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5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5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欣賞彩虹的顏色,感受彩虹的美麗。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彩虹。

想象彩虹色的事物,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與其發生的故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見過彩虹的經驗。

課件準備:“彩虹”圖片;《彩虹國》故事音頻及圖片。

材料準備:七色蠟筆、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彩虹”,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主題。——圖片上有什麼?——你在生活中看見過彩虹嗎?彩虹有哪些顏色?

小結:彩虹有七種顏色,分別是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和紫色。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彩虹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一段,鼓勵幼兒猜想故事內容。

——彩虹國裏有幾座城堡?每座城堡的顏色一樣嗎?

——城堡裏住着誰?她們每天都在做什麼?

——猜一猜,她們收集這些花瓣、石頭和果實用來做什麼?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二段,引導幼兒講述小仙子製造彩虹的過程。

——小仙子把收集來的花瓣、石頭和果實做成了什麼?

——下雨之後出現了什麼?小仙子們又是怎麼做的?

——你們喜歡彩虹嗎?爲什麼?

發放材料“七色蠟筆、畫紙”,鼓勵幼兒創作彩虹。——彩虹真漂亮啊,我們也學着小仙子畫一道美麗的彩虹吧。

——彩虹的顏色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呢?請你先把蠟筆排一排,再畫一畫。

組織談話,鼓勵幼兒繼續想象彩虹色的事物,並講述可能發生的故事。——如果你是小仙子,你還想把什麼塗成彩虹色?

——爲什麼你想把XX變成彩虹色?你想和它一起做什麼呢?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語言區,投放故事音頻及圖片《彩虹國》,供幼兒繼續講述故事。

2.在美工區,投放材料“”七色蠟筆、畫紙”,引導幼兒繼續想象、創作有關彩虹的事物。

附【故事】

彩虹國

在彩虹國裏有七個小城堡,每個城堡有一種顏色,城堡裏都住着一個小仙子。每個小仙子都很忙碌,她們每天都收集和自己城堡一樣顏色的果實、花瓣、石頭……

小仙子將收集來的東西做成一罐一罐的顏料。烏雲飄來,下起一場大雨。小仙子興奮地等待着,太陽一出來,所有的小仙子急忙將橋塗上顏色,於是橋就變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橋了。當人們高興地看着美麗的彩虹時,小仙子們也笑了。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及目標定位: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我們也曾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利用過它。它那形狀、大小各異的特徵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在和孩子們一起玩石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小石子情有獨鍾,而且喜歡擺放。於是,我聯想到生活中的“鵝卵石”路,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利用小石子這一主材料借用輔助材料的鋪墊,讓孩子們從發現、創造、體驗中感受到樂趣。同時,這也符合《綱要》中藝術活動:“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的要求。

在活動目標的定位上第一是着重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定位通過看看、說說、玩玩,初步嘗試用石子鑲嵌出形狀不一的路,因小班幼兒的能力有限我只在於初步嘗試,沒有過多的要求。第二點確定爲情感目標:積極、主動地發現、感知石子的好玩、有趣,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流程

活動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石頭小路做爲導入,預設了幾個問題:1、你看見了什麼?2、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直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給了幼兒一個路的直觀感念,在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大多數都能說出這是一條由石子鋪成的路,幼兒的回答爲幼兒的操作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主要利用教師的示範講解,讓幼兒感知鋪路的方法和過程。這裏就是讓孩子在教師的示範操作下了解鋪路的基本過程及方法,我採用了自說自做的形式,而且採用了自己創編的一首簡單易懂的兒歌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鋪路方法,效果還是可以的。課後同事們說我創編的兒歌不形象突出。(沒辦法誰叫我們不是文學家呢?呵呵)

第三部分通過觀看多媒體,讓幼兒進一步感知路的不同形狀,在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後再來感受成型的作品,孩子們菜會又目的的發現並感知。同時幼兒還會因爲圖片的美麗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第四部分是活動的操作部分。在觀察幼兒的操作的時候讓我很吃驚,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創作能力、想象能力是無限的,他們的作品超出了我原以爲的程度,孩子們大膽的藝術表達讓我再一次折服於孩子的`能力(上課之前,我不是太有把握,因爲對於此班的幼兒的能力不夠了解,而且還聽說我上的這一半相對於那一半能力相對弱些)但事實表明沒有笨小孩,只有懶小孩最後以遊戲《石子路散步》的遊戲進行師幼共同評價,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自我分析

1、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首先對活動的過程進行了深一步的挖掘,對每個過程都進行深入的研究,並預設了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及迴應。雖然沒有試教以及對孩子也不夠了解,但縱觀整個教學流程還是比較順暢的。孩子們的回答也是比較積極,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能夠及時的對於孩子的回答進行鼓勵及提升,正面的鼓勵也激發了孩子們的發言性。

2、雖然師幼互動比較好,但生生互動方面不夠熱烈。自己準備的PPT畫面鮮豔度不過,PPT的示範作品內容有點簡單,準備的小動物形象不突出。教師自己示範的作品太過於小了點。

不過沒關係,我想:正是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磨練、一次次出現的問題,才能一次次的進步、一次次的成長。有了問題,就會有解決的方法,有了解決的方法纔會有成長的腳步,只要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就會有到達成功彼岸的機會。套用“我愛記歌詞”中的一句話——希望就在前方!呵呵。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粉筆的性能,學習用粉筆畫稍長的線。

2、幫助幼兒體驗相互合作帶來的快樂,培養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兔媽媽頭飾、大灰狼頭飾各一個,水果籃一隻、玩具蘑菇(多於幼兒人數)。

2、“袋鼠”、“大灰狼”的出場音樂,笛子音樂,錄音機,粉筆人手一份,場地佈置圖。

3、幼兒已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對故事情節較熟悉。

活動過程: 一、呈現小兔、兔媽媽、大灰狼頭飾。以遊戲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爲幼兒帶好小兔頭飾,並帶幼兒聽音樂跳出場。

“小兔乖乖,外面的太陽真好,我們到外面去曬曬太陽吧。”

(開頭設計的目的,首先是讓幼兒放鬆,戴頭飾不僅可以讓幼兒覺得新鮮有趣,也有助於老師把幼兒導入遊戲的情境,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

2、播放大灰狼的音樂,幼兒傾聽,感受緊張、害怕的氣氛。

3、鼓勵幼兒積極思索、想象不被大灰狼捉走的方法。

“哎呀呀,剛纔是什麼聲音?我好害怕呀!”

“怎麼,是大灰狼要來了?兔寶寶們,快快想個辦法,可別讓大灰狼把我們捉走了。”(引導幼兒說出造籬笆的方法,如果說不出,教師可直接說出來。)

二、引導幼兒瞭解籬笆的外形,並探索籬笆的築法,自主想象。

1、“小兔乖乖們,媽媽來教你們造籬笆,造一條又大又寬的籬笆,不讓大灰狼進來,好嗎?”教師運用語言“造籬笆要從上到下,深深地插進去,造得長長的、密密的”來幫助幼兒掌握造籬笆的技能。

2、觀察籬笆,同時“媽媽”在地上示範:

用粉筆在線上畫直線,要從上往下,長長的,密密的。

3、請個別幼兒來“造”,瞭解幼兒掌握技能的情況。

“媽媽一個人造籬笆實在太慢了,誰願意來幫助媽媽?”(可以請2~3名幼兒來畫直線。)

三、滲透造籬笆的技能,鼓

勵幼兒充分表現。

1、“兔媽媽”發給每隻“小兔”一支粉筆,要求“小兔”在大圓圈上造籬笆。又要求“小兔”想辦法:怎樣造籬笆才能不讓大灰狼鑽進來。

2、小兔造籬笆(開始時,孩子們出於好奇,造得籬笆寬寬的、鬆鬆的)

觀察孩子的操作情況,“兔媽媽”故意走到一位籬笆造得又細又密的“小兔”前,做鑽進的動作,並說:哎呀,這隻“小兔”的籬笆造的真好,大灰狼肯定鑽不進來。對造得疏得可以請其他“小兔’來幫助,體現合作。

四、用遊戲的方式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

1、兔媽媽:“兔寶寶們,你們真是太能幹了!累了吧?快,到草地上去休息一會兒,媽媽現在去採些蘑菇回來。記得大灰狼要把門關關好。寶寶們再見!”(教師退場換上大灰狼頭飾戴上出場。)

2、教師以大灰狼口吻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

大灰狼:“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肚子餓得咕咕直叫。(作出嗅的樣子)嗯,好香的味道,那邊肯定有一窩小兔子,讓我去捉只小兔嚐嚐。

大灰狼來到籬笆前,做出跳、鑽、推的動作,邊做動作邊說:“這籬笆造得可真高,讓我找個洞鑽進去吧。咦,找不到洞,氣死我了,我就不信推不倒你。這籬笆誰造的這麼高,這麼密,這麼牢,讓我沒辦法去捉小兔。”

“沒辦法,我就假裝兔媽媽,唱支《小兔乖乖》的歌,騙他們開門。”(此時,幼兒已完全融入情境與角色中,當大灰狼唱完後,幼兒馬上接下去唱,氣氛相當好,完全感覺不出這是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

五、拓展延伸,引發再創。

大灰狼灰溜溜地下場,教師換上兔媽媽頭飾,邊唱《小兔乖乖》邊上場。

“孩子們,媽媽回來了,快開門。”

“孩子們,你們都在,太好了。大灰狼今天沒來嗎?”

“你們真是一羣聰明、勇敢的孩子。來,肚子餓了,快吃媽媽剛採回來的新鮮的蘑菇,吃飽了幫助媽媽再在草地上種些花草、菜,願意嗎?”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發展動手、動腦的設計製作能力。

2、增強自信心,激發與同伴分享喜悅的情感。

準備:

用白卡片剪成的各式服裝樣板,用剪刀將剪好的各種花布剪出不同的圖案,膠水,幾件春季服裝。

活動與指導:

1、先組織幼兒觀察春季服裝,給幼兒介紹每件服裝上的主要圖案,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幼兒裝飾服裝:

每人取一張服裝樣板,再從各種圖案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將圖案設計佈置在服裝樣板上並用膠水粘好。

3、幼兒將自己設計裝飾的服裝可以贈送給同伴、老師或媽媽,讓他們與自己一起分享快樂。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圓和橢圓的基本畫法,並能組成小鴨的基本形態。

2.學習用棉籤畫鴨子,鞏固用棉籤作畫的技能。

3.培養幼兒大膽作畫的習慣。

教學準備:

1.紅色、黃色、黑色、藍色水彩顏料各一盤。

2.棉籤,毛巾若干。

3.不同動態貼絨小鴨三隻,字卡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教師邊出示貼絨小鴨邊朗誦兒歌。激發幼兒畫小鴨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三隻貼絨小鴨,說出小鴨的基本外形和生活習性。教師邊提問邊出示字卡。

3.提問:小鴨的頭是什麼形狀的?出示字卡(圓圓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出示字卡(橢圓的)。嘴巴是什麼形狀的?出示字卡(扁扁的)。它們喜歡在那裏玩耍呀?出示字卡(水裏游泳)。那小鴨在水裏游泳的時候,兩隻小腳都看不見了,它的身體看上去像什麼?(若幼兒回答困難,再補充問:想象一下它的身體像什麼數字?)出示字卡(數字2)。那現在我們來畫一個像數字2的鴨子好不好?

二.教師示範畫小鴨。

教師用棉籤蘸黃色顏料,邊示範邊講解。用蘸好的黃色顏料,在紙上畫個圓圓的腦袋,一個橢圓的身體,提問:如果2字是一隻可愛的鴨子,那它還少了什麼?教師待幼兒回答後。示範用紅色的顏料畫上嘴巴。邊示範邊強調,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待顏料稍幹後。用黑色畫一隻眼睛,再用藍色顏料畫上波浪線。小鴨子在游泳。

三.提問:畫小鴨時哪裏畫的不一樣?引導幼兒發現:小鴨游泳的姿勢不一樣。

四.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的畫出小鴨子游泳的不同姿勢。

2.要求幼兒注意畫紙的衛生。教師注意指導提示幼兒將小鴨的身體畫粗些。

3.及時展覽,講評幼兒作業。

4.放音樂,教師扮母鴨,幼兒扮小鴨,帶領幼兒學鴨子游泳,游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小青蛙學游泳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小青蛙學游泳

活動目標

1.瞭解青蛙的基本特徵,嘗試用動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藉助橢圓形變換不同方向,畫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態。

3.養成細緻觀察、大膽作畫的習慣。

活動準備

1.表現青蛙身體的橢圓形硬紙片若干。

2.範畫一幅、青蛙照片一幅。

3.紙、蠟筆。

活動過程

1.圖形聯想。

教師出示橢圓形紙片。

提問:看看、猜猜這個圖形像什麼?

幼:雞蛋。

師:還像什麼?

幼:土豆臉氣球雨點青蛙媽媽的蛋。

師:那不叫蛋,那是青蛙媽媽產的卵。

出示青蛙的影像圖。

看,橢圓形變成了什麼?

2.觀察圖片,瞭解青蛙特徵。

青蛙長什麼樣?青蛙會什麼本領?

3.模仿體驗,通過頭、四肢的動作變換不同的游泳姿態。

青蛙做預備的時候,腿是怎樣的?學一學。

青蛙遊向前的時候,腿是怎樣的?學一學。

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老師用語言提示和啓發:小青蛙,學游泳,向左遊遊,向右遊遊,向前遊遊,向下遊遊,游來游去真快樂。

引導其餘幼兒觀察其頭和四肢的位置。

4.討論作畫。

藉助橢圓形圖片擺造型。

請小朋友幫忙,先把青蛙的身體擺一擺。

討論:小青蛙向下遊時,頭在哪裏?眼睛在哪裏?向左遊呢?

(幼兒可以將橢圓形任意擺放:橫着、豎着、斜着,教師只要巧妙根據橢圓形的方向添畫出青蛙的眼睛、四肢等,便可表現出姿勢各異的小青蛙了。)

請個別幼兒嘗試作畫。教師用語言提示:你想讓青蛙朝哪裏遊?那它的頭和眼睛畫在哪裏?

提出繪畫要求:畫出不同方向的小青蛙,比一比誰的青蛙游泳姿勢最漂亮。

5.幼兒自由作畫。

繪畫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作畫要求:給小青蛙穿上衣服,小青蛙累了,給它畫些荷葉,讓它休息休息。

(如果在繪畫前將要求一股腦兒地提出來,不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對小班幼兒的語言指令不能過於冗長,我嘗試着將要求分解開來,效果比較好。)

6.師生講評。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小青蛙。評一評誰的青蛙游泳姿勢漂亮。

(小班幼兒的特點是以自我爲中心,因此,每個幼兒都有表達自己作品的願望。先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畫,再來評評別人的畫,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此外,講評也要突出重點,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即表現小青蛙游泳的不同姿態,我有意表揚大膽畫出不同姿態的幼兒。這種講評既有利於強化鞏固幼兒獲取的新經驗,也能啓發幼兒向同伴學習。)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出小青蛙唱歌、跳高、洗澡等其他情節。

2.進一步拓展聯想:引導幼兒用橢圓形進行想像畫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