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遊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圖譜、照相機。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麼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燈)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綵帶的樣子是什麼樣的

(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綵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綵帶還做什麼?(放鞭炮,舞龍)

2、學習玩捏泥人的遊戲。

(1) 示範《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綵帶……,還有玩一些遊戲呢?我請趙老師和我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我捏了一個什麼?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範《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遊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着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麼?又捏了什麼?最後捏了什麼?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後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來考考你們,聽一聽這段音樂,這是在捏泥人的什麼?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着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樂)。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遊戲。

現在我們捏大力士,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後。

教師:我剛纔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着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5)再玩一次遊戲。

教師:我用相機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來。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遊戲

(1)玩捏泥人的遊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師:我們除了捏大力士還想捏什麼?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着音樂玩了《捏泥人》的遊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後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爲下面做遊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節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譜,嘗試進行簡單的隊形變化。

2.創編剪羊毛的動作,體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剪羊毛》音樂,隊形及動作變化的圖譜一張。

2.幼兒已欣賞過《剪羊毛》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導入。

二、學習第一段,重點創編剪羊毛的動作。

1.你會剪羊毛嗎?怎麼剪?請幾名幼兒示範。

羊一開始不知道要幫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麼讓它知道?

2.師示範第一段。

我是怎麼表演的?(動作順序、舞步、哪段音樂開始剪的)

羊在一開始可以做些什麼動作?

3.請部分幼兒表演。

三、看圖譜學習第一段隊形及動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這麼多羊毛真高興,羊兒也覺得很輕鬆,他們一起又跳了一段舞,還變化了隊形呢,你們看。

變化了幾種隊形?你看懂了哪個?

請一組孩子試試看。

2.在變隊形的同時他們還表演了什麼動作呢?

還是請這一組孩子表演。

3.另一組孩子嘗試。

四、完整表演。

將第一段和第二段連起來表演。

活動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隊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並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 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爲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後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通過清晰的示範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後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爲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塗、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麼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於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麼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現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瞭解隊形的變化,並能跟着圖譜的指引知道怎麼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後來的圓,至於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願景,於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並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爲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並逐漸內化爲新的品質、習慣。可能以後在備課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着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後我幾乎有以後都不想再上音樂課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後,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週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小百科:羊毛主要由蛋白質組成。人類利用羊毛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由中亞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區傳播,遂成爲亞歐的主要紡織原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擀麪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擀麪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擀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麪糰,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杆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後,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裏煮的時候好像在幹什麼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麼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遊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聲明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裏。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綜述這首歌曲表現了玩蹺蹺板的情景,幼兒在學唱中體驗着玩蹺蹺板的快樂,加上幼兒對玩蹺蹺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創編動作有一定的經驗基礎。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2、在創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的感覺,並創編表演動作。

教具準備大鼓,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蹺起來並欣賞音樂。

1、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坐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雙手拉緊,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翹起。

2、放錄音,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師可以在強拍時擊鼓。

二、學習歌曲《蹺蹺板》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回憶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跟着音樂的節奏來念歌詞,並在重拍處拍手或跺腳。教師在重拍處敲鼓配合。

3、聽歌曲搖動身體,每三拍搖動一次,幼兒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動作(手臂擺動、雙腳移動等)感受三拍子的變化。

4、輕聲跟唱歌曲幾遍。邊唱邊搖動身體。

三、翹呀,翹呀,蹺蹺板。

1、幼兒自由結伴創編表演動作。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動作。說說怎樣才能玩得更和諧?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唱出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4、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做玩蹺蹺板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並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幼兒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靜傾聽古箏曲,感受古箏曲寧靜、悠揚的意境。

3.學習樂曲ABC結構的特點,初步瞭解“傍晚漁民捕魚歸來”的含義。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有的初淺的樂曲ABA等結構的知識;教師熟練彈奏古箏曲《漁舟唱晚》。

2.物質材料:電腦、電視、課件《漁舟唱晚》、古箏一架、藍色地墊。

3.環境準備:創設藍色海洋的氛圍。

活動過程

⒈整體感受

幼兒完整欣賞樂曲《漁舟唱晚》,思考:聽着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到了什麼?猜猜這首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⒉分段理解

①教師完整彈奏《漁舟唱晚》,幼兒進一步完整欣賞,爲樂曲分段。

幼兒思考:這首樂曲有什麼變化?可以分成幾段?

②分段欣賞,幼兒跟隨樂曲自由搖擺身體,感受樂曲速度的變化。

幼兒思考:聽到節奏不同的樂曲,你們想到了什麼?

(分辨樂曲三部分特點:先緩慢優美,然後逐漸加速,最後回到緩慢優美。)

③結合多媒體課件,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充分感受樂曲的美。

幼兒思考:這首樂曲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意境?

⒊藝術同構活動

藉助多媒體課件聽音樂,找找哪些圖片給你的感覺快或慢,把圖片貼到相對應的地方。

⒋這首樂曲有一個非常美的名字:《漁舟唱晚》。

配合課件出示“漁(漁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將心中對樂曲的感覺繪畫出來。

2.找找哪些圖畫表現慢,哪些圖畫表現快。

3.提供幼兒一些材料,讓幼兒自由表現樂曲的快和慢。

活動反思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名曲,描繪了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音樂曲調優美,形象突出,對比鮮明,適宜幼兒欣賞。整個活動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導幼兒安靜、投入地傾聽音樂,喚起相應的聯想,這是音樂欣賞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過分段欣賞,幫助幼兒進一步把握音樂的性質和變化,引導幼兒通過語言表述、音畫通感和肢體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第三部分,瞭解曲作者的創作意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表現樂曲所展現的優美畫面和美好意境,讓幼兒加深對美的體驗,獲得情感的昇華,從而積累審美經驗。

可以看出,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是自由的、有創意的、富有個性的,活動“重視了幼兒自身的審美感知、審美想像和審美情感體驗,重視了幼兒與音樂材料所進行的平等的心靈對話”。在這一活動中,可以體會到:音樂欣賞除了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更具有開啓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價值

活動資源

⒈作品分析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曲,描繪了江南水鄉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直至月光如水、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全曲大致可分爲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揚如歌的旋律,並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裝飾技巧,展示了優美的湖濱晚景,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讚賞;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破浪前進的歡樂情緒;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進行中,運用了一連串的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情景。

⒉教師的解說詞

太陽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微風輕輕地吹着,湖面上波光粼粼,漁民們在美麗的湖面上一邊欣賞着美景,一邊悠閒地划着漁船。起風了,漁民們趕快划着漁船回家。湖面上的波浪越來越大,漁民們用力地划船,越劃越快。風停了,漁舟靠岸,漁民回家了,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小兔跳跳跳》是一首情境性、遊戲性較強的歌曲,旋律輕鬆明快,歌詞簡單易懂。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記住歌詞、學會演唱並不是難事。因此,活動設計中我的定位是既要讓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演唱這首歌曲,還要採用不同的形式唱好,讓幼兒既體驗到歌唱的快樂又掌握一些簡單的歌唱技能,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歌唱表現力,激發幼兒喜愛音樂的情感。

活動以帶“小兔”去樹林玩這一情境爲主線,在遊戲化的輕鬆氛圍中從熟悉旋律到理解歌詞,從學會演唱到多形式表現。前後呼應的遊戲環節和情境設置,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活動的趣味;多形式的演唱和情趣化的引導,意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歌唱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活潑歡快,學會演唱歌曲。

2、學習用襯詞的方法爲歌曲的部分樂句伴奏,在多形式的演唱中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伴奏音樂,大灰狼頭飾一個,表現歌詞大意的圖譜。

  四、活動過程

(一)韻律表演,感受旋律

1、談話引出活動主角,學習用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的方法。

2、在《小兔跳跳跳》的音樂旋律中,幼兒隨教師做簡單的韻律動作,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趣味的情境中通過肢體動作和跟旋律說襯詞這兩種形式的結合,既達到熟悉旋律、感受樂曲結構的目的,又讓幼兒的聲音得到了很好的預熱,爲接下來的演唱做好鋪墊。同時,學習有彈性地說襯詞還爲接下來的演唱埋下伏筆。)

(二)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提問:小兔跳到了什麼地方?它聽到了什麼?又會碰到誰?

2、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圖譜,並引導幼兒一一學唱相應的樂句。

3、幼兒集體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

(從完整欣賞到逐句學唱再到完整表現,分步走的教學方法便於幼兒的理解和記憶,層層遞進的活動環節讓學習更有序和有效。)

(三)練習襯詞,演繹歌曲

1、出示小兔腳印圖譜,引導幼兒學習第一句配襯詞演唱的方法。

2、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襯詞用以上方法表現第二樂句。

3、將幼兒分成兩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整表現歌曲若干遍。提醒幼兒看教師的指揮,合理處理好自己的聲音,注意兩種聲音的和諧與美感。

(通過圖譜這一有效支架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兩個樂句不同的表現形式,爲幼兒會唱、唱好支持和幫助;通過傾聽、發現、提問等,引導幼兒去發現和解決演唱的困難,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讓幼兒不僅學會演唱這首歌曲,而且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能,爲今後的歌唱打下基礎。)

(四)遊戲表現,寓歌於樂

告訴幼兒遊戲名稱,交待遊戲玩法,師生共同玩遊戲若干遍。

(在有趣的遊戲中檢測和鞏固幼兒對歌曲演唱的成效,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歌唱的美好和快樂,寓學於境,寓歌於樂,寓樂於情。)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表演響應的動作。

2.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3.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重點難點:

學會演唱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表演響應的動作。

環境與材料:

1.帶領幼兒到小學參觀。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一次備課

談話

--小學生是怎樣上課的?你們認爲當一名小學生應該怎樣?

--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出歌曲內容。

學唱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並結合歌曲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幼兒跟唱並模仿。

--分句學唱第一段。

--整體學唱第二段,幼兒在教師帶領下,用跟唱形式整體學唱第二段,邊唱邊結合歌曲內容做相應動作。

演唱歌曲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跟音樂整體演唱這首歌。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於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了比較真實客觀的瞭解,他們也許在現實中還會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許還沒有完全的準備好,但通過這次活動可以儘可能地讓幼兒積累有關小學生活的經驗,有助於他們適應小學生活,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都做好入學的準備。

在孩子的心中,小學生活是全新的,的確如此,通過他們的總結和發現,他們的確發現了很多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而且最爲明顯的也是對他們觸動最大的就是小學生上課的內容、坐姿、學習習慣,不過,看來參觀活動對幼兒充分的瞭解小學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時孩子們才發現:原來要想成爲一名小學生的確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動中,孩子們似乎長大了很多,一種成長的快樂和一種對幼兒園的留戀同時交織在孩子的心中,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引發幼兒對幼兒園依戀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在生活中的成長意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並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2.通過遊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鼓 米粒 圖譜 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麼樣的?”

2.節奏遊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遊戲的玩法。

3. 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並進行驗證。

2.啓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麼?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遊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遊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後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遊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爲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羣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幼兒升入大班後,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不斷增強。他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鑑賞。《啄木鳥》是一首ABC結構的樂曲,樂曲節奏鮮明,形象具體,特點明顯,易於區分。結合樂曲各段的不同特點,可以將它想象成啄木鳥爲樹木看病的故事。A段音樂平穩、流暢,像啄木鳥醫生正在檢查小樹。B段音樂節奏跳躍,恰似啄木鳥在"篤篤篤"的爲蘋果樹捉蟲。C段音樂抒情優美,表示蘋果樹隱患消除,又恢復了生氣。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渠道,運用Flash課件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選擇聽覺、視覺、運動覺同步開放的參與方式,使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樂曲的內涵及旋律的美,同時激發幼兒愛護關心他人的情感,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聽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感受A段的節奏平穩,體驗B段的節奏跳躍,欣賞C段的優美流暢。

2.在理解音樂內容,分辨音樂旋律變化的基礎上,嘗試用適當的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3.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合作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啄木鳥的特徵。

物質材料準備:ppt,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故事導入,引起猜測。

"果園裏的蘋果樹病了,樹葉發黃,一點精神也沒有。請誰來給蘋果樹治病呢?"

2."啄木鳥到果園裏又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呢?讓我們到音樂裏聽一聽,找一找。"

二、欣賞樂曲,熟悉樂曲內容

1.初次欣賞,感知樂曲內容。

"你在音樂裏聽到了什麼?"

2.再次欣賞,用動作表現樂曲。

"這首音樂一共可以分成幾段呢?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給大樹檢查,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捉蟲,哪一段是大樹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跳起了舞?"

三、分段欣賞,瞭解樂曲結構

1.學習用動作表現A段音樂的平穩(爲樹作檢查)。

"啄木鳥醫生是怎樣幫大樹做檢查的?我們一起學一學。檢查了幾棵大樹啊?""如果你是啄木鳥醫生,你還能用什麼樣的動作給大樹做檢查?""啄木鳥幫大樹做完檢查,接着要幹什麼了?"

2.學習用動作表現B段的跳躍(啄木鳥爲大樹捉蟲)。

"啄木鳥是怎麼給大樹看病的呢?它是用什麼樣的動作來捉蟲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每顆大樹的蛀洞一樣多嗎?誰來說一說。"

3.學習用動作表現C段樂曲的優美流暢(啄木鳥爲大樹治好病圍繞大樹歡快的跳舞)。

"大樹們在幹什麼啦?我們一起也來跳一跳舞!""你還能用什麼樣的優美動作來跳舞?請小朋友們用自己想到的動作一起聽音樂跳舞吧!"

四、完成表演,體驗合作快樂

1.教師請個別幼兒扮演大樹,其它幼兒扮演啄木鳥,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

2.分組隨音樂進行集體表演,教師指導。注意演大樹的幼兒,一定表現出治癒前的痛苦和治癒後的高興對比。

3.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了《啄木鳥》這首樂曲,啄木鳥真能幹,讓我們變成能幹的啄木鳥飛出教室去給外面的大樹做檢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