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1篇)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1篇)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4.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若沒有活動木偶,也可以採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動過程:

1.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着,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教師可以這樣說:"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纔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活動開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設遊戲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可以爲以後順利開展遊戲奠定基礎。)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做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爲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爲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爲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附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山上有個木頭人》課後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個木頭人》這一語言課時,邊遊戲邊學兒歌。教案上的活動準備是一個木偶人,因爲時間關係我改用紙人,把紙人的手穿上線,讓孩子對木偶人有個簡單的印象。活動過程是先讓木偶人玩一遍遊戲引起孩子注意,然後以會念兒歌做爲小孩玩遊戲的要求。但是我發現一個木偶人怎樣能完成一個遊戲,所以我採用三個紙人做木頭人。在整個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能把兒歌說下來,基本達到活動目標。

一、較好的地方有:

1、幼兒對遊戲很感興趣,參與積極性高。

當活動到小朋友與老師做遊戲時,小朋友都很興奮,仔細聽老師講遊戲規則,然後邊念兒歌邊遊戲。

2、教具充分發揮特長,讓幼兒感受一種不常見的“上課小幫手”。

在出示圖片時,幼兒反應一般,但在用線控制紙人時小孩子反應很激動,

意力很集中,都仔細觀察木偶人的一舉一動。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兒歌。

3、以遊戲作爲引導,小孩子在學兒歌時很開心,表現的也很積極,一節課下來,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學會了兒歌也學會了如何玩剛學的新遊戲。活動目標基本上達到了。

二、需改進的地方:

1、孩子的反應預想的跟現實不一樣

我預想這個“山上有個木頭人的遊戲”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歡,在做遊戲時會很積極,反應很強烈,結果上下來發現只有平時好動,上課很認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這個遊戲時很積極,還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沒聽懂我說的話,還沒弄清是怎麼一回事。一節課下來把兒歌學會了可遊戲沒有掌握好,這種情況還是頭一次。

2、在語言上不夠簡練語速有點快。

我在講解遊戲過程中,鎖碎的語言有點過多,不夠簡練,語速有點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沒聽懂我說的要求,一時反應不過來。在玩遊戲時,當我講到不準說話不許動時,仍與孩子在嘻嘻哈哈,動來動去,在對輸的小朋友進行懲罰時,孩子好像處在雲裏霧裏的狀況,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對遊戲不敢興趣還是不會玩,總之好像給人一種沒聽懂的感覺。在講故事時語言還不夠生動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興趣。

3、時間把握不好

一節課是20分鐘,我在上課流程中有點急,在上課和與孩子互動時,時間安排的不夠妥當,在活動過程中不夠自然,隨意。往後,我上課還要多放輕鬆,時間上因安排合理,學會巧用一節課同時把一節課的活動目標都達到。

4、對孩子瞭解不深,儘快加深與孩子間的感情.

在活動過程中,一些上課不聽只顧個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內向的孩子對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們,他們仍做他們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課的節奏。我想與我對他們瞭解不深有着必要的關係,我還要儘快瞭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與行爲習慣。

小百科:木頭,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砍伐後的樹木的統稱。木頭爲林業主產物,對於人類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徵,人們將它們用於不同途徑。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名稱:

《木頭人》

活動主題的選擇:民間的傳統遊戲簡單易學,這個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遊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遊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對遊戲規則掌握的並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遊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遊戲。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 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4.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 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參加遊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並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

一不許動,

二不許笑,

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後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遊戲反覆進行。

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本遊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並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肢體表現能力。

2、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願意在許多人面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兒歌。

活動重難點

在規定時間內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幼兒走、跑、跳和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激趣導入:

1、小朋友喜歡玩遊戲嗎?

2、平時你們常玩什麼遊戲呢?

三、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1、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名字叫“木頭人”。

2、小朋友還記張老師教你們的《木頭人》兒歌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3、規則:幼兒站成圓形,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走,當說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

4、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最後只能跳一下。

四、遊戲:

1、演“木頭人”:做這個遊戲,我們首先要演好“木頭人”。

(1)擺姿勢:開動腦筋想,你準備擺個什麼可愛、有趣的姿勢做“木頭人”呢?快快想,遊戲馬上要開始了。

(2)演一演:想好了嗎?老師說“木頭人”你們就擺姿勢,準備一次、準備第二次。

(3)現在遊戲真的要開始了。準備:開始。(幼兒邊讀兒歌邊走,反覆遊戲)

(4)說一說:你覺得演“木頭人”好玩嗎?你來說說什麼地方最好玩?

2、逗“木頭人”:剛纔小朋友們演“木頭人”演得那麼好?這時如果有人逗你笑,你還能做得這樣好嗎?

(1)活動方法:逗笑人要用語言、動作、表情來逗“木頭人”,看能不能把“木頭人”逗笑。堅持到最後的“木頭人”就是“超級木頭人”,千萬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觸“木頭人”的身體。

(2)最會逗笑的評他爲逗笑專家,最後我們還要請場外的小朋友來給我們評一評誰表演得最好,什麼地方最有趣? (遊戲反覆進行)

3、自由結伴遊戲:小朋友想不想親身體會一個“木頭人”和逗笑人呢?找你的好朋友一起遊戲吧,一人演木頭人,一人做逗笑人,成功了之後,換一換角色。

4、分組遊戲:男孩演“木頭人”,女孩做“逗笑人”。交換角色,反覆遊戲。

五、活動結束:幼兒隨着舒緩的音樂做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本遊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並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主題的選擇:

民間的傳統遊戲簡單易學,這個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遊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遊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對遊戲規則掌握的並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遊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遊戲。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參加遊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並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後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

三、遊戲反覆進行。

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下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兒在玩木頭人的時候,堅持沒幾秒,就開始動來動去,覺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亂動的幼兒,木頭人是不能動的哦。但是,時間稍長,更多的幼兒也堅持不住,開始微微動起來。在活動到這種過程中,我及時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爲,對遵守規則、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關注和表揚。在再玩“木頭人”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注重欣賞和關注孩子的造型,誇讚好的造型,來肯定孩子。幾個調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動,不再因爲得不到關注而表現出混亂。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

3.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隻。

2.地面上畫好寫有數1-10的方格。

活動過程:

1、玩民間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唸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定時間內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遊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唸“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成“木頭人”。遊戲中“魔法師”不斷髮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字遊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着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

活動反思

本次《快樂的木頭人》採用了多種遊戲的方式,每個步驟緊緊相連,以不同的遊戲方式來完成同一個目標,增加了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又強化了活動目標。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不同的遊戲形式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既豐富了活動的形式又強化了活動目標。最後送“木頭人“回家的環節讓幼兒知道“木頭人們”累了,該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兒的生長髮育規律,及時調整活動強度。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 能聽辯樂曲中的延長音,初步瞭解樂曲AB段結構。

2、 能與同伴共享動作表演的空間,嘗試控制自己的動作。

3、 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並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4、 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 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音樂《七士進階》、橡皮筋。

幼兒準備:熟悉音樂遊戲《打蚊子》的玩法。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玩打蚊子的遊戲進教室,調動幼兒情緒。

師:孩子們,你們玩過拍蚊子的遊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拍蚊子的遊戲吧。

(教師播放七士進階的音樂,在延長音結束時做拍蚊子的動作,孩子們跟隨老師玩遊戲進入活動室。)

二、欣賞橡皮筋舞蹈,初步感知音的長短。

1、 播放音樂,教師出示橡皮筋,聽到音樂中的延長音時拉長橡皮筋,聽到短音時收放橡皮筋,通過橡皮筋的拉伸和彈回,感知音的長短。

師:橡皮筋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跳一段舞蹈,我們來看看它的表演吧。

2、給每位小朋友發一根橡皮筋,隨音樂舞蹈橡皮筋,更直觀的感知音樂。

師:剛纔我們欣賞了橡皮筋的表演,小朋友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3、幼兒自由發揮,用各種拉伸的動作做出拉長後的橡皮筋。教師及時表揚動作創新的幼兒。

4、師:橡皮筋真神奇,輕輕一拉就可以變的很長,有沒有小朋友能用橡皮筋來表現一下。

三、嘗試新遊戲《有彈性的木頭人》玩法。

師:你們會玩木頭人的遊戲嗎?木頭人的動作是怎麼做?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奇怪的木頭人,這種木頭人是有彈性的,我們一起來玩吧!

1、播放A段音樂,請幼兒自己創編身體動作來給A段打節奏(可以用拍手、拍腿、拍肩、跺腳等動作來表現)。

2、播放B段音樂,教師模仿木頭人的動作,在聽到延長音時做各種拉伸動作,音短時做快速收回動作。

3、請幼兒大膽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激發幼兒做出有彈性的動作表現音的長短。進一步感知音的長短。

4、完整傾聽音樂,用孩子們創編的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

5、隨音樂完整做遊戲一次。

四、幼兒與同伴合作共享表演的空間,嘗試控制自己的動作。

1、請兩名幼兒相互合作來玩彈性木頭人的遊戲。

2、教師在每次遊戲結束時小結幼兒玩的情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遊戲爲主線,採用了逐層深入的方法,層層深入,層層遞進,讓幼兒邊玩邊學,在不同的遊戲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不同的遊戲,使學習在遊戲中自然進行。

在活動中,我比較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比如說,在創編木頭人的動作時,我不是讓幼兒跟着老師轉,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變“我來教,你來學”爲“你認爲木頭人會做什麼動作呢”,教師及時退位,達到了教與學的共同目的。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新。當時,幼兒就在老師的語言提示和音樂聲中,即興地創編了木頭人走、跑、跳、唱歌、跳舞、玩遊戲等動作,感受了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性及創造性。

通過一個個遊戲,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自己的經驗,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開啓了幼兒的想象思維,從而讓這次的遊戲活動真正成爲幼兒的“一種有刺激性的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樂此不疲,充分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整個音樂活動中,我注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動靜相結合。因此在玩遊戲時孩子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本次的活動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遊戲的音樂性還不夠,體現在遊戲活動的第三環節中,還應進一步引導幼兒通過發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創編個性化的動作以及對音樂節奏的控制,來培養幼兒動作的自控力,從而更好的感受音樂,豐富整個遊戲活動。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7

遊戲目標:

1、練習聽指令做動作及自我控制能力。

2、學會民間遊戲《熊和木頭人》,體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樂趣。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遊戲準備:

1、知識經驗:熟悉遊戲《熊和木頭人》。

2、環境創設:戶外、室內活動場地均可。

遊戲過程:

一、引出遊戲內容,激發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

教師引入:“小朋友們知道木頭人是什麼樣子的嗎?”“木頭人會動嗎?”

“木頭人不能做什麼?”

二、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玩法

1、幼兒按秩序站好

2、教師講解玩法:

(1)教師扮演熊,幼兒扮演木頭人,按秩序站好。當教師往前走的時候,幼兒也跟着走,可以學動物,擺出各種造型。教師一邊走在隊伍前,一邊喊“熊和木頭人”,口令結束時突然回頭,這個時侯幼兒不能動,無論原來是什麼姿勢,都應該保持靜止狀態。如果被教師發現有人動了,就要退出遊戲,在旁邊觀看。

教師提問:“說完口令後,小朋友們要怎麼做?”

教師提問:“如果木頭人說話、笑或者動了,要怎麼做?”

(2)請個別幼兒和教師一起示範

三、幼兒進行遊戲,教師講評指導

1、遊戲第一遍,教師在前面慢慢地走,幼兒在後面慢慢地跟,擺出造型。

2、遊戲第二遍,教師在前面加速地跑,幼兒在後面跟着小跑,擺出造型,在第一輪活動的基礎上,加快速度。

四、講評遊戲情況

遊戲重難點:

1、遊戲中,教師要多表揚堅持時間較長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指令及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2.爲提高幼兒興趣,可在念完最後一個字時,教師做一個動作,如:“平衡”狀、“小猴”狀等,幼兒迅速學祥並靜止,學錯動作或走動者爲輸。

聲音不夠大,排隊秩序混亂,

環節可以更加豐富一點,更加深入,如熊去抓木頭人,木頭人同伴來營救等。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

3、能遵守規則玩遊戲。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隻。

2、地面上畫好寫有數1-10的方格。

活動過程:

1、玩民間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唸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定時間內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遊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唸“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成“木頭人”。遊戲中“魔法師”不斷髮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字遊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着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下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兒在玩木頭人的時候,堅持沒幾秒,就開始動來動去,覺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亂動的幼兒,木頭人是不能動的哦。但是,時間稍長,更多的幼兒也堅持不住,開始微微動起來。在活動到這種過程中,我及時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爲,對遵守規則、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關注和表揚。在再玩“木頭人”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注重欣賞和關注孩子的造型,誇讚好的造型,來肯定孩子。幾個調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動,不再因爲得不到關注而表現出混亂。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9

活動主題的選擇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不論什麼年代,幼兒總是在遊戲中成長。民間遊戲淵源流長,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和發展,在我們的民間中流傳着許多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遊戲,這些民間遊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羣就可以進行了,從幼兒教育的層面上來看,幼兒民間遊戲有助於幼兒在體能、感知、語言、社會性等發麪的發展。本遊戲就體現了這些方面對幼兒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許多人面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兒歌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幼兒分兩組,站成圓形,做身體的熱身基本部分:

幼兒請一個"領導人"站在中間,遊戲開始,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走動,唸到最後一個字的時候,靜止不動,看誰能控制自己.

結束部分:

爲了提高幼兒興趣,站在中間的小朋友可以說完最後一個字時做一個動作,如"平衡"、"小貓"、"小猴"等。其餘幼兒學樣並靜止,學錯動作就是輸了,幼兒也可以自由發揮做各種動作。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聽說遊戲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發準難發的音和易混淆的音,聽懂並理解遊戲規則,提高控制自己的動作及語言反應的能力。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若沒有活動木偶,也可以採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動過程

1.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着,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教師可以這樣說:“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纔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活動開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設遊戲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可以爲以後順利開展遊戲奠定基礎。)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做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爲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爲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爲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附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啓發幼兒想象,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遊戲兒歌的活動。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如“除了木頭人,你還看見過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嗎?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做人呢?”引導幼兒說出“鐵皮人”“石頭人”“稻草人”等。

遊戲時,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遊戲兒歌,如發令人說“稻草人”,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遊戲兒歌。

(建議此活動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在幼兒較熟練地開展上述遊戲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幼兒進行簡單地仿編遊戲兒歌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遊戲的內容,提高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培養幼兒聽說應變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仿編能力。)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1

活動主題的選擇

民間的傳統遊戲簡單易學,這個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遊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遊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對遊戲規則掌握的並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遊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遊戲。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參加遊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並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後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

三、遊戲反覆進行

四、活動結束

幼兒散步做放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