聾啞人。

2、感知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課件(做手語的人、聾啞小女孩、舞蹈千手觀音圖片)。

3、音樂《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視頻舞蹈《千手觀音》、大字卡、聾啞人故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一猜"、“捂耳朵"體驗當聾啞人

“猜一猜”讓一個幼兒到黑板後面看字卡,然後把看到的內容用動作來表示,嘴不能說,讓大家來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師來說一句話,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聽見。

二、看手語圖片

圖片上的阿姨在幹什麼?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三、認識手語

教師示範:你、我、他、哭、幫助、叫、什麼、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四、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配樂《天使的翅膀》講述聾啞人故事。

小結:

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手語歌《感恩的心》。

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愛心手語》的開展,讓幼兒發現我們周圍存在的弱勢羣體,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愛。手語作爲一種交流的符號、工具,一直服務於愛心這根主線,運用手語認識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並逐步引導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在活動中以遊戲《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導入,讓幼兒去體驗聾啞人的世界,同時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運用手語動作、講故事、欣賞錄像等形式作爲教育手段,每一環節都圍繞着目標展開,在活動中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手語動作,讓幼兒有了與聾啞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慾望,並進一步引導幼兒對聾啞人產生同情心和愛心。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要正確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並學會撥打報急電話。

2、教育幼兒不玩火,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

學會保護自己,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

活動難點:

會正確撥打報急電話。

活動準備:

教學vcd、電話機一部、突發事件圖片(着火、迷路、急病)電話號碼卡片:119、110、120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vcd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天,小明獨自在家,忽然有人來敲門,透過窗子,他看到一個陌生人,小明沒開門,這時,陌生人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1)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麼辦呢?”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下面我們來看小明是怎麼做的。”(撥打110)

(2)學習撥打報警電話——“110”

出示電話機,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

教師示範講解撥打報警電話:先拿起聽筒,撥號碼110,聽到嘟嘟的幾聲長音,表示電話通了,對方接了電話以後,向對方講清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2、幼兒觀看vcd

(二),引導幼兒學習撥打急救電話——“120”

“小玲和奶奶在家正看着電視,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玲急得哭了起來。”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玲該怎麼辦?”(請小朋友動腦筋幫小玲想辦法。)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小玲是怎麼做的。”(打電話給爸爸)

讓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急救電話。

教幼兒學打急救電話“120”。

3、觀看vcd

(三),引導幼兒學習撥打火警電話——“119”

“小強一個人在家時,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燒到了牀單上。”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強該怎麼辦?”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看小強是怎麼做的?”(小強拿小杯子裝了水去滅火)

“你們覺得他這樣做對不對?他應該怎麼做?”(撥打119)

教師小結:在撥打電話之前,首先要記住你所要撥打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後,就可以和對方通話了,別忘了告訴消防隊的叔叔什麼地方着火了。

4、遊戲:“該打什麼電話”

出示第一幅圖畫,一個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簾燒着了。

“這個時候,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消防隊叔叔報警)

出示第二幅圖畫,有一個人騎車摔倒在地,這時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該打什麼電話呢?”(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急救中心報警)

出示第三幅圖畫,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個別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警察叔叔報警)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圖書館借閱圖書的基本規則。

2、通過說一說、做一做,引導幼兒遵守圖書館規則。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我們的小書城》。

2、幼兒操作材料:圓形卡紙、筆、每組一張《圖書館規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位神祕的新朋友,想認識嗎?

(二)觀看課件,瞭解圖書館規則

1.課件片斷一:愛護圖書。

師:你看到了什麼?他們做的對嗎?爲什麼?

幼:有人看書時亂塗亂畫;不對,破壞圖書。

師: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小結: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一頁一頁的翻,這樣圖書才更願意和我們做朋友。

兒歌:圖書圖書人人愛,保護圖書一起來。

(課件)

師:好,跟圖書管理員接着參觀吧

2.片斷二:安靜閱讀。

師:這些小朋友看書時在做什麼?對嗎?幼:大聲講話,安靜看書。

小結:你所說的真好,要安安靜靜看書,不大吵大鬧,不影響別人。

兒歌:圖書館裏要安靜。

(課件)

師:接下來在哪兒,一起來看一看

3.片斷三:借閱圖書。

師:這些小朋友拿着書在做什麼?人多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

幼:登記,排隊

小結:在圖書館借書一定要出示借書卡,讓管理員登記你借的書名,看完了還要去登記,人多是要排隊,不然會給大家帶來麻煩。

兒歌:借書要有借書卡。

(課件)

師:這些小朋友排好隊借書看了,我們繼續參觀吧。

4.片斷四:整理圖書。

A:看完書了,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對嗎?幼:亂放,不對。

B:我們應該怎麼做?幼:整理好;給圖書排個隊。

小結:

看完書要放回原處,給圖書排個隊,就象剛纔那些小朋友一樣。

兒歌:看完圖書放放好,圖書回變更美麗。

(課件)

(三)師幼小結。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念念兒歌,鞏固圖書館規則。

師:你們平時看書時候能做到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幻燈片、瞭解更多規則。

師:除了這些,看書時我們還應該遵守哪些規則?

幼:排隊;整理椅子、書;一頁一頁翻;安靜地看書;出示借書卡;修補。

(四)引導幼兒討論。

師:我們班也有一個休閒書屋,在這裏看書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呢?

請幾個幼兒交流。

(五)以小組爲單位,製作標誌。

1、提問:你們說的真好,那有什麼辦法讓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圖書館裏的規則並自覺遵守這些規則呢?

師:我們一起幫我們班的休閒書屋製作一些標誌,好嗎?

2、操作要求

請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討論,組長組織組員設計不一樣的標誌;相好後畫在圓形卡紙上,需要寫說明的幼兒請老師幫忙;最後組長把畫好的標誌貼在《圖書館規則》上。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應僅僅侷限在教師和幼兒之間開展。幼兒的早期閱讀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每個家長的積極參與。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親子活動,使家長意識到自己應成爲孩子閱讀的啓蒙老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瞭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聽故事和集體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錄音機、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提問: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歌曲裏唱的什麼?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裏?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媽媽好》這一課。

2、講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裏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隻小鳥鑽出來了,隨後第二隻小鳥也鑽出來,嘰嘰喳喳叫着“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餵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裏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麼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麼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遊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纔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袋鼠)。它的孩子在哪裏?在裏面做什麼?

小結:這位動物媽媽叫袋鼠,當大灰狼和其他的動物來侵犯它們的時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裏,裏面即安全又溫暖,現在我們看着小袋鼠自己編一首兒歌吧—— 袋鼠有個妙妙袋,裏面寶寶真可愛, 寶寶不要走出來,袋子一碰就打開。 (讓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5、遊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後面,自加動作。活動反思:

在班級裏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時,自己坐在幼兒中間,心和情感離幼兒很近,有種師生互動的感覺。然後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親切、自然,這樣迅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接下來的各個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使音樂的表現與創造在平日教學中緊密相連,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和生活聯繫緊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圈:

從觀察封面到最後的畫面,古吉由一個人奔跑,到很多人一起奔跑,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集體”的存在感。中班的幼兒已經開始萌發出了“集體”意識,也漸漸地有團結合作行爲的出現,這些表露的現象正好就是本次活動的切入點”。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奔跑的古古》圖片,表達出對圖片的想法並初步瞭解集體的概念;

2.能積極參加集體遊戲,萌發集體意識,感受集體團結的力量。

活動準備:

帶多根繩子(成人的腰帶)、繪本大圖兩張(封面和第18頁)。

活動過程:

一、再現繪本內容,導入活動

二、觀察兩張圖片(封面和第18頁),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集體的概念

1.教師出示繪本中兩張大圖,請幼兒觀察兩張大圖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圖片帶來韻感受”“大家—起遊戲開心還是—個人玩要開心,爲什麼?”

三、遊戲:技術樁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遊戲,嘗試玩耍遊戲

1.教師把腰帶捆在自己的腰上,扮演木樁,請1—2名幼兒上來拉腰帶上的繩子,嘗試能否拉動教師。

2.教師請多名幼兒上來拉腰帶上不同的繩子(腰帶上的繩子圍繞教師的身體朝不同的方向),嘗試能否拉動教師。

(二)教師引導幼兒想辦法應該怎樣才能拉動木樁,感受集體團結的力量

1.教師當木樁,請與第二次嘗試拉木樁的幼兒在一根繩子上用力拉,其餘幼兒觀察。

2.請每組幼兒都來嘗試拉木樁,看哪一組能拉動木樁。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請幼兒去戶外開展小組拔河的體育遊戲活動,鞏固體驗集體團結的力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萌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教學難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被污染水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引題:

(1)師:你口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了什麼?

(2)你手髒的時候怎麼辦?

(3)你見過什麼地方有水?

2、實驗、示範:

(1)小瓶裏放入顏料,讓幼兒觀察。

(2)杯子裏分別放入醋、水、可樂讓幼兒聞一聞,品嚐一下。

(3)盆子裏的水倒入杯子裏。

3、幼兒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1)水是流動的(2)水是沒有顏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無味的4、師: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兒討論總結(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產建設中的用水(3)動植物的用水。

4、(1)師:水分淡水、鹹水兩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減少,應知道並告訴你周圍的人節約用水。

教師總結:

水被污染成了髒水,髒水可澆花、澆樹、澆稼,而污染了的水沒有處理,裏面有細菌和有毒的物質就成了廢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裏的水生物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愛護水資源,不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遊戲:玩水《流水走迷宮》

幼兒瞭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着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反思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瞭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溪、小河,還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園的附近。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遊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並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並制定了以下目標。

小百科: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約用水,我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來,數量就很可觀了。據測定,"滴水"在1個小時裏可以浪費到3.6公斤水;1個月裏可集到2.6噸水。這些水量,足可以供給一個人的生活所需。可見,一點一滴的浪費都是不應該有的。至於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噸;嘩嘩響的"大水",每小時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噸。可見,節約用水要從點滴做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爲了培養幼兒愛護優美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行爲習慣,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幼兒明白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激勵幼兒熱愛班級、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花、草等植物對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1、開滿鮮花的大樹一棵。

2、美麗城市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快樂的口吻向幼兒介紹開滿鮮花的大樹,引導幼兒體會:春天到了,開滿鮮的大樹真美麗。(請幼兒告訴老師:開滿鮮花的大樹美麗嗎?漂亮嗎?)許多鳥兒飛過來,落在大樹上休息,它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心情非常愉快。有一天,大樹前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這麼美麗的花就摘了一朵;第二天,一個小女孩來到大樹下,見到了樹上漂亮的花,也摘了一朵;第三天,大樹前來了一羣小朋友,一見樹上開滿了鮮花都去摘,他們你一朵、我一朵,不一會兒,樹上的花就被摘沒了。教師邊講邊一朵一朵地把樹上的花摘下來。“花沒了,光禿禿的樹真難看。大樹傷心地哭了”(教師把大樹的臉變成哭樣),鳥兒們也飛走了。

2、提問:啓發幼兒回答:大樹爲什麼哭了?(因爲花沒了);就像沒了漂亮的衣服一樣。你們說摘花的行爲對嗎?你們家的周圍有什麼花?(幼兒自由回答);如果花園裏沒有鮮花我們的環境還美麗嗎?(觀看課件,請小朋友說一說圖上的人做得對嗎?)

3、小朋友,你們都說得真棒,現在大樹這麼傷心,我們怎麼辦呢?一起來把美麗還給大樹,讓它笑起來好嗎?(教師交代粘貼的方法,讓幼兒把鮮花貼到大樹上)

4、完成後,教師用歡快的口吻說:花朵回來了,大樹變美麗了,各種烏兒都飛回來了,人們在大樹下乘涼,小朋友在樹下玩耍,大樹笑得多開心啊。

5、幼兒明白了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在看到別的小朋友摘花時,也要能大膽的制止他。

6、觀看課件,一起來欣賞我們美麗的城市!

活動反思:

活動氣氛良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因此幼兒在活動中很感興趣,活動中,我能夠用親切自然的教態和眼神與幼兒相互交融,將感情投入教學當中,給幼兒充分思考,發表自己想法的空間,通過運用教具講述大樹媽媽和花寶寶的故事,激發了幼兒對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與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圖書等。

2、懂得搶別人的玩具是不禮貌的行爲,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故事《明明的變形金剛》、幼兒自帶的一些玩具或食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還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吧,請你們認真聽完故事後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請幼兒認真傾聽。

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知道分享是一種好行爲

1、教師:好啦!老師的故事講完啦,請你們說說明明的媽媽爲什麼會開心的笑了呢?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明明有了新玩具,而且還邀請了自己的小夥伴一起玩,一點也不自私,媽媽爲他的行爲感到自豪,所以高興、滿意的笑了。

3、教師:小朋友,瞧,明明會把自己的玩具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那當你們有一件新玩具的時候,你們會怎麼樣做呢?你們會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嗎?

4、幼兒討論後回答。

教師小結:大家現在知道了要和小夥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種好行爲。

三、請幼兒和別人分享自己從家裏來的東西,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從家裏帶來了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和玩具,你們願意和別的小夥伴一起分享嗎?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東西,並且說一說願意和誰一起來分享。

3、教師根據幼兒的意願,請幼兒與自己夥伴一起分享自己所帶來的東西。

4、教師小結:小朋友,因爲大家都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你們都開心嗎?其實與同伴分享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四、結束活動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家裏有沒有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是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呢?懂得與別人分享,你們會感覺到更開心哦!

2、教師對今天的活動內容進行總結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東西。

3、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

2、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掛圖1號,幼兒用書;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有個小朋友叫彼得,他的個子沒有媽媽高,於是彼得想到了許多事情。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名字叫《99釐米高的彼得》。

2、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①教師播放故事一遍,幼兒傾聽。播放完後幼兒一起討論。

②師:故事裏有誰?

③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

3、出示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與幼兒討論故事細節。

①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媽媽比彼得高了許多,還有哪些地方比彼得大,比彼得長?(鼻子、手、腿和胳膊)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講述。

②講述故事第二段、第三段。提問:長成大人就不再長個子了,還有哪些地方會繼續長呢?(頭髮、手指甲、腳趾甲、身體中間)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講述。

③講述故事第四、五段。提問交流:彼得覺得長成大人有什麼好處?

④講述故事最後兩段。彼得希望自己長到多大,多高呢?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看圖理解並講述。

4、再次傾聽故事,幼兒表達願望。

聽故事後,討論:你希望自己能長多高、多大?爲什麼?(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和表達)5、與幼兒一起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

教學反思

“我叫彼得,今天早上媽媽給我量了身高,剛好99釐米高。媽媽說,快一米了。可是,媽媽還是比我高許多,足足有76釐米!而且她的鼻子比我大,手比我大,就連腿和胳膊都比我長。怎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爲媽媽已經長成大人啦……”

《99釐米高的彼得》是一個繪本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我設計了兩個目標: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幼兒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2.知道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於是我依據活動目標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第一個環節是導入,討論:“你覺得個子高好嗎?爲什麼?”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第三個環節是結合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第四個環節是幼兒再次傾聽完整故事,表達願望;最後教師小結。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並不能對故事完全的瞭解,在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的時候,孩子們也沒有很好的意識到身高所帶來的好處。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部分幼兒的傾聽習慣不是很好,導致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不能完整回答教師的問題。這個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將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設計實際操作時,應該將生活與幼兒實際聯繫起來,舉例說明,讓幼兒體會到身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我覺得孩子們對故事內容中的身高沒有太多意識,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還是沒有了解故事內容,我認爲以後還是要多教導孩子生活常識,將孩子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孩子懂得結合生活中的實事,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小百科:釐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語符號即縮寫爲:cm.,1釐米=1/100米。1cm(釐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