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總七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總七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歌曲選自我國傳統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音樂也再現了這一故事。通過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說說、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增強孩子們對故事的瞭解,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當遇到意外的時候要冷靜、機智、勇敢。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2.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嘗試根據不同的角色,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感受音樂遊戲的趣味性。

活動重點: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

活動難點: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能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司馬光砸缸》完整的音樂、自制大石頭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欣賞前奏,引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來讀書,司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夥伴一樣也很早就起來讀書,讀書讀累的時候,他們還會做遊戲呢!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在做什麼遊戲?

二、分段分析和欣賞音樂,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現音樂情境

情節一:快樂遊戲

1. 圍着水缸嘗試玩遊戲。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大水缸。

2.我們一起捉迷藏。看誰又輕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節二:夥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裏了,夥伴們快出來吧。

2.他該怎麼辦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嚇壞了,嚇壞了是什麼樣子?

情節三:砸缸救人

1.司馬光是怎麼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馬光你會怎麼砸缸?

3.剛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點鑽出來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開心!看來和好朋友玩遊戲,可不能做危險的事,你們記住了嗎?

情節四:向司馬光學習

司馬光可真聰明,我們要向司馬光學習。遇事不慌張動腦筋。

三、完整欣賞表演歌曲,並表演遊戲

1.完整欣賞歌曲,集體表演

師:我們來完整地聽一聽歌曲,想一想剛纔我們是怎麼玩遊戲的。

2.集體完整表演遊戲

請把椅子移到教室旁邊,和好朋友找個空地方圍成圈,做一個結實的大水缸。請兩個小朋友當落水的小朋友,老師當司馬光,玩遊戲。

教師:玩了這麼久我們也該休息了,回去後,可以把這個遊戲帶給你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本節課以幼兒自己感受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爲主,通過遊戲的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再分段欣賞歌曲,讓幼兒充分理解歌曲內容,表現自己的情緒體驗,最後以遊戲結束。幼兒能在遊戲中表現故事情節,也能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通過自己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整節課幼兒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動時我的一些語言引導不夠明確,還有上升的空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請你跟我這樣做》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音樂遊戲,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2.通過多種形式感知音樂,能有節奏地進行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1.音樂小遊戲“洗手歌”,感受快樂,集中幼兒注意力。

2.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及情緒。

T:香香的小朋友們找一個座位坐下,我們要聽好聽的音樂咯!

(聽音樂,教師可用點頭、拍腿等方式讓孩子初步感知節奏)

T:聽了這首音樂你們想幹嘛呀?這是一首快樂有趣的音樂還是悲傷難過的音樂?

3.遊戲鋪墊

T:這個音樂中還藏着一個“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呢!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

師幼一起進行遊戲,節奏由慢到快,內容由少變多(類似於音樂中的遊戲內容)

T:有這麼多的小動物是什麼地方呀?原來這首音樂說的是小朋友們去動物園玩“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呢,請你聽一聽這個遊戲到底藏在音樂的什麼地方?

4.結合圖譜完整欣賞音樂。

(1)講解圖譜,熟悉遊戲內容。

T:這個遊戲藏在什麼地方?這裏有什麼動物啊?這些小動物是什麼樣的?

T:這些箭頭表示什麼意思?他們一共去玩了幾次遊戲?每一次遊戲都比前一次遊戲怎樣啊?

5.分段進行遊戲

(1)進行第一段音樂的遊戲。

T:看,老師的小手會走路哦!伸出小手準備進行第一次遊戲咯!

(2)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提出相應的要求後進行第二段音樂遊戲。

(3)用“你的小手還可以在哪兒走”和“小手累了,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什麼地方走”等方式進行第三、第四、第五段的音樂遊戲。

(4)結合圖譜教師講述第六段的遊戲內容後進行遊戲練習。

6.完整音樂遊戲。

(1)教師帶幼兒進行完整遊戲,可用身體律動讓幼兒感知樂句及旋律的上下行。

(2)嘗試請幼兒做領頭人進行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在音樂活動中,音樂素材的選擇尤爲重要,既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也要考慮到音樂素材本身是否適合幼兒欣賞。由於小班幼兒已經可以欣賞兩段對比明顯的樂曲,因此在本次中班音樂活動中,我選擇了三段旋律完全相同,但音色、風格有明顯差異(配器與節奏不同)的音樂讓幼兒欣賞、感知。三段不同風格的樂曲(如第一段跳躍、第二段笨重、第三段輕柔),分別對應着不同的動物形象,我們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去感知不同的音樂形象,提高幼兒對於不同風格音樂的欣賞能力。本次活動以“動物聯歡會”這一情境貫穿始終,活動過程包括三個環節:我喜歡的動物朋友、動物朋友都來了和動物聯歡會。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三段樂曲的不同風格,區分音樂性質的不同。

2.嘗試根據音樂變化表現不同動物的動作,體驗和動物朋友一起聯歡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與材料準備:“動物聯歡會”的多媒體課件、不同動物的胸飾若干(同幼兒人數)。

2.幼兒經驗準備:瞭解常見動物的主要特徵。

活動過程

環節一:我喜歡的動物朋友

教師請幼兒介紹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朋友(可用動作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師:動物王國要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聯歡會,動物朋友們都忙開了。哪些動物會來參加聯歡會呢?其中會不會有你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呢?

本環節旨在交流分享、引發興趣。首先通過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接着引入“動物聯歡會”,通過提問,吸引幼兒的活動興趣。

環節二:動物朋友都來了

一、感知第一段音樂(跳躍)

1.欣賞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

幼:這段音樂很活潑、很歡快、有種想跳一跳的感覺……

師:你們看,哪些動物朋友來了?(小兔在跑步、袋鼠在跳遠、小猴在盪鞦韆、青蛙在跳水)

2.結合媒體再欣賞一遍音樂

3.幼兒自主表現,模仿這些會跳的動物

二、感知第二段音樂(笨重)

1.欣賞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這段音樂讓你想到了森林中的哪些動物朋友?爲什麼?

小結:這段音樂很像森林中一些很笨重的動物在走路,發出很響的腳步聲,請你們跟着音樂學學它們的樣子。

2.音樂遊戲:來到大森林(用鼓點暗示節奏)

師:大森林裏很好玩,但有時也會有危險,要是遇到危險,你們千萬不能發出太大的聲響哦!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動物朋友會保護我們的。

玩法:幼兒隨着鼓點聲有節奏地往前走,當聽到連續的鼓點聲,幼兒馬上停下來,聽到音樂後則繼續遊戲。

三、感知第三段音樂(輕柔)

1.欣賞音樂

師:想一想,在這麼優美的音樂聲中,哪些動物朋友來了?

2.結合媒體再欣賞一遍音樂

師:除了小鳥、蝴蝶,還有哪些動物也趕來參加聯歡會了?聽着這段輕柔的音樂,你們想想小動物是怎麼跳舞的?

小結:這些小動物跳舞時都是輕輕的、柔柔的,就像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一樣。

3.音樂遊戲:翩翩起舞

在音樂聲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模仿蝴蝶或小鳥翩翩起舞的樣子,鼓勵幼兒自由發揮。教師在幼兒自由表現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發現幼兒之間不一樣的動作,提升幼兒的肢體表現能力。

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主體部分,旨在通過創設逼真的情境,引發幼兒的有意傾聽,激發其表達表現的慾望。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能給幼兒身臨其境的美好感受,他們似乎也想要參加動物們的這場聯歡會,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通過多媒體欣賞、肢體模仿、音樂遊戲等直接體驗的方式,感知音樂風格與動物形象的匹配,提升幼兒的欣賞、肢體表現等能力。

本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對於活動主體部分的三段音樂,其呈現的次序是:跳躍一笨重一輕柔。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音樂對比越明顯幼兒越容易感知,這樣更有利於幼兒聽辨能力的提高。

而在側重點的把握上,第一段音樂側重於熟悉旋律,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二段音樂側重於節奏感知;第三段音樂側重於感知音樂風格與肢體表達。不同的側重點讓本次活動更有層次性,同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幼兒對動物特徵的瞭解。

環節三:動物聯歡會

一、完整欣賞三段樂曲

師:你們在動物聯歡會上遇到了哪些動物朋友?先遇到了誰?又遇到了誰?(根據幼兒的答案,分別點擊多媒體課件,若幼兒答對,則相應的動物就會出現。)

二、音樂遊戲:動物朋友來聯歡

多媒體課件呈現舞臺背景,幼兒自選動物胸飾,分別代表不同的動物朋友。

玩法:三段音樂分別代表不同的動物朋友,教師隨機播放三段音樂。根據不同的音樂,相應的小動物站到舞臺上表演。

最後一個環節通過營造“動物聯歡會”的快樂氛圍,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鞏固對三段音樂的感知,提升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與表現能力。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音樂欣賞的階段目標主要爲“聽辨、想象與表現”,本次活動的核心價值正是在於發展幼兒的傾聽、想象與表現能力。

首先,音樂活動應該注重培養幼兒安靜、專注傾聽音樂的習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幼兒獲得欣賞不同樂曲的經驗。

其次,採用自主表現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根據音樂的特性猜想哪些動物朋友來參加聯歡會,並能用創造性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的動物形象。

最後,營造氛圍,讓幼兒體驗和動物朋友一起聯歡的快樂。

如何使音樂欣賞變得饒有趣味?如何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理解音樂,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表現力?這是教師在組織與實施音樂欣賞活動前,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腳的特徵,喜歡自己的小腳。

2、理解兒歌內容,根據兒歌內容作出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兒歌《撓腳丫》、泡沫墊。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泡泡糖",導入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泡泡糖"遊戲。我們伸出小手來,變顆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髮上,一粘粘到膝蓋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師說到哪兒,幼兒小手摸到哪兒。)

2、師:泡泡糖粘到小腳丫上,怎麼辦呢?

幼:把鞋子脫掉。(引導幼兒脫下鞋子、襪子,露出小腳丫)教師和孩子一起脫襪,邊脫邊說兒歌:縮起長脖子,拉下長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二、認識小腳丫。

1、師:現在我們的小腳丫都露出來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腳丫上(教師指導幼兒將小手放在小腳上。

2、師:朋友們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的小腳上都有什麼呀?

幼:有腳趾頭師:數一數有幾根腳趾頭。

幼:5根。

師: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5。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你們有幾隻小腳丫呀?總共有幾根腳趾頭呢?

幼:有十根腳趾頭。

幼:有兩隻小腳丫。

3、教師小結:兩隻小腳丫,十個腳指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兒歌:撓腳丫。

1、師:伸出你的小腳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腳趾頭都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

師:大胖子在哪兒,小不點呢?用手指一指。

(指導幼兒用手指出大拇腳指、和小腳趾)師:小腳還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兒,有一首好聽得兒歌專門講了小腳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念兒歌:撓腳丫師:兒歌中,你聽到了什麼?

幼:我聽到了十根腳趾。

幼:我聽到了大腳趾。

師:老師聽到兒歌裏面說我們的小腳本領很大的,可以腳尖點地、腳跟點地。

你們知道哪裏是腳尖、哪裏是腳跟嗎?誰來說一說,指一指。

幼:腳尖是腳趾這裏。

師:腳尖就是我們小腳最前面的地方,在我們的腳趾這裏。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腳尖點地。(指導幼兒用腳尖點地)(教師提醒幼兒:腳尖師小腳最前面的地方,那腳跟呢?)幼:腳跟是最後面那裏。

師小結:小腳的最前面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腳尖。小腳的最後面是我們的腳跟。

我們一起來腳尖點一下地,腳跟點一下地。(指導幼兒感受腳尖、腳跟點地)

3、教師再念一遍兒歌師:老師再念一遍兒歌,請我們的小朋友跟着老師一邊一起念兒歌一邊動動你們的小腳丫。

教師拿出泡沫墊,將腳放在泡沫墊上,在念一遍兒歌。邊念邊根據兒歌做動作。

4、請個別幼兒示範師: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腳好玩的地方了,老師請他們上來表演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示範。

延伸活動:

師: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說一說哪裏好玩,爲什麼。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音階,學唱音階,並用跳音、附點、快與慢等節奏表現角色的不同情緒變化。

2、猜猜想想不同節奏所表現的不同的藝術形象,能積極參與動作表現和節奏表現。

3、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共同合作和分享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有房子有樓梯、小老鼠手偶、烏龜、小猴、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小老鼠)並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發現有一間小房子,小房子裏有一個樓梯,小老鼠跳上去,樓梯就發出了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上行音階)

2、師繼續講故事:小老鼠轉身往回走,想聽聽是什麼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下行音階)

3、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學學小老鼠往下走。(師帶幼兒一起邊唱邊玩遊戲兩遍)

二、在遊戲中瞭解音樂的不同性質。

1、師:小老鼠覺得這個樓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來,聽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了。(師彈跳音)

2、師: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來了。(很快的下行音階)

3、師:小老鼠還想玩,可它的腳扭傷了。這時候小老鼠上樓梯,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附點)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並唱一唱。

4、師:過了幾天,小老鼠又帶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音樂樓梯,看看是誰?(出示烏龜、小猴、熊圖片),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樓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快和慢,輕和重)

三、學歌曲:小老鼠上樓梯。

1、教師示範。

2、幼兒一起跟唱。

3、邊唱邊學學小老鼠上樓梯的樣子。

創編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換成別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探索用小鴨子走路、游泳及風雨來臨快速尋找躲藏的地方,雨後遊戲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趣,初步感知舞曲的曲式和音樂韻味。

2、在圖片和語言表述的幫助下創編相應的動作。

3、初步體驗參與探索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4幅:鴨子走路、游泳、躲雨、洗澡、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聽這首音樂叫什麼名字?它有幾段?三段一樣嗎?”欣賞樂曲《趕花會》。

二、共同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內容。

1、師:“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同樣是三段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這首音樂怎麼樣?”

2、再次傾聽音樂,探索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師:“這首樂曲講了關於小鴨子的故事,那麼講了小鴨子的哪些事情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幼兒說出什麼請他自己選圖片)

三、分段感受樂曲的性質,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內容。

1、師:“你覺得哪一段是小鴨子在走路?爲什麼?你覺得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的?(聽音樂)(斷頓緩慢、優美、柔和、溫柔、輕快)“那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學學小鴨子走路。”

2、師:“聽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二段音樂)“小鴨子看見風雨來了心裏怎麼樣?表情怎麼樣?那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很快、強烈、緊張)“我們一起來學小鴨子躲雨,東躲躲西躲躲,瞧這隻小鴨子躲的真隱蔽動作真美。”

3、師:“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三段)太陽出來了,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那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把小鴨子游泳、做遊戲的動作表現出來。最後擺個造型。”

4、完整欣賞,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師:“剛纔聽了這首音樂有幾段?那麼每段一樣嗎?我們再來完整聽一聽。

四、 完整表現音樂。

師:“下面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完整的把小鴨子走路出門玩,然後風雨來了躲雨,太陽出來游泳作遊戲表演出來,最後結束要擺個漂亮的造型。(1-2遍變換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能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本次活動符合新主題的開展,培養幼兒喜愛唱歌的情趣。

活動共分爲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欣賞感受歌曲;第二環節,幼兒演唱歌曲;第三環節,幼兒根據音樂學習舞蹈。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和感受歌曲的基礎上,能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喜歡錶演唱,能主動地邊唱邊表演。

活動準備: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歌曲:

欣賞音樂,回憶歌曲內容。

1.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麼?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教師請幼兒跟着音樂玩開碰碰船的遊戲。

2.你會開碰碰船嗎?請大家聽着音樂一起玩開碰碰船的遊戲,會唱《快樂碰碰船》這首歌的小朋友可以跟着音樂一起唱歌。

二、愉快地演唱歌曲:

1.教師請幼兒跟着音樂唱歌。

2.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你心裏想到了些什麼事情?

3.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一句歌詞最好玩,哪一句最好聽?

三、學習舞蹈

1.我也喜歡開碰碰船,小朋友,你們想看我開碰碰船嗎?

2.教師鼓勵幼兒用舞蹈動作表現開碰碰船的快樂。

3.還有誰也喜歡開碰碰船?讓我們一起來玩碰碰船的遊戲,好嗎?

師生分享交流舞蹈開碰碰船的各個動作不同的表現效果。

4.剛纔,我們是怎樣開碰碰船的?你最喜歡哪個舞蹈動作?教師根據幼兒最喜歡的幾個舞蹈動作,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模仿練習。幼兒自由結伴,跟着音樂邊唱歌邊表演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