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樹的葉子(銀杏樹、棕樹、杉樹)2、能將樹葉用直接粘貼或剪的方式完成一幅簡單的作品3、喜歡參加手工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想象力活動準備:1、已製作好的幾幅樹葉粘貼畫。

2、樹葉若干,幼兒每人一支固體膠,一把剪刀,一張白紙。

3、幼兒以往的關於粘貼,用剪刀的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尋找神祕禮物,引發幼兒興趣事先將樹葉藏在某位小朋友的身上,請一位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去把它找出來二、認識幾種常見樹的葉子1、打開禮物(銀杏葉),提問:這是什麼樹的葉子?這片葉子像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東西?

銀杏樹的葉子像把扇2、認識棕樹的葉子。提問:這是什麼樹的葉子?平時在哪裏見到過它?這片葉子像什麼?

2、用相同的樹葉做成一幅範畫,邊做邊講解粘貼的注意事項3、提問:沒有與物體相似的樹葉時,應該怎麼辦?用剪刀剪出我們想要的形狀。用這種方法再製作一幅相同的範畫。

我們既可以將樹葉直接粘上去,也可以將樹葉剪貼成我們所需要的形狀粘貼上去。

四、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樹葉粘貼畫,教師巡迴指導。

五、幼兒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經驗,將好的作品粘貼到藝術角活動反思:本次活動在技能目標上達成度不是很好,幼兒受到了講解範畫的影響,大都做的是講的範畫,其他幾幅範畫對幼兒的啓發不是很明顯,在對其他幾幅範畫的講解過程也是一帶而過,沒有從根本上啓發幼兒的思維。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少使用範畫,儘量讓幼兒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先自己做,然後老師再引導,這樣更能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另一方面,對幼兒的瞭解度不是很夠,大多數幼兒都不太會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狀,這種方式對幼兒來說太難,如果去掉這個方式,讓幼兒直接按照樹葉的形狀粘貼成畫可能幼兒的表現要好一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繫,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並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字表示身高?哪個數字表示體重?應該怎麼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引導幼兒辨認兩位數和三位數,並區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迴瞭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裏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儘量爲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字(兩位數),先從左邊的數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視聽、律動、繪畫、遊戲、情景表演、節奏樂敲擊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2、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鼓勵幼兒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會基本的五線譜知識。

材料:錄音機、磁帶、樂譜。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齊唱歌曲。

2、邊拍手邊唱星星譜。

3、邊拍手邊唱五線譜。在活動中再度熟悉音樂主題。

二、音樂欣賞:《小星星變奏曲》片斷。

1、認識音樂家---莫扎特。

2、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和表現心中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三、師生共同創作《小星星的夢》。

1、教師示範創作,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變化。

2、幼兒改編音樂主題或變換形式進行創作。

當部分幼兒創作時,教師引導其餘幼兒隨着音樂的變化邊律動邊感受音樂的變化。

啓發幼兒把前階段美工活動"自制星寶寶"的經驗遷移到音樂創作活動中。教師爲幼兒的創作活動提供支持性服務,如:音樂軟件的提供、小樂器的準備等等,方便幼兒即興創作。

四、小結。

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的創作,並能大膽評價同伴之間創作的優點,互相學習。

思維延展點:

能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來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學着分析角色特點和歸納主題。

2、學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準備:

1、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兩隻笨狗熊》。

2、實物“麪包”一隻、毛絨玩具雄兩隻(一大一小)。

過程:

1、出示毛絨玩具,語言導入:

——瞧,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隻笨狗熊。一天,哥倆出去玩,會發生什麼事呢?

2、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

——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乾麪包是怎樣變化的?(演示實物麪包,幫助幼兒理解)

(2)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學習對話,理解新詞:(將故事中插問)

——大黑小黑撿到一塊乾麪包,它們倆是怎麼說的?

狐狸分乾麪包時說了什麼?兩隻笨狗熊又是怎樣回答的?

3、討論理解,歸納主題:

(1)設問討論:

——爲什麼狐狸沒有乾麪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樣的孩子?狐狸呢?

(2)歸納主題:兩隻笨狗熊不會互相謙讓,纔會受騙上當。

(3)討論友好相處的方法:

——如果你們是大黑、小黑,會怎樣做?

(4)師生共同總結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們不能學兩隻笨狗熊,我們要做一個互相謙讓的好孩子對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主題活動由來

在開展本次主題活動前,正值秋高氣爽,金色滿園之時。我們發現幼兒對相處三年的銀杏樹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是,關於銀杏樹的主題活動值不值得開展呢?於是,我們問了幼兒兩個問題:1、我們幼兒園有哪些樹?2、關於銀杏樹,你瞭解它的哪些知識?從幼兒的回答中,我們瞭解到:幼兒知道幼兒園有楊樹、玉蘭樹、松樹和銀杏樹,他們已經注意到了銀杏樹。但是關於銀杏樹的知識,他們卻只停留在看到的現象:美麗的銀杏葉,茁壯的樹幹和踩破就會散發出異味的銀杏果。雖然幼兒喜歡銀杏樹,對銀杏樹感興趣,但他們對於銀杏樹更深層次的瞭解很有限。於是,我們決定在幼兒最後一年的幼兒園生活中,讓他們充分的探討與研究我們的國樹。

二、主題活動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4、會圍繞一個話題討論。

5、會複述、仿編、創編文學作品和創作藝術作品。

6、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

7、會初步的統計和測量。

三、主題活動網絡的建構

主題名稱叫《銀杏樹之戀》,讓人很容易地想起了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但是,樹的品種不一樣,“戀”的含義也不一樣。這裏主要是指即將從幼兒園畢業的幼兒,對幼兒園朝夕相處的銀杏樹的依戀之情。

我們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來策劃本次主題活動。

1、橫向網絡圖的策劃。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前,我們預設了:“探祕銀杏樹”、“銀杏葉的遐想”和“銀杏果是個寶”三個單元。裏面的活動都是預設的。

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又增添了幾個活動。在幼兒的新的觀察發現下,我們生成了“一半樹葉一半光禿”和“最後落葉的樹”。在開展“20年的約定”前,我們感覺直接跟幼兒談“20年的約定”,顯得很突兀,幼兒一時不能很好地理解。於是就開展了“愛心樹”這個活動,爲“20年的約定”做情感鋪墊。

2、縱向層層深入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表象階段;第二階段:深入探究階段;第三階段:情感昇華階段。從表象階段,讓幼兒獲得充分的感性認知,爲深入瞭解探究做支持。最後,在深入探究的基礎上再次情感昇華。五大領域融合,體現主題教育的價值

四、主題教育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幼兒和老師一起探索的過程,用圖片或文字表現。

2、圖書區:投放有關銀杏樹的圖書和圖片;《銀杏葉的遐想》,看作品編故事。

3、美工區:銀杏樹葉拓印,銀杏樹葉拼貼,銀杏果創意手工

4、音樂區:用舞蹈表現銀杏樹和銀杏葉。

5、科學區:科學記錄本《我的銀杏樹筆記》;我的測量方法展示等。

6、家園共育

家長幫助幼兒使用多種方法查閱資料,如上網,看書等;給幼兒做白果美食。請家長進班講講“我上潔華幼兒園時和銀杏樹的趣事”。

五、主題教育活動過程

陳鶴琴先生認爲,課程是幼兒當時當地的活動。可以這麼說,凡是對幼兒有益的,並且使幼兒感興趣的,能夠引發幼兒“當時當地活動”的都可作爲課程內容。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都是幼兒積極主動學習的生動的內容,探索、表達與表現的好材料。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安排活動環境時,都應該從生動、豐富的生活中去獲取對幼兒發展有重大價值的東西。而所選擇的內容,應有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發掘的空間。

在陳鶴琴思想和幼兒自主學習的角度出發,我們開展了各種關於銀杏樹的活動。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主題活動中的一些教育活動:

第一階段(表象階段):從銀杏樹的表象出發,先找找幼兒園最粗的銀杏樹、給銀杏去皮和了解關於銀杏的價值。在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對銀杏有個全面系統的瞭解。

(一)找找最粗的銀杏樹

目標:

1、能尺子進行精確測量。

2、願意與同伴協作完成任務。

幼兒園的銀杏樹有很多棵,但到底哪一棵樹是最粗的,哪一棵是最細的呢?幼兒說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而且知道要用軟尺。

於是我們就開始了測量活動。但這次測量和一起的測量不一樣:因爲樹不僅是圓形的,而且沒有起點和結束點;樹很粗,一個人很難單獨完成。

一、測量前的準備活動。

1、分組。每組爲3人,兩人測量,一人負責記錄。

2、給樹取名。爲了方便記錄,我們就給樹取號。如:1號樹、2號樹。

3、測量位置做記號。一棵樹的上下不是一樣粗的。如果每組測量的位置不一樣,得出的結果也不同。於是,幼兒想的辦法是:在每棵樹上畫一圈線,每組都沿着這條線測量。

4、記錄表。每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畫記錄表格。

二、測量

1、第一次測量。

樹的一圈超過了1米,一把尺子不夠用,讓測量有了困難,沒法進行下去,只能找老師幫忙。有的小朋友能在尺子的末端的位置,在樹上做個記號,把尺子放到記號處接着測量。但超過了1米,記錄人員就得把兩次測量的結果加到一起。讓記錄人員也很具有挑戰性。

測量完成後,集體展示測量結果記錄表時發現,每組測量的結果不盡相同。通過回看測量照片,我們發現了原因:有的小朋友由於看不到樹的另一邊,手夠不着,尺子掉到線下面。有時候在線的上面,所以就造成結果的不一致。

2、第二次測量。

找到了測量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人手不夠,造成皮尺不能沿着線測量,於是,我們第二次測量就把兩組合成一組,每組6人,5人測量,一人負責記錄。

第二次測量,人多手多,能讓皮尺服服帖帖地沿着測量線測量,得出的結果很一致。說明第二次測量成功了。

三、數據統計。

表格記錄形式,很久才能給衆多的數據從多到少排隊。爲了能更直觀地表現測量結果,我第一次給幼兒引入了數軸的概念。幼兒很快發現:數軸就是把每棵樹以一條線段表示,很直觀。幼兒能很快給樹從大到小排隊了。

六、主題活動反思

給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留下一點美。這是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年,也許,以後他們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幼兒園金色滿園,但是,我希望通過這一次主題活動,能喚起他們對幼兒園美好景色的回憶。

雖然這是個以科學活動爲主體的案例,但是在整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儘量把各大領域融合進來,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全面發展。如:科學(樹葉爲什麼會變黃、一半樹葉一半光禿、不老銀杏樹等),藝術(美工區粘貼畫、音樂區歌舞表演),語言(創編故事),情感(繪本《愛心樹》,20年的約定),社會(品嚐我家的銀杏果美食)。有的活動沒有在案例中贅述,如:銀杏樹四季的變化,銀杏做成的保健物品,欣賞郭沫若的散文《銀杏》等。

很多目標都不只是在一節集體教育活動中完成的。如:給銀杏去皮,我們進行了一星期才完成。沒有讓幼兒感覺:我在這一次集體活動中專門學這個,下課了就不用再關注集體活動中所涉及的事務。而是讓幼兒在活動後的各個生活環節中自主關注,學習。很多活動我們是在戶外進行的,因爲銀杏樹在戶外,只有到那個環境中,幼兒才能真正地感受環境給予的支持。

教師在幼兒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角色與支持主要體現爲豐富幼兒的感官經驗,爲探究做前期準備;活動中,當幼兒遇到探究瓶頸時,給予必要支持;激發幼兒間的合作學習。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合作學習。所謂合作學習,並不只是三兩個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在測量銀杏樹的過程中,幼兒間的分工合作。更多的是幼兒在討論中,思維的碰撞,學習到自己本身經驗中缺乏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i. 學習觀察畫面上人物表情變化以及其他細節。

ii. 遷移已有經驗並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iii. 積極參與製作葉子小屋的手印活動。

準備:

1、有關角色形象的圖片一套。

2、紅黃綠色顏料各一盤,畫有小房子屋頂的鉛畫紙一張,大傘一把。

3、圖畫書人手一本。

過程:

1、設問引題。

——如果你下雨時正好沒帶傘,你會怎麼辦呢?

2、閱讀圖書。

——讀到“你看,葉子做成的屋頂很棒吧”,可以讓幼兒把書合上。讓他們預期想象下面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請幼兒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關注閱讀重點。

——小馨在葉子小屋裏遇到了誰?小馨和哪些小動物在一起避雨?她是怎樣想的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小馨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畫面上出現的各種小動物,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爲幫助幼兒理解主人公情緒變化,可以和幼兒討論下列問題:

——你喜歡小馨嗎?剛開始的時候,小馨對螳螂的態度怎樣?其他小昆蟲進來時,小馨是怎麼說的?小馨和同伴避雨時,她高興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4、製作“葉子小屋”

——啓發幼兒在白紙上用手印畫的方式,製作一間彩色的葉子小屋。然後一邊操作圖片一邊領着幼兒講故事《葉子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