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

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裏,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

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裏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爲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

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着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爲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着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爲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纔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

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糉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糉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糉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 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 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糉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糉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糉子。

(2)、做龍舟、划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爲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爲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糉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的傳說及相關習俗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孩子興趣濃,熱情高漲。

2、這節課通過三個小活動,讓幼兒與爺爺奶奶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孩子親自參與了活動。鍛鍊了孩子動手能力,增進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瞭解。

3、從這次活動整個開展情況來看,我覺得孩子們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同時也得到爺爺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覺得爺爺奶奶及孩子他們知道的還很欠缺,需要進一步提高。

4、此次活動,自我覺得參與度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進入角色,還需要我做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對孩子的服務質量。

5、從這節課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讓我在開展同樣的活動,我會採取更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積極參與,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小百科,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糉子,引出話題。接着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最後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

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

經驗重點指導:

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糉子,糉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糉子)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嚐糉子,並講述。

3、認識糉葉。

T: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4、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5、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四、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糉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

自己動手做糉子。

難點:

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糉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一)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二、基本部分(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裏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糉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糉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糉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糉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糉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糉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糉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糉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糉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糉子,感受自己做糉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糉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糉子和給糉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裏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

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

做五彩繩。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1)瞭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材料及環境創設:

糉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設計思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華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爲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糉子、吃糉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華情感。

a、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糉子、划龍舟的意義。

b、包糉子、吃糉子。

(1)向幼兒介紹包糉子的材料,示範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糉子”。

(2)幼兒吃糉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糉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糉子是中華的特色點心。

說明:此活動可在生活環節中進行。

c、製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製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製作龍的頭飾。

d、划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裏,按鑼鼓節拍作划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爲勝。

e、延伸

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華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華主義詩人,一心爲華家大事擔憂,眼看着華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幼兒園端午節語言活動設計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體驗集體吃糉子的快樂。

2.指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理解有關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

3.能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一個大糉子,幼兒每人一個小糉子。

3.教學掛圖《屈原的故事》;教學音帶《屈原的故事》。

活動過程

1.出示糉子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大糉子,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是什麼味道?過什麼節日要吃糉子?

--介紹節日名稱的"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中國人就要過端午節。

--提示語: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個節日表示什麼意思?讓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

2.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出示掛圖,播放錄音《屈原的故事》。

--提問並小結:現在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原來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划船是爲了尋找投江的屈原爺爺,糉子是扔進江裏餵魚的,是爲了魚兒不傷害屈原爺爺)

3.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是緊張、歡快的氣氛。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看賽龍舟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4.瞭解相關風俗活動

5.品嚐糉子,體驗快樂。

--請幼兒自己動手剝糉子,吃糉子。

--請幼兒交流糉子的味道。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此活動安排在端午節的前一週在開展。

2.組織幼兒自由閱讀相關纔來哦,瞭解糉子的來歷、端午節裏的民間風俗。請幼兒用橡皮泥報紙、繩子等材料做糉子,佈置一個糉子展示會。

3.如果條件許可,活動前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的端午節的活動錄像,如賽龍舟、包糉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後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端午節裏的民間慶祝活動。

4.請家長與孩子進行娛樂遊戲"劃龍船",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教學反思:

通過“端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感受過節的快樂,做中國人的光榮。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積累幼兒的文化底蘊。在活動中讓幼兒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個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同伴間的團結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