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

  活動目標:

1.用剪的技能給大獅子做頭髮,打扮大獅子。

2.在打扮大獅子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活動準備:

印有獅子頭像的操作紙、皺紋紙、漿糊、盆、範例、剪刀活動重難點:

有目的地剪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儘量讓幼兒能控制好手剪得細一點。

難點是讓幼兒能將剪下的紙條沿着獅子頭的輪廓進行合理粘貼頭髮。

  活動過程:

一.生病的大獅子。

--師出示一張沒有頭髮的獅子,引導幼兒觀察:這隻獅子漂亮嗎?爲什麼?(沒有頭髮)--師:這隻獅子生病了,頭髮都掉光了,大獅子很難過,我們想辦法來幫助大獅子好嗎?

--討論怎樣來幫助大獅子?(幫大獅子裝上頭髮)二.我幫大獅子做頭髮。

--教師出示範例,問:現在大獅子有頭髮了嗎?我們用什麼來做大獅子的頭髮?(彩色的皺紋紙)--教師示範講解剪貼大獅子的頭髮:先把皺紋紙順着紋路剪成一細條一細條,然後在大獅子的頭上沿着輪廓把剪好的皺紋紙貼上去,注意要把握頭髮的長短,把長的剪短些。

--請個別幼兒試着來給大獅子貼一貼。

--幼兒動手打扮大獅子,師巡視指導能力弱的孩子,幫助他們一起完成打扮大獅子的任務。

三.漂亮的大獅子。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欣賞變漂亮的大獅子。

--請幼兒來選一選哪隻大獅子頭髮長得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並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2.在遊戲中能將小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並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數數與幼兒實際“抓魚”的數量相符。

活動準備:

紅、黃、綠、藍四種顏色魚若干;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水盆各一隻;小鈴一副;一張畫有兩條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導入遊戲情境

老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第一次:貓媽媽和小貓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魚;小貓小貓喵喵喵,站起身來伸伸腰;小貓小貓喵喵喵,跟着媽媽做遊戲,我的小貓跳一下”(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

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小結:表揚小貓有本領

二、小貓抓魚

1.看圖抓魚

“小貓寶寶們快快找到座位坐下來休息一下吧!”“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麼了?(魚)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池塘裏抓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看着圖片抓魚。教師指導:“圖片上有幾條魚啊?(數數:1、2,一共有兩條魚)。看看媽媽抓了幾條魚,請你跟媽媽抓得一樣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抓了幾條魚啊?”(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看看你的小魚是什麼顏色的?”(請幼兒說說)並放回相應顏色的水盆裏。抓兩條魚。

2.抓一條魚。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聽鈴聲抓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一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有一條魚),提醒幼兒把魚放在相同顏色的盆裏。

3.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兩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2,一共有兩條魚)

三、收穫回家

總結:“哇!這麼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教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 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語言,並根據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準備:

月亮變化圖4張,衣裳圖3張

紙,剪刀,膠水,蠟筆,記號筆等.

過程:

1. 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 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擡頭向天看.(月亮)

(2)師:冬天到了,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覺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們想想月亮姑娘該做什麼樣的衣裳呀? 幼兒討論

2. 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1) 教師講述第一段

提問:a﹑哎呀,爲什麼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裳會穿不上呢?(因爲她長胖了一點,好象彎彎的鐮刀)

b﹑那該怎麼辦呀? 幼兒回答。

(2)教師講述第二段。

提問:a、這回裁縫師傅給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嗎?(不能)

b、唉!到底是怎麼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長胖了,彎彎的像小船)

(3)教師講述第三段。

提問:a、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嗎?(不能)爲什麼?(因爲她又像一隻圓盤子了)

b、裁縫師傅會不會再給她做衣裳了?(不會,因爲她的身材量不準)

c、爲什麼她的身材會量不準?(因爲她每天都在變化)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們接下來再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3. 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月亮姑娘是怎麼變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好象彎彎的鐮刀,彎彎的像小船,圓圓的像盤子。

4. 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着,平時呢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觀察一下月亮的.變化。現在月亮姑娘還沒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來她會冷的呀!如果請你來當一回裁縫師傅,你會給月亮姑娘做一件什麼樣的衣裳?幼兒回答

(2)幼兒製作衣裳,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衣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目標:

1、創設情景,在跟隨春娃娃"串門"的過程中學說故事中的話,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2、鼓勵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與認識。

二、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要求把課程內容視爲幼兒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重視幼兒原有的學習經驗,是幼兒能夠理解和體驗到的,強調幼兒已有興趣、需要及知識經驗。

這次我們的主題是"春天來了",爲了讓孩子儲備春天的經驗,我們前期就通過親子活動遊《長風公園》,讓家長根據調查表上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遊公園。孩子們發現了春天柳樹長葉子了、小草長出來了,公園裏好多花開了,並能講出一些花的名稱,如:桃花、茶花、鬱金香等,他們覺得長風公園很美,這是孩子們對春天的第一個感覺。在幼兒園裏,我們利用戶外活動、餐後散步時帶領幼兒找找幼兒園裏的春天。在教室裏我們通過提供材料、創設環境,讓幼兒在區角操作和自由活動中進行觀察和了解,同時又通過談話、歌曲、兒歌等預設性的活動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春天的祕密。孩子們對春天的花呀、草呀、小動物呀都是非常的感興趣,有時他們會問:春天還有什麼呢?小蝸牛在哪裏,我們怎麼找不到?等問題。針對我班孩子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我選擇了故事《春娃娃》。

開始部分,角色導入直奔主題,引起孩子們想跟隨春娃娃去串門的興趣。第二部分,我創設親身體驗的活動環境,通過請孩子們去布穀鳥家、柳樹家、桃花家串門,鼓勵孩子們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最後通過歌曲小結內容、提升經驗。第三部分遷移想象,嘗試結合自己已有經驗說說春天的變化。

三、活動準備:

創設布穀鳥、柳樹、桃花的家;幼兒扮演布穀鳥、柳樹、桃花;草地故事內容創編的歌曲錄音四、 教材分析:

重點: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難點:願意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

五、活動過程

(一)角色導入(激發興趣、理解"串門")

1、(老師扮演春娃娃)"孩子們你們好,我是春娃娃,你們知道春娃娃來了以後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今天春娃娃帶你們去"串門"。(理解"串門")

(二)遊戲體驗(感知理解春天動植物的變化,願意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

1、春娃娃帶着孩子們來到布穀鳥的家:"這是誰的家?布穀鳥在幹什麼?啊呀!布穀鳥在睡覺,她不知道我們來了怎麼辦呢?(想辦法、學說故事中的話)

2、你們知道布穀鳥爲什麼一直"布穀、布穀"的叫。

3、孩子們和春娃娃一起邀請布穀鳥去柳樹姐姐家"串門"。

4、請一孩子去告訴柳樹姐姐春娃娃來了。(柳樹姐姐快出來,春娃娃來了)5、春娃娃幫柳樹姐姐梳頭髮(幫助孩子理解由短變長)。

6、同樣方法去桃花家"串門"。

7、春娃娃:"孩子們我累了和我一起到草地上休息一會吧!"

8、播放故事歌曲:"誰在唱歌,他們唱了什麼?"

9、跟春娃娃一起念兩遍,跟唱兩遍。

(三)遷移想象(嘗試結合自己已有經驗說說春天的變化)

1、你們還想跟春娃娃一起去"串門"嗎?

2、到誰家去呢?(自由交流)孩子們走吧,"串門"去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學習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身體,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新的動作,從不同角度思考,獨立或合作設計完成動作要求,發展幼兒創新技能。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培養合作互助的精神。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想辦法運用不同部位移動身體

活動難點:設計並完成腳不沾地移動身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各類數字卡裝扮的數字園,固定1.4米高的繩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區,電網的標誌圖分放在繩索下的場地上。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在音樂伴奏下指導幼兒進行走、跑、跳、蹲、扭動身體、鑽、爬等基本動作訓練。

2、情景導入:“我們的小腳累了,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幼兒自由地在教師身邊坐下。

3、提出問題:“剛纔我們都用了身體哪些部位做了什麼動作?”(腳走跑、腿彎、屈膝、手動、腰彎、臀扭等)

師生共同小結:身體真靈巧,腳能走,腰能彎,手能撐……

二、探索活動

1、教師:“我們的身體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動作,現在,請你們做一個動作使身體移動。”(幼兒迅即走或跑)

2、教師深入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小腳,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腳移動身體嗎?”

教師啓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大家試試看,還可以用什麼部位移動身體,比比誰的辦法多。”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自由選擇同伴合作,教師觀察、啓發、引導輔助,發現不同的方法,以語言點撥、肢體動作、表情激發保持幼兒活動興趣。

3、組織集體練習:請個別幼兒示範有代表性的腳不沾地移動身體的動作,集體練習,享受合作學習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動、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兩人合作)、攀沿繩、橫躺滾、葡匐前進、翻跟頭等。教師親切地幫助個別動作發展差的幼兒。

4、遊戲:奇妙的數字園

①以神祕的口吻激發興趣:“有一個奇妙的園子裏,掛滿了各種數字,水果、動物,它們上面都有可愛的數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數字園看一看嗎?用什麼方法上路呢?”

②師生討論去數字園的方法:上山乘攬車(坐後撐),下山滑滑梯(橫躺滾),過河海豚遊(魚躍式),經過地雷區翻個跟頭向前走,經過電網小心觸電(匍匐前進)。教師與個別動作發展差的幼兒合作,協助其到達目的地。

③幼兒用各種方法到達數字園,歡呼勝利,並欣賞各類數字。

三、放鬆活動

1、以問激趣:“數字園真奇妙,我們的身體能變成數字吧?”幼兒單獨或相互合作,用肢體動作表現數字。

2、討論:我們還能用靈巧的身體變什麼?(各種動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動作)。

3、小結:“我們的身體真靈巧,會做那麼多有趣的動作,還能腳不沾地做高難度動作,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體的每一部分。”

4、結束:“我們的身體累了,該休息了,現在回家吧。”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幼兒走回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爲活動主體的作用。我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根據突發狀況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在不影響活動目標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身體指人或動物的整個生理組織,有時特指軀幹和四肢。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健康狀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在遊戲的情景中,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

2.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

3.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垃圾不亂扔的快樂。

準備:木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寶寶:你想到那裏去玩?媽媽帶你去(幼兒自由講)

2. 律動:跟着媽媽走走(邊開邊自由講講看到了什麼?可講教室環境)

公園到了,我們到草地上坐會。

(二)基本部分

1. 小朋友猜猜,今天會有什麼小動物到公園裏玩?幼兒自由講各種動物

2. 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氣真好,到公園去玩,這個香蕉真好吃”(吃香蕉,隨手一扔,下場)

b.小兔“公園真好玩,唉呦!誰扔的香蕉皮呀?摔交

提問:a 小兔怎麼了?

B 怎麼會摔交的?

(快幫小兔揉揉)幼兒自由對小兔講講安慰的話

C 是誰扔的香蕉皮?

D 那,香蕉皮應該扔那?

快把小猴叫出來對他說(小猴,不要亂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裏)幼兒學說。

木偶表演

現在小猴怎樣了?(不亂扔垃圾了)

3. 分糖 幼兒每人一顆 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糖紙扔到地上

(三)結束部分

不早了,我們開汽車回家了

音遊《汽車開來了》。

教學反思:

現在,班裏有意識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還能提醒別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個小朋友沒有將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撿起來,有的就一直追着那個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進去,從這一點也看到了,孩子的確有能力,我們要相信孩子!

小百科:

垃圾是不被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