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用較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噴泉的各種造型。

2、體驗音樂強弱,並能用相應的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

3、感受合作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噴泉錄像

2、幼兒現場觀察過音樂噴泉,有肢體活動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簡短的談話,引起回憶

1、你們見過噴泉嗎?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2、你們看得真仔細,噴泉還像什麼呢?

二、感受音樂,引起聯想

1、噴泉真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表演有趣的噴泉吧。

2、如果音樂強的時候噴泉會怎麼樣呢?

3、如果原因弱的時候噴泉會怎麼樣呢?

4、音樂輕柔舒緩的時候噴泉又是什麼樣?可以用什麼樣的動作表示?

5、音樂強烈的時候噴泉會是什麼樣?你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

三、傾聽音樂,自由表現

1、自由表現

師:現在你們每個人都是音樂噴泉,請你們根據音樂強弱,用動作表示噴泉噴水的樣子。

2、討論創編:

師:水噴的高時,可以怎麼做?

師:除了手和腰動起來很像噴泉外,還可以用那些身體動作部位來表現噴泉?

四、觀看錄像,合作表現

師:大家做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一段錄像片

1、觀察噴泉是如何隨音樂強弱而變化的?

2、嘗試合作表現

師:請你找幾個好朋友商量一下做什麼樣的噴泉?

1、幼兒聽不同的音樂(漸高漸低,漸強漸弱)合作表現噴泉是如何噴水的。

2、所有的孩子參與創作一個大噴泉。

活動反思:

選材取自於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

小百科:噴泉,指由地下噴射出地面的泉水;特指人工噴水設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個人的意志,給兒童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兒節奏感較強,而《蘿蔔謠》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這首節奏兒歌簡單、明快,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拍打,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自由選擇節奏樂器,產生不同節奏的聲音,從而有興趣地創造性地來表現音樂。

活動目標:

1、感受節奏兒歌的韻律之美,嘗試自編相應節奏動作及兒歌伴奏有趣、詼諧的特點,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學習自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若干。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難點分析:

學習自由創編節奏詞。

活動過程:

一、課件引出節奏兒歌。

故事:有一隻兔子叫跳跳,它呀最愛吃蘿蔔了,中午到了跳跳該吃中飯了,它來到菜地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0|,回到家打開水龍頭,跳跳洗蘿蔔|洗蘿蔔|洗洗|洗0|,洗乾淨了,就把蘿蔔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蘿蔔|切蘿蔔|切切|切0|,然後放在鍋裏炒蘿蔔|炒蘿蔔|炒炒|炒0|,不一會兒,蘿蔔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蘿蔔|吃蘿蔔|吃吃|吃0|。

二、請幼兒一起說兒歌,並配上自編的動作。

1、這個故事有趣嗎?哪些地方有趣? 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0| 洗蘿蔔|洗蘿蔔|洗洗|洗0| 切蘿蔔|切蘿蔔|切切|切0| 炒蘿蔔|炒蘿蔔|炒炒|炒0| 吃蘿蔔|吃蘿蔔|吃吃|吃0| 2、幼兒分成四組,分別是“拔、洗、切、炒”最後大家一起說“吃蘿蔔”,邊說邊做相應動作,教師指揮幼兒練習2遍。

三、用打擊樂器爲兒歌伴奏。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邊說兒歌,邊按節奏齊奏。

2、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按“拔、切、洗、炒”打節奏一次,最後一句“吃蘿蔔”一起打節奏。

四、自編兒歌節奏詞。

1、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編哪些有節奏又有趣的詞?

2、幼兒自編節奏詞如:踩高蹺|踩高蹺|踩踩|踩0| 蹦蹦牀|蹦蹦牀|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鈴|敲小鈴|敲敲|敲0|等 幼兒齊說並配上樂器伴奏。

3、快樂大比拼活動:自編節奏詞串聯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快樂大比拼活動,比一比誰能得冠軍

請小朋友把自編的節奏詞串聯成句,如:刷牙齒|刷牙齒|刷刷|刷0| 背書包|背書包|背背|背0| 乘汽車|乘汽車|乘乘|乘0| 看誰編的多,就能奪得冠軍。

五、活動延伸:

提供給幼兒一個新節奏,請幼兒自己創編節奏詞,下次再參加快樂大比拼。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新教師會教中,我選擇了一節大班音樂活動《蘿蔔謠》,這是一節以樂器敲打節奏爲主線的課程。之所以選擇了這一類型的音樂活動,是因爲在我們班有許多數量的原來保留下來的樂器資源,但之前幼兒卻很少接觸節奏及樂器的教學,於是,我希望通過這節課,能讓幼兒體會到樂器節奏所帶來的樂趣。

縱觀整個活動,主要分成四個環節來完成:音樂圖片,引出兒歌——學習兒歌,鞏固節奏——運用樂器,表演節奏——小組合作,創編節奏。從目標的完成度來看,尤其是最後的難點環節,幼兒還是磕磕絆絆地創編出了自己的節奏類型,但同時,我也對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整體安排欠緊密,時間拖沓

整節課的教學時間足有四十分鐘,遠遠超過了大班的上課要求,總結其原因主要是教學內容過多,安排不夠緊湊。其實這個簡單的節奏幼兒已經能夠很快掌握,在實施中可以適當地根據進度減少練習次數,同時,創編節奏詞這一環節並沒有很好地起到鞏固節奏的作用,幼兒只是模仿性地將後面的名詞進行了改動,而不能自己拓展性地創編出新詞,或許可以將這一內容省略。並且,最後的小組創編環節由於細則沒有說清楚,操作時也浪費了不少時間。

二、提問無創意,語句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麼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麼樂曲呀?

(2)是什麼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麼風格的呀?

3、剛纔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範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麼做的?

(2)剛纔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裏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着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遊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 和 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範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裏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遊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着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7、傳遞小樂器

(1)聽完整音樂快樂的傳遞小樂器。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遊戲

剛纔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麼隊形?還能站出什麼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着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麼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遊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遊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裏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活動反思

作爲發揮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拋好球: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能力、性格、讓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現爲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根據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或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幼兒在拋接球的時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難度和力度,並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拋球經驗。並且能在下一次拋球的時候保留原有的經驗水準。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節奏樂,讓幼兒感受樂曲明快、含蓄的性質,分析樂曲的結構,體驗演奏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和圖譜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及演奏方式,初步掌握看指揮演奏樂器的方法。

3、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的和圖譜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初步掌握看指揮演奏的方法。

活動準備:樂器、圖譜。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

1、連續兩遍音樂入場,並做相關動作。

提問:你覺得這首音樂是怎麼樣的?好像在幹什麼?

2、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樂曲性質。

介紹:樂曲的作者、名稱及內容。

二、熟悉圖譜

1、聽音樂,教師指圖譜。

介紹:圖譜中的三種圖形分別代表三種樂曲,老師是根據樂曲聲音的特點來畫的,請小朋友仔細聽:他們像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

2、匹配樂曲。

3、請幼兒按節奏讀圖譜。

4、聽音樂讀圖譜。

三、徒手練習

1、手打樂曲的動作,嘴發樂曲的聲音,看圖譜練習一遍。

2、看指揮,分樂器練習。

3、提出要求進一步練習。

四、配器演奏

1、輕輕拿出樂器,注意指揮的手勢,看指揮演奏。

討論: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兒互相傾聽。

3、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交換樂曲演奏。

4、請幼兒當小指揮,進一步選擇交換樂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感受並學習用歌聲來表現不同的樂段不同的音樂情緒。

2.嘗試爲不同情緒的音樂選擇不同的演唱形式。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樂頌》歡快的節奏。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材料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知識經驗準備:《歡樂頌》作品介紹。

活動過程指導:

一.欣賞音樂:

*欣賞管絃樂隊演奏的錄音作品,感受其宏大、輝煌的情緒。

*欣賞童聲演唱的《歡樂頌》,再次感受其熱情奔放的音調和振奮人心的節奏。

二.組織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體會和對歌曲的聯想。

三.學會合唱;*跟隨音樂伴奏用"啦"、"嗚"音演唱,教師按節奏朗誦歌詞。

*一部分幼兒唱"啦"音,另一部分幼兒唱"嗚"音,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的節奏朗誦歌詞。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努力保持聲部之間音量的均衡和協調。

四.創編動作表演唱;*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簡單的手部動作。

*跟隨音樂邊表演邊進行合唱練習。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很高,孩子們對於歌曲的重難點掌握的比較好。在形象的圖譜的提示下,合着音樂的美妙的旋律,幼兒較快的學習了歌曲,並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小百科:《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