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1

三年級語文《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今天執教了選讀教材《不懂就要問》,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當學生問道孫中山向先生提問,不怕捱打嗎?孫中山說:“爲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我們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只有敢於提出問題,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教師有時候,由於工作方法的不到位,或者有時候工作繁忙的時候,會無意間損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比如有一次,剛剛佈置完作業,就有一個學生舉手問:“老師,寫哪一課啊?”老師會說“不是剛講完啊”這樣學生下次就不敢再提問題了。所以,我們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一顆愛問問題的心。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對所學課文大膽質疑,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經常性的質疑問難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

提問,激發了學生鑽研的樂趣,學生爲尋找問題而絞盡腦汁,老師則從說教中解脫出來,從多層面、多角度去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使之在教學進程中獲得解決,這種教學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讓我們在這種探求中去爭取更大的成功吧。

  《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2

我在上課是以課後問題引入“孫中山遇到問題時,他是怎樣做的?”又以“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不懂就問,爲什麼還要壯着膽子問?同學有怎樣的表現?先生是什麼樣的表現?”等一系列的問題,打亂了課文的順序來講,用清晰的主線,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學起來思路清晰。自認爲還不錯,我把我的上法和其他老師交流,她們告訴我在中高段纔會使用這樣的上法,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在培養中,打亂課文順序上,對低段學生來講有點難,學生對課文還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時,如果用我的方法教,會使學生對課文學習沒有一個好的順序,不利於學生掌握好的學習習慣。

在處理第三自然段:“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讀書的同學驚了,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時,我把書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學生慢慢安靜下來,吃驚地看着我,看我板着臉,學生不知所措,看着他們的表現,我持續了半分鐘,露出了笑容說:“孩子們,這就是鴉雀無聲,不過孩子們沒有做到‘頓時”,現在我們就來讀第三自然段,讀完後,我們要做到“頓時鴉雀無聲’哦!”學生們按照我的要求讀完課文,頓時鴉雀無聲,這是代文濤發出了一聲嘆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時點撥:“這隻麻雀可真不聽話,想想我爲什麼說代文濤是麻雀?”學生一下就反應過來了:“因爲是鴉雀無聲。”我又問道:“你們在什麼時候還遇到過‘鴉雀無聲’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詞語的意思,還知道了怎樣運用。”這樣處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