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大綱

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

  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知人論詩法、意象助讀法、畫面描述法、比較賞讀法來把握詞境。

2、體會作者的愁苦情緒。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意象助讀法、比較賞讀法2、體會詞作中將抽象的情感寫得具體、生動、形象的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課前準備

印發資料和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背詩導課。

下面我們來一次背詞比賽,請放開聲音讀這首詞。(檢查背誦情況:齊背1次,抽背1人。)

背完詞,有一個人從詞裏走出來,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愁)

2、讀出情感。[知人論世法]

①師:從詞中我們讀出一個充滿愁緒的李煜,誰能講講歷史中的李煜?

明確: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他25歲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曲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爲宋滅之後,39歲的他被俘到汴京,過了兩年多的囚徒生活。(幻示)

②朗讀指導,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語氣來讀詞。

師:聯繫作者生平,走近詞人理解詞意,這叫知人論世法(板書)。我們該用怎樣的語速、語氣、語調來讀這首詞呢?

明確:這是深重的亡國之痛,而非輕煙似的閒愁。該用哀痛低沉的語氣來讀。慢些,再慢些。

③配樂(《二泉映月》讀。(薦讀1人,齊讀1次。)

3、個性化品讀,藉助經典意象來理解詞意。【意象助讀法]

過渡語: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幻示),那麼李煜他選擇哪些景(板書)向我們傳達出他的愁?請選擇最有能觸動你的一個景,說出它與詞人的“愁”如何對上號?(板書→)

明確:西樓、殘月、梧桐、深院(板書)。

品讀方向:

(1)西樓——表達一種離別之愁。(幻示)

①以下3個詩句均寫到“西樓”,你認爲西樓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總是和人什麼樣的情聯在一起?

第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宋』李清照《一剪梅》)

第二句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唐』李益《寫情》)

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唐』許渾《謝停送別》)

明確:第一句是“遙望愛人的傷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憂傷的傷心地”。那麼李煜的西樓呢,他爲什麼要上“西樓”?(“遙望故國的傷心地”)。

師補充:以上詩句均含有“西樓”,它已是古人登高抒發悲懷的“樓”,一處傷心地,一處排遣憂傷或遙望故國、故鄉、愛人、友人的傷心地,並非“位於西面的樓”。就像我們在《望江南》中的“腸斷白蘋洲”,白蘋洲專指情人離別之地。西樓又會使人聯想到颯颯西風、夕陽西下,這些景象都是人產生悲情愁緒。

②如果你是李煜,你會怎樣獨上西樓?想象李煜登樓時的步履和神情。

(2)殘月——表達人事的缺憾。略

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請舉例說明。(生分說,點到即可)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②這裏是殘月。換成“月如盤”,行嗎?

明確:殘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國家,也沒有家人團聚,孤零零地呆在那裏,心中十分空虛、痛苦。就像那月亮,一個人孤零零地掛在天上。而滿月是代表團圓的,不符合這裏的意境。

(3)梧桐——隱含家國之悲。詳

①梧桐”一詞在古典詩詞中,從來也是一個表現愁情的物象。齊讀(幻示例句)。

第一句“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第二句“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桐葉聲聲。”(陸甫之《清平樂》)

第三句“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第四句“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晏殊《踏莎行》)

②換成“楊柳”,怎麼樣?(傷春悲秋,楊柳常與春天有關,有詩句:“二月春風似剪刀,不知細葉誰裁出”。用在此處,顯然與詩境不吻合。梧桐與悲秋常連在一起,一葉知秋。)

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樓,見到的梧桐樹該是什麼模樣?(指生描述)

(4)深院——體現寂寞、孤單之身世。

這該是怎樣的庭院?它會建在什麼地方?它的圍牆有多高?

(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四種景物所構成的意境,愛畫畫的可以簡筆勾勒。

①在紙上寫和畫,薦生在黑板上畫。(限字50-100字)[畫面描述法]

生:深秋的晚上,我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到後院的小樓上,天空中那鉤殘月冷冷地散着清輝,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院中梧桐的葉子早就掉盡了,和我一樣被鎖在這小樓深院裏。我想說說話,沒有人,想回到從前,又不可能。苦啊--)

師:你的描述再現了詩中情景,表達了層層推進的愁苦。漂亮!是呀,遠山似黛,殘月如鉤,秋蟲呢喃。深深庭院裏,落葉滿地,高大的梧桐樹上,搖曳着最後一片顫慄的黃葉,西樓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國君王步履蹣跚,神情凝重,東望故園,心中充滿着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②齊讀上片。

4、用比較賞讀法來進入詞人的心境[比較賞讀法]

(1)師:齊讀下片,比較與上片寫愁的最大不同?

明確:上片是藉助意象來寫愁,下片是直接寫愁。

(2)比較下片直接寫愁有兩句,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更好?並說出理由。

(3)賞析“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①離愁本是虛的,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理解“剪”和“理“呢?

明確:以絲喻愁,新穎別緻,前人以“絲”諧音“思”,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用“剪”和“理”兩字來讓大家體會“離愁”的特點,那就是多且亂,繁且雜。

②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比較與李煜寫愁的異和同。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遊走。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愁多而可視。(幻示)

師:他們的愁是個人壯志難酬之愁,是感嘆身世悲涼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輕煙,綿綿不絕的閒愁。比起他們來,李煜的愁要濃得多,深得多,重得多……

③那麼,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涌動的怎樣的離愁別緒呢?他的離愁,不是一般的男女離別之愁,而是失掉故國的深愁長恨。

這離愁,飽含的是對“三千里山河”,“雕欄玉砌”的懷念;

這離愁,飽含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悔恨;

這離愁,飽含的是對昔日春光熔融,鶯歌燕舞的追憶;

這離愁,飽含的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奈與彷徨……(幻示齊讀)

(4)賞析“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①“一番”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別是一番滋味”?換成“亡國之痛在心頭”好不好?

明確:不好。他沒人可以說。他也不能說,他不敢說。他無話可說。

②如果可以讓他說,他會說什麼?

明確: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豈又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

師:欲哭無淚,欲言又止,大悲無言,當你某一種情緒到達極點時,你會發覺語言是多麼的蒼白無力,無語也許最好的表達。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這種難以說破、又無法說破的情感正說明了作者愁情之深。

無怪乎明代人沈際飛說道:“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別是’一句妙絕。”(幻示)

5、拓展閱讀

師:李煜無法說,語言太蒼白了,李煜無法說,說了會惹禍上身。這留白藝術的處理非常到位。引導我們去思索那36個字背後所隱藏着無限的悲愴。可後來,他還是忍不住說了,說在詞作《虞美人》中。

(幻示詩《虞美人》和賜死資料)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哪一句?劃線處。),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賜酒將他毒死。時年42歲。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個悲劇詞帝的萬古流傳。

6、欣賞歌曲《相見歡》

師:詩歌,詩歌,是詩就可以歌唱,讓我們一起聆聽一位現代歌手演繹的一曲《相見歡》,再次感受後主那份濃重的離愁。

李煜其人可以說是個失敗的政治家,但這並不妨礙他在詞這片天地中揮灑他的才情、綻放他的光芒。也許正因爲他政治上的無能,令他淪陷囹圄,從而激發他深藏的吶喊與情感;也許後主詞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也未預料到的。在他的後半生,詞可能只是他排遣寂寞、悲苦的唯一手段,而就他這不經意間,讓他得以在漫長曆史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諸作……”(王國維語),歷經千年的風霜雨雪,他的憂,他的傷,他的恨與無奈,仍歷久彌新,依舊是那麼清晰,而且,這些飽含他血淚的憂,傷,恨與無奈將會到達更爲遙遠的前方!(幻示結課語)

7、作業:默寫《相見歡》

板書

相見歡

李煜

西樓知人論世

殘月絲(思)意象助讀

梧桐景→愁滋味畫面描述

深院比較賞讀

(意象)(比喻)

  李煜《相見歡》優質教案2

新授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詞的相關知識及詞人的情況

2、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心境;

3、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心境

教學難點

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詞

教學方法

朗讀賞析,合作探究。

(教)學習過程

旁註與糾錯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辛棄疾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人,只要經歷了世事,就不可能沒有愁緒。在我們剛剛學過的唐詩中,就有李白寄託與明月的“愁心”;有韋應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憂傷;更有陳子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極度苦悶——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另一類愁緒——亡國之愁。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常識填空

詞興起於()流行於()是一種和樂歌唱、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起初時稱“()”“()”和“()”,後來也稱作“()”。其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如“()”就()。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分爲()、

()和()。宋代詞壇上形成了()和()兩大流派。

三、朗讀理解,整體感知:

(一)朗讀練習

1、師範讀,生注意:字音、停頓、語氣、語調和情感的把握。

2、生練讀後指名讀,師生共同予以點評,然後齊讀。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詞所傳遞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麼?應該以怎樣的語調去讀?

四、深入賞析,合作探究

1、讀上片思考下列問題:

(1)詞人爲什麼會“無言”?“獨上”寫出了怎樣的步履和神情?

(2)與大多數詞作一樣,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仔細品讀上片,說說詞人是藉助哪些景緻描寫渲染這份離愁的?

2、品讀詞的下片,關注名句。詞的下片直接抒情,其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能說說這三句的妙處嗎?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品讀李煜的《虞美人》,然後說說它與《相見歡》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麼?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點撥: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共同點:

不同點:

六、當堂檢測,鞏固提升。

1、開篇渲染愁苦氣氛,並運用比喻修辭的句子:

2、採用白描手法,道出當時“離愁”的滋味講不出、說不清的複雜、微妙的真實感受的傷心語的句子:

3、既點明季節,又寫出作者俯視地面所見景象,同時暗寫出詞人心頭淒涼之情的句子:

4、詩中彷彿使人看到一個“斯人獨憔悴”的孤獨身影的句子:

5、道出內心複雜感受,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句子:

6、化抽象爲形象,以有形喻無形的句子:

7、以絲暗喻愁思的句子:

8、仰望天空,寫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