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推薦】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並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彙報過程中進行了說的練習,併爲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並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並引導學生說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後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較之過去的《再塑生命》選文,今天刪選後的這篇文章條理和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1.葉聖陶先生說,“打通了語言文字,這纔可以接觸及作者的心。”潛心會文,在品讀、琢磨、把玩文字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學生和作者的心靈相通,引起學習的共鳴,這是語文教學的要點。

所以如何讓健康的學生體會盲人海倫凱勒學習文字的的艱難,感受到學習生字以後的快樂,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

爲此,課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我故作神祕,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我說,老師今天帶了一個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剛剛由韓國買回,他沒有漢語名,只有韓語名,它在韓語中發音是“馬西大”(讀音是瞎編的,課堂上最好準備一個真實的小禮物)。希望同學們不許偷看,閉緊眼睛,然後伸出一隻手,老師將會在大家手掌上拼寫這個韓語,如果你學會了書寫,那麼這個巧克力將屬於你。

學生們很興奮,個個精神抖擻。

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多多少少會能夠感受到一點海倫凱勒學習的困難和學後的喜悅。學生朗讀文中海倫凱勒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會引起學生更大的共鳴,學生更容易走進海倫凱勒的心理,對文字的品味更能觸動他們心靈。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寫一段自己喜悅的心理描寫。爲了避免學生書寫內容的單調,告之學生寫高興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現“笑”這個詞,學會用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悅。

這篇文章在書寫人物內心活動方面表現的比較豐富,所以我認爲可以作爲一個教學點開展學習。

2.學生帶着對“莎莉文”老師飽含敬意之情朗讀課題《再塑生命的人》,這個環節也是挺有意思的,有利於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詩歌,描寫了秋天農家秋景圖、江面深秋圖、原野深秋圖三幅畫面,表達作者對秋天喜愛讚美之情。

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詩歌的朗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重音、停頓、感情都要把握到位,我先範讀課文,然後拿出一小節讓學生和我共同感悟,欣賞詩歌的音韻美,最後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愛上朗讀、學會朗讀。

詩歌的語言精煉生動,品味語句、賞析詞語可以讓我們真正的去懂得詩的美。例如:“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飽食”來形容鐮刀,鐮刀飽食什麼了?“稻香”很容易讓人想到沉甸甸的稻穗。這些都讓人想到秋天的豐收之景。爲了有比較的賞析,把“飽食過稻香的”去掉,再讓學生體會,加上和去掉的不同,更易看出作者用詞的生動形象。然後學生自己品味詞語的美,這樣,學生探索的激情產生了,聰明的智慧得已在課堂中閃爍。

總的來看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今後借鑑:

1、使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利用圖畫、音樂及教師本身富有情感的語言,創設出一種既能愉悅學生的目光又能愉悅學生心靈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呈現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樂於學習之境,有效地滿足了他們的生理感官與心理需求,同時使科學和藝術得到完美的結合。

2、真正做到課堂師生角色的轉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處於一種平等的,合作的關係,彼此還架設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使得課堂成爲師生、生生相互對話的平臺。對於學生的回答,只要是能夠反映其內心世界的真情實感的,教師都加以肯定與表揚。

3、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公,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或合作學習,或獨立思考,或朗讀課文,或描述畫面,或分析語言,或改寫詩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成爲課堂風景圖中的最亮點,與詩情畫意的教學設計渾然融爲一體。

4、給學生提供了詩歌學習的方法。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白品味語言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朗頌是品味語言的極好手段,朗頌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並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爲詩歌的一部分,爲了更好地體會詩歌內容,還可以讓詩與畫與歌和諧交融。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爲憑藉,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地位,又注重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展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探究性閱讀、拓展與延伸等教學環節更是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聯繫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體驗反思接受正確的審美觀與情感薰陶,而對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說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麼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爲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麼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一、說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學習本文要進一步落實單元要求,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促使學生爲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2.教學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人情美。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爲:

①揣摩精美詞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②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至於教學難點,即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確定教學難點爲:理解“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難點突破:通過反覆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揹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教學創意

本文通過生活小事和細節體現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的一次極好的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以情感爲線索,貫穿對文本的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有所觸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其寫作慾望的前提下,要求他們爲親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朗讀、品味方法的指導),體現人文性。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樑。然後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①聽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讓學生輕鬆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真正體現新課標“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縮短不同層面學生的距離,爲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裏。

②有感情地朗讀喜歡的語句,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以突出重點。

③教師範讀精美語句,適當指導,學生齊讀。

④指名朗讀文章最後一段,教師點撥,以理解主旨,突破難點,並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啓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去品味語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親情的溫馨,探究生命的真諦,從而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裏。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裏的親情故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繫生活,學生與教師的經歷體驗就是課程,社會生活就是課程。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的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的認識,並進而形成自己健康的個性。

5.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爲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爲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爲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6.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的由本課生髮的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接觸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已經初步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的語言風格,在此基礎上,老師又給孩子們推薦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春》。經過課下的充分閱讀,課上再來交流這篇文章,再來交流、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語言風格,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不盡然。

這節課,我是引導孩子們從感受朱自清先生語言的韻律美、修辭美、意境美這三個方面去進一步感受朱老的語言風格的。在感受韻律美這個環節時,我覺得還要加大孩子們的閱讀量,孩子們也發現了朱老的文章裏運用了大量的疊音詞,感覺寫的挺美、挺特別。可是在讀的時候,卻沒有了韻味,因時間的關係,我也沒再引導孩子們去多讀,在這一環節裏,就顯得有點牽強附會了,那種朗朗上口的韻律美孩子們沒有通過自己的朗讀去真正感受。我想,加大閱讀量,加大閱讀的面,孩子們也許會感受更深一點。

在感受修辭美這一環節時,還應該對句子的修辭手法再去詳細的分析一下,感受一下,多讀一下,也許體會會更深刻。

只有在充分感受韻律美和修辭美的基礎上,那種意境美也就自然映入孩子們的腦海中。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語文課上人聲鼎沸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你最喜歡哪人物爲學生佩服文中的父親的:善良、和藹、慈祥、有智慧、麼危急的情況下這麼冷靜的指揮的孩子克服不但讓孩子體會了的感受而且給了孩子一輩子的勇氣

甚至有學生感嘆我怎麼就的父親我要兒子該多麼幸運我看得差不多了正下“你不喜歡誰爲?”這時名叫王寅的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人那四個小夥伴”我有些吃驚按人的理解那四個小夥伴應該大家批評的不但嘲笑“我”還對“我”棄之不顧同情心的人所不齒的不過我很有耐心的追問:“爲?你喜歡呢?”“我喜歡勇敢敢於去爬懸崖;我喜歡目的敢於捨棄”“哦?敢於捨棄?”“老師我知道你們都會覺得那四個小孩無情無義你們會四個同情心把身體不好的‘我’扔在懸崖上老師你們有想過那四個小夥伴並要求‘我’和一起去爬懸崖也有的任務如何最快的爬過懸崖都去幫助‘我’了有全都會被困在懸崖上天黑也下來。

還有現在的社會弱肉強食誰能力誰就會被淘汰”說着說着在有一學生的不贊同的噓聲中他越說越小聲但“那你的意思的社會就不需要同情弱者了嗎?”“有必要同情弱者嗎?”“我覺得有每個人每個時候強者要大家一起進步!”“鄧小平還說讓一人先富起來呢?”“並富起來就不管別人吧!”我還要求一場辯論賽就拉開帷幕我耐心的聽着各樣的意見心裏說不出的激動我喜歡這才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你一天都去管別人了你有做的事情嗎?比如街上這麼多乞丐你再有錢管得嗎?你去應聘高薪職位你會不會同情別人而把位置讓給別人?在奧運會上劉翔看見那個遜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來他能得冠軍嗎?

王寅勢單力孤但一點兒也膽怯他連續幾個棘手的問題把同學問住了大家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我我在思考:“這怎樣的孩子才七年級他怎麼會想得如此深沉?其實他講的事實有一應該說的客觀現實那我又該如何他呢?”我微笑着看着王寅遭到大家的反對他表面上很己見但有點氣惱了我說:“我個人很佩服王寅的!他對問題有的看法而且有的深度而他善於思考生活你們也聽到了他剛纔的一番話平時不動腦筋說不的!”王寅的臉上的放鬆了許多甚至得意的神色他極力掩藏“同學也不錯

裏我也不對你們兩方的意見‘終審判決’我將兩個故事:大雁的故事說每大雁的雁隊中有一隻大雁生病或者受傷雁隊會有兩隻健康的大雁留下來照顧它和它一起越過田野、飛過小溪對付所突發事件和麪對所和危險直到它痊癒或死去個故事測驗:外國女士到了的一所學校邀請了五位小學生做實驗把五個拴着線的小球放進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裏要求孩子們在30秒以內把手上牽着的那個小球拉拉就會被海水淹死

聽完要求以後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見他和幾個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後再示意女士可以開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後只見最小的那個孩子奮力一拉他的小球了5秒接着個、個、個、最大的那個孩子最後拉出了他的小球30秒剛好那位女士激動得熱淚盈眶她連聲稱讚小孩了不起她說‘我在許多都做過實驗但孩子在命令下達後爭先恐後的往外拉結果被淹死了你們真正了實驗!你們真好樣的!’”故事剛講到這裏下課鈴聲響了我給同學留了一道思考題:你知道奧運會的精神實質嗎?你如何看待競爭與合作互助?

這堂課結束很久以後我還一直在思考着這節課上的一切

感悟:語文課堂要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老師習慣了用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習慣了學生跟着我的思路走可學生活生生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而且以後從事的職業也不會相同爲總想着要“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呢?學校既然教育社會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的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個人潛移默化比生硬的說教不會有好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這是導學技能操練課,爲了上好這課時,課前我們分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由選材到構思到設計上課方案到實踐,請教諮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在反覆的實踐中完善我們的方案,最後在正式驗收課時,我們2個的臨場發揮都要比之前的實踐要來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現很鎮定,即使在上課時出現了突發事故,也鎮定自如的應對,而學生的表現也比較積極,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我們2個都能在既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政節課裏師生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另外,由於備課過程中沒設想到“相”,當有學生質疑它的意思時,我確實是吃了一驚,還好由於基礎比較紮實,我在愣了一下之後能馬上爲學生解答,這讓我確信,雙基真的很重要,以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註重雙基教學.

這次技能操練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學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穫多少的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階段,讓自己重新定位評價再認識自己.從教育局教研員的評課看來,雖然我跟宋老師的導學技能操練課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來,他是相當認真的聽我們上課,可見在本校各位前輩的幫助指點還有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們收穫了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東西.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作爲教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是我們要有一桶水,經過這次磨練,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長,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還有很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學校各位前輩的關愛幫助下成長的好,而且我也通過這次歷練做好了思想心理準備,迎接新的磨練.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回顧過去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一點不輕鬆。本學期我教七年級5班的語文課。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裏的學習依賴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習慣都不好。

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聽課習慣差,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一個多月後方見好轉。二是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一篇課文學完了,書上還是新的。三是作業完成情況很不理想,經常有四五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情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四是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針對這些情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天練二十分鐘的字。

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

每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起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

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一個人一個人的默寫。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爲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提高,班級整體學習風氣也好了許多,學生自習課也能主動找事做了,不再交頭接耳的講廢話了。但對於少數頑固分子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抓反覆,反覆抓,直到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在教學中就會得心應手,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好起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教學內容的和諧──豐富有效:讓每個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在一篇文章裏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研讀,而研讀後的學生髮言會出現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課堂生態美”。

如何“豐富”課堂,讓學生“活躍”起來?筆者認爲將課堂內外的知識有機的銜接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課內、課外是學生獲取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讓課內成爲夯實的主戰場,成爲課外的成果的展示廳,讓課外成爲課內的採集場,成爲課內的拓展區,兩者有機結合,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師生互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共用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指導朗讀和探究詩中的山和海分別有什麼深層含義。這個問題,第二課時就安排學生質疑問難,生生互問,生生互答,師生互答。我要求學生針對這首詩的內容、寫法、語言等各方面進行思考和提問。兩個班級的情況相似:都集中在幾位大膽好學勤思的學生身上,整堂課都在這幾位學生身上繞圈子,能答題的也差不多集中在包括提問的學生在內的近十位學生身上,而近三十位學生卻在觀望、在沉默,看來六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點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大多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還處於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的地位。可能老師們對孩子沒有十分強調“主動學習”、“做課堂主人”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就一個個地沉默下去,在語文課堂上,慢慢習慣睜大一雙亮晶晶的眼睛或好奇或探詢或無神地看着老師,頭腦也忘了思考,手兒也忘了活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學生的那份靈性也逐漸消失了,學習的熱情或者說知識對他們的吸引力也逐漸減退,直至最後消亡,那麼“厭學”、“逃學”自然而然就出現了。這樣想想,後果是多麼可怕呀!我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得好,我決定爲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生的質疑提問將會繼續,不會因第一次的失敗而停下我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的腳步。爲了調動沉默學生的積極性,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我決定以小組內討論、小組長集中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這三步走來調動全班學生的質疑提問、發言的積極性,尤其鼓勵平時不積極的學生,在小組內要求小組長多給他們機會,把小組的意見和觀點也有意交給他們講述,力求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啊!

在這裏,我將訓練和感悟並舉,旨在使學生不僅體會詞語理解中的細微差別,而且通過教師提供的背景和例子,爲運用詞語打下紮實的基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活躍。《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中學文言文之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教學改革以來正在逐漸加強文言教學,一方面是弘揚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是學習母語之必須。然則魯教版初一上冊教材中所選《山市》頗令筆者費解!是和道理讓本書編者將本課收入課本的呢?從該單元主題來講,屬於“弘揚科學精神”,重點應該點明的是語文與自然科學的必然聯繫。但《山市》一課要說讓他們學到所謂的科學知識,那真是還不如隨便從現代作家裏面隨便挑選一篇關於“海市蜃樓”的作品,免得讓學生學到結尾還在那迷惑:“這鬼市到底是咋回事?”

從文學鑑賞的角度來看,蒲松齡乃明清小說之大家,其作品《聊齋志異》更是婦孺皆知,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批判精神是其作品的主調,然《山市》一課上儘管教師無論怎麼講解背景講解《聊齋》之批判精神,學生也難從本課中領略端倪。《聊齋》一書凡474篇並非皆能反映作者之志趣,其中也不乏藝術性、文學性稍弱者,不能一概而論。然《山市》決不是能代表蒲氏風格的作品,並且,初一學生首次接觸蒲松齡更應該以更具代表性、藝術性之文來啓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一線語文教師大多將本課中文言詞彙作爲重點來講解,很少顧及《山市》之藝術性、審美性。中學低年級的文言字詞積累固然重要,但若顧此失彼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貽害無窮。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候程式化教學痕跡太嚴重,尚不能打破舊有教學體系。在21世紀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還在那“開始——發展———高潮——結局”的一通灌輸,一段段的概括大意,如同解剖生物標本般的肢解本來已經很短小的文章。

《山市》很奇幻,教學很詭異!

教學改革不能只改其表,不管多好的教材、多好的理論,如果教師的思想不能轉變,知識面不能開拓,一切皆是無用之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在課堂討論中,我還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

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我覺得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反思過後,發現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件設計意圖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節約時間,提高教育教學速度,使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通過實踐去獲得知識,可以使學生綜合利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達到用時少,效率高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這篇課文通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並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說什麼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說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溫不燥地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課教學中我成功地體現瞭如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繫,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新課開始,我打開多媒體資料中作者的圖像,讓學生了解作者,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教學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接收、內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自己先講一講,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彙報,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並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覆品讀文中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讀爲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爲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如一入課,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爲什麼飛蛾求生的慾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長”這個段落中,在學生品讀的過程中,老師創設了師生對話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最後老師的反詰追問:小瓜子你拼命地衝出外殼,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幾天,你這樣做值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命的價值。學生進入情境,發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頑強的生命力,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專家說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對《生命生命》這一課的教學還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對於教學中如何很好的落實教學三維目標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因爲追求無止境。《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爲政事、文學、方正、德行、言語、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本文列入方正篇,講述聰明的兒童元方反駁友人無信無禮的故事。

本文我在設計時,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對作家作品的瞭解,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達到學習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可以自己憑藉工具書及其課文註釋,自己學習。

其次調動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合作地學習一些難於理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對於文言翻譯有不理解之處,小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對於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內容上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教師整合問題,有目的的講解課文。

再次本文的朗讀是一個重點。學生先聽讀課文,然後談聽後的感受,並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再練習讀、彙報讀。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層次品讀課文,進而學會朗讀課文,讀出本文的語氣和感情。

本文我也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幫助學生明確課文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作家作品,同時也爲以後學習打下基礎。在翻譯課文中,我藉助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作業中,我希望同學們能課下閱讀《世說新語》文章,變學習爲興趣,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