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第十冊語文《9海倫·凱勒》課文

小學第十冊語文《9海倫·凱勒》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9海倫·凱勒

小學第十冊語文《9海倫·凱勒》課文

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不幸的小海倫,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纔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從此,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面對着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

就在這時,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海倫身邊。

沙利文老師開始教海倫摸盲文,拼單詞。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老師把海倫的一隻手放在水管口上。這時一股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沙利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飢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紮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她有時在林中漫步,有時和朋友們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着這個世界。“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於是我把落日想象爲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倫10歲的時候,越來越強烈地想開口說話。父母爲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音時,要海倫用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脣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說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海倫後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爲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只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爲止。我每天堅持着練習,練習,練習……”

當夏天來臨時,海倫在盲啞學校的課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說話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了。海倫回到家裏,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1900年,海倫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她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爲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教材簡析: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語文教材裏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選取了海倫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來寫:如飢似渴地學習盲文;夜以繼日地學習說話,從而成功地考上大學。作者通過對這兩件事的詳細描寫,表現了海倫不屈不撓的與命運作鬥爭的精神。課文開頭先介紹了海倫小時候因遭受疾病而奪去了她健康的人生,從此她便與這個有聲有色的世界所隔絕,但小海倫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頑強地站了起來與殘疾做着常人無法想像的鬥爭,終於以她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自己雖然身體殘疾,但殘而不廢!她用自己奮鬥的一生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海倫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徵,她的這種精神永遠激勵着人們面對挫折與不幸,我們始終應該做一個強者,做一個永遠“凌駕於命運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