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5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知道插座裏藏着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認識“有電危險”的標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認識插座,初步瞭解電有危險

課件準備:

“插座”圖片;

《插座安全歌》歌曲視頻;“有電危險”圖片。

紙面教具:

《有電危險》。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插座”,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初步討論插座的作用及危險。

——圖片上的是什麼?(插座)

——兩種插座有什麼不同?(固定在牆上的和可移動的)

——插座是用來做什麼的?(用來充電或者連接需要電的電器)

——你覺得電危險嗎?爲什麼?

播放歌曲視頻《插座安全歌》,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培養幼兒安全用電意識。

——插座裏有電,電可以幫助我們啓動電器,但是不小心觸電是很危險的。那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呢?一起來聽歌曲找答案吧。

——可以碰或者摸插座嗎?

——小朋友可以自己使用插座嗎?

——移動的插座有很長的線,應該注意什麼呢?

小結:插座裏有電,小朋友使用插座一定要請大人幫忙。移動的插座電線很長,小朋友玩耍時要格外小心,不能拉也不能踩電線。

出示圖片及紙面教具《有電危險》,引導幼兒認識“有電危險”的標誌。

1.出示圖片“有電危險”。

——這個標誌你認識嗎?

——看到這個標誌我們要怎麼樣?

小結:這個標誌是提醒大家“有電,危險!”,小朋友們看到這個標誌就要提高警惕,不要靠近或觸碰有電的區域。

2.出示紙面教具《有電危險》,鼓勵幼兒尋找教室中的插座,並由教師粘貼標誌。

——教室裏也有很多插座,找找它們在哪裏?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有電危險”標誌貼在家中的插座上,並提醒幼兒不要觸碰插座。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由於我班大部分孩子不愛吃水果和蔬菜,但凡吃午點遇到水果就會有很大的浪費,爲了培養孩子們愛吃水果,所以此次特意選擇了這個健康活動《美味的水果》。讓幼兒通過說一說、看一看、找一找、玩一玩、嘗一嘗等一系列活動來了解各種水果的作用及特點,從而激發孩子們對水果的喜愛。正如《綱要》所要求的:選取事物要貼近幼兒生活。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這也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活動目標:

1.願意吃各種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瞭解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

3.體驗品嚐水果的快樂。

活動重點:願意吃各種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活動難點:瞭解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蘋果、香蕉、梨子、桔子若干,水果圖片

環境創設:水果娃娃圖片、水果拼盤

知識經驗:已認識常見的水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遊戲:水果拍,引入活動主題。

二、基本部分

1.遊戲“水果找家”。

(1)出示一袋水果,請幼兒通過摸一摸來猜猜是什麼水果?

(2)請幼兒討論這些水果是什麼味道的?

(3)引導幼兒通過水果標記圖給水果找家,將水果分類。

2.初步瞭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

師:水果有豐富的維生素,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各種水果也有不同的作用。

香蕉:幫助人們排便

桔子、蘋果:幫助人們預防感冒

梨子:治療咳嗽

3.分享美味的水果

4.剝桔子、香蕉比賽。

5.分享水果拼盤。

三、結束部分

遊戲“水果寶寶蹲蹲蹲”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美工活動《水果娃娃》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懂得食物對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木偶(胖、瘦小豬各一隻,小狗一隻),餐桌(擺放食物),雞蛋若干,炒蛋廚具等。

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社會/藝術·誰該得笑臉?》

活動指導:

1.出示一胖一瘦的兩隻小豬木偶,請幼兒猜猜:它們爲什麼一胖一瘦?

2.邊演示桌面教具,邊講述故事《大大和小小》。

★提問:

吃飯的時候,大大是怎麼做的?小小呢?

大大長得怎麼樣?小小變得怎麼樣了?

小小後來爲什麼能和大大長得一樣健壯呢?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誰該得笑臉?》,說說圖上的小朋友誰該得笑臉、誰該得哭臉,然後把貼貼紙貼在做得對的`小朋友旁邊。

4.出示雞蛋.引導幼兒說說吃蛋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5.引導幼兒觀看教師炒蛋過程並品嚐。

活動建議:

◆生活活動:在幼兒進餐時,教師以"美食播報""'我不挑食'展示欄"等形式,讓幼兒瞭解食物的營養,鼓勵幼兒樣樣食物都要吃。

◆家園共育:

(1)指導家長爲幼兒制訂合理的食譜,在烹調上注意色、香、味,誘發幼兒的食慾。

(2)與教師共同配合,糾正幼兒挑食的不良習慣。

◆領域整合:引導幼兒學習歌曲《大家叫我小壯壯》、兒歌《長成一個壯娃娃》,進一步幫助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教師在介紹各種食物時沒有做到既詳細又明瞭好記。活動還算挺成功。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瞭解引起肚子疼的原因。

知道生食瓜果前必須洗淨,不能吃太多的冷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小朋友怎麼了”圖片;“肚子爲什麼會疼”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小朋友怎麼了”,引導幼兒回憶肚子疼的經歷。

圖片中的小朋友怎麼了?他爲什麼會捂着肚子?

你們有肚子疼過嗎?

肚子疼是怎樣的感覺?

出示組圖“肚子爲什麼會疼1”,引導幼兒思考圖片上小朋友肚子疼的原因。

圖片中的小朋友爲什麼會肚子疼?他都做了什麼?

圖片中小朋友的這些行爲你有過嗎?

這樣做對嗎?

小結:小朋友吃了路邊不乾淨的食物,喝了自來水,吃了很多冷飲和沒有洗過的水果,最後肚子疼,所以這些行爲是不對的。

出示組圖“肚子爲什麼會疼2”,引導幼兒討論引起肚子疼的其他原因以及怎樣避免肚子疼。

1、引導幼兒瞭解引起肚子疼的其他原因。

除了剛纔說的那些會導致肚子疼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肚子疼?

小結:睡覺時露肚子,吃腐爛變質的食物,吃東西前不洗手,暴飲暴食等都會引起肚子疼。

2、師幼討論如何預防肚子疼以及肚子疼時該怎麼辦。

我們怎麼做纔不會肚子疼?

肚子疼時該怎麼辦?

小結:我們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吃水果時也要洗乾淨。不能喝生水,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飲,不吃路邊小攤上的食物,腐爛變質的食物不能吃,不能暴飲暴食,我們要講衛生、愛乾淨,這樣纔不會肚子疼。肚子疼的時候要趕緊告訴父母老師或身邊的大人,讓他們帶自己去看醫生。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不暴飲暴食、按時吃飯,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等。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常見的鞋,感受它們的美和多樣性。

2.大膽地說出自己喜歡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腳。

3.嘗試對鞋子進行簡單的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大小、顏色、形狀、用途不同的鞋子。

2.裝有各種鞋子的“神祕箱子”。

3.《幸福拍手歌》音樂;鞋子的分類標誌卡、鞋架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出示禮物——“神祕箱子”,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鞋的名稱和用途。

(對於各種鞋子,幼兒有一定的經驗,教師逐一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說說高跟鞋、大頭皮鞋、旅遊鞋、拖鞋、溜冰鞋等的用途,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鞋子展覽會

1.引導幼兒用配對的方法將鞋子佈置成展覽會。

(幼兒在聽明白了教師的要求之後,開始用配對的方法尋找箱子裏和地板上散亂的鞋子,把它們整齊地擺在教師指定的地方,幼兒的積極性很高,不一會就把鞋子擺好了。在活動中幼兒能互相幫助,有一定的糾錯能力。)

2.幼兒參觀“鞋子展覽會”,通過看看、摸摸、比比、說說,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樣性。

(幼兒自由找夥伴交流,教師隨機觀察、引導,幫助幼兒注意各種鞋子的不同質地。由於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幼兒的交流很熱烈,有的幼兒還說出了自己什麼時候穿過什麼鞋子的經驗。)

三、探索交流

1.鼓勵幼兒自主尋找喜歡的鞋子,並穿一穿、試一試。

(教師一說,幼兒都很興奮,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子試穿起來,有的穿着大高跟鞋歪歪扭扭地走,有的找到小小的鞋子一直穿不進去,有的穿着溜冰鞋不敢移步.有的穿爸爸的大頭皮鞋跑不動……)

2.教師隨機與幼兒交流,請幼兒談談穿上不同鞋子的感受,並組織集體交流。

(每位幼兒都挑出了自己喜歡的一雙鞋子,幼兒更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與教師說.與同伴交流較欠缺,教師就組織幼兒集體交流穿鞋感受,引導個別幼兒穿上鞋子在集體面前跳一跳,讓大家一起來觀察,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已有的知識經驗。)

3.引導幼兒小結:穿鞋要合腳。小朋友穿上合腳的鞋,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纔會舒服。

四、鞋子找家

請幼兒按教師提供的鞋子圖標,對鞋子進行分類。

(教師邊出示標誌.邊引導幼兒如何更好地進行歸類。幼兒在歸類的過程中出現了把高跟鞋放在一個家.把大頭皮鞋放在旅遊鞋的家的情況.可能是教師出示的皮鞋實物標記只有高跟皮鞋.讓幼兒產生誤解.下一次活動可以引導幼兒自己來設計不同款式鞋子的標記。)

五、穿上合腳的鞋到戶外遊

(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一顆大樹(樹幹爲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2、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裏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裏(老師指着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