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六篇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六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目標

1.啓發幼兒回憶介紹一些城市的名勝古蹟及土特產。

2.激發幼兒初步的愛國情感,知道我國有很美、很大、很好玩的地方。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準備

1.大大小小的風景圖片若干套。

2.名勝古蹟及土特產(實物)若干,相關名勝古蹟與土特產的介紹卡片。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節日裏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過許多地方旅遊,也收集了許多旅遊地著名景點的照片,帶來了許多的土特產。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想告訴其他朋友,今天我們就做做“小導遊”的遊戲,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向大家介紹我們中國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土特產。

  (二)分組操作

1.“小小展覽會”――將所有帶來的土特產佈置出來,標明出處,幼兒介紹。

2.“小小導遊”――介紹環境中收集佈置的地圖、名勝古蹟的圖片。

3.“聽一聽、找一找”――聽錄音圈出相應的名勝古蹟和土特產。

4.你會玩嗎?

  玩法:

(1)擲子一個,小動物玩具若干只,紙上標好1~5的數字及代表的城市名稱。

(2)“擲到幾”就拿該城市的風景圖片或土特產名稱。拿對了純漢字卡片,可得到小動物玩具兩個,而拿對了圖片,只可得小動物玩具一個。最後看誰得的小動物和玩具最多。

5.“請你連一連”――將景點、土特產與相應的漢字連起來。

6.“旅遊日記”――運用書寫、繪畫、填空等各種孩子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

7.“旅遊手冊”――根據“手冊”上的圖文提示書寫相應漢字。

  (三)分享交流

介紹自己玩過的地方和各地名勝古蹟的特徵,引發探索收集其他旅遊點的興趣。

  四、建議與提示

1.教師、家長、幼兒一起收集資料,標上相關漢字介紹,可以結合環境(佈置信息欄),讓幼兒自然感受。

2.先認識一些較熟悉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無錫),隨後再擴展到其他的城市。

3.材料投放要考慮幼兒的不同層次:可以是圖文並茂,也可以是單純的圖片或漢字。

4.交流可以增加情節性和趣味性,激發幼兒表達的願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認讀漢字“犀”、“鴕”、“嘴”、“豹”,並分析字型特點,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2.知道犀牛、鴕鳥、巨嘴鳥、豹這四種動物的名稱,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

3.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珍惜和保護它們。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圖片、字卡。

2.跳跳棋、接龍數套、動物圖書若干本、五角星若干枚。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複習學過的字詞。

1.(課件中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幼兒傾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出示森林畫面):原來,這兒是一片動物的樂園,調皮的小動物和小朋友做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去找找看有些誰呢?(複習漢字詞:“孔雀”、“大象”、“馬”、“獅子”等。)

2.師:原來是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剛纔它們跟我說爲了歡迎你們的到來它們可是精心爲你們準備了一份禮物,猜猜看會是什麼?

二、以書的形式引出“犀牛”、“鴕鳥”等四種動物的圖片和漢字。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是什麼呢?(出示書的畫面)哇,原來是一本精美的圖書,打開看看書上寫了什麼?(打開書)

2.師: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是誰,你認識嗎?(幼兒回答)讓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它到底是什麼呢?(播放錄象)它叫什麼,你聽出來了嗎?原來它的名字叫鴕鳥(念漢字),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瞧它有着長長的脖子長長的腳。一起念一遍“鴕鳥”。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鴕鳥”這兩個字寶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都有一個“鳥”字)“鴕鳥”的“鴕”它的左邊也有一個“鳥”字,“鴕”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漢字。

3.依次認識“巨嘴鳥”、“犀牛”、“豹”這幾種動物,認讀漢字“嘴”、“犀”、“豹”,並分析字型。

4.師:小動物送給小朋友的這本書上原來都是一些你們喜歡的動物,你們高興嗎?那就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出示所有的動物畫面,認讀所有漢字。

5.師:老師把所有的圖片都藏起來,看看你們還認識這些字寶寶嗎?(認讀漢字)

6.遊戲“下雨了”。

請小朋友將漢字寶寶送回到相對映的小動物的家躲雨。

師:你們都正確的把小動物送回到了自己的家,小動物們向你們說聲:謝謝你們,小朋友!(不用謝)

7.師:小動物是我們小朋友的朋友,你們喜歡它們嗎?(喜歡)所以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它們,讓它們成爲我們永遠的朋友,對嗎?

三、幼兒去“森林休閒屋”進行遊戲活動。

師:剛纔我聽小動物們說森林裏有個“森林休閒屋”,裏面有許多好玩的遊

戲,有“跳跳棋”,有“接龍”,還有許多好看的圖書等,你們想去玩嗎?(想)那就讓我們去盡情地玩吧。

幼兒分散遊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一

目的:

1.引導幼兒對畫面作有序的觀察,初步理解畫面的意義。

2.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準備:

《彩圖嬰兒故事100集》人手一本。

過程:

1.今天,我們一起來看書中的故事《大鱷魚》。聽了這個故事的題目,你是怎麼想的?

2.引導幼兒帶着問題逐頁翻閱圖書,想一想故事裏講了什麼。

3.引導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4.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看書。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5.你們還有哪些地方看不懂?(對幼兒看不懂的地方暫時不作回答,以激發幼兒對下次學習的興趣。)

活動二

目的: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2.啓發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準備:

《彩圖嬰兒故事100集》人手一本,大圖書一本。

過程:

1.引起興趣。

上次我們看了《大鱷魚》的故事,今天我講故事中的一小段,請你們幫我從圖書中找到那幅圖片,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2.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①教師講述圖片內容(如圖一),引導幼兒找出與之相應的圖片。

a.你們爲什麼認定是這一幅?

b.你們怎麼知道鱷魚在說話?它在說什麼?

c.你們怎麼知道鱷魚說要吃個胖娃娃?

d.你們從哪裏看出猴子說話時很生氣?

e.猴子是怎麼對鱷魚說的?

②教師分別講述圖片內容(如圖二、圖三),引導幼兒找出與之相應的圖片。

a.現在老師講的是哪一幅?爲什麼?

b.大鱷魚是怎麼騙小朋友的?小朋友見大鱷魚要來吃他們,是怎麼做的?

③故事裏還有誰?猴子在幹什麼?你們怎麼看出是猴子告訴大象的?

3.請個別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其餘幼兒尋找相應的圖片。

4.請每個幼兒各自輕聲地講一遍故事。

5.請幼兒把故事講給同伴聽。

附:

大鱷魚

森林裏住着一條兇惡的大鱷魚。一天,大鱷魚說:“我今天想吃一個胖娃娃。”這話正巧被樹上的猴子聽見,猴子生氣地說:“我希望人們打死你。”

大鱷魚躺在木頭上裝作蹺蹺板。小朋友想來玩蹺蹺板,猴子看見了,大聲說:“別玩,這是大鱷魚!”小朋友聽了連忙走開。

大鱷魚又把自己裝成一條長凳子。小朋友想坐在長凳子上休息,猴子看見了,大聲叫:“別坐,這是大鱷魚!”小朋友聽鱷魚飛快地向小朋友撲去。猴子趕緊跑去告訴大象,大象用鼻子捲起大鱷魚,說:“你這壞東西想害小朋友,我今天不饒你。”說着就把大鱷魚狠狠地朝遠處甩去。

大鱷魚被摔死了,小朋友忙說:“謝謝你們,大象、小猴!”幾個好朋友在草地上高高興興地做起了遊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孕育過程,知道寶寶是由精子和卵子結合發育而成的。

2、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萌生熱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3、能完整表述觀察結果,並能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孕婦照片、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形成、生長過程)、電腦。

2、小的貼絨圖片,輕鬆的胎教音樂。

3、向爸爸媽媽瞭解自己的出生情況。

4、人手一份米袋,用於系在腰間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孩子探索興趣。

1、幼兒自由闡述自己向父母那瞭解的出生情況。

2、設疑:誰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嗎?在媽媽的肚子裏是怎麼長大的?

(二)分段欣賞課件,初步瞭解胚胎的孕育過程。

1、賞課件一(受精卵的形成過程)。提問:

(1)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

(2)你覺得它們像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3)豐富知識:精子,卵子,受精卵

(4)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按順序出示小圖片,師幼共同梳理:爸爸和媽媽結婚後,就打算孕育寶寶。於是爸爸媽媽會一起合作,爸爸把許多像小蝌蚪一樣的叫做“精子”的種子放在媽媽的肚子裏,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像小圓球叫做“卵子”的種子,只要他們擁抱在一起成爲好朋友,就會變成受精卵,長大了就變成了小寶寶。

2、欣賞課件二(胚胎的孕育過程)。提問:

(1)受精卵又變成了什麼?它住在哪裏?(豐富知識:胚胎)

(2)媽媽肚子裏象宮殿一樣的又叫什麼?它有什麼用?(豐富知識:子宮)

(3)胚胎怎樣在媽媽的肚子裏成長?有一樣重要的東西又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用?(豐富知識:臍帶)

(4)教師出示小圖片,與幼兒共同梳理孕育過程:媽媽的肚子裏還有一個神祕的宮殿叫子宮,受精卵變成了胚胎就在子宮裏安了家,子宮壁上有一層膜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着小寶寶的肚臍,通過這個臍帶,媽媽把大量的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

(5)幼兒尋找自己的肚臍,摸摸與看看。

3、欣賞課件三(成長中的胎兒)。提問:

(1)這時候的小寶寶叫做什麼?他發生了什麼變化?

(2)寶寶會在子宮裏做些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想象,用動作表示。

(3)媽媽的肚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了近10個月後寶寶又去了哪裏?

4、教師完整播放課件,幼兒隨課件內容在背景音樂中用動作展現整個過程。

(三)通過遊戲“今天我來扮媽媽”,感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

1、每個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裏都要待上多長時間呢?那麼我們的媽媽在上班生活中會感到怎麼樣呢?

2、寶寶出生以後媽媽又要做些什麼呢?

3、遊戲,請幼兒扮成孕婦做各種動作。(慢慢走路、彎腰撿東西、擡腿上樓梯、彎腰繫鞋帶等)以及照顧出生的寶寶等等。

4、情感交流: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

(四)延伸活動。

閱讀繪本《小威向前衝》,能與父母或老師一起繪製一本關於《成長的軌跡》的或圖書,記錄自己成長道路中的真實寫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人體骨骼的特性,掌握保護骨骼的方法。

2、知道關節的運動功能,體驗運動的快樂。

3、學習與同伴合作學習,懂得關心受傷的小夥伴。

活動準備:

1、人體骨骼模型。

2、人體輪廓圖片若干。

3、Flash動畫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出示手綁繃帶的布娃娃。

娃娃的手臂怎麼了?她手臂上的骨頭怎麼會斷了呢?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

(二)操作記錄:人體的哪些部位有骨頭?

1、幼兒摸摸自己、摸摸同伴哪些部位有骨頭,兩兩合作在人體輪廓圖上做記錄。

師:我們人體除了手臂上有骨頭,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骨頭呢?我們來摸一摸、找一找,可以你摸摸我,我摸摸你,也可以自己摸一摸,然後把你摸到的骨頭在人體輪廓圖上記錄下來。

教學設想:讓幼兒充分感知骨頭在人體中是無處不在的。兩人合作記錄,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2、交流自己的操作及記錄。

師:呀,原來我們的身上有這麼多骨頭呀!誰想來介紹一下呢?你在哪裏找到了骨頭?

幼兒說到哪兒,全體幼兒就跟着摸一摸,同時說:“我在××摸到了硬硬的骨頭。”

(三)初步瞭解骨骼的構造及特徵。

師:原來我們人身上的許多地方都有骨頭。這些骨頭是什麼樣的呢?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人體骨骼模型,我們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教學設想:老師在介紹人體骨骼模型的時候,主動與模型接觸,這樣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影響孩子,以消除孩子初次接觸模型的恐懼心理,這樣既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又使活動過程顯得自然、流暢。

1、自由觀察圖片、圖書,觸摸人體模型等。

2、交流:你看到的骨頭是怎樣的?像什麼?

教學設想:骨骼模型上的每一塊骨頭都是各不相同的,讓孩子講講像什麼,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他們有的說:肋骨像斑馬線;有的說頭蓋骨像皮球;有的說小腿骨像一雙筷子……

結合幼兒的講述,老師簡單介紹一些骨骼的作用。

教學設想:將骨骼的保護作用隨機地穿插在幼兒的講述中。例如,幼兒說肋骨像蝴蝶,老師就說:“是呀,這些像蝴蝶的肋骨就像一個籠子,保護着心臟、肺等內臟。”這樣順着孩子的思路展開活動,使活動顯得靈活、流暢。

3、瞭解骨骼的支撐作用。

師:人體的骨骼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結:人體骨骼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有的扁,有的圓,這些各不相同的骨頭像一個架子把我們人支撐起來,使我們人可以站起來。

教學設想:骨骼的支撐作用是一個難點,因此老師將其蘊含在小結中,通過講解幫助幼兒瞭解。現代教育觀提倡的“以孩子爲主體”不等於教育不能“告訴”,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告訴。

4、重點介紹關節的運動功能。

師:你們看,我的什麼動起來了?(老師有節奏地彎彎手臂,曲曲手指。)

我的手臂、手指爲什麼能動呢?因爲這些地方都有可以活動的關節。我們來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也有可以活動的關節呢?

教學設想:選擇手臂和手指這兩個運動幅度差異較大的部位,以此來擴展孩子的思維,使他們大膽地探索、發現,從而體驗發現的快樂。

5、隨動畫音樂“讓身體動起來”。

教學設想:這裏的“動”既是活動內容的延續,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活潑可愛、富有節奏的Flash動畫,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讓孩子充分享受活動的快樂。

(四)瞭解保護骨骼的方法。

1、討論怎樣讓受傷的娃娃學會保護自己。

2、鼓勵幼兒與受傷的娃娃對話。

教學反思:用對話這一形式來了解保護骨骼的知識,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同時使整個活動首尾呼應。

3、以娃娃的口吻介紹正確的坐姿、站姿。

師:謝謝小朋友告訴我這麼多保護自己的方法,我也有一些好方法告訴大家。這些方法藏在下面的兒歌裏:坐要挺直腰,站要挺起胸,不歪也不倒,擡頭精神好。

幼兒學學兒歌裏的正確坐姿、站姿。

教學設想:兒歌簡潔、節奏感強,讀來朗朗上口,聽來輕鬆悅耳,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活動延伸:

1、提供操作卡,讓幼兒判斷行爲對錯。

2、在日常活動中養成正確的坐姿、站姿。

3、多渠道瞭解人體骨骼及人體的其他知識。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中班語言活動《我的家人》中通過老師講述自己的全家福來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家人從而體驗家的溫暖萌發去愛去體貼父母和長輩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據《綱要》中給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對幼兒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活動名稱:我的家人 活動領域:語言領域 活動對象:中班

活動目標:

1、拿出全家福照片瞭解家庭成員。

2、能夠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家人,表達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情感及發生的事。 3、看視頻增加家庭成員的親愛之情。

 活動重點:

介紹自己的家人用連貫的語言說出家人。

  活動難點:

能夠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對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師準備一張全家福照片。《愛住我家》的音樂《大耳朵圖圖》的視頻。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平時在家注意觀察家裏的人誰會什麼誰喜歡什麼家人的工作是什麼。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老師介紹自己家人引導語:“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 (幼兒A:是合影照,幼兒B:照片)

(2)教師:“這個呀是老師的全家福,這個全家福上有老師的家人,我來介紹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聽嗎?(幼兒齊答:想)這個是老師的一家到小河邊玩的照片,裏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弟弟。老師的爸爸是個司機(要把開車的動作表示出來)媽媽在家裏做家務(要把拖地的動作表示出來)老師的爺爺、奶奶在家種花,養些小動物,弟弟在上學。老師喜歡家裏的每一個人,喜歡和媽媽一起逛街,喜歡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歡和爺爺、奶奶一起澆花、除草。教師的媽媽喜歡織毛衣,爸爸喜歡看報紙,爺爺喜歡下棋,奶奶喜歡看電視。和家人一起很快樂。”

  二、展開部分:

(一)老師給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師說出幼兒討論自己家人引導語:“老師剛纔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師家裏的成員,知道了老師家人喜歡幹什麼事情,現在請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討論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家人情況,巡迴指導幼兒說出家人情況。

(2)、教師:“剛纔看見我們的小朋友討論的真激烈呀,剛纔和幾位小朋友一起討論發現他們說的都很好,教師想請幾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況,好不好?” (幼兒齊答:好)

(二)、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師:“有哪位小朋友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人呀?讓大家瞭解一下。”

(幼兒A:我家有四口人,他們是爸爸,媽媽,姐姐和我。我爸爸是醫生,爲病人治病。媽媽是老師,給學生教書。我爸爸喜歡看報紙,媽媽喜歡繡花,姐姐和調皮,總是欺負我。不

過我們一家人很團結,很快樂。幼兒B:我們家五口人,他們是爺爺,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幼兒C:,幼兒D:,,,,,,等。)

教師在旁邊做適當的引導小結語:“剛纔呀,我們的幾位小朋友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他們說的真棒呀,我們知道了家人的工作,愛好,今天呀,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家人我們和家人一起都很快樂。”

(三)、看《大耳朵圖圖》動畫片表達家人對孩子的喜愛。

教師過渡語:“大家想看動畫片嗎?我們來看看圖圖家裏的情況吧,看看圖圖的家人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看完《大耳朵圖圖》我們有什麼感受呢?(幼兒:家人很愛圖圖,也很愛自己)對了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家人都很愛我們,我們和家人一起很快樂,你們想跳舞嗎?我們一起邊聽歌邊跳舞吧。

活動延伸: 教師:“好了,小朋友們今天高不高興呀?那回家以後給爸爸媽媽倒杯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