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關心他人,願爲好朋友帶來快樂的美好情感。

2、發展觀察力和與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3、瞭解人的五官及其功用,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導入課題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裏,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導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裏,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爲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通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着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放音樂(表情歌)歡送“快樂小熊”和幼兒一起唱、跳,抒發心中的快樂情感。

活動延伸設置快樂樹的圖板,孩子們看到樹媽媽笑了,樹寶寶笑了,太陽公公也笑了,噍!孩子們高興的也笑了,這其中使孩子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要用笑去面對一切。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學習結交朋友的方法。

懂得關心和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人喜歡或接納。

體驗不被他人喜歡和被他人喜歡的不同心情。

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鼓勵和引導幫助幼兒大膽交朋友;

活動難點:理解交朋友的方法和道理。

活動準備

創設情境和小雞的“家”;

讓一個幼兒扮演小雞,一個幼兒扮演小鴨,教師扮演雞媽媽;

雞鴨頭飾。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老師:今天我請大家看一個故事表演《小雞交朋友》,請大家看看小雞是怎樣找朋友的。

二. 典型活動和評議

情境表演1:

老師:有一天,小雞在家很悶,出去找朋友玩,它來到池塘邊,看見了小

鴨,就叫:“小鴨,小鴨,一搖一擺,快來!跟我一起玩。”小鴨生氣地不

理它,一搖一擺地走了。

問題:1.大家說說,爲什麼小鴨不跟小雞做朋友?

2.小雞沒有找到朋友,它的心情會怎樣?

情境表演2:

雞媽媽對小雞說:“你知道爲什麼找不到朋友嗎?你平時不關心別人,還取笑別人,別人怎麼會喜歡你呢?

老師: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個辦法嗎?小雞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

幼兒發言……

雞媽媽對小雞:你聽到了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對別人要尊重,親切有禮,別人纔會喜歡你,纔會願意跟你做朋友,不尊重別人,誰願意和你交朋友呢?

老師:小雞再去找朋友,在池塘邊又見到了小鴨,對小鴨說:“小鴨小鴨本領強,游泳捉魚樣樣棒,小鴨請跟我一起玩好嗎?”(小鴨高興地答應小雞,兩人手拉手在音樂聲中跳舞)。

老師總結:1.雞媽媽給小雞說了什麼道理?

2. 後來小雞爲什麼能交上朋友?現在小雞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三.讓幼兒嘗試交朋友

1. 幼兒學習與小雞小鴨交朋友;

2. 幼兒在班上找朋友。

老師:你們都找到朋友了嗎?請把你交朋友的方法告訴大家好嗎?

教學反思

此活動能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提問有層次,簡練,在情景中能體驗出情感,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故事引入,通過聽和說的練習,教師和幼兒的互動,氣氛活躍,由淺入深地幫助引導幼兒理解和學會交朋友的道理和方法。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禮貌待人,讓幼兒體會到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歡。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度時,可稱之爲知己。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能力目標: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用數位意識。初步學會在合作環境中自主學習計算,體會計算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由搭積木來體會加減含義,進一步鞏固數位關係。

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樑,課堂也因爲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課後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發現用小棒或者是計數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學生解釋清楚。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後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於知識。

4.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時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呢?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講課時的聲音要有磁性、要抑揚頓挫、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我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爲學生營造一個有親切感和興奮感的認知環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沙、玩石,比較瞭解石頭與沙子的異同。

2、瞭解石頭、沙子的用處,懂得保護自然資源

3、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對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頭,沙子

2、篩子、沙網、鐵罐(分別裝有石頭、沙子)大盆、礦泉水瓶(有石頭、沙子)中號盆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石頭、沙子、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看我今天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想玩嗎?”

2、提出要求:

①“小朋友玩石頭、沙子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別用石頭砸着小朋友,別讓沙子迷着你的眼睛”

②“玩的時候,石頭和沙子不能舉過肩膀和頭。”

③“玩的時候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是什麼,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二、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間大膽交流

1、“你玩的是什麼?怎樣玩的?你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2、“跟你身邊的小朋友講一講吧!”

3、“誰能說一說,你玩了什麼?怎樣玩的?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沙子小,石頭大;沙子踩上去軟,石頭硬。”

三、遊戲:聽聲音猜東西

四、認識石頭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節日有很多種,讓幼兒瞭解重點幾種節日的時間及所代表的含義。

2、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經驗,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

3、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確定這樣的活動目標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目標爲依據,一大半幼兒發展爲出發點設計的。

二、教材分析:

主題說明:節日有很多:春節、婦女節、植樹節、勞動節、兒童節等等。在各種不同的節日裏,人們的心情不一樣,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作爲幼兒,最喜歡過的是兒童節。它能讓幼兒感受到童年的快樂,知道這是專門爲孩子爲兒童而過的節日,體驗節日帶來的快樂。當節日裏張燈結綵,綵帶、氣球滿屋子飄的時候,孩子門的心情會很好,教室裏的氣氛也會很高昂。如果讓孩子一起參與爲了節日與老師一起佈置教室,孩子們的勁兒肯定很足,孩子們喜歡分享,喜歡學習,喜歡遊戲,節日裏,孩子們就能開開心心地在遊戲中學習成長。

(1)學習關於六一兒童節的詩歌,感受詩歌中描述的意境,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快樂。

(2)幼兒園真漂亮,帶領幼兒參觀各個班級的教室,感受幼兒園一片美景。

(3)唱節日的歌,爲表演做準備。

(4)分享自己的節日禮物

三、結束部分:

在六一慶園會中結束活動,分發幼兒園送給小朋友的節日禮物。

 四、活動方式的選用:

整個活動我以分組活動,集體活動等形式開展,採用了談話法、嘗試法、遊戲法、互動法、觀察法,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活動中我注重幼兒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

本次活動既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拓展幼兒經驗,既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現實需要,又有利其長遠發展,使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教育過程。

整個活動中,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及時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耐心傾聽,關注幼兒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尊重每一個幼兒,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讓幼兒感受了快樂,情感得到昇華。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與夥伴相處的機會少,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着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社會交往範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願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生爭吵的現象,爲了滿足幼兒交友的渴望與需求,就預設了“好朋友”這樣一個主題。本次活動選擇了這一主題下的《找朋友》及《我們都是好朋友》兩個點。在幼兒喜歡小動物,願意模仿小動物,對音樂《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礎上,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

內容與要求:

1、 在唱唱、說說、學學做做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2、 樂意參與活動,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已學過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與同伴一起做過遊戲。

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

2、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鳥的頭飾

師:聽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鳥也飛來和你們一起做好朋友了。

(1) 邊念兒歌,邊做遊戲。(2遍)

許多小鳥飛,許多小魚遊,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們都是好朋友。

(2) 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

師:除了小鳥,小魚,還有誰會來和我們做好朋友呢?

幼兒說出來之後,集體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並做遊戲。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剛纔我們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爲什麼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 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說出來之後,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 教師: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的。老師也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3) 數朋友

師:老師有2個好朋友,你們有幾個呢?

幼兒將好朋友請到自己身邊,其他幼兒一起數朋友。

4、遊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遊戲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個好朋友。)

幼兒拉着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說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六:延伸活動:

我們有好朋友,小動物也有好朋友,那我們去找找看,還有什麼東西有好朋友呢?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及意境美,體驗萬物生長的春意。

2、欣賞理解詩歌《春雨》,嘗試創編動作分角色進行詩歌表演。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春雨》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磁鐵若干、磁性黑板一個;雨聲、詩歌《春雨》及輕音樂磁帶。

2、與詩歌對應的4個場景,春雨姐姐頭飾一個,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若干,春雨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播放雨聲錄音導入活動。

提問1: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

提問2:花開了,樹葉也綠了,春天真美啊!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雨聲錄音)

  二、欣賞詩歌《春雨》。

1、欣賞詩歌錄音——教師: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教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

引導語: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三、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1: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麼說的?(教師按照幼兒回答的順序逐一出示教具)

提問2:圖片按照詩歌的順序排對了嗎?應該怎樣調整?

  四、學習朗誦詩歌。

教師:春天裏種子發芽了、桃樹開花了,麥苗也漸漸地長大,真是太美了。帶着這種美好的心情,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朗誦這首詩歌。

  五、嘗試創編詩歌動作

——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表現種子發芽、桃樹開花、麥苗長大、孩子種瓜的情景。

  六、嘗試分角色表演詩歌

——教師講解表演要求,請幼兒自主選擇掛飾到相應的場景中,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詩歌表演。

  七、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鼓勵幼兒關愛受旱災區的小朋友。

  延伸活動:

1、在活動區投放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繼續引導幼兒進行排圖講述及詩歌表演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鼓勵幼兒學習仿編詩歌《春雨》。

  活動評析:

這個活動設計總的來看很好,但是我覺得有些環節還是要親自試驗過才能知道行不行。比如:開始時問到幼兒現在是什麼季節?這個問題有時連中班或是大班部分幼兒都一時說不上,當然也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還有我覺得小班的孩子可能更易理解圖畫內容,爲何不事先製作關於春天信息的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呢,他們會更感興趣。而且後面的表演,幼兒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要他們表演出來,就對他們詩歌的掌握要求很高了。最後我認爲或許帶領幼兒去外面參觀春天會讓幼兒感受更深。對目標的實現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