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案彙編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案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案一

 【教學目標】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案彙編

1.引導學生對文化現象進行思考;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及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指導學生正確選題,蒐集、分析、整合資料和寫作論文。

【教學重點】

1.瞭解姓氏發展、年節風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對文化尋根產生興趣;

2.瞭解姓氏的幾種常見的來源;

3.瞭解各種年節風俗的來源;

4.瞭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教學難點】

通過對姓氏、年節風俗和民族的源流的瞭解,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形式】

多媒體演示;教師點撥;學生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1.按姓氏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查找本組姓氏的歷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來。

2.小組間進行比較,初步總結姓氏的不同來源。

3.讓學生從語文課本中找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題,然後從文化尋根的角度做些探究。利用家庭藏書和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

 【教學建議

1.由教師介紹一些關於百家姓、年節風俗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積極參與,探討各自姓氏的來源。探究我國的傳統節日。由姓氏探源來宣揚前輩的優良品質並使之發揚光大。

 【教學課時】

這種探究型的課很難通過一節兩節課解決問題,往往需要經過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具體說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1.接觸階段。這個階段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即《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明白文中所講的內容,從中受到啓發。然後選擇自己的課題。

2.準備階段。主要是準備論文的寫作。要查找有關資料,請教有關專家。

3.交流階段。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蒐集的資料展示出來,可以分組交流。

 【教學步驟】

(以下用幻燈片展示)

 一、導入

提起姓氏,人們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爲名,實收單姓408個、複姓30個,共計438個。《百家姓》以“趙”姓打頭,並非因爲“趙”爲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爲它是宋代錢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爲“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會引禍上身。

下面是按人口比例統計得出的我國新的“百家姓”順序,看看你的姓排在哪?

李王張劉 陳楊趙黃 周吳徐孫 胡朱高林 何郭馬羅 樑宋鄭謝 韓唐馮於 董蕭程曹 袁鄧許傅 沈曾彭呂 蘇盧蔣蔡 賈丁魏薛 葉閻餘潘 杜戴夏鍾 汪田任姜 範方石姚 譚廖鄒熊 金陸郝孔 白崔康毛 邱秦江史 顧侯邵孟 龍萬段雷 錢湯尹黎 易常武喬 賀賴龔文 龐樊蘭殷 施陶洪翟 安顏倪嚴 牛溫蘆季 俞章魯葛 伍韋申尤 畢聶叢焦 向柳邢路 嶽齊沿梅 莫莊辛管 祝左塗谷 祁時舒耿 牟卜路詹 關苗凌費 紀靳盛童 歐甄項曲 成遊陽裴 席衛查屈 鮑位覃霍 翁隋植甘 景薄單包 司柏寧柯 阮桂閔歐陽 解強柴華 車冉房邊 辜吉饒刁 瞿戚丘古 米池滕晉 苑鄔臧暢 宮來謬苟 全褚廉簡 婁蓋符奚 木穆黨燕 郎邸冀談 姬屠連郜 晏欒鬱商 蒙計喻揭 竇遲宇敖 糜鄢冷卓 花仇艾藍 都鞏稽井 練仲樂虞 卞封竺冼 原官衣楚 佟慄匡宗 應臺巫鞠 僧桑荊諶 銀揚明沙 薄伏岑習 胥保和藺

 二、姓氏的源流

1.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爲姓氏。如:姬、姜等。

2.以分封的土地爲姓氏。如:周陽、虞、安陵等。

3.以國名爲姓氏。如:齊、魯、晉、宋、秦、楚、衛、韓、趙、魏、陳、蔡等。

4.以官職爲姓氏。如:司馬、司空、司徒等。

5.以居住地爲姓氏。如:東郭、南宮、西門等。

6.以從事的職業爲姓氏。如:陶、匠、巫、卜等。

7.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爲姓氏。如:上古時,黃帝曾以“常先”爲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爲姓氏;西周宋徵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爲姓氏。

8.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9.以親屬的排行爲姓氏。如:伯、仲、叔、季等。

10.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而改姓氏。如: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子避居到幽州,改姓爲桂;慶姓因避諱劉慶(漢安帝的父親)而改爲賀姓等。

既然有這麼多姓氏來源,那麼你知道自己的姓氏是怎麼來的嗎?歷史上又有哪些與你同姓的名人?

當今社會流行一股姓氏尋根的熱潮,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

 三、文化尋根

文化作爲人類社會的現實存在,具有與人類本身同樣古老的歷史。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四、文化的分類

長期以來,人們在使用“文化”這一概念時,其內涵、外延差異很大,故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着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着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稱作“大文化”。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與廣義“文化”相對的,是狹義的“文化”。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於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於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所以又被稱作“小文化”。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爲規範等。

 五、文化的特點