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杜甫《春夜喜雨》教案附鑑賞

杜甫《春夜喜雨》教案附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K 次

  春夜喜雨教案

杜甫《春夜喜雨》教案附鑑賞

一、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將古詩讀準、讀通、讀熟,理解詩句意思。

2、能夠根據平仄關係讀出古詩的韻律,感受古詩文特有的韻律之美。

3、能夠跟隨音樂唱詩詞,並能夠配合手語表達。

4、通過音樂及手語表達,加深對詩詞內容所表達意境的感悟。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能夠根據平仄關係讀出詩的韻律,感受詩文的韻律之美。

2、通過音樂及手語表達,加深對詩詞內容所表達意境的感悟,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1、能夠根據平仄關係讀出古詩的韻律,感受古詩文特有的韻律之美。

2、通過音樂及手語表達,加深對詩詞內容所表達意境的感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引入:複習所學描寫春天的詩句。(學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寫春雨的古詩《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3、學生讀標題。

4、提問:同學們首先看題目,這四個字中哪一個字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明確:“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種內心感情。

(二)讀詩

1、(出示詩文)讀詩,要求:1)讀準、讀通、讀熟。

2)藉助提示,理解詩意。

2、指名讀。

3、配合圖說詩意。

(三) 吟詩

1、這首詩的韻律是怎樣的呢?請你按照平仄關係標註過的這首古詩,並按照它的韻律讀一讀。

2、讀出了它的韻律,就能體會到詩中的意境,體會到了詩中的意境才能讀出它的韻律誰來帶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你的意境。

(指明讀)

老師隨機點評(我從你的讀中感受到了……)

(四)唱詩

1、一個“喜”字體現了詩人的內心情感,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那麼我們來聽聽曲作是怎樣給這首詩譜曲的?聽曲

2、聽了之後你的心情怎樣? 交流

3、小結,讓我們帶着這種心情唱一唱。

4、學唱詩詞

(五)舞詩

1、同學們,根據學過的動作加上你的猜想,試着做一做。

2、老師示範動作,講解函義、跟隨老師做。

3、同桌間做一做,隨着音樂動一動。

4、邊唱邊做動作。

(六)拓展

課後背誦古詩。

  杜甫《春夜喜雨》鑑賞

霍松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不是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你看它多麼“好”!

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着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着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着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象雲一樣黑。好呀!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那麼,田裏的禾苗呢?山上的樹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裏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裏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裏綿綿密密地下,只爲“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分明是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麼生動!

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裏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難道不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