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錦集八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錦集八篇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知道在戶外活動中注意安全,遊戲時不做危險的動作,並掌握一定的技巧。

知道團隊遊戲時要遵守相應的規則。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玩遊戲”組圖;“遊戲受傷怎麼辦”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玩遊戲”,組織幼兒討論玩遊戲時的安全事項。

1、出示圖片“玩遊戲—堆沙”,集體討論玩沙時的安全事項。

小朋友在玩什麼?

誰做對了?誰做錯了?爲什麼呢?

玩沙時怎樣做纔是對的?

小結:在堆沙區遊戲時,要輕輕玩、不能把沙子揚起來。

2、出示圖片“玩遊戲—滑滑梯”,集體討論玩滑滑梯時的安全事項。

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誰做對了?誰做錯了?爲什麼呢?

滑滑梯時,怎樣纔不會有危險?

一起玩滑滑梯時,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小結:在玩滑滑梯時,大家要按順序排隊;不要推拉前面的小朋友;要等前面的小朋友離開滑梯之後,才能滑下來;在滑下來的時候,我們要坐好,不能躺着或者趴着滑下來;在滑滑梯上不能跳。

3、出示圖片“玩遊戲—追跑”,集體討論玩追逐類遊戲時的安全事項。

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誰做對了?誰做錯了?爲什麼呢?

和小夥伴玩“追跑”或者其他“抓人遊戲”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小結:在玩“追逐類遊戲”時,要注意觀察你身邊有沒有人,不要撞到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不能跑的太快,容易跌倒受傷。看到小朋友在玩遊戲的時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被撞到。

4、出示圖片“玩遊戲—蹺蹺板”,集體討論玩蹺蹺板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圖片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

誰做對了?誰做錯了?爲什麼呢?

在玩蹺蹺板時,有的小朋友經常坐不穩,那怎樣坐才比較安全呢?

小結:玩蹺蹺板時,身體要坐穩,小腿要張開,手抓緊蹺蹺板的扶手;還要注意不能同時擠太多人在蹺蹺板上。

出示圖片“遊戲受傷怎麼辦”,引導幼兒討論在玩遊戲時受傷的處理辦法。

樂樂在玩遊戲時,一不小心摔倒受傷了,她應該怎麼辦?

如果摔倒後發現自己身上摔破,怎麼辦?(請其他小朋友幫忙告訴老師。)

我們平時在遊戲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受傷呢?小結:戶外遊戲時,一定要注意遊戲安全,不推不擠不打鬧,遵守遊戲規則。如果在玩耍時受傷了,不要害怕,馬上請其他小朋友幫忙告訴大人,大人來幫助你。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尖利的東西,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2、瞭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傷害身體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尖利的物品,如筆、剪刀、樹枝、筷子等。

2、手偶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師出示帶有尖頭的筆,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爲什麼這樣的筆碰到小猴的眼睛裏,它會大哭?(筆有一個尖尖的筆頭,戳在我們的身體上會覺得痛。有時尖尖的東西會戳破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尖利的東西對眼睛的傷害特別大。)

3、討論:你們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東西有很多,如各種刀、樹枝的尖頭、筷子等,幼兒每講一物品教師就拿出一樣,放在幼兒的面前。

4、觀看手偶表演,比較不同行爲的性質。

請幼兒觀看手偶表演,每段表演後分別讓幼兒討論:怎樣做纔不會讓自己受傷害?

情境一:小兔子用畫畫的筆(筆是細長的)在別人臉上點墨水。

情境二:小猴在耍弄樹枝。

情境三:小兔子一邊望着窗外,一邊在用剪刀剪紙。

情境四:小鴨用筷子對着老師的眼睛在說話。

5、教師小結教師:首先要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鬨鬧、玩耍;第三,當週圍有同伴在這樣鬨鬧時要提醒他們、並躲開他們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幼兒的日常活動中,在幼兒使用這些尖利的物品前,特別提醒幼兒注意使用的安全性。

家園共建:

提醒家長密切關注幼兒在家的遊戲活動,檢查家裏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避免這些不安全的因素對幼兒造成傷害。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和討論活動,知道小朋友爬高是很危險的道理。

2、願意用“XX幫幫我,我要……..”的簡單句型請求別人幫助,感知得到滿足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糖果玩具等放在高處的櫃子上。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看圖,瞭解畫面上人物的行爲。

教師:圖上有誰?小朋友在做什麼?

(二)引導幼兒看圖討論,知道爬高的危害。

教師:小男孩想要什麼?他是怎樣做的?摔倒了會怎樣?

教師:小女孩想要什麼?她拿不到,喊誰幫忙?寶寶高興嗎?

(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爬高的危害。

教師:小朋友你有沒有摔交?你是怎麼摔交的?感覺怎麼樣?

教師:假如你想要一樣東西,可是這樣東西放的很高,你拿不到怎麼辦,是自己爬高拿還是請大人幫助好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小結:現在小朋友太小了,有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自己爬高拿東西會摔交的受傷的,我們小朋友不做危險的事情,等長大長高以後,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嗎?

(四)情景表演,引導幼兒演示請求別人幫助的語言情景。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櫃子上有什麼?你想要嗎?

請一個小朋友自己上來嘗試拿高處的玩具。(夠不着)

教師:拿不到怎麼辦?你會請老師幫忙嗎?

引導幼兒說說:老師幫幫我,我要拿玩具。然後大家一起說一說,將玩具拿給小朋友。

教師(將一瓶糖果放在高處的櫃子上):櫃子上還有什麼?你們想吃糖果嗎?誰想來拿糖果?

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拿,嘗試夠不着,鼓勵有一起請求:老幫幫我,我要糖果。老師:好呀,我來幫助你們。教師將糖果拿下來一個一個發給孩子,鼓勵幼兒說謝謝。。最後讓幼兒品嚐甜甜的糖果。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進餐時正確的方法和錯誤的行爲。

2、能對各種進餐過程中的行爲做出是否安全的判斷。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1、幼兒人手一支筆。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談話引發幼兒生活經驗的興趣,導入活動。

(1)小朋友們,早上在家裏吃了些什麼啊?

(2)你在吃飯時有沒有發生什麼危險的事。

2、引導幼兒閱讀教學圖書第一組圖。

(1)我們來看一看圖中的小朋友是怎麼樣吃飯。

(2)引導幼兒閱讀圖畫中的行爲。

(3)引導幼兒閱讀圖畫並判斷正確。

3、引導幼兒閱讀教學掛圖第二圖。

4、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爲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活動準備:玩具小汽車、擬人化的紅燈、綠燈、黃燈各一個,電視機、DVD各一。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張好看的圖片,想不想看?(想)

1、播放圖片(紅燈、綠燈)

幼兒觀察提問:(1)看到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2)在哪裏見過紅綠燈?(幼兒自由回答)

2、播放(等紅燈)圖片 幼兒繼續觀察圖片師:紅燈亮了停一停

3、播放(綠燈行人走)圖片 幼兒觀察師小結:紅、綠燈是指揮交通的,告訴我們紅燈亮了停,綠燈亮了行,是讓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汽車通過十字路口時就很亂,容易發生危險,我們按交通規則行走纔會安全的。(引出自制紅綠黃燈教具)師;老師這裏也有紅、綠、黃燈,小朋友想不想看?(想)

4、出示(自制教具)找個別幼兒說出紅、綠燈的作用師:我的還有一盞黃燈呢,誰知道黃燈是告訴我們什麼呀?師引導說出黃燈的作用。

5、 小遊戲:“開汽車”

找個別幼兒模仿“開車”,師分別出示紅、綠、黃燈。(分組進行)引出玩具小汽車,師唱出: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師:是誰在唱歌?假裝找一找6、出示玩具小汽車、十字路口背景圖師:滴滴,滴滴,什麼聲音啊?我來找一找(1、)師邊演示邊表演:(出示玩具小汽車)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製造廠裏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麼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麼嗎?

(2、)提問個別幼兒:

(1、) 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麼?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2、) 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

(3、) 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7、遊戲:紅綠燈聽口令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8、小結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開車也累了,我們也休息一會吧?(好)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情景表演表演以及圖中的行爲作出簡單的評價,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2、瞭解進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餐車,盛着熱飯和熱菜的湯鍋。

2、人手一份早餐。

3、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1)現在是早晨,所以我們現在是要吃早餐、午餐還是午點?

幼兒:吃早餐。

教師:(2)小朋友們喜歡在幼兒園裏吃早餐嗎?在幼兒園吃早餐和在家裏吃早餐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家裏沒有這麼多的小朋友一起吃早餐,幼兒園一起吃早餐的小朋友很多,也很開心。

教師:(3)在幼兒園裏吃飯要注意些什麼呢?(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知道的注意事項)

幼兒:吃飯要慢慢吃,不能說話,一說話就會噎着了。

幼兒:如果飯菜很燙就吹一次再吃。

幼兒:吃自己碗裏的,不能吃別人碗裏的。

幼兒:端飯走路要慢慢走,否則會摔倒。

(4)師小結。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瞭解進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教師設置情景,進行示範表演)

(1)教育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1——洗乾淨的手不能再去摸別的東西。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2——遠離熱的湯鍋。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3——吃飯的時候不能去碰旁邊的小朋友。

3、 觀看教學圖片,對圖片中的行爲進行判斷,進一步鞏固進餐的安全知識。

教師:(1)這裏有一些小朋友,他們在吃飯。我們來看看,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爲什麼?(師幼互動)

(2)你知道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麼嗎?什麼事會發生危險,是不能做的?(師幼互動)

4、組織幼兒吃早餐,鼓勵幼兒應用所獲得的安全知識。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早餐,比一比看哪一個小朋友在吃早餐時最懂得注意安全。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食用小顆粒食物的注意事項,能細嚼慢嚥。

2、知道吃東西時不嬉戲打鬧。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吃東西時不嬉戲打鬧,能細嚼慢嚥。

2.難點:瞭解食用小顆粒食物的注意事項。

 活動準備

1、小猴手偶一個。

2、多媒體教學資源《饞嘴猴》。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猴手偶,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邊操作手偶一邊說:我是饞嘴猴,剛從醫院出來,你們知道我爲什麼進醫院了嗎?(生病了)

(二)欣賞故事《饞嘴猴》

分段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饞嘴猴》,引導幼兒瞭解吃小顆粒食物的注意事項

提問:饞嘴猴吃花生時,發生了什麼事?

小兔醫生對它說了什麼?應該怎麼吃?

饞嘴猴吃果凍時,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兔醫生對它說了什麼?應該怎麼吃?

饞嘴猴吃紅棗時,發生了什麼事?小兔醫生又對它說了什麼?應該怎麼吃?

以小猴口吻進行小結:吃花生、瓜子、棗等食物一定要嚼碎了再咽;吃果凍時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請他們打開果凍,注意不能吸食,用小勺舀着吃。幼兒吃東西的時候要專心,不說笑,不打鬧。

(三)學說兒歌《嚼嚼碎》,鞏固幼兒正確進食的方法。

小寶寶,真能幹,吃東西要嚼爛,不急不搶不說話,一口一口慢慢嚥。

(四)活動結束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在吃東西是一不注意很容易發生被嗆着、噎着的現象,造成嚴重後果,威脅生命和安全。爲此,我們要讓幼兒瞭解進食時的注意事項,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因此,開展了本次教學活動。

 小百科:

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於是很多人覺得,連孔聖人都講究吃細糧精肉,那必是對的。其實,這先強調的是飲食過程中的從容,也是養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個時代追求精細,也是一種合乎營養學的飲食平衡。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篇8

各位家長:

大家好!

非常歡迎您的孩子進入我園小班生活、學習。首先,我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小一班的老師,鄒老師,幼師專業大專畢業,實際教齡6年,是小班年級組的教研組長。與我共同搭班的老師叫曹老師,幼師畢業、在我園實習階段,曹老師能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幼兒熱情、周到的照顧。在參加我園的新教師考試中,成績優異,被我園錄取。其次,爲了迎接小班孩子入園,我們爲他們配備了寬敞明亮的活動室,室內設置可供幼兒遊戲的玩具櫃,並在牆佈置孩子喜愛的畫面。爲了深入的瞭解每個孩子入園前的生活狀況,緩解孩子入園前的焦慮情緒,順利的渡過入園關,進入集體,我們是這樣做的:

第一、問題的提出:

對於多數孩子來說,上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集體生活,在這一時期,許多的孩子會因主要撫養者的離開而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這是他們對新生活暫時的不適應,適度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過度長時間的不適應會干擾幼兒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嚴重影響幼兒的在園生活。爲了能讓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我園希望家長能和老師共同配合做到下面幾個方面:

(一)讓幼兒瞭解新的環境。孩子對即將進入的新環境―幼兒園充滿了新奇、陌生甚至恐懼的感覺,消除這種緊張情緒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未開學時帶孩先來幼兒園走走、看看,讓他們看看幼兒園的遊戲場地和活動室、午睡室、盥洗室,邊看邊介紹,並告訴幼兒他即將來這裏,還有許多小朋友將和他一起玩。

(二)幼兒適應性的性別差異:

1、男女幼兒適應差異顯著。女孩的適應性較男孩優越,而且男女幼兒個體間的差異較顯著。經過前人的研究發現,兒童在各種緊張情況中的焦慮、膽小沒有性別差異,只不過女性比男性更易報告她們懦弱、焦慮的感受,更傾向於強烈、深切的表達她們的情緒反應,而男孩的情感交流弱於女孩。還有,女孩對家長、老師的順從程度也高於男孩,也更易接受勸慰。因此,也就縮短了不適心情的持續時間,降低了嚴重程度。

2、可能會面臨到的狀況:一般孩子來園三步曲,喜歡――恐懼――喜歡

①哭鬧

②裝生病

③說同伴欺侮他

④絕食(舉例說明)

⑤來接的時候委屈的哭

(三)適應性的年齡差異

適應性差的孩子往往年齡偏小,孩子越小,對家庭護理人的依賴性越強。從生理上說,護理人與孩子大量的身體接觸及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使孩子不能長時間離開護理者,年齡越小,這種需要就越強烈,許多小年齡孩子適應障礙是由於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的。

(四)幼兒家庭護理人對幼兒適應性的影響

適應能力低的孩子在參加集體活動是,往往缺乏獨立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儘管想去,但不會主動加入、其實,現在家長都已十分注重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但是爲什麼有的孩子交往能力還是很弱呢?其原因是護理人的概念:"自己的孩子與陌生的孩子交往是不安全的”、他們喜歡代替孩子回答問題,甚至老師的問話回答都包辦了。“主動”解決孩子之間的糾紛。所以孩子在幼兒園中,當護理者一走開,您的孩子會呆坐着,渾身不自在。

孩子來園,首先會遇到大小便、吃飯、睡覺等問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臨吃飯要喂、睡覺要陪、衣服不會穿這些問題。緊張不安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孩子雖小,但他們總希望得到同伴、教師的肯定。剛剛入園,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會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同伴們也容易接受這些孩子。這樣,往往會淡化思念之情。而反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擔心不被同伴接受,不被老師喜歡。可見,家長對孩子獨立生活的培養是多麼的重要。

(四)解決的方法

1、讓孩子愉快的度過入園的第一天。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害怕、焦慮是難免的,我園準備在9月1日、9月2日兩天請家長陪讀,以免孩子產生孤獨、焦慮感。

2、讓孩子帶一些熟悉的物品上幼兒園。

3、要隨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即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提前家訪,問卷調查。

爲了讓孩子入園前就認識教師,暑假期間(8月)小班的兩位老師將逐個走訪每個孩子的家庭,在家訪前我們先電話聯繫預約時間,在孩子及孩子父母都在家時上門。家訪時,我們會認真解答家長的提問,向家長介紹幼兒入園後一日生活安排。同時,瞭解孩子在家生活習慣,聽取家長的意見與要求,以便做好入園後工作計劃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