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5篇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5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唱襯詞的方法,簡單地進行二聲部的合唱。

2、注意傾聽同伴的歌聲,調整、控制自己演唱的音量。

二、活動重點:

簡單地進行二聲部的合唱。

三、活動難點:

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意境。

四、活動準備:

鋼琴。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擠奶》、《織布》。

2、練聲:《小鳥醒來了》、《山谷回聲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的名稱和旋律。提問:剛剛老師彈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小朋友記不記得這首歌怎麼唱的,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提醒幼兒注意唱準字音。

3、歌曲裏面都唱了些什麼?。

4、幼兒集體演唱歌曲:剛剛小朋友唱的真好聽,請你們再唱一遍給老師聽。提示幼兒注意唱歌的姿勢和用自然的聲音。第二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

(三)教師引導幼兒嘗試進行加入襯詞的合唱。

1、教師演唱歌曲的襯詞。(襯詞爲:分別在歌曲的第2、4、6、8小節,加上“啦啦啦”的襯詞,一拍一個音)。請部分幼兒演唱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

2、全體幼兒嘗試演唱歌曲的第二聲部。

3、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襯詞的方式合作進行歌曲的演唱。

4、幼兒交換聲部,進一步學習用襯詞的方式合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傾聽別人的歌聲,注意與同伴聲音保持協調。

(四)複習《禮貌歌》要求幼兒合作有表情地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譜,學習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簡單動作。

2.知道秧歌是漢族的一種傳統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熱鬧、喜悅的舞蹈特性。

3.樂意主動參與學習和表演活動,體驗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秧歌舞錄像、音樂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秧歌舞圖片、十字步圖譜、秧歌動作分解圖譜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展出秧歌舞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教師:老師帶你們去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看看那裏的人們在幹什麼?

2.幼兒自由欣賞圖片,模仿動作。

教師:他們在幹什麼呀?你可以學一學他們的樣子。

(二)欣賞《秧歌舞》,瞭解它是我國漢族的一種傳統特色舞蹈。

1.教師介紹秧歌舞,豐富幼兒知識。

教師:有誰知道這種舞蹈叫什麼名字?你願意學一學他們的樣子嗎?

2.欣賞《秧歌舞》錄像,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錄像呢,想看嗎?

(三)學習《秧歌舞》

1.回憶錄像內容,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作。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別喜歡哪一個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瞭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結合圖譜練習。

教師:學習秧歌舞有一個祕訣,(神祕地告訴幼兒)那就是十字步。

3.幼兒選擇動作的分解圖譜,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師:請你選自己喜歡的動作,看着圖譜來學一學秧歌舞。學會了一個動作還可以換另一個學一學。

4.對於能力差的幼兒給予幫助,還可以建議他們看着電腦視頻模仿。

教師: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問一問其他小朋友或老師,也可以請教一下電腦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導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表現。

教師:你學會秧歌舞的動作了嗎?誰願意把自己學會的動作和一下?

2.請大膽表現的幼兒當小老師,教大家學習動作。

教師:還有誰也學會了這個動作?你們一起來表演看看。沒學會的小朋友可以跟他們再學一學。

3.配合道具,集體表演秧歌舞。

教師:秧歌舞會開始啦,讓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舞起來吧!

活動延伸:

遊戲活動:將秧歌舞的稠帶和手絹花投放至表演區,幼兒繼續表演秧歌舞。

創編活動:引導幼兒創編秧歌舞動作,並畫出動作圖譜,模仿。

家園活動:利用絡視頻資源,讓孩子瞭解更多的民族風情。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學習藉助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悄悄出來的小老鼠

以話語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樂曲,講的是一隻小老鼠從草叢中跑出來玩的事情。它是怎樣跑的?會聽到什麼聲音,看到什麼東西?

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從草叢裏跑出來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聆聽A段音樂,用手指動作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教師合着A段音樂演示小老鼠出來的樣子:瞧,我的兩個手指就是小老鼠的小腳。

小老鼠除了跑到我們的肩膀上,還會跑到什麼地方玩一玩?

小老鼠除了來到我們身體上,還會來到那裏?(椅子上)幼兒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除了用手指,還可以用什麼表現小老鼠跑老跑去的樣子?(小腳)幼兒嘗試用小腳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機靈的小老鼠

引導幼兒聆聽B段音樂,用身體表現小老鼠的緊張,放鬆,下滑等情狀。

小老鼠聽到了什麼聲音?(可怕的聲音)小老鼠會怎麼樣?(很害怕,很緊張)可能是誰來了?(老虎,獅子,狼,貓等等)有沒有來?(沒有)小老鼠變得怎麼樣?(它放鬆下來,不害怕了)仔細聽聽音樂,小老鼠幾次緊張?又幾次放鬆下來?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時而緊張,時而放鬆的樣子。

提醒幼兒隨着音樂旋律表現小老鼠緊張和放鬆的情狀。

小老鼠放鬆下來很高興,就把草叢當滑梯滑了下來。

引導幼兒聆聽音樂,表現小老鼠往下滑行的動作。

跟隨B段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表現小老鼠緊張,放鬆,下滑等情狀。

快樂玩耍的小老鼠

播放C段音樂,教師描述相應情景:小老鼠來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它學起了蝴蝶飛舞的樣子。

幼兒在位子上隨C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小老鼠看到一隻又一隻蝴蝶飛過來,可高興了!我們像小老鼠那樣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隨着C段音樂,幼兒分別扮演小老鼠和蝴蝶,表現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賞D段音樂,引導幼兒表現小老鼠天黑了趕緊跑回家的動作。

草叢中的小老鼠

幼兒坐在位子上,和教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整表現樂曲情景。

這一次,草叢中的全體小老鼠要到外面去玩了,媽媽有點不發不放心,你們說說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麼?(安全,不要碰撞)幼兒四散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老鼠,跟隨音樂進行遊戲。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遊戲,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指導。

活動反思: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娛、跳躍,恍如將你帶進一個高枕無憂的叢林童話全國。全部音樂分段清晰,節奏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參觀過鐘錶店。

聽過“鐘錶店”的故事,並玩過有關遊戲。

活動目標

1、引導“鐘錶”用表情動作表達對小學徒感謝,樂於與朋友交往的愉悅心情。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造型動作表現鐘錶,用不同的優美動作表現鐘錶跳的舞蹈。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鐘錶造型和小學徒勞動、休息的情節,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結構特點,瞭解A段跳動,B段歡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質以及鐘擺一下一下按照均勻節奏擺動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回憶聽過的有關故事和玩過的遊戲。

2、聽音樂,重點幫助幼兒分辨小學徒勞動和休息的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感受B段的歡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4、分解練習。聽琴練習有關動作,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

(1)引導幼兒創編各種鐘錶的形象,如雞鍾、貓頭鷹鍾、魚鍾等。要求幼兒能夠跟隨A段音樂的節奏,一拍一拍地表現出鐘擺走動時活潑、調皮的樣子。

(2)引導幼兒做出小學徒打掃衛生時的各種不同的勞動動作,能盡力按節奏一下一下地做,並能表現出小學徒勞動時輕鬆、快樂的心情。

(3)在練習爲鐘錶上發條的動作時,要求幼兒注意做到一個樂句爲一座鐘上發條。

(4)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休息的動作,並能隨c段音樂,表演安詳、悠閒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隨音樂做遊戲

(1)教師扮演小學徒參與遊戲,全體幼兒扮演鐘錶。

(2)幼兒輪流扮演小學徒和鐘錶,聽音樂完整地做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小蜻蜓》,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進行歌曲表演,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悅的氛圍中,通過猜謎、聆聽、創編、表演、用打擊樂伴奏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3.通過歌曲表達對小蜻蜓的喜愛之情 ,滲透保護益蟲、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教育。 3.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難點: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體動作感受、表現歌曲形象。

鼓勵學生參與音樂活動進行歌詞創編、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爲一拍,“吃”爲兩拍。學生容易受定勢影響唱成“不”爲兩拍,“吃”爲一拍。是教學歌曲的難點。

教學策略:

針對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徵,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貫穿始終,創設一種愉悅輕鬆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的積極表現和創造。

教具:

歌曲磁帶、錄音機、電子琴、課件、碰鈴4個、頭飾(蜻蜓、蚊子)、荷葉、荷花、歌詞條、蜻蜓圖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進教室坐好。

二、師生問好。

1. 今天老師見到我們102班小朋友一個個都這麼可愛,坐得端端正正的樣子特別有精神,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那麼我們來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齊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動遊戲。

【設計意圖:由於初次接觸這個班級,由歌曲《拉勾勾》導入,爲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開始了這節愉快的音樂課。】

2.真好!現在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們互相來問聲好吧!你們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向你們問好的,待會兒請你們也學老師的樣向老師問好。

⑴師邊拍手邊念: 3—5 ︱2——︱6—1︱5——︱

小 朋 友, 下 午 好。

⑵生拍手向老師問好。

⑶師: 3—3︱2—3︱1 1 2︱6——︱

生: 小朋 友 們 下午 好。

⑷生同上。

【設計意圖:改變傳統的問好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也爲本課的學習作好節奏、旋律方面的鋪墊,分散了學習的難點。】

三、謎語揭題,聆聽旋律。

1.我發現102班小朋友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友愛。爲了獎勵大家,老師打算送一隻很漂亮很可愛的小昆蟲給你們。老師知道,小朋友們是最喜歡小動物的了。你們見了它呀一定會非常喜歡。它是誰呢?老師出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吧。

“頭上兩隻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一雙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領。”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猜謎語的方式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

2.那麼我們請它出來吧!〔點擊課件“課題”動畫三隻蜻蜓飛入,變成課題〕

3.哇!多麼可愛的小蜻蜓啊!喜歡嗎?說說你喜歡它的什麼?

4.小蜻蜓今天來到我們班,非常開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們看——

〔點擊課件“節奏音樂”,兩隻小蜻蜓在飛舞。〕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

5.小蜻蜓飛來飛去的在幹嗎呀?(捕捉蚊子)〔點擊課件"蜻蜓",出現捕蚊子的動畫。〕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對小蜻蜓說什麼?

過渡語: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幫我們捉了這麼多害蟲。它對我們人類有益,應該稱它爲益蟲。讓我們送一首歌來感謝小蜻蜓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小蜻蜓的喜愛,爲歌曲的教學埋好情感的伏筆。以送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聆聽歌曲的教學活動中顯得親切自然。】

四、聆聽歌曲。

1.聽第一遍:按節奏擺頭拍手、張開雙手學飛等簡單律動。〔完畢課件點擊"返回"〕

2.聽第二遍:真好聽!老師聽了還想聽呢。讓我們指着歌詞再來聽一遍吧。

〔揭示歌詞條〕師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詞,突出強拍處。

【設計意圖:歌詞條的設計很新穎美觀,強拍處底色用深藍色,弱拍處用淡黃色。歌詞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飛舞。給學生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旋律美感。】

過渡語:小蜻蜓聽了我們送給它的歌,心裏很高興。它剛纔悄悄地跟我說它更希望聽小朋友們親自唱給它聽,那就讓我們先來學會這首歌,等會唱給小蜻蜓聽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過渡語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學習中,使學習由被動變爲主動。】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爲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審美爲核心,給學生營造視覺美、聽覺美、肢體美,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用富有童趣的親切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作爲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第三,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產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小百科: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