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

一、主題來源:

聲音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當我們的孩子聽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聲音總會好奇地問:“咦!這是誰的聲音?什麼聲音?”,有一次在玩音樂遊戲時,孩子們還會猜測、想象聽到的聲音,如聽到低沉的琴音就會說:“是大恐龍來了!”聽到尖尖的高音時,就會激動地大叫:“奧特曼來打孔龍了。”教室門口有人送水敲門,孩子們激動地問:“老師,誰呀。”來自孩子的許多信息告訴我們:孩子對有趣的、奇怪的聲音是很感興趣的,敏感度很高。然而小班的孩子,仔細傾聽同伴或他人說話的習慣尚未養成,聽辨不同人聲音的能力有待培養。如:我班孩子剛來幼兒園時有的由於聽慣了家裏人直呼小名,在幼兒園裏叫他們的名字卻沒有反應。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們在家對家人、長輩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們對身邊大人的話聽而不理等現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如此豐富的聲音資源:有趣的動物的聲音、馬路上汽車的聲音、好聽的歌聲、好玩的玩具發出的聲音等等,那些聲音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存。何不通過聲音讓孩子們接受來自聲音的各種信息呢?何不充分的運用身邊的各種聲音資源,讓孩子感受辨別各種聲音的同時,瞭解聲音帶來的信息,通過有趣的聲音活動,引發幼兒關注周圍人與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呢?於是我就找到了小班教材中的主題《好聽的聲音》。

翻開教材,《好聽的聲音》主題內容豐富、有趣,有《誰的聲音》、《家裏的聲音》、《美妙的音樂》、《唱歌的車》、《腳步聲》幾個活動,分別從人、物、樂器、汽車發出的聲音等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活動素材。力圖讓幼兒聽辨周圍的聲音,理解不同的聲音帶來的含義。我們設想先從《誰的聲音》這個點進入主題,讓孩子關注身邊的人,區別不同人的聲音,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應答習慣,然後再進入到其他內容,逐漸深入主題,以充分實現該主題的活動價值。因爲人的聲音是最接近孩子的聲音,從周圍人的聲音中可以讓孩子感受多種信息。以上就是我選擇該主題活動的理由。

二、主題目標:

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區別不同聲音以及所表示的意義。

三、教材選擇 :

(一)、《學習》參考用書的選擇:

活動內容一:誰的聲音(p22)

提示點1——聽,猜誰在唱歌(必選)

提示點2——玩“爸爸、奶奶、爺爺”來了的遊戲(備選)

活動內容二:鈴兒響叮噹(p22-24)

提示點1——分辨各種鈴聲(必選)

提示點2——兒歌“鈴兒響叮噹” (必選)

提示點3——聽聽學學家裏的門鈴(必選)

提示點4——音樂遊戲“叮咚小門鈴” (必選)

提示點5——家裏的聲音(必選)

活動內容三:美妙的音樂(p12-14)

提示點1——打擊樂“大鼓”(備選)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2

活動名稱:

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猜測並講述圖中的小動物認爲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是什麼。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爲最好聽的聲音。

3、能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關注、感受周圍好聽的聲音。

活動準備:

掛圖第7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1—13頁、錄音磁帶、錄音機、一段好聽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錄音引入課題

1、師:小朋友們,剛纔的音樂好聽嗎?

2、師:除了這個聲音以外,小朋友們還聽過什麼好聽的聲音?(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的做出小結)

3、師:小朋友們剛纔說了那麼多,那到底什麼聲音纔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裏的朋友們是怎麼說的吧!

二、欣賞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們,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師:故事裏面都有誰?

師:鳥媽媽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師:長毛狗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師:小老鼠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2、教師將故事再完整的講一遍,加深幼兒的理解三、說說自己的看法1、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2、爲什麼鳥媽媽、長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們的不同?

3、爲什麼我們每個小朋友喜歡的聲音也不同?

4、發給幼兒活動材料,閱讀活動材料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3

活動目標:

1、探索生活中的聲音。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爲音樂伴奏。

3、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4—5件。音樂伴奏帶、錄音機。嘴巴、手、腳圖片標誌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題。

師:小朋友,今天有爲小客人要來我們班做客,李老師去給客人倒杯水,他來了,小朋友記着告訴老師哦噹噹噹,噹噹噹,你們怎麼知道他來了?

1、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聲音。

2 、那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好聽的聲音?

幼兒自由交談,有汽車的聲音,笑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等。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好聽的聲音。除了生活中有聲音,我們小朋友會不會發出聲音呀?

二、認識身體樂器。

師:這些打擊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可以發出很多好聽的聲音的,也是一件樂器。

1、認識“嘴巴”樂器。

A、引導幼兒用嘴巴發出多種聲音:彈舌頭、搓上下脣、彈上顎等。

B、播放一段音樂,用嘴巴樂器來爲音樂伴奏。

2、3環節爲:認識“手”樂器和認識“腳”樂器,方法同1環節。

三、表演用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

1、集體自由選擇嘴巴、手、腳中的一種樂器爲音樂伴奏。

2、集體自由結合幾種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

3、遊戲:看指令,選樂器。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和你們來玩遊戲了。老師這裏有三張圖片標誌,分別是:嘴巴、手、腳。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音樂邊看我舉起來的是哪種身體樂器,而且你們要按照老師的標誌去選擇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遊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請部分幼兒參加遊戲,其他幼兒觀看。第二次請全體幼兒參加遊戲表演。

四、師生共同表演。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身體樂器來爲音樂伴奏,現在我們請其他班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用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吧!(放音樂,和孩子們共同表演)

活動反思:

在這節音樂活動中,開始時,我以情境表演自然而然的引出生活中的聲音,進而開始重點活動探索我們身體所發出的聲音,在接下來的鞏固活動中我通過遊戲來貫穿其中,因爲小班孩子注意力還不太集中,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貫穿活動,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音樂活動。《好聽的聲音》這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充分突出以幼兒爲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他們在遊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本次活動共有以下三個目標:

1、探索生活中的聲音。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爲音樂伴奏。

3、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爲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着重讓幼兒感受一下,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4

活動目標:

1、喜歡童話故事,體驗給別人帶來快樂時的愉悅心情。

2、能根據故事環節大膽地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聲音。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最好聽的聲音》。

2、小動物圖片:鳥、貓、狗、羊、公雞、馬。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幼兒觀察教學掛圖並說一說看到了什麼?鼓勵幼兒猜猜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從開始到“老公公再也不覺得自己孤零零了,他很高興”),並提問:故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老公公是怎樣快樂起來的?可是,如果老公公天天聽小鳥、小貓的叫聲,日子久了聽膩了怎麼辦?

(2)鼓勵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並提問:“小鳥想出什麼辦法讓老公公更快樂?”。

(4)師幼小結。

3、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指圖邊完整地講述故事。

(3)集體討論:小動物們快樂嗎?爲什麼?請幼兒模仿故事裏小動物快樂時的叫聲和表情。

(2)教師小結:幫助和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1)教師參與表演,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2)幼兒自由表演。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自由創編故事,組織“講故事”比賽。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5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身心的發展,大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時,大家對聲音的興趣都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結合《綱要》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實現生活爲軸心開展活動"的指導,以孩子的興趣出發,並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設想通過《好聽的聲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選材能進一步增強幼兒瞭解自然的事物,爲幼兒的傾聽打下基礎。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聲音感興趣,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 體發出的聲音時不同的。

2、引導幼兒感受樂音和噪音的區別,知道噪音的危害。

3、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不同材料與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

2、錄有各種不同聲音的錄音帶(如樂曲聲、歌聲、鳥叫聲、流水聲以及槍炮聲、電鑽聲、鞭炮聲、市場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工地的機械聲等。

3、繪畫紙,水彩筆,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以及製作"安靜"標誌的"靜"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請幾名幼兒分別藏在遮擋物後面,並請幾名幼兒分別對小朋友們和老師說一句心裏話,小朋友根據說話的聲音,分辨是誰在說話。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下面我們來玩玩這些物品,聽聽它們發出的聲音。

(讓幼兒自由探索,通過碰、打、敲等方法讓各種物體發出聲音,知道物品發出聲音是由多樣物品的碰撞發出來的)

2、討論:怎樣讓物體發出聲音?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3、教師小結:敲鼓,鼓面振動發出聲音,攪水,水振動發出聲音,……物體振動發出聲音,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時不同的。

4、你們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你喜歡的,哪些是你不喜歡的,爲什麼?(讓幼兒演示手中的物體並告訴幼兒不好聽的聲音是噪音,好聽舒服的聲音稱它爲樂音。)怎樣做能讓這些噪音變得好聽一點呢?(幼兒自由討論:如輕輕敲、有節奏的敲)

5、引導幼兒感知樂音與噪音。

教師播放優美的音樂,幼兒隨着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中傳出刺耳的電鑽聲。

引導幼兒討論:剛纔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6、教師播放小鳥的叫聲,啓發幼兒說說聽到這種聲音的感受。

7、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聽的聲音叫做樂音,把刺耳的聲音叫做噪音。

8、播放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

引導幼兒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音,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音。

9、教師:你們還聽到哪些噪音,噪音就在我們身邊,你們喜歡嗎?

10、教師:噪音的危害那麼大,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減少噪音呢?哪些地方需要安靜?

(三)結束部分

1、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製作"安靜"標誌。

2、帶領幼兒把自己的設計,製作的各種"安靜"標誌貼到幼兒園中適當的地方。

活動效果:

這節課,幼兒的`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幼兒對此活動十分感興趣,幼兒的學習態度,思維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等能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幼兒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師幼之間能有效地互動,效果很好。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6

好聽的聲音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2、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發現聲音的輕響。

3、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裝瓶子布袋(套在椅子上)教學重點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嚐嚐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寶寶們,今天有這麼多客人老師來聽咱們上課,你知道是爲什麼嗎?(客人老師是來找耳朵最靈的寶寶的,那我們來比一比好不好?你聽!(播放寶寶笑聲)這是什麼聲音啊?(笑聲)誰的笑聲啊,大人的還是寶寶的笑聲?(小寶寶)看看是不是小寶寶的笑聲。(出示小寶寶圖)你們猜對了,真棒!這是小寶寶夜裏睡覺做夢發出來的笑聲。可是天亮了,媽媽要請一個小動物來叫醒這個小寶寶,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的?(播放公雞叫聲音,幼兒:大公雞!)大公雞怎麼叫的?(喔喔喔喔)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雞,(出示大公雞圖)哇!你們又說對了!拍拍手錶揚自己。那除了公雞會叫寶寶起牀,還有什麼小動物也會叫呢?(小狗,小貓等)小狗怎麼叫的?(幼兒模仿)會叫的動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媽媽可以請許多小動物來叫小寶寶對嗎?寶寶被叫醒了,(播放洗手聲音)咦!寶寶現在在幹什麼?(洗手)洗手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啊?(嘩啦啦)洗完臉刷好牙吃完早飯,寶寶該上幼兒園了,寶寶坐着爸爸的汽車(出示汽車圖)上學了,汽車在馬路上會發出什麼聲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讓空瓶子發出聲音(教師事先準備3個瓶子:空瓶子、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裝滿黃豆的瓶子)1、終於,寶寶來到了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了,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們的椅子下面,把口香糖瓶子拿出來玩玩,瓶子有聲音嗎?(沒有)怎樣讓它發出聲音呢?(幼兒討論讓瓶子發出聲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東西到瓶子裏等)附兒歌:拍拍拍,瓶子有聲音,碰碰碰,瓶子有聲音。老師有一種辦法和你們不一樣,我搖搖瓶子就會有聲音,(出示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搖一搖)問,你得瓶子也搖一搖有聲音嗎?啓發幼兒瓶子是因爲裝了東西而發出的聲音(教師倒出黃豆證實)。

小結:瓶子碰碰某個地方就能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寶寶也想讓你們的瓶子也發出好聽的聲音是嗎?(是)老師在裝豆子是還會念兒歌呢,你聽:瓶子寶寶,嘴巴張開,吃點黃豆,嘴巴閉緊,有聲音囉!請個別幼兒示範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集體操作裝黃豆。

瓶子寶寶有聲音了嗎?有的寶寶趕緊坐過來,我要請小朋友來表演節目啦!誰的瓶子寶寶保護好了我就請誰來,(引導幼兒專注較教師講解)請一個幼兒上來與教師一同表演搖瓶子,提問,我們的瓶子發出來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一個響聲大一個響聲小)怎麼回事?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4、搖瓶子游戲《大鼓和小鼓》

知道了瓶子寶寶的這個祕密,我們一起來表演大大的聲音和小小的聲音好嗎?(伴奏:我是一隻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隻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可進行兩次)教師故意邊唱歌邊用一個裝滿黃豆(或兩顆)的瓶子(透明),用力搖,瓶子沒聲音(是小小的聲音),咦!怎麼回事呀?瓶子寶寶還有祕密呢?跟劉老師再去找一找它的祕密好嗎?

5、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6、爲"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邊說兒歌。

7、活動延伸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們來玩個遊戲,看看誰的耳朵最靈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呢?誰的笑聲,是大人還是小孩的呢?看看是不是小寶寶的笑聲?

可是天亮了,媽媽要請一個小動物來叫醒這個小寶寶,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的?大公雞怎麼叫的?(喔喔喔喔)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雞,(出示大公雞圖)那除了公雞會叫寶寶起牀,還有什麼小動物也會叫呢?(小狗,小貓等)小狗怎麼叫的?(幼兒模仿)會叫的動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媽媽可以請許多小動物來叫小寶寶對嗎…………

活動反思: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科學教育,教師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性操作,忽視幼兒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使幼兒無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受親子間活動的樂趣,增強孩子與母親積極交往的體驗。

2、能辨認媽媽的聲音,會聽媽媽的指令。

  【活動準備】

1、邀請班級每位家長來參加活動。

2、圍裙(口袋裏裝有故事中小熊、小鳥、長頸鹿、大象等動物粘貼)、磁帶、手絹。

3、兩排弧形座位,前排坐幼兒、後排做家長。

  【活動過程】

一、初步理解故事的基本情節。

1、教師:“寶寶好,老師穿着什麼?”(圍裙)“還有誰穿過?”(媽媽)。“我穿圍裙不做飯,它是小動物們的家。是誰的家呢?”出示小熊並粘貼在圍裙上。

2、欣賞故事的前半段,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小熊在幹什麼?誰起來了?小動物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小熊被吵醒了嗎?”幼兒學學小動物發出的聲音。

教師:小熊在睡覺,小動物們都沒有喊醒,那你們來幫幫忙吧!(幼兒齊聲喊:小熊醒來吧!)

提問:“什麼樣的聲音能把小熊吵醒呢?”

3、完整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母子情感,知道媽媽的聲音很親切、很好聽。

提問:“是誰把小熊喊起來的?用什麼樣的聲音把小熊喊起來的?”(幼兒學小熊對媽媽說:“媽媽,我睡得多香呀!”)

提問:“爲什麼熊媽媽輕輕地說話,小熊就醒了?”(因爲它是小熊的媽媽,每個孩子對自己媽媽的聲音都是最熟悉的。)

二、通過遊戲,進一步感受、體會媽媽的聲音很親切、很好聽。

1、引用故事情節,和媽媽一起玩:“小熊醒來吧!”的遊戲。

幼兒出來扮演“小熊”做遊戲,眯着眼睛不出來。媽媽一個一個地喊:“小熊,快起來!”,寶寶聽到自己媽媽的聲音就回到媽媽的身邊。

2、親子游戲:找媽媽。能聽聲音,尋方向找媽媽。

(1)媽媽對寶寶說:學ⅩⅩ動物的聲音。

(2)拉着媽媽的手跳跳:媽媽讓寶寶跳幾下,寶寶就跳幾下。

(3)寶寶蒙上眼睛,媽媽們相互換位置(媽媽起來幹活了)。媽媽喊:小熊晴來吧!寶寶聽聽是不是自己的媽媽在喊,是媽媽的聲音就把蒙在眼睛上的手絹拿掉。

三、總結。

媽媽是我最親的人,媽媽的聲音真好聽,我們都很喜歡媽媽的聲音。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伴奏下,和媽媽親親、抱抱、唱唱歌,結束活動。

注:根據參加家長的具體情況,確定“媽媽”或“爸爸”的聲音真好聽。

附:童話《小熊醒來了》

熊媽媽很早起來幹活了。小熊還在睡覺。鳥兒唱:“滴哩哩,滴哩!滴哩!”老鼠叫:“支支支,支支支!”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好,什麼也聽不見。“啪嗒!啪嗒!”長頸鹿來了,小熊還在睡着。“蓬蓬!蓬蓬!”大象走過,把地都震動了。小熊還在睡着。

熊媽媽回來了,輕輕地對小熊說:“小熊醒來吧!”小熊聽的很清楚,回答說:“噢!媽媽,我睡得多香啊!”小熊醒來了!

媽媽的聲音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此次活動小朋友和自己的媽媽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親子活動,理解故事中只有媽媽的聲音才能把小熊叫醒,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更深刻地讓孩子體驗了親情,感受到了母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8

一、主題由來:

聲音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當我們的孩子聽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聲音總會好奇地問:“咦!這是誰的聲音?什麼聲音?”來自孩子的許多信息告訴我們:孩子對有趣的、奇怪的聲音是很感興趣的,敏感度很高。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們在家對家人、長輩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們對身邊大人的話聽而不理等現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如此豐富的聲音資源:有趣的動物的聲音、馬路上汽車的聲音、好聽的歌聲、好玩的玩具發出的聲音等等,那些聲音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存。何不通過聲音讓孩子們接受來自聲音的各種信息呢?何不充分的運用身邊的各種聲音資源,讓孩子感受辨別各種聲音的同時,瞭解聲音帶來的信息,通過有趣的聲音活動,引發幼兒關注周圍人與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呢?於是我設計了主題活動《好聽的聲音》。

二、主題教育目標

1、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區別不同聲音以及所表示的意義。學說“這是……發出的聲音”。

2、感知物體之間碰撞會發出聲音,嘗試聽辨幾種不同的聲音。

3、學習用各種線條來表現不同的雨,提高手的控制力。

4、能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5、養成不挖耳朵的習慣,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6、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車,嘗試模仿各種車的聲音,感知車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7、傾聽自然界中的聲音,對各種聲音產生興趣。

三、活動安排:

語言:誰的聲音

美術:小瓶蓋創意屋

音樂:有趣的聲音

體育:快樂的小騎手

健康機靈的耳朵

科學:會唱歌的瓶寶寶

歌表演:小青蛙

娛樂遊戲:猜聲音 生成主題 好聽的聲音(1周)

小(3)班

一週要點

1、鼓勵幼兒安靜傾聽老師或同伴的講話,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謙讓。

生活重點

1、對幼兒進行夏季飲食衛生的教育,教育幼兒不吃不潔或過期食物。

2、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澡,勤洗頭。 體育活動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民遊(關老關)、皮球 毽子 圈

民遊(關老關)、跳格子 墊子、鑽圈

大型器械 羊角球、走小橋

投沙包 高蹺、爬攀登架 大型玩具 在活動中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適當運動。

學習活動

體育:快樂的小騎手

數學:複習

語言:誰的聲音

美術:小瓶蓋創意屋

音樂:有趣的聲音 區域活動

語言區:提供幼兒用書,鼓勵幼兒在日常活動中自主欣賞畫面閱讀故事《洗澡水變成湯》。

探索區:提供各種空罐頭、空瓶子,探索它們之間的不同與相同。

數學區:投放幼兒用書,指導幼兒能將5以內的食物和點子連在一起。

手工區:特色活動(剪紙):剪裙子,指導幼兒探索在物體中鏤空的剪法。摺紙:扇子

餐前:欣賞故事、講新聞、手指遊戲、音樂欣賞、說唱童謠

餐後:看動畫片、園內散步、桌面遊戲、聽故事、看圖書 學習活動

歌表演:小青蛙

健康:機靈的耳朵

娛樂遊戲:猜聲音

科學:會唱歌的瓶寶寶

欣賞童話故事:長髮妹

家長工作

1、在假期中,請有條件的家長帶孩子欣賞荷花,感知荷花的美麗。告訴孩子有關荷花的科學常識。

2、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挑選一樣孩子最喜歡的東西,帶到幼兒園,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爲複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2.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並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3.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1.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並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2.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3.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 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爲複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

樂器(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磁帶、動物圖片(小青蛙、小花貓、小熊、小狗、小豬)、樂器圖片(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

活動過程:

一、節奏遊戲

師出示小青蛙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樣叫的嗎?請幼兒模仿。

師:我這隻小青蛙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你們會嗎?請幼兒模仿。

呱 呱 呱呱呱

師出示小花貓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猜猜這隻小花貓是怎麼叫的呢?請幼兒模仿。仔細聽,我這隻小花貓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誰會模仿?

喵 喵 喵喵喵

二、認識新樂器,瞭解其音色特點

1. 介紹新朋友

師:小朋友的節奏感真強,我決定帶你們去參加一場森林音樂會,想去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音樂會中的三位新朋友吧!依次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熊、小狗、小豬。

2.認識新樂器

師:在森林音樂會上,三種小動物演奏了不同的樂器。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樂器嗎?分別出示三張圖片: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引導幼兒認識,記住名稱。

3.瞭解音色特點

師:你們想不想聽聽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呢?師分別演奏三種樂器(小軍鼓、小提琴、手風琴),請幼兒聽辨其音色特點,同時出示字卡:咚咚咚、嗡嗡嗡、嗯嗯嗯。

4.欣賞用小提琴、手風琴演奏的樂曲。

三、歌唱遊戲

師:認識了三位新朋友和三種新樂器,我們可以進入音樂會會場了,但是會場內有個規定,必須保持安靜,否則影響他人傾聽,你們能做到嗎?

1.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幼兒完整欣賞,並隨音樂有節奏的點頭。

(2)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出示歌曲名稱。

2.學唱歌曲

(1)師分段清唱歌曲,提問:這段歌曲中誰在演奏,用的什麼樂器,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2)師領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3)幼兒嘗試與教師清唱歌曲。

(4)師彈奏,幼兒跟伴奏演唱歌曲。

3.接唱遊戲

師:小朋友真能幹,很快學會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接唱遊戲吧!(將幼兒分爲三組,分別爲小熊組、小狗組、小豬組,幼兒按組的順序進行接唱歌曲)。

四、師總結評價

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特別棒!讓我們大聲對自己說:“今天的我最棒!”

活動延伸:

回家後,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家人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爲幼兒創設了參加森林音樂會的情景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美觀的圖片和樂器的出示,幼兒形象、直觀的認識了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三種樂器,初步瞭解了樂器的發聲特點。課前的節奏遊戲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又爲攻克本次活動的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加之歌唱教學時我能夠紮紮實實地進行好每一環節,因而幼兒很快就學會了演唱歌曲,教師教的也很輕鬆,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幼兒的主體地位。活動在接唱遊戲的**中拉下了帷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本次活動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出來許多經驗教訓:節奏訓練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引導幼兒認識三種小動物和三種樂器時應該讓幼兒有節奏的與它們打招呼,進一步熟悉本節課的節奏型,爲本次活動的難點減緩坡度。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時,教師忽視了提醒幼兒唱歌前的坐姿和發聲要求,導致有個別孩子進入歌唱誤區,認爲扯着嗓子唱就是聲音洪亮。活動結束前應該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自由地進行表演唱,完整感受音樂。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0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表現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注意遊戲化、情景化。《綱要》中對教材的選擇有這樣的一段話:教材的內容應源於幼兒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而應彩雲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鑑於以上種種原由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好聽的聲音》這一題材作爲本次活動內容。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幼兒快樂情緒的激發、傾聽感受、操作體驗爲主要目的,在活動中滲透多種知識經驗與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本次活動目標定爲: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重點: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

難點: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根據以上三條目標定向作如下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PPT。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裝一裝,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瓶子發出聲音。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品嚐遊戲的環節中,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來猜測軟硬糖果分別能發出大鼓還是小鼓的聲音。

3、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聽聲音,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把生活中的聲音放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猜猜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對探索用不同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產生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我採用自編的小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讓手中的瓶子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3、遊戲法: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軟糖果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以幼兒爲本“的教育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教學活動,活動步驟爲: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聽音伴奏——品嚐區分——延伸活動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聲音,讓幼兒用耳朵聽一聽、猜一猜,激發着孩子辨聽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2)、動手探索根據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爲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黃豆若干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搖搖,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3)、聽音伴奏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4)、品嚐區分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就請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5)、延伸活動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

(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爲大鼓小鼓伴奏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裏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這裏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爲“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背景入手,讓幼兒聽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從而引發對聲音的興趣。小班幼兒不善於集中注意力“聽講”,本活動採取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瞭解了聲音輕重,在自由探索中發現聲音的輕重與裝豆子多少的關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運用各種感官,聽一聽,做一做,將藝術領域“節奏強弱”的內容自然地滲透到科學活動中,使科學探索和音樂活動巧妙的結合,達到動靜交替。充分突出幼兒爲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幼兒在遊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表現自己,從而達成活動目標。

而對於科學活動,幼兒操作是很關鍵的一環節,如何收放自如是一個大問題。因爲幼兒的操作一定會有個體差異,所以勢必會產生幼兒操作的時間差(第一個完成的幼兒和最後完成的幼兒)那麼對於動作快的幼兒教師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讓他知道我接下來要做什麼而不是無所事事。

今後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也要圍繞着以下兩點進行(1)活動的材料準備是否充足,是否有效?(2)幼兒操作活動前教師的要求是否明確?科學是嚴謹的,而幼兒的科學活動既充滿科學的探索精神又不同於成人所理解的科學。作爲教師,作爲組織者,在每一次的科學活動中都先問問自己:如何在具體的生活經驗中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科學認知!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寂寞”、“孤零零”,學說短句:“我來陪陪你”。

2.運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動物與老公公之間的情感。

3.體驗給別人帶來快樂時的愉悅心情,學習關心別人。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最好聽的聲音》。

2.鳥、貓、蛙、狗、羊、公雞、馬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教師:這個小院子裏住着誰?找一找,有沒有住着其他的人?老公公一個人住在院子裏,他的心情怎麼樣?從哪裏看出他不高興?(豐富詞彙:孤零零)

2、教師:老公公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裏很不快樂,你有什麼好辦法使老公公快樂起來呢?

3、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剛纔,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使老公公快樂,下面我們來聽聽故事裏的老公公是怎麼快樂起來的?

(二)講述故事,並通過提問鼓勵幼兒講述。

1.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小鳥和小貓是怎樣關心老公公的?它們對老公公說了些什麼?(學說短句“我來陪陪你”)老公公怎麼會快樂起來的?可是,天天聽小鳥、小貓叫聲,日子久了也會聽膩的,這怎麼辦呢?

2.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對回答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師:小鳥想出什麼辦法使老公公更加快樂了呢?

(三)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1.教師:圖上有哪些小動物?是怎麼唱歌的?

2.教師:從故事中的哪些話可以聽出來老公公很快樂?小鳥和其他小動物看到老公公很高興,它們自己覺得快樂嗎?爲什麼它們也會覺得很快樂呢?

3.教師:幫助和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誰來說一說?

(四)集體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邊出示圖邊完整地講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師扮演老公公,幼兒自選角色,創造性的進行故事表演遊戲。

活動延伸:

語言區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故事的複述,進一步瞭解故事情節。

家園共育:請幼兒回家後,把故事表演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背景入手,讓幼兒聽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從而引發對聲音的興趣。中班幼兒不善於集中注意力“聽講”,本活動採取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瞭解了聲音輕重。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2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爲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1、教師設問:你有什麼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裏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裏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爲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麼?(個別回答)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

(集體)這個聲音像什麼?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小朋友在套桶裏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裏,聽聽剛纔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裏,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你第一次玩了什麼?這一次玩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範。“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裏裝的是什麼?”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裏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裏發出不同的聲音。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幹。”“我這裏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裏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爲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爲樂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爲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觀摩意見和建議: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裏。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耳朵具有辨別聲音的作用。

2、引導幼兒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聲音,能用耳朵感知生活的美好。

3、引導幼兒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初步瞭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視頻、資料、相關圖片

2、發生玩具若干

3、不透明的箱子一個

4、故事《聰聰的耳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一體機,進入芝麻開門環節,讓幼兒聆聽。

(1)你能聽到美妙的音樂聲嗎?

(2)請你告訴我是用哪一種器官聽到的?

2、教師出示發生玩具,請幼兒仔細聽每種玩具發出的聲音。

(1)玩具發出聲音了嗎?是什麼樣的聲音?

(2)哪位小朋友能夠模仿出它們發出的聲音呢?

3、教師將玩具放入不透明的箱子裏,請幼兒通過辨別聲音說出玩具的名字。

說說你是用什麼來辨別玩具發出的聲音的?

4、教師請幼兒思考和回憶生活中能發出聲音的物品。

我們的小耳朵真厲害,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夠發出聲音。

5、教師帶領幼兒探索環節,請幼兒認真仔細地聆聽。

(1)請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們能模仿出來嗎?

(2)原來我們守衛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你覺得這些聲音好聽嗎?

6、請幼兒欣賞故事《聰聰的耳朵》,初步感知耳朵的重要性,瞭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1)耳朵可以幫助我們聽到這麼多好聽的聲音,可是有個叫聰聰的小朋友居然不想要自己的耳朵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是爲什麼吧!

(2)聰聰的耳朵爲什麼不見了?

(3)聰聰沒了耳朵以後會發生了什麼事情?

(4)經過這些事情後,聰聰怎樣了?

(5)耳朵的作用這麼大,怎樣保護好我們的小耳朵呢?

不隨便挖耳朵,不拿細小和尖利的東西放大耳朵裏。聲音太大時,一定要捂住耳朵走開或者是張大嘴巴等等。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途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五、活動總結

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添加一些小遊戲,小小傳話機或者打電話等等,將幼兒分組,說悄悄話傳話或者打電話,請幼兒依次傳話和模仿打電話,看看那一敘的幼兒又快又準確、模仿的最像等等。本遊戲可增加趣味性,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小耳朵的神奇作用。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4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身心的發展,大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時,大家對聲音的興趣都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結合《綱要》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實現生活爲軸心開展活動”的指導,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並根據該年齡特點的幼兒活潑、好奇,喜歡新奇的特點,設想通過《好聽的聲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這一選材能進一步增加幼兒瞭解自然的事物,爲幼兒的傾聽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2、辨別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3、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傾聽悅耳的聲音,辨別不同的聲音。以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製作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的形式瞭解聲音。

活動準備:

①玩具或樂器的引出,能爲幼兒帶來探索的慾望,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②錄音機的使用爲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體會聲音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③識字與瓶子的提供,爲孩子打開了動手操作的大門,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在操作中與同伴大膽的進行交流,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形式:

小組、個別、整體

活動過程:

1、導入,我採用了猜測法來進行導入。剛開始,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用錄音機放出小貓.小狗.火車等聲音,讓幼兒對他們的聲音感到好奇。)

2、活動展開:

①玩玩具,找聲音,讓幼兒自己動手,找屬於自己喜歡的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

②增進幼兒對聲音的瞭解,讓幼兒回憶身邊的聲音。讓幼兒能正確分辨出好聽與不好聽的聲音。正確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③自由操作好聽的聲音,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讓幼兒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做喜歡的聲音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做的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幫你的聲音設計一個名字,這樣它就不會孤獨了。

④幼兒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幼兒互相交流並討論好聽聲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好聽的聲音不刺激我們的耳朵。

3、結束部分: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聲音,最後我們一起來到操場和草地上聽聽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讓幼兒親臨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好聽的聲音。

4、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或製作好聽的聲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這樣能提高幼兒和父母之間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創造出好聽的聲音。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多孩子來說這種活動是與父母增進感情並能激發幼兒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動。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動同樣具有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製作好聽聲音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活動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遊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遊戲爲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幼兒園《好聽的聲音》教案15

活動目標

1、對熟悉的聲音感到親切、愉悅。

2、喜歡聽教師和家人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錄製好教師輕聲說話的聲音和爸爸媽媽用好聽的聲音對寶寶說的話。

2、小貓、小狗、小鳥叫聲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聽做做,激發興趣。

播放小貓、小狗、小鳥叫聲,讓寶寶聽一聽、猜一猜,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2、聽聽聲音,引導感受。

(1、)播放教師輕聲說話的聲音,感受教師說話的親切。

(2、)播放教師爸爸媽媽對寶寶說的話,引導寶寶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3、鼓勵寶寶來錄音

爲寶寶現場錄音,鼓勵寶寶將自己最好聽的聲音錄到錄音機裏,放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延伸

可在以後的活動中錄製更多寶寶的聲音。如:寶寶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寶寶說的兒歌、寶寶單獨演唱的歌曲等等,不斷提高寶寶的表現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