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東吳獲勝的原因在於知已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東吳以少勝多的原因。

2、瞭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的條理。

2、瞭解赤壁之戰的原因以及雙方大致的情況。

教學教程:

一、揭示課題。

歷史故事記載,東吳的孫權等以三萬軍隊在這裏打敗了一週曹操的八十萬軍隊,孫權是怎樣打敗曹操的,他爲什麼能打敗曹操?請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

1、用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3、赤壁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交戰雙方是哪些人?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結果如何?(大致)

4、提出讀不懂的問題。

三、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赤壁之戰的過程,開始怎樣,後來怎樣,結果怎樣,分段。

2、討論分段。

(1)(2—4)(5—11)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句讀第一段,評議。

2、“調兵遣將”是什麼意思?周瑜爲什麼要這樣?

3、“隔江相對”怎樣理解?

(大江兩岸,兩軍相對)

4、這段話講了什麼?(起因)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讀後同學評議。

2、周瑜爲什麼說火攻是個好主意?

3、說說段意。

(打仗之前的準備工作。)

六、朗讀課文第一、二段。

七、佈置作業:

預習課文第三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東吳怎樣以少勝多的。

2、瞭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爲什麼說火攻是個好主意?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

2、這節課我們要了解周瑜和黃蓋是用怎樣的計策打好火攻這一仗的。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三段,讀後評議。

2、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學生默讀第五、六、七自然段,討論理解。

(1)文中幾次提到“東南風”?爲什麼要在“東南風很急”的情況下來進攻?

(2)從哪裏看出“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而沒有防備?

(3)黃蓋是怎樣接近曹軍的?

(4)請同學根據這些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

3、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進行的?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第8、9自然段,着重理解風和火的關係。

出示掛圖,讓學生結合畫面體會兇猛的火攻場面。

4、火攻這一戰的結局怎樣?

(1)“鑼鼓震天”?

(2)曹操爲什麼要逃跑?

三、總結段意。

(1)朗讀課文第三段。

(2)這段話講了什麼?

四、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2、練習造句,鞏固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周瑜、黃蓋是怎樣用火攻打敗曹軍的,請一個同學簡要說說赤壁之戰的經過。

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赤壁之戰中,東吳以三萬軍隊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這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讀全文,思考後討論。

(曹操失敗是因爲仗着兵多將廣,驕兵輕敵,採取了錯誤的措施;東吳之所以取勝是因爲能知彼知已,揚長避短。)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說說怎樣記住的。

2、抄寫詞語。

五、練習造句。

1、體會“非……不可”“果然”的用法

2、口頭造句。

六、作業:

預習《田忌賽馬》。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事件的經過和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從戰役的具體過程中瞭解以弱勝強的原因。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赤壁之戰》背景資料,並通過預習,大致瞭解火攻是分哪幾步進

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麼?

教師:掛圖、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順序及結構,知道這是一場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以少勝多根本原因,從中獲得啓發和收益。

二、抓住重點認真分析

1.指名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重點部分是第幾部分?概括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的意思是:黃蓋詐降,駕船火燒曹營,大敗曹軍。)

(2)這次戰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勝的,那麼火攻是分哪幾步進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麼?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併。思考“火攻”分幾步。

3.指名說說自然段段意。

4.分組討論分析。(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認真分析歸納合並。)

第五自然段:黃蓋寫詐降書給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東南風,黃蓋駕船駛向曹軍。

第七自然段:黃蓋的船中裝的全是火藥。

第八自然段:黃蓋駕船直衝曹軍,曹操毫無防備。

第九自然段:黃蓋命令士兵點火,火燒曹營。

第十自然段:曹營中火光沖天,亂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軍大敗,曹操逃跑了。

學生彙報:

(第五自然段爲一層:黃蓋寫詐降書給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應合在一起,是寫黃蓋趁東南風,駕着裝滿火藥的船,飛快地駛向曹軍。

第九、第十自然段應合在一起,是寫火燒曹營的情況;第十一自然段是寫曹軍大敗,曹操逃跑了。那麼,火攻就是分四步進行的。)

下面我們分組朗讀火攻這四步的內容。

請大家繼續分組討論,把火攻這四步用小標題或簡明的提綱概括出來。

學生彙報或抽小組代表到黑板板書出來。

(一)寫詐降書,施火攻計

(二)滿載火藥,借東南風

(三)火船衝曹,大火漫天

(四)帶兵追殺,曹軍大敗

老師小結:火攻的四步,這種小標題,還有的同學編的跟這種意思相同,但表達有所不同。這沒關係。只要動腦,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了。大家的積極性非常值得肯定。

5.火攻的四步,咱們清楚了。但“火攻”之計能得以實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是什麼?——東南風。請找一找,畫一畫,讀讀。

(文中三次寫東南風。第一次:這一天東南風很急;第二次:“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趁着東南風向北岸駛來。”第三次:不錯,趁着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

6.文中爲什麼多次寫東南風?假如沒有東南風,會怎樣?

(因爲“東南風”是周瑜、黃蓋完成“火攻”妙計的根本條件。前邊文中講了,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對,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只有在刮東南風之時,“火攻”計劃才能實施。正因爲這樣,文中才多次提到東南風。)

(假如沒有東南風,黃蓋去詐降,裝滿火藥的船就不可能行得像箭一樣快。船行很慢了,容易被曹操發現情況不對;更糟糕的是,點了火的船,因沒有風,不等火船靠近,就會被曹兵發現而想法子阻止,那麼,再好的妙計也無法實施了。)

7.東南風是“火攻”妙計得以圓滿實施的關鍵。那麼,周瑜和黃蓋根據什麼情況制定了“火攻”之計?從書中找出有關段落讀讀。再分析。

(1)敵衆我寡,不宜持久,應速戰速決;

(2)曹操戰船連接,不利行動;

(3)戰船及其帆篷等物都是易燃物。周瑜和黃蓋從敵我雙方的力量分析,同時他們瞭解到曹操戰船相連 的弱點,從而想到了火攻之計。

8.指名按順序複述火攻的具體步驟。

三、總結全文,提高認識

1.集體朗讀課文。

討論分析:

“赤壁之戰”中,周瑜爲什麼能以少勝多?曹操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周瑜能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真分析,利用天時地利,巧妙地揚長避短,使弱勢轉爲優勢,因而能以少勝多,戰勝曹軍。曹操自恃兵多將廣,小看東吳,輕敵自傲,不可一世,認爲拿下東吳如囊中之物。更致命的是採取了錯誤的措施——連船,因而得到了慘敗的下場。)

我們可以用哪三個成語來概括?誰能上來把它寫出來?引導學生板書: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驕兵必敗

2.學完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益?

(歷史上的故事,能爲我們這些後人敲響警鐘。我認爲“驕兵必敗”是很有道理的。以後,無論在學習上、工作中一定切記不能驕傲更不能在成績面前忘乎所以,要謙虛謹慎,不斷進步。)

(學習了課文,我體會到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一定要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克服它,戰勝它。)

(做任何事都要善於分析,要用最巧妙的方法,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

教師小結:

“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它確實使人從中受益匪淺。我們無論對待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制定方案,要優中選優,要牢記傲兵必敗的道理。讓我們永遠謙虛,不斷進步!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五、板書設計

(一)寫詐降書,施火攻計

知己知彼

(二)裝滿火藥,借東南風

赤壁之戰

(三)火船衝曹,大火漫天

驕兵必敗

(四)帶兵追殺,曹軍大敗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走近名著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問:“這是哪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

2、交流:你對《三國演義》知多少?

(三國的名稱、三國的主要人物、三國所處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國的曹操打敗了蜀國的劉備,企圖一鼓作氣消滅東吳,一統天下。面對強兵壓境,孫權與劉備 聯合起來,於是在赤壁爆發了一場有名的“赤壁之戰”。(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設疑:“赤壁之戰”發生在遙遠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爲什麼歷史要記錄下它?人們又爲什麼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邊讀邊思考。注意讀準字音,並理解文中的詞語。

2、交流——“步步爲贏”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調兵( )將 自不( )力 波浪( ) ( )不防備

迎風( )望 丟( )棄( ) 無心( )戰 不( )其數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個詞語?

(3)選擇1個或幾個補充完整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和《赤壁之戰》有關的話。

三、突破重點,精思研讀

(一)理清“火攻”的步驟

1、師生合作讀文章第3段。

對呀,3萬對50萬,如此懸殊的兵力,黃蓋也深知寡不敵衆,所以他對周瑜說:“( ),但因爲他看到曹軍的( ),於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

2、正如周瑜所說火攻是個好主意,關鍵是怎麼打?

指名朗讀課文5——11小節,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敗曹軍分哪幾步?試着用簡短語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後回答。

3、多媒體逐步展示:寫信詐降、乘風行船、火燒曹船、曹軍大敗。

(二)精讀每一步,學習複述,體會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所在。

1、火攻這一戰是分好幾步來實施的,你認爲最精彩的是哪一招?爲什麼?

A——黃蓋詐降

1)展示黃蓋給曹操寫信的內容(個人讀)

2)引導學生分析

a 曹操接到黃蓋的信爲什麼會歡喜得不得了?從信中找出原因。

b 周瑜既然準備用火攻攻打曹軍爲什麼還要寫信詐降呢?

c 從曹操接信後的舉動看,你覺得曹操的弱點是什麼?

B——趁風駛船

1)展示兩軍對陣圖,指名劃出風向。

2)思考討論:

a 課文中哪幾處寫到東南風?(用直線在文中標出)它與火攻有什麼關係?請找到其中的關鍵詞說說理由。

b 東吳乘風而來的船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C——火燒曹營

1)從課文9、10小節中找出描寫火勢旺盛的句子,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爲什麼?(重點體會“都”、“封”、“竄”)

2)齊讀三句話,再次體會“火攻”的妙處——揚長避短

(三)分步複述

1、聽了同學們的發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這麼好的計策真讓人讚歎不已,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招,試着說一說。

2、學生精彩片段複述交流。

3、根據提綱,試着複述全文。

4、小結:看着提綱,大家不難發現,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步將這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全過程描述下來,使得文章條理清楚,扣人心絃。那麼讀到這裏,你從這場戰役中收穫了什麼呢?(指名交流)

四、總結歸納,課外拓展

1、齊讀最後一節,展開想象:

堂堂一代梟雄曹操從華容道倉皇逃命後,當他回到北方,回首這次大戰,他會對着部下黯然長嘆:“ 。”

2、學生想象發言。

3、激發豪情,出示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同學們,歷史的腳步匆匆,而長江的水依然滔滔,那遠去的`硝煙,那逝去的火花,已隨風而飄,但在這場著名的戰役過去900多年後,有一位大文豪來到長江邊,深深地懷念、深深的讚歎,寫下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

4、用你喜歡的方式誦讀。

5、總結:正是有無數像赤壁之戰這樣的戰爭、事件串起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輝煌的歷史,也正是有無數像蘇軾這樣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筆用他們的激情創造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遊歷其中,沒有一個炎黃子孫會不爲之自豪的!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深有同感。

6、佈置作業

記一記: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講一講:《赤壁之戰》的故事。

讀一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戰》、《淝水之戰》。

[板書]

29赤壁之戰

知己知彼

天時地利

揚長避短

[教案說明]

本篇是一個故事情節很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同樣很強的課文,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之一。在反覆研讀了教材和本單元訓練重點後,同時又結合民族精神教育,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爲:

1、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幾步寫清大戰經過的方法並複述這些內容。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積累語言。其中,複述又成爲本節課的難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爲:

一、走進名著。

通過電視劇主題歌,通過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相關資料,包括到最後出示的蘇軾的《赤壁懷古》和佈置的課後作業,目的就是擴大閱讀教學的容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豪情,引導學生更多的關注名著和古詩文,接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薰陶。同時誘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課內課外相溝通,現代與古代相融合,養成他們多方面收集、處理相關信息的好習慣,幫助他們學得深、學得透、學得全,從而引發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

二、精讀“火攻”片段,學會複述。

“火攻”是3萬東吳兵士打敗80萬曹軍的關鍵所在,也是文章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於是我通過製作形象生動的課件輔助於整個教學,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依次出現,隨後再對“火攻”的四個環節逐一進行研讀,找句子、朗讀、思考問題。在對這些環節熟知後,我又指導學生進行復述“火攻”的每一個環節,最後請學生複述整篇課文,從而保證文章的完整性。

三、全民參與,一起進步。

“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人都有進步”,這始終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的方向。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步步爲贏”的知識技能的小練習,既體現了練習由易到難的變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引發全體學生閱讀的強烈興趣,給他們自己學習的空間;同時又讓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對文章的基本內容的特點有一個完整、粗略的感知;最後也是迎合了課文的主題。

[教後反思]

正如文章中記載的那一場扣人心絃的戰爭一樣,我也在激動的情緒和緊張的氛圍中上完了35分鐘,回顧一下,整堂課中,我自認爲完成得比較滿意的是:

1、直觀生動的課件讓我的課如虎添翼。整整花了一天精心製作的課件,無論是3萬東吳大軍和80萬曹軍對峙的示意圖,還是火燒曹營的錄像,都讓學生們非常輕鬆地瞭解了“火燒赤壁”的全過程,記清每一個步驟,身臨其境,瞠目結舌,爲我的課增色不少。

2、“步步爲贏”吸引所有的眼球。這個環節的設計還是完成,我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進來。果然,一步一步的完成,我試圖讓一些學困生參與,結果很不錯。於是,小小的勝利激起了他們隨後的學習興趣,整堂課都是全情投入,相信他們學有所獲,品嚐了勝利,這讓我如願以償,更是意外的驚喜。

有成功自然也有遺憾,整堂課我的教學步履總顯得那麼匆匆,因爲時間實在匆忙,於是複述只是“火攻”的四個步驟,少了課文的完整複述,顯得不夠完整;因爲時間匆忙,課文的拓展部分——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朗讀蘇軾的《赤壁懷古》只成了草草的齊讀一遍,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意境,讓我的初衷——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民族精神教育自然顯得單薄很多。於是我在想,也是一直的困惑:隨着年級的升高,課文篇幅的加長,課堂容量的不斷加大,如何提高我們的35分鐘課堂效率?如何在這有限的35分鐘裏將文章最精彩的、最需要學生領悟的內涵和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傳授於他們?這的確太需要我們具有大刀闊斧的魄力和去粗留精的本領。

同時,我的教學設計中,還是缺少一點二期課改的精神體現,比如培養學生的一種質疑問難的求異思維。像這堂課,我就可以讓學生評價一下“黃蓋寫信詐降”這一做法你贊成嗎?爲什麼?或者評價一下曹操這個人。雖然事後我都想到了,在後來的課堂上讓學生展開討論,但這節課上卻隻字未提。我想,也許時間太緊,無法單獨有環節來展開,我可以設計爲課後作業呀!

這堂課從備課到製作課件,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但我覺得很充實,通過這樣的實戰,我也感覺到自己的教學經驗日益成熟起來,思考的問題也多起來,反思後的收穫也更加豐富了。“教學相長”,這話一點都沒錯!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4

1、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課文脈絡,給課文分段。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計策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課文主要意思。

4、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習慣。

2、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改課文分段。

3、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脈絡,理解課文的相互關係。

4、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板書3萬 >80萬)

(1)、問:哪個多,哪個少?指名學生回答。如果你手上有三萬兵,你能打敗人家的80萬大軍嗎?

(2)、在我國古代的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叫周瑜的大將軍,以自己的3萬軍隊擊潰了曹操的80萬軍隊,成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板書:以少勝多)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那麼周瑜是怎樣以自己區區的三萬兵力擊敗曹操的80萬軍隊的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尋找答案。一起來學習一下(板書:19、赤壁之戰)我們先看這個題目

題目的之是什麼意思?(的)那麼,課題的意思就是:發生在赤壁的戰爭。究竟這發生在赤壁的戰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曲蕩氣迴腸的歌曲吧!領略一下1700多年前的壯觀與激烈吧?

2、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多媒體出示: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魚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師念此詞一遍,說三國,道三國,一直以來人們都爲三國的故事所傾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看《三國演義》的故事,更多的是一起來談三國。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談一談三國吧。大家看這首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告訴我們事情發生的地點是什麼?隨機板書:長江

再看第二句:浪花淘盡英雄 問:《三國演義》大家認識三國演義裏面那些人物呢?(指名回答)看來大家對三國演義還真是瞭解不少。今天學習的《赤壁之戰》,請大家今天我們要熟悉那些人物?他們是不是稱得上是英雄?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3、自由讀課文。

要求:

1、讀準音,給每個小節標上記號。

2、仔細讀每一小節,看看自己究竟知道了什麼?

4、檢查自讀情況

1、問:通過讀課文,那些人物在本書中出現了?他們能不能稱得上是英雄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周瑜統率三軍、擊潰曹軍;黃蓋獻計火攻,火燒曹營;曹操驕傲自大,落荒而逃)

2、大家談得都很有道理?下面,我們再來思考這幾個問題。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回答?

(投影出示:黃蓋向周瑜說的計策用火攻,你認爲好不好?)

1、敵衆我寡、不宜久持、應速戰速決

2、曹操戰船連接,不利行動

3、戰船及其帆篷、繩索、木板等都是易燃之物

(投影出示:2、黃蓋假投降,曹操爲什麼不懷疑?)

1、曹操驕傲自大,盲目樂觀

2、曹操深信黃蓋的話

3、黃蓋的船僞裝的好,使曹操不容易發覺其中有詐。

過渡:通過剛纔的檢查,可以看出同學們讀書是比較認真的。下面,請大家再次把課文一節一節的瀏覽一下,想一想,赤壁之站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

5、指導分段

1、曹操率軍欲滅東吳,周瑜調兵遣將。這應當是全文的起因部分。

2、黃蓋獻計,寫信詐降,草船衝寨、火燒敵船應是妙計殲敵的經過。

3、赤壁之戰,曹軍慘敗,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應是結果部分。

歸納:

隨機板書:

(起因1--2) (經過3--10) (結果11)

大軍犯境 妙計殲敵 大獲全勝

兩軍 黃蓋 寫信 草船 火燒 上岸

相對 獻計 詐降 衝寨 敵船 追擊

過渡:赤壁之站的結果是曹軍慘敗,周瑜大獲全勝。那麼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誰起了關鍵的作用。(黃蓋)黃蓋的兩大計謀:一是火攻,二是詐降。是整個戰役取得成功的關鍵之處。黃蓋當時在信中提到這麼一句話,非常有意思,大家看:(投影出示)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哪有不失敗的!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兵遣將、計策、波浪滔天、眺望、纜繩、硫磺、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

2、初步讀懂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17 赤壁之戰

二、學生交流背景,解題

赤壁之戰:發生在赤壁的戰鬥。

背景: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東吳,想奪取東吳的廣大地方。“孫、劉”聯合,又有東吳老將黃蓋施苦肉計,東吳大將周瑜乘勢火攻曹軍,以弱勝強,大獲全勝。本文記敘的就是這個故事。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思考:交戰雙方都是哪些人,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邊讀邊思考邊在書上勾劃。

2、簡要彙報自己的收穫。(曹操率兵攻打東吳,因爲士兵坐不貫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曹軍的戰船、軍營,曹軍大敗而逃。或簡要的評價人物也可以)

3、檢查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

①讀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葦、硫、磺、纜、盔(組詞)

②注意字形

眺:右邊筆順 丿 兆

纜:右上部的筆順

③詞語

相持:兩方堅持對立,各不相讓。

計策:對付某個人或者某種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視線。

不計其數:沒法計算它的數量。形容很多。計,計算。

調兵遣將:調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動安排人力。

丟盔棄甲: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時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製成。甲,用皮革或金屬做的護身衣服。

無心應戰:沒有心思跟進攻的敵人打仗。

四、理清順序,劃分段落

按事情發展順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曹操南下攻打東吳,兩軍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鐵索連起來,準備渡江。

事情經過。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將黃蓋分析敵我情況,針對曹軍用鐵索連船的錯誤,提出火攻的辦法,得到周瑜的贊同。

事情結果。

第三段(5自然段~結束)黃蓋寫信給曹操,說願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爲真,結果黃蓋駕船火燒曹營,大敗曹軍。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重點學習課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戰東吳取勝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重點學習課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戰東吳取勝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麼主要內容?

2、追問:雙方都是誰?交戰原因是什麼?“曹操”憑什麼打?“周瑜”靠什麼打?

板書:曹操 80萬

周瑜 3萬

3、導語

這就是雙方當時的基本情況,“東吳” 3萬人,而“北魏” 80萬人,弱小的東吳面對的是強大無比的“北魏”,而戰爭的結果怎樣呢?弱小的東吳戰勝了強大無比的“北魏”。這就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也正是留傳至今,聞名於世的原因。那麼,東吳軍隊究竟怎樣戰勝北魏軍隊的,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速讀引路,精讀細品

(一)我們通過速讀已經理清了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可這個故事,值得討論的地方還有很多,請你快速默讀,在你認爲需要討論的地方作上記號,試着給全文提幾個主要問題。

(二)梳理歸納問題,課件顯示。

1、赤壁之戰前,雙方的形勢怎樣?

2、雙方安排了哪些戰術?

3、赤壁之戰,,東吳只有3萬人,卻能打敗曹軍80萬,原因在哪裏?

(三)速讀與精讀結合,解疑

1、回憶釋疑的方法:

(1)尋找式速讀全文,找到解決問題的段落。(找)

(2)輕聲自讀找到的段落。(讀)

(3)畫下你認爲能解決問題的詞句。(畫)

(4)細讀句詞,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麼。(議)

2、學生按以上四步自讀自悟。

3、自學反饋。

(四)課件演示

赤壁之戰的過程(出發、炸降、點火、着火、大勝)

(五)我們重點分析一下東吳以少勝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組學習討論交流。

原因1:

(1)課件顯示描寫曹操的句子。從這些詞句可以看出曹操這人怎麼樣?(輕敵)

A.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了,高興還來不及,哪兒想到防備。

(2)朗讀訓練:讀出曹操輕敵的語氣。

原因2:

(1)找出重點詞句細品:

A.曹軍號稱80萬,我軍才3萬,相差太遠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

C.船尾接船頭,船頭接船尾。

(2)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知己知彼,抓住對方弱點)

原因3:

畫出有關句子讀議東南風對火攻戰術的幫助?(船速快、火勢大、蔓延快)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根據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有關章節改寫而成,敘述了東吳都督周瑜採用部下黃蓋詐降和用火攻的計策,在赤壁以三萬兵力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的故事。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這一戰役不僅改變了當時雙方力量的對比,也爲後來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奠定了基礎。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爲三部分,記敘了戰役的經過。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點,着重敘述了火攻這一仗是怎樣打的。

本課編寫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了解戰事的全過程,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事件的經過和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從戰役的具體過程中瞭解以弱勝強的原因。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文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兵遣將、計策、波浪滔天、眺望、纜繩、硫磺、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的內容,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可讓學生蒐集有關《赤壁之戰》背景資料,並通過預習,自學生字新詞,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2、課上可讓學生交流各自蒐集的資料,通過交流,學生能對三國時代、課文來歷、課文中的一些人物、赤壁之戰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等,有所瞭解,爲閱讀課文掃清障礙,做好準備。

3、可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和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結合起來進行。在學生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後,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但不要死套起因、經過、結果各成一段的模式。要引導學生做具體的分析。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交待了戰爭起因後,並沒有立即敘述戰爭過程,而是寫了戰前的準備,因此要單獨成一部分。從黃蓋獻上火攻之計開始,已經是在描寫周瑜一方對敵軍展開進攻的第一步行動了。全文最後一段交待赤壁之戰的結局是曹操帶着殘兵剩將從華容道逃回北方。

戰爭的結局與過程,作者並沒有明顯分開來寫,所以經過和結果可合爲一部分。這樣,可按照“戰役的起因——戰前準備——戰役的經過及結果”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部分。進行理清課文順序的訓練,還要抓住火攻全過程這一重點,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火攻是分哪幾步實施的,每一步主要做了什麼。在學生認真理解思考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用比較概括的語言按順序說一說,使學生明確,無論是全文,還是各部分,都要按一定的順序寫,言之有序,是寫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探討雙方取勝失敗的原因。可設計以下一些問題,如:黃蓋認識到了敵我雙方的哪些優勢和劣勢?爲什麼要建議用火攻?曹操爲什麼會連續兩次上了黃蓋的當而沒有起疑心?赤壁之戰中雙方勝敗的原因各是什麼?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僅作點撥及小結即可。

“思考、練習”2和“思考、練習”3可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火攻可分爲四步:

①黃蓋寫信,向曹操假投降;

②選擇刮東南風的一天,船上裝上引火的材料,駛向曹營;

③船接近曹營時,黃蓋命人點火,火船衝進曹營,曹營火光沖天;

④周瑜帶兵追殺曹軍,曹操從華容道逃跑。第3題要求學生找出寫東南風的句子,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這也是實施火攻的關鍵條件。說明東吳的將領善於利用天時和地利等自然條件。如果沒有這一關鍵條件,火攻就不可能實施。如果東南風不急,船行便不快,火攻也有可能因對方有了防備而失敗。所以,火攻計策之所以能取勝,歸根結底是東吳的將領知己知彼又懂得利用天時之利的結果。

4、課後拓展。可讓學生課外蒐集和閱讀三國故事,召開故事會,評出講得好的同學。也可以辦一個展覽,把同學們蒐集到的有關三國人物的故事、資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閱讀體會。

四、參考資料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三國時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公元二零八年秋天,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親率號稱八十萬人的水軍沿江南下,企圖消滅劉備及孫權,統一中國。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曹軍,兩軍在位於長江中游的赤壁相遇。吳蜀聯軍根據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以及他們的戰船相連行動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設詐降火攻之計,大破曹軍。曹操軍隊死傷無數,損失慘重,倉皇敗走華容道,逃回北方。此後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劉備趁機奪取了益州、荊州,與魏、吳兩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赤壁歷史上發生赤壁之戰的地方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的赤壁山。其山高五十多米,岩石皆呈赭紅色,是約一億年前因礫石、砂子與鐵質、鈣質等物沉積膠結氧化而成,又因地質斷層而露出地面,這種特殊的地貌被後人傳說爲火燒赤壁時燒成紅色的,因而更增添了赤壁之戰的神奇色彩。此外湖北黃崗縣西北的江濱有一赤鼻磯,也是懸崖峭壁赭紅如火燒一般,兀立臨江,因與“赤壁”同音,相傳爲赤壁古戰場。宋朝蘇軾貶官任黃州團練副使時,曾經遊歷此地,追懷古事,寫下了千古絕唱《赤壁懷古》和《赤壁賦》的文章,其實此處並非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曹操(155—220)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史稱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縣,小名阿瞞,字孟德。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擴張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又於建安元年(196年)把漢獻帝迎至許昌,遂“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戰被劉備孫權擊敗後回北方重整勢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繼位後追封其父爲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長於詩歌,以詩抒發報負,今存詩20餘首。其詩被譽爲“漢末實錄,真詩史也”。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成爲英雄老當益壯,志氣沖天的代言,堪稱千古絕唱。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廬江舒縣(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輔佐孫策、孫權建孫吳政權,又與孫權爲連襟。在建安13年曹操大軍壓境時與魯肅等人力主迎戰,並親率大軍破曹操於赤壁,贏得了千古英雄美名,後因病去世。

黃蓋字公覆,吳國宿將,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人。赤壁之戰中,他率領數10艘裝滿蘆葦、火硝和硫磺等引火之物的小船詐降,趁機點火以火攻之計破了曹軍船陣和兵營。

華容道華容是縣名,設於西漢,在今湖北潛江縣西南。因曹操赤壁之戰後取道華容縣北歸,故稱華容道。

火硝又稱土硝或硝石,白色或灰色,含有一種叫硝酸鉀的化學物,受熱分解後可釋放大量氧氣,是一種強氧化劑,可助燃,因而常用於制火藥、火柴等。又因其中含有氮和鉀,且易溶於水,故又可作化肥使用。

硫磺硫的統稱,爲淺黃色結晶體,可用來製造硫酸、火藥、焰火等,可作殺蟲劑,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許多溫泉水或地熱井中抽出的熱水中就含有硫的成份,因而可以治療皮膚病。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7

一、課文特點介紹: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歷史故事。東漢末年,曹操率兵南下功打東吳,東吳大將周瑜採用詐降和火攻的辦法,大敗曹軍,這是我國曆史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二、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能看圖詳細複述課文。

2 能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學習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3 通過學習課文,學生懂得赤壁之戰,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揚長避短。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 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看圖詳細複述“火燒赤壁”的經過。

教學難點:學生缺少歷史知識、地理知識及古代戰爭的知識。有關知識,老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做些簡單介紹。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思考:1 故事裏主要寫了戰役雙方的哪幾代人?

2 這次戰役結果怎樣?周瑜用什麼方法取勝了曹操。

(二)細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給課文分段。讀書、討論、歸納、按事情發展順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

第二段:(3—4)、第三段:(5---10)故事的經過。第四段:(11):故事的結果。

(三)再讀課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學習第一段,默讀課文

思考:曹操攻打東吳,做了那些準備,當時參戰雙方的局勢怎樣?

板書: 北岸 曹軍80萬

南岸 東吳3萬

概括段意:曹軍南下攻打東吳,因兵士坐不慣船,就用鐵索把船連起來,準備渡江。

2.學習第二段,指名讀課文。

思考:着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概括段意:黃蓋向周瑜提出火攻曹軍的主意,並且獻出了一個如何打的計策。

3.學習第三段,讀課文

思考:東吳採用了正確的進攻策略,採取了幾個步驟?

黃蓋詐降

準備20條船,都用幔子遮着,裏面裝着蘆葦,上面撲上火硝、硫磺、還有幾條小船拴在大船後面。(說明東吳準備得十分充分)

火攻曹營

概括段意:黃蓋寫信給曹操,加意投降,趁東南風,讓裝滿了引火材料的船向曹操的船衝去,使曹操的船和軍營全燒了起來。

4.學習第4段

概括段意:周瑜乘勝追擊,曹操大敗而逃。

(四)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讀一讀所寫的各段段意,(縱觀全文,得到整體印象)

2、把各段段意串連起來,刪去重複,對全文來說是次要的內容。

3、爲了把句子連貫起來,句與句之間可少許加一些必要的詞語,有些詞句可調換位置,使之成爲完整通順明白的一段話。

主要內容:曹操率軍攻打東吳,因兵幹坐不慣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曹營,曹操大敗而逃。

(五)看圖詳細複述“火燒赤壁”的經過。

(六)課後練習:

1、 用下面的字組詞。

遣( )度( )駐( )瑜( )

遺( )渡( )注( )愉( )

策( )( ) ( )( )

竄( )( ) ( )( )

降( )( ) ( )( )

shuāi( ) jiàng( ) xiáng( )

率 將 降

( ) jiāng( ) jiàng( )

2、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寫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複述“火燒赤壁”的經過

板書設計

北岸 曹操80萬(多) 過於自信、輕敵

長江 火 借

攻 東

風 知已知彼,揚長避短

南岸 東吳3萬(少) 準備充分,有智有謀。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用“非……不可……”和“果然”造句。

4.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並從中悟出赤壁之戰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並從中悟出赤壁一戰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

(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理清課文條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

(二)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時代背景。

《赤壁之戰》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編而成的。哪位同學知道“三國”是哪三國?他們的首領各是誰?

(“三國”是魏、蜀、吳。他們的首領分別是:魏是曹操;蜀是劉備;吳是孫權。)

“三國”是怎樣形成的呢?東漢末年,曹操統一了黃河流域之後,雄心勃勃,想進一步奪取長江下游孫權的地盤。當時曹、孫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強大的曹軍,孫權聯合沒有地盤的劉備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與曹軍交戰。課文講的就是這次戰役的故事。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這一戰局不僅改變了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也爲後來魏、蜀、吳三國成鼎立局勢奠定了基礎。同學們,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

(“赤壁”這個地方在哪裏?交戰雙方是誰?他們爲什麼要打仗?結果怎麼樣?)

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首先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朗讀錄音,找一找課文中是誰和誰在打仗。

帶着問題聽錄音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率領的80萬大軍和周瑜的3萬兵士作戰。)

周瑜是孫權的部下,東吳軍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在赤壁這個地方被周瑜率領的東吳軍打敗。“赤壁之戰”寫的就是這件事。作戰雙方力量懸殊那麼大,曹軍爲什麼會敗呢?我們認真學習課文之後,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辨字組詞

指導學生討論字的間架結構和字義,然後組詞。例如:“渡”字的部首是“氵”,說明這個字與水有關係,它的字音是右半部分的字音“度”,這個字的意思是:從這一岸到那一岸。用這個字組詞可以是(渡口)(渡船)(渡過)(渡江)等。

率——(率領)(輕率)(率兵)(表率)

遣——(派遣)(消遣)(調兵遣將)

駐——(駐地)(駐軍)(駐紮)(駐守)

隔——(隔離)(隔斷)(隔開)(隔熱)

策——(計策)(對策)(策略)(決策)

降——(投降)(降伏)(降龍伏虎)

盔——(頭盔)(盔甲)(丟盔棄甲)

混——(混合)(混亂)(混成一片)

仗——(打仗)(雪仗)(勝仗)

3.或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抵擋:抵抗的意思。

相持:各不相讓。

自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計策:對付某種情勢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定睛:集中視線。

波浪滔天:形容水面上波浪極大。滔,漫、充滿。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

調兵遣將:調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動安排人力。調,調動。

無心應戰:沒有心思跟進攻的敵人打仗。應,應付。

丟盔棄甲:形容打仗狼狽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時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製成。甲,用皮革或金屬做的護身衣服。

纜繩:拴船用的粗繩子。

號稱:名義上是。本課的意思曹軍說是80萬,實際上遠沒有那麼多。

相持:雙方堅持對立,互不相讓。

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幔子:爲遮擋而懸掛起來的布、綢子等。掛在屋內的帳幕。

鼓聲震天:古時候打仗,擂鼓表示進攻。這裏形容鼓聲非常大。

3.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教師範讀課文,然後找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的結構。

課文主要記述了曹操率軍攻打東吳,因爲兵士坐不慣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了曹操的戰船、軍營,曹操大敗而逃。

這篇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但又不能死套起因、經過、結果這一固定模式。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做具體的分析。課文在起因之後,經過之前,這一部分是戰前的準備,應該單獨畫爲一段。經過和結果同屬火攻一仗的全過程,不能分開。按照這樣的分析,本課應該是這樣的順序:①戰爭的起因,②戰前的準備,③作戰經過和結果。因此課文應該分爲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曹操率軍南下想奪取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與曹軍隔江相對。這是赤壁之戰的起因。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講曹軍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用鐵索把船連起來練兵。黃蓋根據這些情況,向周瑜獻計用火攻打敗曹軍。這是雙方的戰鬥準備。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講黃蓋假意投降,駕火船燒曹營,大敗曹軍。這是火攻一仗的全過程。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東吳獲勝的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火攻是怎樣進行的。

(三)結合上下文理解“非……不……”和“果然”,並結合生活實際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並從中悟出赤壁一戰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火攻是怎樣進行的。

三、教學難點

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並從中悟出赤壁一戰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赤壁,東吳只有3萬人,卻能打敗曹軍的80萬軍隊,原因是什麼呢?

停頓幾分鐘,使學生快速思考並認定這的確是個問題。

哪位同學知道“赤壁”在哪兒?作戰雙方是誰?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赤壁”位於現在湖北武昌市,長江邊上。作戰雙方是曹操和周瑜。)

(板書:赤壁曹操周瑜)

曹操和周瑜爲什麼要打仗,周瑜又是怎樣取勝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介紹了什麼?

(作者在這一段具體介紹了戰鬥發生的時間——東漢末年;地點——赤壁;交戰的雙方——曹操和東吳的周瑜;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曹操在長江北岸,周瑜的兵在長江南岸。這次戰事的目的是曹操“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看出曹操是這次戰爭的發動者,周瑜“調兵遣將”是爲了抵抗曹軍。)

很明顯,戰爭發生的原因是曹操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從道義上講是不正義的,但是他們人員衆多,來勢兇猛。周瑜也毫不畏懼,調兵遣將與曹軍隔江相對。這場戰爭的經過和結果怎樣,我們繼續往下看。

(板書:南北隔江相對)

(三)學習第二段。

找同學分自然段讀書,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

對於難以適應的環境,曹操是怎麼做的?

(曹操命令士兵把船一條條用鐵索連起來。)

曹操爲什麼要這樣做,沒有別的辦法嗎?

(因爲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這次作戰“非坐船不可”,可是他們不習慣船上的生活,所以曹操“叫人用鐵索把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樣。”)

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曹軍必須坐船?(“非坐船不可。)

“非……不可……”是什麼意思?誰能結合實際生活造一個句子,說明你理解了。

(“非……不可……”是必須這樣做的意思。生活中也經常能用到這樣的句式。如這人病重,非住院不可。)

由此可以看出,曹軍已經爲作戰做好了準備,把所有的船連成了一個平地。同學們,大家討論討論曹操這個辦法怎麼樣?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曹軍潛在的危機,在此爲學生理解黃蓋的計謀作了鋪墊。使一個教學上的難點很快就解決了。

(這個辦法不好,因爲這樣一來所有的船成爲了一體,如果有緊急情況發生,一條船都跑不了,就會全軍覆滅。)

真聰明。可是曹操就沒有想到這一點,相反周瑜軍中的黃蓋卻注意到了,還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黃蓋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呢?

第3自然段主要是黃蓋的一段話一共有三句,分析了作戰雙方的利與弊,以及在戰鬥中取勝的計謀。

(黃蓋認爲①敵我力量懸殊很大,因爲曹軍號稱80萬人,周瑜纔有3萬兵士。②長期相持沒有好處。因爲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長期相持,對兵力弱的一方不利。③曹軍船體相連難以分散。針對這些情況,黃蓋向周瑜提出用火攻的計策。)

怎麼理解“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呢?

(可以看得出周瑜同意這個辦法,只是具體怎麼做“還得有個計策”。說明周瑜很謹慎,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最終採納了火攻。)

(板書:火攻)

“黃蓋說計策已經有了,向周瑜說了一遍。”作者在這裏爲什麼不寫出計策的具體內容,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嗎?

請同學再讀第二段,教師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可具體講解這一內容,幫助學生正確理解。

課文在這裏不寫出計策的具體內容是因爲下文實際上是這一計策實施的描述。這樣寫既爲下文埋下了伏筆,又避免了重複,從而使文章顯得結構嚴謹,語言精煉,引人入勝。

教師簡單小結這一段,並引出下一段。

要戰勝對方,就得知己知彼。周瑜一方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決定用火攻。火攻這一計策到底是怎樣實施的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因爲故事性比較強,教學時最好以一個或幾個大問題爲主,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用比較概括的語言按順序說一說。

這一教學環節可以留出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根據問題思考。

請同學們認真讀書,並思考這樣的問題:火攻分爲哪幾步實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麼?

課文分四步來寫火攻:

①黃蓋寫信,向曹操假投降。投降的理由是“周瑜自不量力”,肯定失敗,並表示帶兵士和糧草投奔曹軍。這個理由正合曹操以人多自居必然勝利的心理,所以曹操信以爲真。

②火攻選擇在刮東南風的天氣裏,船上裝滿引火的東西,趁着東南風駛向曹營。因爲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這樣就使得“火攻”在東南風的幫助下得以很好的實施。

③黃蓋在船接近曹營時,叫人點火,火船衝進曹營,致使曹操的戰船一下子都燒了起來,火又竄上岸,岸上的兵營也燒了起來。這樣近距離點火使曹軍措手不及。

④周瑜帶兵追殺曹軍,曹操從華容道逃跑。“鼓聲震天”說明周瑜一方士氣大振,火攻大勝。“丟盔棄甲”形象地描述了曹軍大敗時狼狽逃跑的樣子。

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給予一定的正確指導,並注意從每一步的內容中,概括出主要詞語進行板書。

(板書:詐降

東南風

點火

追殺

逃跑)

由此可以看出,“火攻”分四步進行。讓學生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四步寫在投影片上,然後在投影機上進行展示和評比。

“果然”一詞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在實際生活中怎麼運用。

(“果然”的意思是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課文中的“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隊帆船直向北岸駛來,……”這說明曹操正想着或正等着什麼,結果發生的事實正合他意。但他沒有想到這些船不是來投降,而是來燒他們的。

果然——天陰得很厚,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小雨。

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對“火攻”就會理解深刻,記憶清楚。緊接着師生共同研究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周瑜只有3萬人,曹操擁有80萬人,力量懸殊很大。可是周瑜的兵士善於水戰;恰好有東南風;又因爲曹軍來犯,周瑜帶領兵將奮起抗擊,屬於正義事業。所以周瑜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又加上有黃蓋的計策,揚長避短,使這樣一次力量對比極大的戰事,以少勝多,東吳取得了勝利。

(板書:原因:天時

地利

人和

結果:以少勝多)

(五)總結板書,概括中心思想。

赤壁之戰的結果是東吳3萬人打敗曹操80萬大軍。這一結果是曹操難以預料的,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板書做一個“戰後分析”,探討探討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東吳大勝,曹軍大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一結果說明“火攻”是正確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火攻”計策的出臺是很隨意的嗎?

(“火攻”不是隨意的,也不是憑空想象的。它來自於戰前東吳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東吳軍從中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他們揚長避短攻擊曹軍的弱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曹操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他仗着兵多將廣,驕傲輕敵,還採取了錯誤的鐵索連船的措施,輕信了黃蓋的假降,致使80萬大軍狼狽逃竄。)

由此得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說明無論要做成什麼事,都要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六)作業。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完成課後題1、2、3。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2、讀準“率”、“遣”、“慣”、“渡”、“策”、“盔”等字,認清它們的字形,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調兵遣將”、“自不量力”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反覆地讀中感悟“火攻”計策之妙。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反覆地讀中感悟“火攻”計策之妙。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板書:3萬 80萬 ,引導學生比較大小,師述: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3萬”不僅不小於80萬,甚至還大於“80”萬,你們信嗎?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就有這麼一個故事,板書:赤壁之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的課文,要求:

①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請多讀幾遍,直到讀通爲止。

②邊讀邊體會,自在讀課文時有什麼感受?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①教師出示幾幅有關“赤壁之戰”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到這幅圖畫,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詞語?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立體感受。(聽覺、視覺、心理的角度等)

②出示詞語,教師引導學生認讀:

率領、奪取、調兵遣將、相持、計策、定驚、兵營、不計其數、丟盔棄甲

③出示幾個難讀的句子引導學生朗讀。

④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你有何感受?

(三)研讀課文,體悟“火攻”之妙。

1、赤壁之戰,東吳只有3萬,卻打敗了曹軍80萬,原因何在呢?不要說我們,就連東吳的許多士兵在戰爭勝利以後還迷惑不解?爲此,周瑜打算讓黃蓋在慶功會上來點破迷津,假如你就是黃蓋,你會怎樣在慶功會上擺事實、講理由,讓大家心服口服呢?仔細研讀課文,從課文裏找依據。

(學生展開研讀,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對話。)

2、學生展開交流,教師點撥。

(可以用“記者招待會”的形式進行。)

例:

黃蓋看準了敵人的強與弱,也分析了自己的強與弱,從而攻敵之弱,揚己之長。

引導學生讀悟相關語段,重點是讀中悟情,以情促讀,達到讀悟渾然一體——

1、“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就下令渡江。”

2、“曹軍80萬,我軍才3萬,……像逃也逃不了。”

3、“東漢末年,……周瑜的兵在南岸。”

△從“隔江相對”的形勢聯繫後文周瑜趁東南風向北火攻曹營體會火攻的可能性;

△從“曹軍80萬,我軍才3萬,相差太遠了。”體會火攻的必要性;

△從“船尾接船頭,船頭接船尾,……想逃也逃不了。”體會“火攻”的合理性。

(四)存疑結課,保持研讀熱情。

東吳這方面在開慶功會,總結勝利的經驗,曹軍其實也在總結,你認爲他們會總結什麼?(失敗的教訓)他們又會怎樣聯繫實際總結這次慘痛的教訓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

(五)作業

1、完成作業本練習。

2、摘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板書隨課堂動態生成)

語文S版六那就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兵譴將、計策、波浪滔天、眺望、纜繩、硫磺、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的內容,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事情的經過和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從戰役的具體過程中瞭解以弱勝強的原因。

【課前準備】

學生在課前四人爲一組,自疊紙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導語:三國故事,人人皆知。如“單刀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部分內容改編的《赤壁之戰》。(板書課題)

2、你對“赤壁之戰”有哪些瞭解?(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3、你還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小組學習:

(1)自學生字新詞。

(2)圍繞課始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3)對課文進行二次質疑,並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全班交流: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字音、字形、字義。

(2)分小組指讀課文。

(3)交流已經讀懂的問題。

(4)各小組交流提出的新問題。

三、瞭解梗概,分清條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連起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解題引趣,導入新課。

1、解題。

(1)請齊讀課題《赤壁之戰》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題目變成一句話。

(3)請把時間、交戰雙方和戰爭的結果加進去說一說。

2、從課文入手,概括主要內容:

(1)戰爭開始時,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何?

(2)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以少勝多)

(3)把“以少勝多”也加進題目中說一說。(東漢末年,曹操與東吳的周瑜在赤壁進行了一場大戰,東吳只有三萬人,曹操號稱八十萬人,結果周瑜獲勝,曹操戰敗。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4)出示寫有上面這段話的幻燈片。

問:大家看,這段話與這篇課文有什麼關係?(本文的主要內容)

(5)作爲本課的主要內容,你覺得它還缺點什麼?(東吳周瑜是如何取勝的?)

(6)那麼東吳是如何取勝的呢?(用火攻打敗曹操的。)

(7)把“火攻”加進去再說一說。

出示第二張幻燈片:(東漢末年,曹操與東吳的周瑜在赤壁進行了一場大戰,東吳只有三萬人,曹操號稱八十萬人,周瑜用火攻打敗曹操,。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8)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是從什麼入手來概括課文的?

(課題)

(9)今後在閱讀寫事的文章時,可以從課題入手,用提問題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主要內容。

二、分析東吳取勝的原因在於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動手操作)

1、“火攻”分哪幾步進行的?請你用簡單的詞語概括一下每一步中雙方的表現?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周瑜 曹操

黃蓋詐降 驕傲輕敵

乘風攻敵 信以爲真

火燒曹營 死傷無數

追兵掩殺 丟盔棄甲

2、黃蓋詐降曹操爲什麼會相信?(從信中分析)

3、請大家齊讀第26頁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4、周瑜憑什麼斷定詐降計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對方心理、特點叫做知己。那麼與此相反的呢?——知彼(板書:知己知彼)

6、黃蓋爲什麼選在有東南風的那天發動火攻?

(1)四人爲一組用紙船演示一下東吳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時思考:東吳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條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處?

(3)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參與討論。

東南風——天時

曹操的人馬駐紮在西北方向,東南風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軍鐵鎖連船易於火攻

東吳發揮了擅長水戰的優勢而避免了長期相持、以少敵衆的不一之處——揚長避短

歸納板書: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7、大家再來讀第三自然段黃蓋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發散思維,學習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赤壁之戰。

1、赤壁之戰的結果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此後三國之間有混戰了七十二年,才最後由西晉統一了中國。

請問:赤壁一戰,你認爲誰獲勝好?(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1)曹操勝了好

(2)東吳勝了好

(3)誰勝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歸納:

第一種觀點正確,曹操勝利就可以統一中國了。

第二種觀點只從東吳局部的利益出發,保住了一方平安,卻造成了長期的軍閥混戰。

第三種觀點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長期對峙對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不少同學喜歡玩電腦遊戲,其中就有《三國演義》的遊戲,今天就請你用紙船來做一下游戲,曹操如何才能取勝?

學生動手演示:拆開紙船,利用西北風,分路進攻,發揮人多的優勢。

3、教師歸納總結:曹操要想取勝,根本原因還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這是贏得戰爭的最根本的準則。

三、結課激趣,引導學生到課外去廣泛閱讀

七十二年後,西晉大將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戰的歷史教訓,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所以順江而下直搗金陵,滅掉東吳,完成了統一。大家課下可以閱讀有關三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