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初一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一、教學目標:

初一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1、 藉助字典課文註釋,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字詞。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複述文章內容。

3、 理解重點語句段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都是十二三歲吧,自己的童年時光一定記憶猶新吧。那多年以後,大家還會不會記得那些難忘的經歷與經驗呢?我相信,難忘的,銘記於心的經歷是不會忘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兒時難忘的經歷《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有着什麼樣的難忘經歷以及他從中學到了什麼道理。

首先,請同學們看到課文後面的生詞,大家都會讀嗎?我想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 訓誡 聳立 迂迴 凝視 啜泣 納罕 瘦骨嶙峋 頭昏目眩 小心翼翼)

點評一下同學讀的怎麼樣,指出易讀錯的字詞,解釋較難的詞。

訓誡:告誡,教導。

聳立:高高地直立。

迂迴:迴旋,環繞。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納罕:驚奇,詫異。

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翼翼:謹慎,嚴肅。

頭暈目眩:頭髮暈,眼發花。暈:眼睛昏花。

 (二)整體感知課文

好,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給標明每個自然段,看看文章主要講了什麼。(2,3分鐘)

1、文章看完了吧,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呢?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寫了作者小時候一次爬懸崖的經歷。

嗯,不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的具體內容。這篇文章可以分爲三個部分我想請三個同學來讀一讀,讀的同學要注意讀出人物的心理。其他同學思考每個段落的主要內容,待會請同學回答。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15):寫作者冒險登上懸崖面臨的困境。

第二部分(16—22):寫作者在父親的鼓勵下勇敢實踐,脫離困境的經過。

第三部分(23):寫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大困難,贏得最後勝利。

2、瞭解了課文結構,請同學用一段話複述課文。

提示學生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板書:

冒險: 爬懸崖 害怕

脫險: 父親指點 毫無信心→萌發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

啓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作者得出的啓示“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麼含義?

明確:1)是作者小時候在父親的指導下成功走下懸崖的經歷。2)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時,應該持有的心態和採取的方法。不要想着有多艱難,只要一點一點去克服,最後一定能取得勝利。

 (三)研讀課文

品一品你閱讀第14段到22段時品味到的精彩之處。

我們來體會一種讀法——距離感。你們看我是在懸崖上,父親和傑利在崖底下,那麼父親要向我說話,就不能像平常對我那樣說話。同學們各自試讀一下。

好,再換一種讀法。自豪,興奮,第22段,請一個同學來試試。

問:我們現在繼續思考這一部分的精彩之處在哪裏?說出你的理由。

1)環境描寫(14,15自然段),襯托人物心理:本來坐着內心就很恐懼了,然後又是一片寂靜,他一個人在懸崖上就更顯出害怕。

2)21自然段中的伸,踩把作者那種害怕時的小心翼翼寫得惟妙惟肖。

3)14段和22段講述了兩個“啜泣”,這兩個“啜泣”意思相不相同呢?明確:第一個是說明作者有一種害怕和怨恨,害怕一個人呆在懸崖上,怨恨同伴丟下自己,也怨恨自己爬不下去。而後一個則表現出自己很驕傲,自豪,一種成就感。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後來的成就感。

  (四)佈置作業

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也曾遇到過許多困難,假如孤身一人被困在懸崖上的是你,你會怎麼辦?你的父母在黑暗中趕來,他們將會怎麼做?請同學們根據這寫一篇三百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